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对国内外房颤患者特异生活质量评估工具进行回顾,总结常用的房颤特异生活质量评估工具的信效度、评分方式、应用现状及优缺点,为医务人员获取房颤患者特异生活质量评估工具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心房颤动 生活质量 评估工具
  • 简介:摘要变应原特异免疫治疗是目前唯一被公认的变应性鼻炎对因治疗方法,变应原提取物疫苗应用最广。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逐渐深入,各类新型疫苗逐步发展,包括类变应原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其中一些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逐渐用于临床,有望为变应性疾病的治疗带来希望。本文就近年来各类特异免疫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鼻炎,变应性,常年性 免疫疗法 疫苗
  • 简介:对面孔刺激敏感的ERP成分N170,其特异至今仍有争论。本研究记录正立脸、倒置脸、动物脸、马赛克脸及七类物体类别图片刺激的ERP,分析ERP成分的峰值和潜伏期。正立脸比倒置脸、动物脸所引出的N170的峰值和潜伏期都高和早。其他类别刺激引出N170,其潜伏期早于脸刺激,峰值低于脸刺激。正立脸和动物脸VPP潜伏期显著长于其他类别刺激,之间没有差异显著性。脸刺激与其他物体类别刺激相比,N170和VPP是其特异的脑波成分。

  • 标签: 面孔识别N170 VPP 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药复合麻醉对乳腺手术患者的影响及穴位特异。方法选择择期需要随机分为(A组)假电针加全麻组(30例)、(B组)双侧扶突-天鼎加全麻组(30例)和(C组)双侧足三里-阳陵泉加全麻组(30例),对比三组患者血压和心率稳定性以及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长短。结果三组患者术中使用全麻药物累计量,与A组比较,B组丙泊酚减少23%,C组丙泊酚减少20%;B组、C组与A组比较血压和心率较稳定,且B组波动最小(P<0.05);A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最长(均P<0.05),C组次之,B组最短。结论在乳腺手术中,经皮穴位电刺激具有明显减少全麻药物用量,稳定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提高苏醒质量的作用,且以取穴为双侧扶突穴和双侧天鼎穴施行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全麻效果为佳。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乳腺手术 针刺镇痛 穴位特异性
  • 简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恋爱小说创作风行一时。沈从文对此种风潮有过严厉的批判,这不仅体现在他的文论之中,甚至还在他的小说《松子君》中也曾出现过相关的评论。这篇小说虽然也是在这种风潮影响下所诞生的作品,但是沈从文的笔触却并没有聚焦于对青年男女情欲的描绘之上,而是试图在这篇小说中呈现小说与故事的区别、恋爱小说的本质以及现代都市的生活模式等诸多更为复杂的内容,而这也使得这篇小说乃至沈从文的都市小说书写具有了不一样的气质。

  • 标签: 沈从文 松子君 恋爱小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脊柱手法治疗对慢性非特异颈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非特异颈痛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脊柱手法治疗,每次20 min,每周2次,共2周;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颈痛治疗方案(中频和高频电疗法),每次治疗时间40 min,每周4次,共2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对2组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NDI)进行评估。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记录2组患者的颈椎屈伸活动度和竖脊肌、斜方肌上束的振幅均方根值(RMS)及中位频率(MF)。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VAS、NDI、颈椎活动度、竖脊肌及斜方肌上束肌电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VAS、NDI及颈椎活动度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2周后竖脊肌及斜方肌上束RMS、MF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竖脊肌RMS[(24.07±5.86)μV]、MF[(78.87±8.03)Hz]及斜方肌上束RMS[(27.67±3.72)μV]、MF[(75.73±7.42)Hz]改善较为优异(P<0.05)。结论脊柱手法治疗能有效改善慢性非特异颈痛患者的颈部肌群肌力,提高肌肉抗疲劳能力。

