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将临终关怀护理模式运用在晚期癌症患者中,观察对其生活质量、疼痛改善程度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至我院进行治疗的晚期癌症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简单随机抽样分为实验组24例,对照组24例,实验组进行临终关怀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疼痛改善程度。结果 经过干预,实验组患者的心理能力、躯体能力、社会能力各评分分别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晚期癌症 临终关怀 生活质量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癲痫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对提高其认知程度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到2020年7月在我院接收的120例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60例)与实验组(6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两种护理模式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在研究结束后,两组患者的对该病症的认知程度有着明显的差距,并且其生活质量也有着明显的差别。其中实验组中的患者综合情况要优越于常规组中的患者,有着更佳的护理效果,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癫痫 综合性护理 认知程度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娩镇痛联合导乐陪伴分娩护理干预对产妇不良情绪,疼痛程度影响。方法 抽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分娩产妇60例,按照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同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常规分娩护理),观察组(分娩镇痛联合导乐陪伴分娩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不良情绪、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不良情绪的对比上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在疼痛程度的对比上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给予产妇分娩镇痛联合导乐陪伴分娩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可缓解产妇的疼痛程度,改善产妇的不良情绪,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妇 分娩镇痛 导乐陪伴分娩护理干预 不良情绪 疼痛程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术期整体护理改善肛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预防尿潴留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实施肛瘘手术的患者40例做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模式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20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采取围术期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以及预防尿潴留的效果、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1)研究组患者经围术期整体护理以后其术后12h、24h、48h、72h疼痛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2)研究组患者术后首次排尿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且尿潴留和尿路刺激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围术期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肛瘘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情况,预防尿潴留的发生,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围术期整体护理 肛瘘 尿潴留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前护理干预在危重创伤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样本取自2020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76例危重创伤骨折患者,依据护理干预不同分为对比组(术前常规护理)、研究组(术前综合护理),单组例数38,观察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均较对比组更低(P<0.05)。干预前,两组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较对比组更低(P<0.05)。结论:予以危重创伤骨折患者术前综合护理,对缓解焦虑、抑郁心理情绪以及改善疼痛均具有积极作用与影响。

  • 标签: 创伤骨折 术前护理 心理状态 疼痛
  • 简介:【摘要】 目的 回顾性评估COVID-19患者在连续随访过程中CT评分的时间变化,确定胸部CT异常评分是否有助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方法 从3个定点医院接收84名实验室确诊的COVID-19患者,在随访期间共进行了369例胸CT检查。记录累及肺叶的数量。采用5级评分法,分别评估全肺异常、磨玻璃影、间质影及实变影的严重程度。比较在重症和非重症下进行的检查的得分和累及肺叶的数目。有明确发病时间的检查,按发病到CT检查时间的间隔对各检查组进行比较。对随访过程中已达到和未达到重症的患者,比较高峰评分和发病至高峰的时间。进一步比较重症组和非重症组在不同时间间隔的检查得分和累及肺叶数。结果 在重症状态下进行的肺叶检查得分和累及肺叶的数量显著高于正常情况。在所有有明确发病时间的检查中,CT评分在发病后16-20天达到峰值。对于已经达到重症的患者,其峰值得分明显更高。每隔0-10天、11-20天和21-30天,重症患者的检查总分、GGO评分和间质变化评分均高于非重症患者。结论 胸部CT异常评分是评价新冠肺炎患者病毒性肺炎严重程度的有效方法。受累叶数≥5,总评分≥8,GGO评分≥6,间质改变评分≥4,评分/叶比≥1.5,提示临床状态严重。严重和非严重患者的肺部受累在发病后10-20天内达到高峰。早期较高的分数可能表明后续随访中更严重的临床状态。

