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就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肾脏肿瘤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和急性肾衰治疗、肾脏移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肾移植的急慢性排斥、颅脑手术后的肾缺血、先天性肾积水、多囊肾、ESWL、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肾发育不良症进行了综述。

  • 标签: EGF EGFR 肾功能
  • 简介:考察了不同条件下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的保存条件(物理状态、温度、pH、浓度等)对rhEGF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使用适当的添加剂(保护剂、抗氧剂、抑菌等)可以提高rhEGF的稳定性.上述结果为rhEGF的制剂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 标签: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稳定性 RHEGF 制剂学 保存条件
  • 简介: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neurotrophicfactor,CNTF)是神经保护因子中被研究的最多的因子之一,细胞包囊技术(encapsulatedcelltechnology,ECT)为CNTF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安全有效的给药途径。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CNTF对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神经损伤等眼部疾病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本文就CNTF与眼病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睫状神经生长因子 细胞包囊技术 视网膜色素变性 青光眼 全色盲
  • 简介:摘要早期的动物实验发现VEGF系统在肾脏疾病中表达上升,阻断VEGF通路可以改善肾功能,推测VEGF系统促进了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但这一结果却与近年来的临床研究结果相驳。对VEGF系统在肾脏中生理功能研究地不断深入发现VEGF系统的生理功能与其种类、局部微环境和剂量相关,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足细胞 内皮细胞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正>肝硬化组97例,正常对照组30例血清生长因子β1分别为(40.38±5.8)和(20.37±3.0)ng/L(ELISA法)。认为生长因子β1水平增高对诊断肝硬化有重要

  • 标签: 生长因子
  • 简介: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替代疗法之一,而腹膜纤维化是长期腹膜透析常见的并发症。近来研究显示,由腹膜纤维化导致的腹膜超滤功能丧失逐渐成为腹膜透析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认为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growthfactor,TGF-β)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tissuegrowthfactor,CTGF)与腹膜纤维化密切相关。其中,TGF-β在腹膜纤维化形成中起关键的调控作用,但由于TGF-β是多功能细胞因子,正常表达时具有抑制炎症和细胞增殖等作用,因此完全拮抗TGF-β的负面效应也可能会带来不良反应.CTGF是TGF-β下游的重要介质,主要介导TGF-β的负效应。因此将CTGF做为靶点,为防治腹膜纤维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腹膜透析 腹膜纤维化
  • 简介:摘要胎盘生长因子(PLGF)是从人胎盘互补DNA(cDNA)文库中分离纯化而得,合体滋养层细胞为其主要合成部位。PLGF可与位于滋养层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酪氨酸酶受体结合,分别通过自分泌调节滋养层细胞增殖和旁分泌调节血管新生。PLGF对孕产妇妊娠过程中胎盘的形成和发育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其分泌异常与妊娠并发症(如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等)的发生、进展关系密切。对PLGF的结构、受体、生物活性及其与正常妊娠、妊娠并发症的关系作一综述,为妊娠并发症的临床指导及辅助诊断提供参考。

  • 标签: 妊娠 妊娠并发症 先兆子痫 胎盘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川崎病病程及其治疗中的改变和临床意义。方法川崎病组患儿分别于治疗前(病程第8天)、治疗后2、5天(病程第10、13天)采静脉血,其他感染性疾病组患儿于入院第1天及入院第5天采静脉血。以上标本均采用ELISA法进行IGF-1、IGFBP3测定。结果(1)川崎病组治疗前(病程第8天)的IGF-1、IGFBP3血清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而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组(入院时)相比无显著性差异。(2)川崎病组治疗后2天(病程第10天),其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治疗前(病程第8天)相比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3)川崎病组经治疗后5天(病程第13天),血清IGF-1、IGFBP3水平仍持续在高水平,与川崎病治疗后2天(病程第10天)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组(入院后5天)相比明显升高(P<0.05);其他感染性疾病组(入院时)与入院后5天血清IGF-1、IGFBP3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4)川崎病组分为发生CAL组和未发生CAL组,两组IGF-1、IGFBP3血清水平无显著性差异。(5)川崎病组中分典型KD和不完全KD两组,其治疗前后IGF-1、IGFBP3血清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川崎病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GF-1、IGFBP3水平显著升高,可能与丙种球蛋白大剂量应用有关,其水平升高,可能减少了川崎病后期血管狭窄及血管瘤的形成,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川崎病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因子的表达变化,探讨紫草油促进术后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收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肠二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住院的120例肛裂术后患者资料,采用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紫草油组、凡士林组和湿润烧伤膏组,每组各40例。于肛裂术后第1天起至创面修复,分别给予紫草油、湿润烧伤膏、凡士林外用并统计3组的创面愈合时间。3组分别于第1、7、14、21天取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3组血清中TGF-β1和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各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结果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表明,紫草油组愈合时间(19.20±2.86) d优于湿润烧伤膏组(21.58±3.88) d及凡士林组(26.55±3.6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09,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术后第21天紫草油组中的TGF-β1和VEGF因子的mRNA分别为(1.934±0.030) ng/L及(2.001±0.028) ng/L,均高于凡士林组及湿润烧伤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9.094、937.85,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紫草油组的中的TGF-β1和VEGF的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0.869±0.019) ng/L及(0.879±0.017) ng/L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699、20.127,P<0.05)。结论紫草油能够促进术后肛裂创面愈合。对肛裂术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疗效优于凡士林、湿润烧伤膏。

  • 标签: 肛裂 紫草油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 要: 目的 研究丹参川芎嗪治疗老年肺心病的疗效以及对VEGF、CTGF水平的影响。 方法 在我校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0年2月就诊的老年肺心病患者中选出

