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手术室预防外科伤口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45例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作为对照组45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感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伤口感的发生率,对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均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伤口感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工作在控制手术室切口部位感染中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于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的患者2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部位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切口部位感染的发生情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控制手术室切口部位感染中应用干预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切口部位感染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 手术室 切口部位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伤口感采用湿性愈合敷料结合安尔碘黏膜消毒剂处理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3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64例伤口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主要使用传统的换药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主要使用湿性愈合敷料结合安尔碘黏膜消毒剂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2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87%,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治疗组的效果明显要比对照组的效果显著,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伤口感的患者采用湿性愈合敷料结合安尔碘黏膜消毒剂进行治疗,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安全性高,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切口对阑尾炎患者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方法对我门诊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按照治疗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为(1.56+0.21h)、手术后患者(6.86+1.34h)能够恢复、手术后患者在我院住院(7.52+1.96d)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手术后1例发生感染,1例肠粘连,2例肠梗阻,并发症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阑尾炎患者中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效果理想,患者手术后预后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阑尾炎 小切口手术 常规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妇产科腹部纵切口和横切口的解剖学特点与切口愈合情况,浅析两种腹部切口的优劣。方法对患有腹部肿瘤疾病,且接受了腹部切开手术的30名患者的资料以及术后切口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具体而言,下腹壁纵切口组伤口愈合的优良率约为86%,伤口化脓率为14%。下腹壁横切口组伤口愈合的优良率约为79%,伤口化脓率为21%。两种切口的选择方式与切口愈合程度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腹壁纵切口解剖与下腹壁横切口两种解剖方式各有其解剖学特点,在通常情况下,下腹壁纵切口较为常见,且比横切方式在切口愈合方面更为理想,在临床上应广泛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手术切口 解剖学 特点 切口愈合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垂直向牙槽骨增量时两种牙周松弛切口的效能及相关临床事件发生情况。材料和方法:选取23例垂直和水平骨缺损的患者(Seibert分类Ⅲ)对双瓣切口(double-flapincision,DFI)和传统骨膜松弛切口(periostealreleasingincision,PRI)进行比较,随机采用一种切口进行龈瓣推进.测量龈瓣推进的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比较患者不适的程度。采用UNC-15探针测量最初翻起的龈瓣和推进后的龈瓣,两者的差记为龈瓣推进量;术后并发症包括早期膜暴露、感染、感觉异常和随访中发现持续不适;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量化患者疼痛、肿胀和出血的程度。结果:DFI组的平均龈瓣推进为9.64±0.92mm.而PRI组的平均龈瓣推进为7.13±1.45mm(P〈0.001);早期膜暴露PRI组发生2例,DFI组发生1例:感觉异常、感染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PRI.5;DFI,1).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82);DFI组的平均疼痛、肿胀和出血计分(分别为1.55±1.21,1.91±0.94,0.40±0.12)比PRI组(分别为3.75±2.63,3.25±1.29,1.16±0.34)低(分别为P=0.019,P=0.010.P=0.061)。结论:DFI组有助于龈瓣推进并且减少相关临床事件的发生,此技术有可能成为龈瓣推进的另一选择,能够克服PRI的一些局限性。