  • 标签: 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感染 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中膀胱充盈程度对小肠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来我院行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的24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膀胱充盈及膀胱排空状态下行盆腔扫描,对两种不同膀胱状态下的靶体积(CTV)、计划靶体积(PTV)及膀胱、小肠体积及平均照射剂量进行评价。结果 膀胱充盈及膀胱排空状态下患者膀胱体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所有患者同一体位膀胱充盈状态各调强计划下膀胱及小肠受照射体积百分比较膀胱排空状态下明显降低,膀胱、小肠平均照射剂量均较膀胱排空状态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宫颈癌 调强放射治疗 膀胱充盈程度 小肠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疼痛护理对手外伤带蒂皮瓣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以90例手外伤带蒂皮瓣术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3月,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疼痛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疼痛评分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手外伤带蒂皮瓣术 疼痛护理 疼痛程度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甲状腺功能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抽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住院治疗的124例DKA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血pH值作为酮症酸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标准将DKA患者分为轻度组(36例)、中度组(59例)及重度组(29例),比较三组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DKA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甲状腺激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轻度组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高于中度组及重度组(P<0.05),重度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高于轻度组及中度组(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DKA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FT3、FT4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TSH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DKA患者酮症酸病情严重程度与甲状腺功能具有相关性。

  • 标签: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甲状腺功能 病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肠道菌群丰度或者多样性的不同对乳腺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浸润程度是否有影响。方法根据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浸润程度,选取2017年3~10月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就诊、经活检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癌的女性患者80例,年龄37~74岁,分为高度浸润(TIL-H)组25例、中度浸润(TIL-M)组34例、低度浸润(TIL-L)组21例。通过Meta 16S DNA测序,对肠道菌群的DNA进行分析,比较这3组间肠道菌群丰度或者多样性的差异。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χ²检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浸润程度与肠道菌群的关系采用β多样性分析。结果TIL-H组、TIL-M组和TIL-L组分别有3 174,2 996和2 877种不同的运算分类单位(OUT),3组乳腺癌患者(TIL-L、TIL-M、TIL-H)肠道菌群在加权和未加权的3组间β多样性分析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加权,P<0.01;未加权,P<0.01),且在TIL-L与TIL-H组间比较时差异最大(P<0.01)。结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乳腺癌患者中的浸润水平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密切相关。

  • 标签: 肠道菌群 Meta 16S DNA测序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比容与白蛋白差值(HCT-ALB)评估急性百草枯(PQ)中毒患者中毒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急性PQ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中毒量、中毒时间,以及入院时未输注血液制品、未静脉输液、未行血液净化时测量的HCT和血清ALB,计算HCT-ALB差值。根据入院时尿PQ快速半定量检测结果将患者分成PQ低浓度组(0~10 mg/L)和PQ高浓度组(30~100 mg/L)。分析中毒时间、中毒量以及HCT-ALB差值与急性PQ中毒程度的关系,并采用Spearman法进行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95例急性PQ中毒患者,其中PQ低浓度组118例,PQ高浓度组177例;以及性别、年龄与PQ患者相匹配的20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PQ低浓度组中毒时间长于PQ高浓度组〔h:11.0(6.0,60.0)比8.0(5.0,20.5),P<0.01〕,但中毒量显著低于PQ高浓度组〔mL:10.0(5.8,15.0)比40.0(20.0,80.0),P<0.01〕。PQ低浓度组和PQ高浓度组HCT、HCT-ALB差值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HCT:(43.14±4.41)%、(43.54±5.40)%比(42.14±2.15)%,HCT-ALB差值:3.59±6.26、5.94±7.80比-7.26±3.55,均P<0.01〕,而ALB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g/L:39.54±5.74、37.60±7.15比49.40±3.41,均P<0.01)。随着尿液PQ浓度升高,HCT、HCT-ALB差值进一步升高,ALB进一步下降,PQ高浓度组与PQ低浓度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CT:(43.54±5.40)%比(43.14±4.41)%,HCT-ALB差值:5.94±7.80比3.59±6.26,ALB(g/L):37.60±7.15比39.54±5.74,均P<0.05〕。急性PQ中毒患者中毒程度与中毒时间、ALB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95、-0.695,均P<0.01),而与中毒量、HCT、HCT-ALB差值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0、0.256、0.737,均P<0.01),其中HCT-ALB差值与中毒程度的相关性最强。结论HCT-ALB差值可反映急性PQ中毒患者的中毒程度,间接揭示急性PQ中毒患者体内微血管的病理改变。

