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

/ 2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

钱文茹1边如玉1李世红1任丽娟1郭金伟1陈艳梅2段小平3

钱文茹1边如玉1李世红1任丽娟1郭金伟1陈艳梅2段小平3

1.河北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承德067030;

2.河北省围场县妇幼保健院承德068450;

3.河北省丰宁县医院承德068350

作者简介:钱文茹(1971-),女,副主任护师,本科,从事护理工作。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程度。方法:将80例PSD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康复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干预后20天、30天对患者的抑郁状态进行评分,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抑郁状态于干预后20天、30天在统计学上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康复护理可以改善PSD患者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卒中;抑郁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9-02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指脑卒中后发生的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的病症,是脑卒中最常见的情感障碍并发症,发病率达20%~60%[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的康复。如何调动社会和患者的内在资源以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是目前医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对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了积极的康复护理,发现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汇报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1月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PSD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80例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经螺旋CT或磁共振(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2)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HAMD)筛选抑郁患者,HAMD≥18分。(3)神志清醒,病情稳定,无认知功能障碍及躯体并发症。在80例患者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32~76岁。

1.2方法

1.2.1分组:80例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常规组。康复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2康复护理措施: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抗抑郁治疗和护理,康复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措施。

1.2.2.1尊重鼓励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PSD患者起病急、病情重,患者和家属往往不能接受现实,因此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疏导、支持、鼓励。抑郁是脑血管病后心理活动失调的常见表现之一,在脑血管病后情感障碍居首位[2],所以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要加强人文关怀,在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的基础上,动员和指导家人及朋友在各个方面关心、支持和帮助患者,调动其潜在的能力,帮助其克服抑郁、自卑及焦躁的心理,以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1.2.2.2做好康复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和家属的遵医行为:针对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制定出具体的健康教育目标和个体化健康教育计划,进行健康教育。我们以健康教育卡片的形式将健康教育内容发放给病人,并采用集中教育、个案教育、随机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并引导家属积极参与。帮助患者和家属了解所患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护理等,介绍治疗本病的新药物、新疗法以及相关检查手段,指导患者正确服药和进行功能锻炼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PSD的护理措施并不是随着治疗期的结束而终止,对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3]。要给病人、家属及亲友讲解心理学知识,大家的支持、鼓励和监督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持之以恒的配合医生做好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1.2.2.3肢体康复护理,重视生活自理指导:将PSD患者按病程分为早期、非稳定期、稳定期三个阶段进行针对性地训练,引导患者及其家属使其行为规范化。指导患者保持患肢功能位,入院后早期和非稳定期进行肢体被动活动,病情稳定后即强调瘫痪肢体的正确体位摆放,护理人员指导病人进行被动的或主动的全方位肢体功能运动,防止并发症及废用综合征等,减少和减轻异常行走模式,改善患者的功能性表达和交流现状,逐渐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让家属积极协助病人进行康复训练,要适当让患者自己动手,使其参与其中,重视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指导。

对于出院的患者,要建立随访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家庭住址和通讯联络方法,以便对患者及时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修改护理干预措施。

1.2.3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干预后20天、30天均进行HAMD评分。HAMD是采用17项版本,<8分为无抑郁状态,≥8分为轻度抑郁状态,≥18分为中度抑郁状态,≥24分为重度抑郁状态[4]。所有的评分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责任护士来完成,采用独立或家属代答的方法,患者对所规定的问题必须进行自我判定。

2结果

康复护理干预前两组PSD患者HAMD评分无差别,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抑郁状态均有所改善,且康复组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注:两组康复护理前比较,P>0.05;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3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容易使患者产生焦虑、紧张、抑郁,甚至有自杀的倾向,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国外对医院脑卒中患者的研究发现抑郁的患病率为31%~52%[5],国内卒中后伴抑郁症发病率的报道为25%~80%[6,7]。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生机制主要有神经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方面,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发生与瘫痪、生活不能自理,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有关[8],因此加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积极接受治疗,配合各项护理措施,度过难关,早日康复,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护理和临床护理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康复的观点、康复技术指导下的护理工作不仅仅局限在挽救病人的生命,同时应减轻病人生存后的功能障碍,即不仅仅是救命更重要的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9]。本研究结果表明,康复护理干预能够逐步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状态,使患者的抑郁程度逐渐减轻,提高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开展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能够减轻PSD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刘昌勤,解翠红,孙圣刚.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8):3840-3841

[2]孟祥芳,丁伟,郑加平.脑血管病的现代治疗.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200-203

[3]池晓武.脑卒中抑郁症病人的护理[J].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与治疗,2003,3(2):48

[4]邹立.卒中后抑郁早期药物干预对神经功能康复影响的临床对照研[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0):3508-3509

[5]KauhanenML,KorpelainenJT,HiltunenP,etal.Poststrokedepressioncorrelateswithcognitiveimoairmentandneurologicaldeficits[J].Stroke,1999;30(22):1875-80

[6]周盛年,于会艳,刘黎青,等.脑卒中后抑郁[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17(3):154

[7]许南艳,江先娣.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随访研究[J].现代康复,2000;3(9):1330-1

[8]刘力,冯应棠,赵爱社等.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的综合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2002,16(3):152

[9]于维东,范红杰,张文娟.偏瘫康复理论与实践[J].现代康复,2001,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