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的复位技术在股骨髓内治疗股骨干骨折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内利用不同复位技术辅助股骨髓内治疗股骨干骨折患者总计100例,将患者平均为分两组,一组作为对照组,复位技术采用牵引床复位,另一组作为观察组,复位技术采用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进行牵引复位,分别对两组患者跟踪随访10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复位时间及术中透视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牵引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0月发现观察组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牵引床复位 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 股骨髓内钉 股骨干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闭合复位弹性髓内内固定治疗儿童长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长骨干骨折的儿童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一般髓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内固定方案,以治疗总有效率评估治疗方案的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出血量较低(134.78±19.6580.00%),手术时间较短(34.56±5.43

  • 标签: 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 长骨干骨折 儿童患者 效果观察
  • 简介:摘 要:教学框架内容设计是在钉上进行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教师在进行教学框架内容设计时,要以发展学生主体性为立足点和根本目标;教师在教学框架内容设计之前要认真分析学生、教学目标以及教材等多个教学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要以发展学生主体性为核心,从选择教学框架内容和组织教学框架内容两个方面探索框架内容设计的策略与方法。

  • 标签: 框架内容 发展学生主体性 教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相关影响因素并筛查最佳预测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21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55例,女60例;年龄21~80岁[(48.6±10.4)岁]。按照Denis骨折分类法:压缩性骨折73例(A型15例,B型51例,C型7例),爆裂性骨折135例(A型28例,B型87例,C型20例),屈曲牵张型骨折7例(A型4例,B型2例,C型1例)。均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23.8±8.2)个月],86例发生椎体高度丢失(丢失组),129例未发生椎体高度丢失(未丢失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指数、体重指数(BMI)、骨折类型、骨折椎体数、术前矢状面Cobb角、术前椎体压缩程度、伤椎置数、椎体复位程度等;采用单因素分析上述因素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并根据ROC曲线筛查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最佳预测点。结果两组性别、年龄、BMI、骨折类型、骨折椎体数、术前矢状面Cobb角和伤椎置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TA指数、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及伤椎椎体复位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OSTA指数、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及伤椎椎体复位程度与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OSTA指数(OR=1.109,95%CI 0.527~0.685,P<0.05)和术前椎体压缩程度(OR=0.038,95%CI 0.539~0.689,P<0.05)与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显著相关。预测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AUC分别为0.606和0.614,分析得出OSTA指数1.9及术前椎体压缩程度31.3%分别为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最佳预测点。结论OSTA指数、术前椎体压缩程度是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发生椎体高度再丢失的独立危险因素。OSTA指数≤1.9或术前椎体压缩程度≥31.3%时,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发生风险显著增高。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构造塌陷 椎弓根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椎弓根螺钉结合PSIS(伤椎置)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实验数据均是在2019年6月一2020年6月期间截取的,以我院收治的9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为例作为本次实验数据的提供对象,根据治疗模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45例患者实施椎弓根螺钉治疗的设为常规组,45例患者实施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治疗的设为研究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研究组在术后3月、6月节段后凸Cobb角更小,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治疗后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骨质酥松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椎弓根螺钉结合伤椎置钉 治疗效果 节段后凸Cobb角
  • 简介:【摘要】目的 0-arm导航辅助下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82例(2018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寰枢椎骨折的患者开展研究,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A组(41例)采用徒手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B组(41例)采用0-arm导航辅助下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骨折复位质量(采用Matta影像学评分)。结果 治疗后,B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优于A组,B组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优于A组,P<0.05;结论:对寰枢椎骨折的患者,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运用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66例(2020年1月-2021年2月)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1:1分随机表法形式分两组,33例(对照组)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33例(观察组)行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指标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比对照组小,统计学价值存在(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行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疼痛感,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生活质量 手术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9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实施联合手术法的49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余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患者住院时间、HSS评分和MBI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术后6h疼痛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24h和术后72h术后疼痛评分对比中,实验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研究证实,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予以患者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椎弓根螺钉 连接棒内固定法 胸腰段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探讨环形外固定架与髓内治疗胫骨节段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天津医院收治的43例胫骨节段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12例;年龄20~62岁[(35.9±9.6)岁]。AO-OTA分型均为42 C2型。21例采用环形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环形支架组),22例采用髓内固定治疗(髓内组)。比较两组血管神经损伤情况、骨折复位方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伤口感染情况,比较两组末次随访时胫骨近端内侧角及后侧角、爱荷华(IOWA)膝关节评分、踝关节IOWA评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踝关节背伸及跖屈活动度。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48个月[(19.6±2.1)个月]。两组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环形支架组21例全部闭合复位骨折,髓内组3例行切开复位。环形支架组和髓内组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分别为(12.9±2.8)d和(75.1±8.0)d(P<0.05),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0±1.0)个月和(8.2±1.4)个月(P<0.05)。两组均未发生深部感染。末次随访时,环形支架组和髓内组胫骨近端内侧角分别为(86.7±1.5)°和(93.5±1.7)°(P<0.05),胫骨近端后侧角分别为(82.1±1.8)°和(75.1±2.7)°(P<0.05)。环形支架组膝关节IOWA评分、踝关节IOWA评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及踝关节跖屈活动度与髓内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髓内组踝关节背伸活动度为(30.9±3.0)°,优于环形支架组的(21.2±2.2)°(P<0.05)。结论与髓内比较,环形外固定架治疗胫骨节段性骨折具有完全闭合复位、完全负重时间早、骨折愈合快、力线恢复好等优点。

  • 标签: 胫骨骨折 外固器 骨折固定术,髓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股骨近端防旋髓内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价值。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的7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两组,各37例。试验组、对照组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分别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结果;试验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 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微创经皮置技术对其进行护理治疗。方法:本文主要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份期间在我院接收护理治疗的89例单阶段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随机分组,根据患者置方法分为微创经皮置技术组和开放手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组。其中,微创经皮置技术组有36例患者,而开放手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组有53例患者。医护人员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情况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后可以发现微创经皮置技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情况有明显优于开放手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组患者,具有明显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微创经皮置钉技术 开放手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 胸腰椎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应用FASTING锚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合并肩袖损伤的病例报告,方法:将1例因摔伤致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合并肩袖损伤的患者应用FASTING锚治疗,记录病史及手术记录,观察术后临床疗效及术后X线复查情况。[4]结果:患者症状术后迅速缓解,恢复良好。结论:此次FASTING锚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合并肩袖损伤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 标签: 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 肩袖损伤 锚钉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钛制弹性髓内治疗小儿尺桡骨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小儿尺桡骨不稳定骨折患者76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4月-2020年4月,分为参照组38例与研究组38例,参照组实施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钛制弹性髓内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对于术后3个月的前臂旋前角度、旋后角度均优于参照组各指标,P

  • 标签: 钛制弹性髓内钉 小儿尺桡骨不稳定骨折 钢板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胫骨髓内与胫骨钢板应用在胫骨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医院骨科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60例作为本文分析病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组方式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胫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胫骨髓内固定治疗,将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详细比对。结果:通过与对照组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手术、骨折愈合以及住院所用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疼痛程度也明显减轻,组间患者数据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胫骨髓内钉 胫骨钢板 胫骨骨折 临床有效性
  • 简介:摘 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 标签: 管廊 土钉墙 施工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接骨板(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与闭合复位交锁髓内(closed reduction and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s,IMN)两种微创技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58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01月-2020年06月收治,随机分为观察A组与观察B组,分别给予MIPPO、IMN微创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A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观察B组短,术中出血量较观察B组少(P<0.05)。观察A组术前等待时间较观察B组长,并发症发生率较观察B组高(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