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治疗频发室性早搏伴窦性心动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频发室性早搏伴窦性心动过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选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心律平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优于对照组73.3%(P<0.05)。治疗组对患者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心率等指标没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步长稳心颗粒对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频发室性早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律失常稳心颗粒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窦性心动过治疗中应用蒙药肉豆蔻五味丸治疗方法有效率。方法:选取在我院开展窦性心动过治疗的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流水号分为对比组和治疗组各29例,对比组实施常规性治疗方法,治疗组实施蒙药肉豆蔻五味丸治疗方,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窦性心动过治疗中应用蒙药肉豆蔻五味丸治疗方法有效率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蒙药肉豆蔻五味丸 窦性心动过缓 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倍他乐克联合起搏器治疗室率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室率心衰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倍他乐克与起搏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心力衰竭分级(NYHA)、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分别为(1.36±0.87)级、(0.46±0.14)%、(5.47±0.89)L/min,与治疗前的(2.95±0.53)级、(0.37±0.14)%、(4.74±0.73)L/min比较改善显著(P<0.05),但是左心室舒张期内径(LVDD)未见显著缩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上述心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未见显著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室率心衰患者应用倍他乐克联合起搏器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倍他乐克 起搏器 缓室率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子宫脱垂是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称子宫脱垂(uterine prolapse)。子宫脱垂常伴有阴道前壁和后壁脱垂,因阴道前壁与尿道,膀胱,后壁与直肠相邻,故子宫脱垂常可伴膀胱尿道和直肠膨出[1]。窦性心律过指的是心电图检测,患者心率呈现窦性,并且速度过,在60次/min之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面临的手术概率越来越高,老年妇女的子宫脱垂疾病,因其守旧思想而难于启齿,往往使该疾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而这个看似无可药救,困扰着许多老年女性患者的疾病,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修复,但老年患者合并症较多,如心脏病、高血压等,增加了手术风险,为了提高手术安全性,所以临时心脏起搏器在此有较高的使用价值[2]。基于此,本文以2021年9月4日收治的1例子宫脱垂合并窦性心律过患者为例,给予针对性措施,患者救治成功,现已成功康复出院。

  • 标签: 子宫脱垂 心率过缓 护理个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倾斜邻牙正畸治疗对种植修复效果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该院牙科收治的120例牙列缺损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行种植修复术治疗,观察组在行种植修复术前后给予倾斜邻牙正畸治疗。随访一年,记录两组总有效率、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满意度为75.00%;两组总有效率、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种植修复术同时联合倾斜邻牙正畸治疗能减少对牙组织的损伤,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美观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倾斜邻牙 正畸治疗 种植修复术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内眦开大Ⅰ期矫正眼裂倾斜度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行内眦赘皮矫正同时调整睑裂倾斜度手术26例患者,在与水平线成1个角度的斜线上定点新内眦点,使新的睑裂倾斜度接近或符合美学及患者要求,设计包括辅助线的大小不对称"双V"形切口。切开后在内眦皮肤下剪断部分内眦眼轮匝肌和内眦韧带前脚,将断端与新内眦点下的鼻侧的骨膜和筋膜固定,皮下潜行剥离松解,适当延长或不延长下睑缘的辅助切口,剪除新内眦点上下的2块多余的小三角形皮肤,皮肤无张力间断缝合。结果26例均为Ⅰ期愈合。通过电话、网络及门诊随访9~18月,15例水平型睑裂倾斜度纠正了6°~8°,3例外倾型术后睑裂倾斜度为0°~6°,内倾型倾斜度纠正为8°~12°。内眦角形态自然,睑裂增大2~5mm,下睑疤痕不明显,对整眼的外形改善明显,效果满意。结论内眦开大Ⅰ期矫正眼裂倾斜度的手术方法,设计合理,简单易行,瘢痕少而隐蔽,效果明显,适合有内眦赘皮同时有矫正睑裂倾斜度需求的患者。