  • 标签: 急性百草枯中毒 血细胞比容 白蛋白 血细胞比容与白蛋白差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科护理人员医院感染防护行为干预及防控知识掌握程度。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新入职口腔科护理人员125名,以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其中42名为干预对象纳入干预组,进行系统化的医院感染防护行为干预,83名护理人员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医院感染防护的培训。两组护理人员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核,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干预前后的手卫生执行、防护行为、规范使用器械行为评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执行率。结果干预组考核优良率为90.47%(38/42),高于对照组的74.70%(62/83)(χ2=4.339,P=0.037)。干预后,干预组手卫生执行、防护行为、规范使用器械行为评分分别为(26.09±3.11)分、(20.69±2.79)分、(25.61±3.4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2.91±3.27)分、(17.74±2.72)分、(21.93±3.29)分(t=5.219、5.678、5.829,均P<0.001)。在3个月工作随访中,干预组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92.86%)、执行率(95.24%)均高于对照组的78.31%、80.72%(χ2=4.220、4.767,P=0.040、0.029)。结论通过对新入职口腔科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医院感染防护行为干预,能提高新入职口腔科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手卫生执行、防护行为及规范使用器械的行为能力。

  • 标签: 交叉感染 预防和防护 护理人员 口腔医学 口腔护理 手卫生 感染 健康知识,态度,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清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与膝关节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抽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95例符合条件的膝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采用Kellgren Lawrence(KL)分级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设计基线资料填写表记录患者资料,检测膝关节炎患者血清RANKL、IL-17水平。分析血清RANKL、IL-17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Ⅲ、Ⅳ级膝关节炎患者入院时血清RANKL、IL-17水平高于Ⅰ、Ⅱ级患者,且Ⅳ级膝关节炎患者入院时血清RANKL、IL-17水平高于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情程度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入院时血清RANKL、IL-17水平与膝关节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P<0.05)。结论血清RANKL、IL-17在膝关节炎患者中水平较高,二者表达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标签: 膝关节炎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白细胞介素-17 严重程度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超声声衰减成像(attenuation imaging,ATI)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肝脂肪变程度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212例受检者行肝脏灰阶超声及ATI检查,以灰阶超声分度为参照,分析不同程度肝脂肪变患者的声衰减系数(attenuation coefficient,AC)及其与临床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ATI的诊断效能。结果正常肝及轻度、中度、重度脂肪肝的AC值分别为(0.56±0.05)dB·cm-1·MHz-1、(0.68±0.09)dB·cm-1·MHz-1、(0.82±0.09)dB·cm-1·MHz-1、(0.94±0.09)dB·cm-1·MHz-1,AC值在不同程度脂肪肝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AC值与脂肪肝程度显著正相关(r=0.860,P<0.01),与体质指数中等程度正相关(r=0.425,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弱负相关(r=-0.237,P=0.029),与年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相关性(r=0.083、0.055、0.133、-0.039,均P>0.05)。ATI诊断轻度及以上、中度及以上、重度及以上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8、0.962、0.918,敏感性分别为90.1%、95.8%、94.9%,特异性分别为96.1%、87.1%、73.9%,阳性界值分别为0.666 dB·cm-1·MHz-1、0.719 dB·cm-1·MHz-1、0.803 dB·cm-1·MHz-1。结论ATI可定量评价MAFLD肝脂肪变程度

