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肠外科的麻醉与不良反应。方法分析肛肠外科的麻醉方法与不良反应。结论麻醉的目的,一是要做到术中完全无痛,保证手术顺利完成;二是要做到肛门括约肌充分松弛,扩大术野,便于手术操作。但是一切麻醉药物都具有毒性,必须严格掌握麻醉药物的剂量,使之既能产生理想的麻醉效果,又能减少麻醉药物的毒性反应,从而保证无痛、松弛、安全,圆满地完成手术任务。

  • 标签: 肛肠外科 麻醉 止痛
  • 简介:摘要目的现临床方面存在滥用中西药联用倾向,这样会降低疗效,延误病情,产生毒副作用,使病情恶化,给安全用药带来很大的隐患。方法从中西药配伍的药动学及药效学基础,物理化学变化等角度分析,为中西药联用提供参考。结论中西药联用应综合考虑,谨慎用药,力求达到理想的协同作用,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使中西药的配伍更加安全,合理,有效。

  • 标签: 中西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不良反应与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等关系,并分析不良反应所累及的主要系统和器官及其主要临床表现。结果中药注射剂、老年人更易发生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在皮肤及其附件,最严重的可导致过敏性休克。结论中药可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重视,保证用药安全。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本文中,我们对于人们在服用中药过程中所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结果表明,在中药质量的把关,中药的使用,患者的体质以及药物的稳定性上都是不良反应较易爆发的关键之处。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我们也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 标签: 不良反应 原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方法通过对本院2010年12月1日到2012年12月1日的所有输血病例和不良反应报告单进行统计分类,分析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合我院情况,提出预防措施。

  • 标签: 输血 不良反应 原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特点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统计分析从我院门诊药房退药记录中收集的20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结果202例药品不良反应中,静脉给药引起的153例(75.74%);与抗感染药物有关的154例(76.23%),中药制剂22例(10.89%);药品不良反应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的96例(47.52%),较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有7例(3.47%)。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对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管理并重点监测,以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数据分析和统计,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集所到的308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及用药途径、用药次数、药物类别、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8例ADR涉及的药物类别主要集中在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和林可霉素三大类,左氧氟沙星在单类药物应用中占首位;ADR涉及的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ADR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最多。结论应重视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接种疫苗以后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安全接种疫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从2011年9月到2013年9月出现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17例,采取描述性分析法统计分析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结果16例疫苗接种后均表现为普通反应,无异常反应出现。接种疫苗以后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红肿以及皮疹等。结论疫苗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比较低,没有性别上的差异。要在综合考虑贮存感染、运输、质量以及受种者的机体状况等因素以后评价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关联性。

  • 标签: 接种疫苗 不良反应 预防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镇痛常见副作用并总结预防术后镇痛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46例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呼吸抑制2例,低血压6例,恶心呕吐36例,皮肤瘙痒20例,尿潴留、肠胀气各4例。结论对剖宫产术后镇痛产妇观察与护理的重点是注意呼吸血压变化,但对恶心呕吐、尿潴留、瘙痒等副作用也不能忽视。

  • 标签: 术后镇痛 副作用 呼吸抑制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医疗水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了提高人们的机体免疫力,特别是幼儿的免疫力,我国逐渐加强了对疫苗接种的重视。疫苗接种逐渐发展成为现阶段我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方式。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日臻完善,对于常见传染病的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也逐渐加强了对疫苗预防接种过程中异常反应及处理的重视。文章以常见的几种疫苗预防接种为例,对其接种过程中常见的异常反应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对策。

  • 标签: 异常反映 疫苗 预防接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后镇痛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术后镇痛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2年7月期间行术后镇痛的患者707例,观察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在90%以上。707例中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恶心呕吐最常见195例(27.6%),其次为尿潴留84例(14.2%),腹胀17例(2.4%),头晕嗜睡21例(2.9%)皮肤瘙痒26例(3.6%),镇痛不全5例(0.7%),呼吸抑制2例(0.25%),低血压11例(0.1%)。其中以呼吸抑制和低血压对机体的危害最大。结论加强观察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术后镇痛护理质量。

  • 标签: 术后镇痛 不良反应 观察护理
  • 简介:摘要氨苄西林治疗敏感菌所致的感染,如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以及败血症、脑膜炎、心内膜炎等。本药的不良反应与青霉素相似,以过敏反应较为多见。

  • 标签: 氨苄西林 药物检查 用法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儿童由于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各器官、系统发育尚不成熟,比成年人更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由于儿童药物临床试验开展少,临床数据缺乏,导致我国儿童用药缺少可靠的依据,我国儿童存在“无药可用”和“用药不当”等问题,本文分析总结了儿童用药不良反应高发的原因,并提出建议,为儿童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 标签: 儿童用药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相关情况,为以后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11月—2013年10月收集到的7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ADR的药物涉及37个品种,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为多见,占59.0%;心血管系统药物次之,占10.3%。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82.1%。主要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伤,占34.1%;严重ADR有1例,表现为过敏性休克。ADR报告人以医生呈报的例数最多,占84.6%,护士呈报最少,占3.8%。结论应全方位做好ADR监测工作,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安全的使用药物、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集的ADRs病例报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7例ADRs中以抗菌药物引发的ADRs居首位(19例次,33.3%),中药制剂占第2位(10例次,17.5%)。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占第3位(7例,12.3%);ADRs受累的器官/系统中皮肤及附件的损害居首位(50.9%)。结论应加强ADR报告和监测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扩大报告监测的覆盖面,提高用药安全。

  • 标签: 不良反应 药物监测
  • 简介:摘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