  • 标签: 内眦赘皮 内眦开大 睑裂倾斜度
  • 简介:目的观察正常人体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包括内环位置、腹股沟管的解剖特点等。方法对解剖尸体(经甲醛防腐处理)11具,男7具,女4具(年龄25~65岁),用游标卡尺测量内环位置、腹股沟管和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连线夹角即腹股沟管的倾斜度,并进行左右两侧配对比较。结果右侧内环开口位置较左侧明显为高内环中点位置与腹股沟韧带中点水平线距离右侧为(13.45±5.94)mm;左侧为(11.55±5,03)mm,P〈0.05;右侧内环开口较左侧也更为偏向内侧(中间)右侧为(-3.64±4.46)mm,左侧为(-2.45±3.70)mm(P〈0.05);右侧腹股沟韧带与腹股沟管的夹角较左侧大(倾斜度小),右侧为(15.28±3.10)°,左侧为(13.64±3.32)°(P〈0.05)。结论人的腹股沟管左右解剖结构并不完全一致;内环的位置右侧较高,但倾斜度较小,这是否与斜疝的形成有关,仍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腹股沟 解剖学 倾斜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套筒内冠固定修复技术,修复因失后久未修复而过度倾斜移位后牙做基牙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改良套筒内冠固定修复技术,对50例过度倾斜移位基牙进行固定修复,统计分析患者的主观感觉,并进行临床检查牙体情况,观察牙周病及牙体病的发生情况。结果修复后经二到三年随访观察患者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疗效较好。结论应用改良套筒内冠固定修复技术,修复过度倾斜移位基牙,具有基牙磨除量少,治疗周期短,费用相对低,牙周病及牙体病的发生率底,患者接受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过度倾斜移位基牙 固定修复 改良套简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在不明原因晕厥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2023年度开展的60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的相关资料,开展直立倾斜试验。分析患者检查过程中不同时间点心电图、血压的变化及临床症状。评价直立倾斜试验的安全性、诊断效能以及康复效果。结果:60例患者中基测阳性0例,药测阳性46例,血管抑制型8例、心脏抑制型12例、混合型26例,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4例。不良事件0例。康复治疗30例,效果。结论:直立倾斜试验在不明白原因晕厥患者中有较好的诊断效能,有助于临床诊断,安全性高,康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直立倾斜试验 晕厥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倾斜式卧位在新生儿睡眠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在医院产科出生的足月新生儿86例,采取分段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干预组实施倾斜式卧位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新生儿睡眠质量和睡眠情况。结果:干预组新生儿睡眠质量和睡眠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倾斜式卧位在新生儿护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效改善新生儿的睡眠质量,为其延长日均睡眠时间,有利于新生儿健康成长,值得推广。

  • 标签: 倾斜式卧位 新生儿 睡眠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基础状态下空腹血糖与儿童直立倾斜试验( HUTT)结果的关系。方法 累计在 2017年 6月到 2019年 6月间抽取 80例不明原因晕厥患儿,对患儿进行 HUTT实验及基础状态下空腹血糖测定。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 HUTT阳性患儿与阴性患儿的基础状态下血糖之间无显著差异,空腹血糖在 5.5mmol/L以上及 5.5mmol/L以下的患儿直立倾斜实验结果对比无显著差异,以上数据差异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基础状态下空腹血糖与儿童直立倾斜试验结果之间无明确关系,无法根据患儿基础状态下空腹血糖来预测 HUTT结果。

  • 标签: 基础状态下 空腹血糖 儿童直立倾斜试验结果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进行不同角度直立倾斜试验的诊断影响。方法:选取了2023年1月到2024年1月期间,114例来院就诊或接诊的不明原因的出现晕厥状况的儿童进行分析。对比不同角度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效果。结果:不同的倾斜角度和不同患儿性别对儿童血流动力影响不大;另外,不明原图晕厥诊断出的阳性患儿,在试验方式,晕厥次数,反应类型等等也没有明显的关系,因此以上数据通过统计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角度的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没有影响,只是在处于60°倾斜角度时患儿体感更舒适一些。