  • 标签:
  • 简介:摘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是一种在眼内如晶状体上皮细胞、小梁网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等广泛存在的多功能信号分子,在基础研究中主要发挥保护细胞、促进细胞增生,维持干细胞特性的作用,目前在眼科临床上常用于角膜炎、角膜上皮缺损、角膜溃疡、角膜手术术后以及干眼的治疗。bFGF能促进角膜缘微环境细胞的增生,在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的干细胞治疗中发挥一定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409-414)

  • 标签: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干细胞
  • 简介:摘要近来研究表明人类多种肿瘤细胞都有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receptor,c-met)的高表达。c-met与其特异性配体肝细胞生长因子结合,通过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促进肿瘤的生长、增殖和转化。对于c-met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肿瘤侵袭转移机制的研究,而且也为抗肿瘤治疗提供了具有希望的靶点。

  • 标签: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原癌基因蛋白质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22(Hsp22)对TGFβ1刺激的心脏成纤维细胞激活的影响,以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小鼠成体心脏成纤维细胞,采用TGFβ1刺激诱导成纤维细胞激活。采用不同浓度的Hsp22(1,2,4,8,10 μg/mL)孵育成纤维细胞24 h,观察其对心脏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和分泌的影响;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采用RT-PCR检测促纤维化因子的转录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SMA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检测可能的信号蛋白的改变。结果CCK8结果显示,TGFβ1刺激后成纤维细胞增殖明显增加(P<0.05);TGFβ1刺激后成纤维细胞α-SMA表达增多(P<0.05),纤维化相关的基因转录明显增加(P<0.05)。1,2,4,8,10 μg/mL的Hsp22均能够显著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P<0.05)。8 μg/mL和10 μg/mL的Hsp22能够抑制α-SMA表达(P<0.05),减少纤维化相关的基因的转录水平(P<0.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TGFβ1刺激后WNT和β-catenin激活水平增加,GSK3β的磷酸化增高,β-catenin的核转位增多(P<0.05);10 μg/mL的Hsp22处理能够抑制WNT和β-catenin的激活水平,减少GSK3β的磷酸化表达,减少β-catenin的核转位(P<0.05),减少smad2和smad3的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Hsp22可以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阻断TGFβ1诱导的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和分泌。

  • 标签: 热休克蛋白22 成纤维细胞 心肌纤维化 WNT β-catenin 信号通路 应激 转化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中内皮抑素和VEGF的表达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集的46例HCC切除标本中内皮抑素和VEGF的表达,分析它们与HCC发生、发展的关系。采用随机资料t检验、配对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LSD—t检验或TamhanetSt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内皮抑素主要见于HCC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的细胞质。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的平均光密度(MOD)分别为0.11±0.02、0.14±0.01、0.09±0.01,积分光密度(IOD)分别为(1.8±1.2)×10^4、(3.8±2.2)×10^4、(0.9±0.4)×10^4。肿瘤组织表达较癌旁组织弱,两者的MOD和IO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2,7.927,P〈0.05)。VEGF主要见于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的细胞质,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的MOD分别为0.13±0.02、0.12±0.02、0.11±0.02,IOD分别为(5.4±3.1)×10^4、(3.9±2.5)×10^4、(3.0±3.0)×10^4,肿瘤组织表达较癌旁组织强,两者的MOD和IO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71,8.723,P〈0.05)。内皮抑素与术后复发时间呈正相关(r=0.669,P〈0.05)。VEGF不影响术后复发时间(t=0.892,P〉0.05)。结论内皮抑素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增强,肿瘤组织表达较癌旁组织弱,与HCC预后有关,可作为HCC的预后判断指标。VEGF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增强,但无法作为HCC独立预后指标。

  • 标签: 肝肿瘤 内皮抑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成纤维细胞因子系中最为突出的因子之一。该类生长因子在病理生理学上是功能强大的细胞生长因子。对细胞类型为中胚层和外胚层来源的细胞具有促进其增长和分化的作用。其中对于创面烧伤的治疗这几年来就有很多报道是使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该种治疗方式已经逐渐发展成熟。临床研究的数据表明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烧伤领域的良好效果已经非常的明显。目前的研究资料说明,该类生长因子能促进人体创伤表面的细胞DNA的合成、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的增长分化等特性。在临床研究上还有使患者体内血管舒张、神经调节、神经保护等生物特异性。

  • 标签: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作用功能机制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研究BDNF基因转染小鼠脊髓源性NSCs向神经元分化情况。方法选取体外培养E14小鼠胚胎脊髓来源NSCs,构建整合有BDNF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感染体外培养的NSCs,诱导其向神经元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确定NSCs的分化比例。结果转染后诱导分化24h后可见部分细胞贴壁分化,48h后转染细胞大部分贴壁。BDNF转染NSCs分化为神经元比例较未转染NSCs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BDNF基因转染NSCs可促进细胞分化,且分化多为神经元方向。

  • 标签: 干细胞移植 细胞分化 转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利用同源模建的方法模拟得到了肝细胞生长因子4个Kringle域的三维结构。结果表明,HGFKringle与纤溶酶原Kringle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其功能区附近的序列比较保守。HGF的Kringlel和3与其它具有Lys结合功能的Kringle相比,功能区的残基发生了变化,可能丧失了结合Lys的功能,而2和4仍具有一定的该功能。根据Kringle1的模建结构,推测该Kringle功能区的结构为一个通道,该通道的底部和一侧有部分疏水残基,同时两侧还分布着少量酸性或碱性残基,该通道可能具有结合特定肽链的功能,从而与Kringle2一起实现HGF与受体结合的作用。

  • 标签: 肝细胞生长因子 KRINGLE 三维结构 结构与功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