  • 标签: 超声声衰减成像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脂肪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外翻的矫正程度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收治的91例因单侧膝外翻行TKA的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术后2周测量的髋-膝-踝角(HKA),分为中立位组(-3°≤HKA≤3°)和残留外翻组(HKA>3°)。中立位组7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47例,年龄[M(QR)]71.5(10.5)岁(范围:57~91岁);残留外翻组21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3例,年龄70.0(10.0)岁(范围:60~85岁)。收集两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临床指标,包括关节活动度(ROM)、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和关节遗忘评分-12(FJS-12);影像学指标包括股骨角、胫骨角、股骨假体屈曲角、胫骨假体后倾角、髌骨倾斜角和适合角。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²检验。结果中立位组和残留外翻组患者术后ROM[(122.5±8.5)°比(119.4±7.1)°,t=1.534,P=0.128]、KSS[(159.8±8.9)分比(150.0±8.9)分,t=-0.103,P=0.918]、WOMAC骨关节炎指数[10.0(3.0)比9.0(5.0),Z=-0.733,P=0.464]和FJS-12[52.1(8.4)分比50.1(7.5)分,Z=-0.594,P=0.55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股骨角[94.0(4.0)°比94.0°(5.0°),Z=-0.209,P=0.835]、胫骨角[90.0°(3.0°)比91.0°(2.5°),Z=-1.226,P=0.220]、股骨假体屈曲角[3.0(1.0)°比3.0(1.0)°,Z=-0.652,P=0.514]、胫骨假体后倾角[4.0°(2.0°)比4.0°(2.0°),Z=-0.763,P=0.445]、髌骨倾斜角[9.0°(3.0°)比9.0°(3.5°),Z=-1.429,P=0.153]和适合角[14.0°(4.0°)比15.0°(4.0°),Z=-1.690,P=0.091]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残留外翻组髌骨倾斜角和适合角的异常比例高于中立位组(33.3%比11.4%,χ²=5.630,P=0.018;38.1%比17.1%,χ²=4.136,P=0.042)。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1±5.2)个月(范围:24~40个月)。术后6周,残留外翻组出现1例关节僵直,经手法松解和康复锻炼后改善;末次随访时,残留外翻组出现2例髌骨不稳,予髌骨支具固定和加强股内侧肌肌力锻炼;两组均未出现髌骨脱位、关节不稳和假体无菌性松动等需再手术病例。结论膝外翻患者行TKA术后残留外翻对近期临床疗效无明显影响,但术后髌骨倾斜角和适合角的异常比例高,存在术后髌骨不稳风险,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估。

  • 标签: 膝外翻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力线 髌骨轨迹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临床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109例急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男66例,女43例;年龄为(48±17岁)。无菌采集病人血液、体液或肛拭子样本。病人经综合诊断,分别行胆囊穿刺引流、鼻胆管引流、手术清创以及CT检查介入引流或保守治疗。观察指标:(1)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CRKP检测结果。(2)CRKP感染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3)急性胰腺炎治疗方式。(4)预后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计量资料以M(范围)。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诊断价值。结果(1)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CRKP检测结果:109例病人中,轻度急性胰腺炎37例、中重度急性胰腺炎8例、重度急性胰腺炎64例;轻症45例,重症64例;CRKP阳性48例,CRKP阴性61例。45例轻症病人中,CRKP阳性3例;64例重症病人中,CRKP阳性45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3.430,P<0.05)。皮尔逊相关分析:CRKP阳性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31,P<0.05)。CRKP阳性和阴性病人住院时间分别为(66±6)d和(24±3)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61,P<0.05)。(2)CRKP感染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CRKP阳性诊断重度急性胰腺炎的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99(95%可信区间为0.714~0.885,P<0.05)、0.688、0.911。(3)急性胰腺炎治疗方式:109例病人中,行鼻胆管引流17例、行胆囊穿刺引流19例、行手术清创42例、行CT检查介入引流48例、保守治疗43例,同1例病人可行多种治疗。109例病人中,行≥1种有创治疗66例,CRKP阳性47例;未行有创治疗43例,CRKP阳性1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0.134,P<0.05)。(4)预后情况:109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随访期间,48例CRKP阳性病人中,15例死亡;61例CRKP阴性病人中,6例死亡;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7.919,P<0.05)。结论CRKP阳性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CRKP阳性与住院时间以及操作次数和种类越多有关。