  • 标签: 脊柱手法治疗 慢性非特异性颈痛 表面肌电图 视觉模拟评分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法(TPPA)检测梅毒螺旋体的灵敏度和特异。方法将200例确诊梅毒感染的血液样本列入检查组,将200例体检梅毒阴性的血液样本列入对照组,所有样本均分别采用ELISA和TPPA两种方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结果TPPA法检测灵敏度为99%,,明显高于ELISA法的检测灵敏度93.5%,具有显著差异(P<0.05);TPPA的检测特异为99.5%,也高于ELISA法的检测特异95%,两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法(TPPA)进行梅毒检测其灵敏度和特异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用于检测梅毒准确率较高,可以用于梅毒确证实验。

  • 标签: 梅毒螺旋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 简介:烯醇化酶(enolase)是糖酵解过程中的一种关键酶,催化2-磷酸甘油脱水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烯醇化酶及其同工酶均为胞质二聚体,由α、β、γ三种亚基组成,包括五种同工酶,即αα、ββ、γγ、αβ、αγ。脑组织内有αα、αγ、γγ三种同工酶存在,其中γγ型特异地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胞质中,故名为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本文综述缺血缺氧性脑损害患者中NSE的变化。更多还原

  • 标签: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缺血缺氧性脑损害 生物血指标 脑缺血
  • 简介:目的探讨特异护理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溶栓治疗的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特异护理组,每组30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特异护理组针对患者下肢胀痛、发热、焦虑、自理缺陷等症状进行特异护理。结果特异护理组患者下肢胀痛、发热、焦虑、自理缺陷等症状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特异护理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有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 标签: 特异性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析特异免疫治疗对慢性荨麻疹患者临床疗效。 方法 选 择我院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 96 例(收治时间: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随机分成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和观察组(行特异免疫治疗),各 48 例。比较两组临床应用效果。 结果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IL-18 水平,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 ) 结论 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应用特异免疫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 IL-18 水平,值得临床应用和推荐。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特异性免疫治疗 疗效 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特异IgE检测结果,了解临床常见的变应性疾病特异变应原,为临床快速、准确寻找变应原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本院AR患者经AllergyScreen过敏原定量检测系统检测血清特异IgE结果,并比较吸入性和食入性变应原在儿童和成人中的阳性率。结果138例AR患者中主要吸入性变应原以户尘螨、粉尘螨最高(77/138),其后依次为蟑螂(36/138),猫、狗毛皮屑(20/138),矮豚草、蒿(9/138),柏榆、梧桐、柳、三角叶杨(6/138),真菌组合(S/138);在食入性过敏原中以牛肉、羊肉最高(16/138),其次为牛奶(13/138),腰果、花生、黄豆(61138),小麦(5/i38),芒果(4/138)。吸入性变应原在成人组和儿童组中均有较高的检出率,两组间阳性率两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入性变应原在儿童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成人组,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62,P〈0.01)。结论临床AR患者寻找特异变应原应优先选择本地区常见的变应原谱,儿童患者应同时检测吸入性和食入性变应原,以便快速、准确寻找相应变应原,为AR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变应原 血清特异性IGE
  • 简介:从非特异下腰痛的主要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和当今对该病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运动疗法对该痛防治具有肯定的作用。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太极拳运动对防治非特异下腰痛的价值,为非特异下腰痛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理论分析推测,太极拳运动静、松、慢、圆、整的动作以及综合的健身原理,对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增强腰背伸肌的肌力,提高腰部柔韧性,为退变的椎间关节提供新的动力性稳态,可能有利于恢复腰椎局部生物力学的平衡,在一定程度上为防治非特异下腰痛提供保障,至于太极拳运动防治非特异下腰痛效果有待进一步的临床试验研究。

