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作为脑卒中一项常见并发症,抑郁症具有多种临床表现形式,不但会对患者的身体康复及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并且还会诱发其他并发症。当前,对脑卒中抑郁症患者展开及时有效的治疗,已成为医学界一项广泛关注的问题。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治疗脑卒中抑郁也获得了很大的成效。基于此,本文简要综述脑卒中抑郁的中医治疗进展。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 中医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卒中抑郁(PSD)是脑卒中最易患的神经精神并发症之一,而抑郁会增加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及复发率,一些抗抑郁药如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改善卒中的症状。目前,关于PSD的前临床及转化研究很少,而进一步研究脑卒中情绪障碍的生物学基础及寻找新的治疗方法,一个稳定的动物模型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本文综述了PSD的动物模型及PSD潜在的机制。

  • 标签: 卒中后抑郁 缺血 神经发生 神经营养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卒中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卒中急性期的有效治疗方法和手段缺乏突破,造成大量病人留有神经功能缺损,1所以卒中后期的康复十分重要。包括物理训练和心理治疗,良好的心理治疗能够帮助患者建立认识疾病的正确态度,树立信心配合治疗,2而卒中抑郁的发生则加重了患者原有的认知功能损害,影响肢体功能康复,3所以针对性的治疗更为重要。目前卒中抑郁的临床治疗主要包含一下几个方面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其他,如音乐治疗、漂浮治疗等,每种方法各有利弊。早期药物治疗十分必要,4应足量足疗程,但应尽量减少不合理用药。抗抑郁药物作用机制尚不明,目前存在较大争议。5其他疗法也只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作用,但针对性及疗效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卒中后抑郁 抗抑郁药物 综合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卒中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长期预后。PSD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危险因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重要的是,PSD的诊断率低下,相应抗抑郁治疗不及时或不系统,导致卒中复发或死亡风险增高。文章对PSD的筛查、诊断及相关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卒中 抑郁症 抑郁障碍 抗抑郁药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护理在脑卒中抑郁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联合心理康复护理,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两组患者HAMDL指数(P〈0.01),比较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理康复护理有利于改善脑卒中抑郁状态。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康复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脑卒中抑郁症采取中医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方法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将有抑郁症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中医护理干预。结果中医护理干预后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对于脑卒中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有一定改善。

  • 标签: 中医护理干预 脑卒中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脑卒中抑郁患者的识别及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1月至2014年3月就诊的70例脑卒中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为工具进行抑郁程度评定,连续观察8周。结果实施护理4周、8周观察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抑郁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 临床护理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脑卒中发生抑郁的因素,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 选择临川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009年 7月 ~2010年 7月住院治疗的 9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 43例脑卒中抑郁患者的抑郁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及心理护理治疗,采用 Hamfltom抑郁量表( HAMD)、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估。结果 :本组 90例脑卒中患者中发生抑郁症有 43例,发生率为 47.8%。脑卒中抑郁的发生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依赖程度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尽早有效治疗及护理干预,护理人员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对脑卒中抑郁患者加强心理护理,能明显减轻其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及生存质量,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抑郁(PSD)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本医院在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给予观察组针刺的治疗方法,给予对照组药物的治疗方法,以盐酸氟西汀胶囊口服为主。在治疗8周之后,利用汉密尔顿的抑郁量表(HAMD)和躯体症状的分析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是94.29%,药物组的有效率是68.57%,可以看出,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患者HAMD的改善上和躯体症状的评分上都要比药物组好的多(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对于针刺治疗方法的运用,能够度患者的PSD症状与躯体症状进行明显地改善。

  • 标签: 针刺治疗法 脑卒中患者 抑郁症状 临床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卒中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以心境低落、兴趣下降等为主要表现的心境障碍或情感障碍,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PSD对患者恢复健康有消极影响,降低康复治疗的效果,延缓神经功能缺损和认知功能恢复,使生活质量显著下降[1],明显增加死亡率[2]。有关PSD的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美国每年卒中患者多达600万人,其中有22%~65%的患者发生PSD;国内PSD的发病率为34.2%3,与国外相近。本文通过自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因脑卒中住院的31例患者进行如下分析以此探讨卒中抑郁的出现与哪些因素有关。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卒中抑郁是脑血管病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延长了康复治愈的时间,增加了致残率和致死率,加重了患者和家属的疾病负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治疗上主要以抗抑郁的精神药物为主。但是目前常用的抗抑郁药绝大多数以增加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突触利用率为目标。这些抗抑郁药的效果不超过60%~65%,并需要2~4周才能发挥其疗效,近年的研究发现“谷氨酸及其受体”也参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本文就卒中抑郁与谷氨酸及其受体的关系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谷氨酸 抑郁 卒中后 受体 谷氨酸
  • 简介:卒中抑郁是卒中最常见的神经精神并发症,对预后产生不良影响.目前认为卒中抑郁与卒中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相关,是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已有临床研究证实抗抑郁药物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卒中抑郁.本文对卒中抑郁相关热点问题作一简要回顾.

  • 标签: 抑郁 卒中后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