  • 标签: 胰腺炎 感染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严重程度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针对顺产产妇应用无保护会阴分娩技术对切口愈合和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实验起止时间2019年3月—2020年6月,就此阶段挑选就诊于产科选择自然分娩的产妇共计120名。通过非盲法将其分别纳入常规组和实验组中,常规组(n=40)对象接受传统保护会阴护理,实验组(n=40)对象则接受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使用调查统计表跟踪记录两组产妇情况,最后整理对象疼痛评分、会阴完整度。结果:实验组对象的疼痛评分优于常规组,会阴完整度高于常规组,数值结果比较P<0.05。结论:顺产产妇在自然分娩中使用无保护会阴技术可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同时保证会阴的完整性,保证婴儿健康性,临床执行效果理想。

  • 标签: 顺产产妇 无保护会阴分娩 会阴完整性 疼痛程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牙槽嵴吸收时上前牙不同程度龈乳头缺陷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6至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且经治疗后牙周炎控制稳定并定期进行牙周维护的14例牙周炎患者的64个上前牙龈乳头,通过标准化临床图像及锥形束CT影像资料综合分析,评价邻接触点至骨嵴顶的距离(distance from contact point to bone crest,CP-BC)、邻面釉质牙骨质界至骨嵴顶的距离(distance from proximal cemento-enamel junction to bone crest,pCEJ-BC)、骨嵴顶水平的根间距(distance between roots,RD)、骨嵴顶水平龈乳头高度(height of gingival papilla,PH)、骨嵴顶水平颊舌向骨宽度(width of bone crest,BCW)等指标与龈乳头充满和轻中重度缺陷的关系。结果纳入研究的64个上前牙龈乳头,充满率为28%(18/64),缺陷率为72%(46/64),其中轻、中、重度缺陷率分别为36%(23/64)、27%(17/64)和9%(6/64)。当CP-BC≥7.0 mm或pCEJ-BC≥4.5 mm时,龈乳头均为中、重度缺陷;而当CP-BC<5.0 mm或pCEJ-BC<1.5 mm时,龈乳头为充满或轻度缺陷。上前牙CP-BC与pCEJ-BC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为0.812(P<0.01),线性拟合系数为0.93(R2=0.659)。64个上前牙龈乳头不同程度缺陷时,其骨嵴顶水平R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嵴顶水平BCW随龈乳头缺陷程度增加略有增加,龈乳头充满与中重度缺陷时BC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嵴顶水平PH随龈乳头缺陷程度增加略有减少,龈乳头充满与中重度缺陷时P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牙槽嵴吸收的牙周炎控制稳定患者的龈乳头缺陷率高,且主要与龈乳头根方骨嵴顶的吸收有关。

  • 标签: 牙周炎 牙龈退缩 牙槽骨质丢失 龈乳头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情严重程度与血小板减少的关系。方法通过检索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查找国内外涉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相关临床研究,检索时限截至2020年9月30日。由两名研究者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文献质量,分别提取二分类变量和连续型变量数据,并采用Stata 14.1软件和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了57篇文献,包括10 979例研究对象,其中重症患者3 306例,非重症患者7 673例。重症患者的分组标准包括入院时临床分型(重型或危重型)、进入ICU、使用机械通气、发生ARDS以及死亡。二分类变量的meta分析共纳入21篇文献,结果显示重症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的人数较非重症患者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51,95%CI:1.93~3.26,P<0.001),研究结果间存在异质性(P=0.003,I2=49%)。连续型变量的meta分析共纳入48篇文献,结果显示重症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水平较非重症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24.60,95%CI:-30.98~-18.22,P<0.001),研究结果间存在异质性(P<0.001,I2=65%)。亚组分析结果提示病情较重和预后不佳的亚组人群血小板水平均更低。结论重症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更易发生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可作为一项临床监测指标用于实际工作中。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meta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