  • 标签: 牙槽嵴增量 骨移植 牙种植 外科翻瓣 伤口愈合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单切口与双切口青白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选取52例(5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单切口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和小梁切除术经同一切口完成)和双切口组(上方巩膜切口行小梁切除术和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每组各26例(26眼)。术后随访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眼压控制情况及视力情况。结果本研究最终完成随、访资料47例,其中单切口组23例和双切口组24例纳入分析。两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眼压下降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0.38和0.47)。两组间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89,x2=0.374;x2=0.007,x2=0.932;x2=0.537,P=0.464)。结论单切口与双切口青白联合术均可安全、有效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两种术式具有相似疗效。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切口 小梁切除超声乳化联合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环乳晕切口与腋窝隐匿切口治疗乳腺纤维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治疗的106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2例患者采取环乳晕切口肿物切除术治疗,作为观察组;44例患者采取腋窝隐匿切口肿物切除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瘢痕宽度及瘢痕高度,根据切口I期愈合率、乳房形态满意率、皮下积液发生率、病灶感觉异常率,综合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瘢痕宽度及瘢痕高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切口I期愈合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乳房形态满意率、皮下积液发生率、病灶感觉异常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环乳晕切口与腋窝隐匿切口治疗乳腺纤维腺瘤临床疗效确切,对患者的乳房形态影响小,并发症发生少,治疗效果与美容效果相一致;但环乳晕切口切除术的创伤性更小,愈合质量好,比腋窝隐匿切口切除术更具有临床可行性.关键词乳腺纤维腺瘤;环乳晕切口;腋窝隐匿切口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104-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乳晕切口和环状射线切口摘除乳房纤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72例乳房纤维瘤患者,应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甲组(n=36)及乙组(n=36),对照组患者采用环状射线切口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乳晕切口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乳房基本对称率、术后满意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针对乳房纤维瘤患者,乳晕切口治疗创伤小,出血量少,美观效果好,可减少并发症,患者满意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乳房纤维瘤 乳晕切口 环状射线切口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切口与传统切口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面积大小及其转归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观察2011年7—12月拟行TKA患者术后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情况,按入院时间顺序前40膝纳入微创切口组,后80膝纳入传统切口组。微创切口组采用微创髌旁内侧切口,传统切口组采用传统膝前正中切口。记录患者术前相关信息,包括体质量、身高、年龄、性别、手术方式、膝关节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术中患者止血带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切口下极距胫骨结节上缘距离、切口上极距髌骨上缘距离。分别于术后6周、6个月、1年和2年对患者进行随访,测量患者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面积、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对切口长度、切口位置与术后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面积及其转归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微创切口组有38例39膝,传统切口组有73例78膝完成随访,两组患者性别例数、患膝侧别、年龄、身高及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者术后均出现了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但微创切口组患者的触觉和痛觉障碍面积在各随访时间点均小于传统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TKA术中对膝前皮神经的切断可造成术后切口外侧皮肤感觉功能障碍,与传统切口相比,微创术后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的面积更小,恢复速度更快。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感觉障碍 皮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选择适宜的剖宫产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方法?比较60?例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与60例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在胎儿娩出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伤口愈合情况、术后感染率及对新生儿Apgar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纵切口下段剖宫产术相对于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胎儿娩出时间短、Apgar评分情况好;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相对于纵切口下段剖宫产术术后排气时间短、伤口愈合美观,两组术后感染率无差异。结论?纵切口下段剖宫产术胎儿娩出时间易控制,对于需要尽快娩出胎儿的情况下是较为理想术式;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损伤小、恢复快,应用广泛。

  • 标签: 腹膜外剖宫产 子宫下段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采用角巩膜缘切口手术和透明角膜缘切口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8月来我院治疗白内障的患者108例,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透明角膜缘切口手术治疗白内障,治疗组患者采用角巩膜缘切口手术治疗白内障。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散光程度;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角膜散光程度、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在实施超声乳化吸附、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时,采用角巩膜切口手术效果更明显,不仅能有效的发散视力和角膜散光程度,还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得到临床医生及患者的青睐。

  • 标签: 白内障 角巩膜缘切口 透明角膜缘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甲状腺肿物患者采取低位小切口甲状腺肿物切除术与传统手术的临床效果,希望对相关临床治疗有所借鉴。方法将我院接诊的甲状腺肿物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2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而研究组采取低位小切口切除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肿物患者采取低位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治疗可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同时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借鉴。

  • 标签: 甲状腺肿物 低位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 传统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评估运用切除疝囊、组织分离、结合腹腔镜的杂交技术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区采用单纯开放手术及杂交技术治疗的巨大腹壁切口疝1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主动减容患者除外)。对比二种手术方法手术难度、安全性、并发症、术后恢复及术后复发等情况。结果二种手术方法的时间接近。杂交组切口长度(8±4)cm明显小于开放组(15±5)cm。开放组和杂交组住院时间相当。术后随访6~48个月。二组并发症比较,开放组的浆液肿10例高于杂交组4例,均无术后死亡。开放组术后复发1例,杂交组无复发;复发患者均于术后2年内再次接受杂交技术治疗并治愈。结论应用杂交技术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较开放手术具有一定的优势。

  • 标签: 腹部 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阴式子宫切口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治疗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的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例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例患者均行阴式子宫切口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观察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8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阴式子宫切口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优点,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阴式手术 子宫切口疤痕妊娠 病灶清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乳晕切口及放射性切口在乳腺纤维瘤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乳腺纤维瘤治疗的64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乳房对称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美容满意度等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甲级愈合情况、术后复发情况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纤维瘤患者,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方式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乳晕切口 放射性切口 乳腺纤维瘤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和常规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5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切口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心理应激状态。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卧床时间均以及HAMA评分、HAMD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缓解术后心理应激,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小切口 心理应激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07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