  • 标签: 太极拳 非特异性下腰痛 平衡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刍议特异免疫治疗方案用于28例变应性哮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2017年5月-2020年8月,取本院收治的28例变应性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14例、实验组14例。前者行常规治疗,后者增加特异免疫治疗,对比症状评分、肺功能、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变应性哮喘 特异性免疫治疗 症状评分 肺功能
  • 简介:摘要总结了特异脱敏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ITP)37例,其中显效13例,良效13例,进步4例,无效7例。对照组11例,其中8例无明显变化,3例明显下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说明本病的发病中可伴有Ⅰ型变态反应的参与,而且是多种变态反应作用的结果,疗效的产生可能是多次注射特异抗原在血液内封闭抗体或消耗了原体内抗体的缘故。

  • 标签: 特异性抗原 特异性脱敏 ITP 封闭抗体
  • 简介:目的:探讨正常妊娠晚期凝血指标及血小板数值特异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变化趋势。方法:对非孕生育期妇女100例和正常妊娠晚期妇女100例,妊娠晚期合并GDM100例患者进行凝血指标及血小板数值监测。结果:与正常非孕生育期妇女相比,正常妊娠晚期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显著降低(10.76s、26.62s、15.93s、0.85s),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显著升高(4.10g/L、2.23g/L),血小板(PLT)2组样本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妊娠晚期相比,GDM的PT、APTT、INR显著升高(11.27s、27.36s、0.89s);Fg、DD、PLT2组样本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妊娠晚期血凝呈高凝状态,妊娠期糖尿病呈病理性高凝,其凝血与继发性纤溶呈动态平衡,注意其凝血指标特殊性有助于及时诊断和(或)排除肺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标签: 妊娠晚期 妊娠期糖尿病 凝血功能
  • 简介:目的:评价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对诊断肿瘤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据血清中TSGF与显色剂呈现的显色反应,测其吸光反应,查标准曲线,求出TSGF含量,并设健康组、泌感组和慢性支气管炎发作组作为对照.结果:83例肿瘤病人血清TSGF含量(71.12±0.001),TSGF在肺癌,消化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癌胚抗原(CEA)阳性率(Pt>2),22例化疗有效病人血清TSGF含量较化疗前显著降低(P<0.001),8例肿瘤恶化病人TSGF含量则显著升高(P<0.001).检测肿瘤血清TSGF的敏感性、特异和准确性分别为91.57%、96.6%和92.04%.结论:TSGF是一种新的敏感性和特异较高的广谱肿瘤标志物,对肿瘤的辅助诊断,疗效评价和预示肿瘤复发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恶性肿瘤 诊断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糖原累积病Ⅱ型(GSD Ⅱ)属于罕见疾病,常以骨骼肌、平滑肌损害为主要表现,易与炎性肌病相混淆,临床上易误诊、漏诊。本文报告1例23岁男性,以肌酶升高和脊柱畸形为主要表现,血清抗转录中介因子1(TIF1)-γ抗体IgG(++),基因检测提示酸性α-葡萄糖苷酶(GAA)基因突变,肌肉病理提示大量糖原沉积及骨骼肌纤维空泡变性,确诊为GSD Ⅱ。通过复习相关文献,探讨糖原累积病Ⅱ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提高风湿科医生对GSD Ⅱ以及肌炎特异抗体的认识。

  • 标签: 糖原累积病 肌炎 抗体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联合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TPPA)对梅毒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疑似梅毒患者70例,均采用ELISA及TPPA对患者血清样本进行检测,以淋巴结穿刺液查见梅毒螺旋体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单独使用及联合使用的诊断结果(诊断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经淋巴结穿刺检查,70例疑似梅毒患者中有50例梅毒患者;经ELISA单项检测,70例疑似梅毒患者中有47例梅毒患者;经TPPA单项检测,70例疑似梅毒患者中有47例梅毒患者;经ELISA及TPPA联合检测,70例疑似梅毒患者中有49例梅毒患者;ELISA与TPPA联合检测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分别高于ELISA单项检测及TPPA单项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ELISA与TPPA联合检测阳性预测值高于ELISA单项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6,P=0.012)。结论ELISA与TPPA联合检测在梅毒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提高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梅毒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准确度 灵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