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9例临床拟诊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患儿,应用高频彩超进行腹部肠系膜淋巴结扫查,并记录肿大淋巴结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血流情况及纵横比。结果小儿脐周、右中下腹见肠系膜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者71例。结论高频彩超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高频彩超 小儿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 简介:患者,男性,38岁,反复腹部不适17年余,阵发性发作。2000年查体发现乙型肝炎"小三阳",转氨酶及乙型肝炎病毒定量升高,间断口服抗乙型肝炎病毒及保肝药物治疗,仍多因情绪、劳累出现腹部不适。体格检查:肝病面容,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巩膜轻度黄染,腹部平坦,肝脏于右肋缘下及剑突下未触及,脾脏于左侧肋缘下10cm可及,双下肢轻度水肿。

  • 标签: 脾动脉瘤 CT 乙型肝炎病毒 瘤样扩张 门脉高压 实质回声
  • 简介:患者女,63岁,因反复咳嗽、咳痰、喘憋20年,加重5d入院。既往体健,无过敏史。经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X线检查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行青霉素皮试阴性后予哌拉西彬他唑巴坦(商品名:邦达,齐鲁制药有限公司,0.125g/支)3.375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次/d。

  • 标签: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药物不良反应 颌下腺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超声造影在颈部肿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将我院于2022年1-12月收治的64例颈部肿大淋巴结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依次采取常规超声、超声造影诊断,并以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超声诊断的结果。结果 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比较,准确度更高,漏诊率与误诊率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部肿大淋巴结鉴别诊断采取超声造影方法的效果显著,准确度高,可降低漏诊率与误诊率,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超声造影 颈部肿大淋巴结 鉴别诊断 准确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对改良型腮腺切除术与传统腮腺切除术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对2021年2月~2022年2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良性腮腺肿瘤患者92例作为实验对象,进行随机分组,每组46例。常规组采用传统腮腺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改良型腮腺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出院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良性腮腺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改良型腮腺切除术与传统腮腺切除术相比,前者更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临床价值更加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改良型腮腺切除术 传统腮腺切除术 良性腮腺肿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行性腮腺炎患儿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5例腮腺炎患儿精心护理。结果15例患儿均在我们精心护理下,无一例发生新的并发症,10天左右基本痊愈。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患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对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治疗的效果,通过对12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诊断、治疗及愈后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对12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通过回顾病史、临床检查、辅助检查、手术方式、愈后情况综合评价其疗效。结果根据肿瘤的部位采取不同的术式可收到不同的效果。

  • 标签: 思腺多形性腺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童及青少年多发的呼吸传染病,探讨该病的防治,能积极地保护儿童及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儿童腮腺炎合并脑膜炎的诊治及护理方法。方法:以本院近期收治的79例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实际病况针对性实施相应的诊治及护理措施,观察患儿的治疗及康复效果。结果:经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后,79例患儿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全部治愈。结论:在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儿中应用相应的诊治及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确切,对于患儿的康复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儿童 腮腺炎合并脑膜炎 诊治及护理
  • 简介:摘要腮腺肿瘤病理类型较多,不同类型肿瘤的影像表现上具有相似性。常规MRI通常很难对肿瘤类型进行区分。近几年来MRI新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腮腺肿瘤的诊断,如扩散加权成像、动脉自旋标记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以及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等,同时腮腺肿瘤影像组学研究也逐步开展。这些新技术、新研究方法不仅提高了肿瘤显示的敏感度,还可以定量分析肿瘤的血流灌注、组织代谢等情况,以及提取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建立模型,为腮腺肿瘤的诊断提供更精准的信息。本文就以上MRI新技术及影像组学在腮腺肿瘤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对其在腮腺肿瘤综合评估中的价值的认识。

  • 标签: 腮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磁敏感加权成像 影像组学 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行性腮腺炎的超声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5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应用高频探头扫查,观察其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表现。结果受累腺体肿大,回声减低,腺体内部血流信号丰富。结论流行性腮腺炎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根据。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腮腺混合瘤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方法对46例腮腺混合瘤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观察其面瘫、涎瘘、Frey综合征、肿瘤复发及术后面形。结果区域性腮腺切除组中,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3例,涎瘘2例,Frey综合征1例,肿瘤复发1例,面部凹陷畸形轻,疤痕短;经典术式组中,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4例,涎瘘1例,Frey综合征2例,肿瘤复发1例,面部凹陷畸形重,疤痕长。结论腮腺混合瘤区域性切除术较经典术式更有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腮腺 混合瘤 手术治疗
  • 简介:1病历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报道11例腮腺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有1例发生切口出血,2例发生面神经麻痹,经及时治疗后均好转。总结出围术期的护理要点术前采取正确的心理护理,做好疼痛护理,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切口护理、口腔护理,加强对并发症的护理。

  • 标签: 腮腺 肿瘤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①目的探讨CT对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②方法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腮腺部位的CT普通及增强扫描,总结其CT表现。③结果腮腺多形性腺瘤密度高于正常腮腺,边界多较清楚,形态可表现为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形状。④结论CT检查对腮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具体重要价值。

  • 标签:
  • 简介:腮腺肿瘤较为常见。我院1955年至1978年收住的面颌部肿瘤患者4427例中,腮腺肿瘤患者占15.7%(696/4427例)。目前对腮腺肿瘤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近数十年来,为了防止术后复发,一致认为应同时切除腮腺,保留面神经。据临床统计资料,发生在腮腺的肿瘤约80%是良性,其中多形性腺瘤(即混合瘤)占首位。由于这类肿瘤的多中心性,复发和有恶变的可能性等特点,而常需进行包括腮腺深、浅叶和付腮腺在内的,全腮腺切除。

  • 标签: 切除术颌 后区缺损 缺损整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B超在腮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腮腺肿块患者28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对其进行B超检查,分析B超检查在腮腺肿块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组28例腮腺肿块,最大为50mm×40mm×45mm,最小为8mm×5mm×5mm。其中良性肿瘤及腮腺混合瘤17例,恶性肿瘤6例,腮腺囊性瘤5例,其中17例单发,11例多发,良胜肿块34例,恶性肿块18例,术前超声检查与术后病理所见符合率约85.71%,误诊率为14.29%。结论B超检查对腮腺肿块的诊断价值很高,可对肿块性质判断准确,是一种首选的诊断方法。

  • 标签: B超检查 腮腺肿块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腮腺肿瘤的CT(computedtomography)增强特点及影像病理特征。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8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T增强检查。结果CT检查在腮腺良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为89.7%(26/29),3例患者由于表现形态不规则或者边界较模糊、密度不均匀,而误诊为恶性肿瘤。在恶性肿瘤的准确率是77.8%(7/9)75.0%,2例患者由于边缘较清晰而误诊为良性肿瘤。结论CT增强能够较为准确地显示腮腺肿瘤的具体情况,对腮腺肿瘤的诊断,特别是典型的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 标签: 腮腺肿瘤 CT 影像学 病理
  • 简介:摘要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很高,且多见于青少年,不能及时治疗的话易出现并发症,笔者根据几例患者的诊治资料对本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借鉴依据。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腮腺肿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在2016年1月至6月接诊过的130例腮腺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甲组(65例)和乙组(65例),乙组患者进行常规术后护理,甲组患者在乙组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经不同方式护理后,甲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2%)明显低于乙组(23.1%),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预防腮腺肿瘤术后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作用,能明显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腮腺肿瘤 术后护理观察 并发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