  • 标签: 血管迷走性晕厥 直立倾斜试验 诊断影响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苏红 韩冰 陈贵 许天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21年第01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第一门诊部,北京 100034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北京 100081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未经治疗状态下错患者上颌第一磨牙倾斜度(UM/PP)自然代偿的最主要因素。方法共纳入1403例患者,涉及36个变量,以UM/PP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相应的变量影响权重解释模型。结果治疗前上颌第一磨牙近远中倾斜度的回归模型纳入16个有意义的变量,包括年龄、是否双颌前突、安氏分类、垂直骨型、覆覆盖以及部分头影测量变量等,可解释56.5%的变异。排名前三位的影响因素分别为SNB角(Beta值0.690),下颌第一磨牙萌出高度(Beta值0.481)及上颌第一磨牙萌出高度(Beta值0.423)。结论自然发育状态UM/PP影响因素回归模型中,SNB角、下颌第一磨牙萌出高度和上颌第一磨牙萌出高度是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SNB角对UM/PP影响最大,下颌越后缩,上颌第一磨牙越代偿性后倾。

  • 标签: 上颌第一磨牙倾斜度 自然代偿 影响因素 下颌后缩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双眼外直肌倾斜后徙术(S-BLRc)治疗儿童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CI-IX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收治的集合不足型外斜视儿童患者58例,年龄4~10岁。根据S-BLRc外直肌上、下缘止点后徙量的差异分为3组:A组(1 mm,22例)、B组(1.5 mm,18例)和C组(2 mm,18例)。比较各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的看近、看远斜视度,近远斜视度差(NDD),眼底客观旋转角,上转和下转25°时斜视度差,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值(AC/A),立体视及手术成功率,屈光状态。手术成功的标准:看近、看远的斜视度,外斜视<-8△,内斜视<+5△;NDD<5△。术前和术后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组间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立体视觉和手术成功率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法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看近、远的斜视度分别由-37.1△±4.2△、-25.8△±3.7△下降至-1.4△±4.6△、-0.1△±4.1△,手术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72,P<0.001;t=32.54,P<0.001)。各组术后NDD(A组1.8△±1.9△,B组0.8△±2.1△,C组0.9△±2.5△)均较术前(A组10.0△±0△,B组11.2△±1.5△,C组13.3△±2.2△)显著降低,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3,P<0.001;t=17.2,P<0.001;t=13.6,P<0.001);NDD平均改善量分别为8.2△±1.9△、10.3△±2.5△、12.4△±3.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0,P<0.001)。纳入的患者术前AC/A均值为(1.55±0.73)△/D,术后AC/A均值为(1.53±0.74)△/D,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术后立体视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无旋转性复视、A-V型斜视。手术前后各组间的球镜度、散光轴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右眼和左眼散光度在术后6个月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P<0.001;t=5.32,P<0.001)。术后6~9个月随访时的手术成功率为89.7%,3组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BLRc是治疗儿童CI-IXT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矫正方法,有效矫正看近、看远外斜视,降低NDD,有利于双眼视觉改善。NDD的改善量与外直肌上、下缘的倾斜量有关。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集合不足 外直肌斜形后退手术 远近斜视度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髌骨上下轴线与胫骨粗隆成角不同度数﹙@成角﹚的患者在髌骨纵嵴﹙TRA图﹚为基础指导膝关节斜矢扫描显示前叉韧带的关系,总结显示前叉韧带全长最优的扫描角度;要求该扫描角度能达到简捷的扫描全程地显示前叉韧带,节约扫描时间,避免病人不能长时间固定不动及以后多次扫描的情况。方法在不同的腿型如‘O’腿,骨折胫骨平台移位…等病人扫描采取相同人不同的扫描角度,不同情况相同扫描角度,共63例子做对比,根据分类作统计最优化的斜矢位扫描角度。结论根据腿型髌骨下缘与胫骨粗隆成角在(8~18)°、(18~30)°、骨折胫骨外移位者…宜用髌骨纵嵴前后轴线偏内(12~15)°(5~8)°(0~-5)°作倾斜扫描线;图像显示ACL各段比例、走形较真实反映活体组织。

  • 标签: 髌骨轴线与胫骨粗隆成角 前叉韧带 髌骨纵嵴 斜矢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检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自主神经活动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间本院收治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47例,进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和硝酸甘油激发直立倾斜试验,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倾斜过程中记录12导联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每5 min测量1次血压。并分析基础直立倾斜试验阶段(服用硝酸甘油前)与硝酸甘油激发阶段(服用硝酸甘油后)的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LFnorm、HFnorm、LF/HF)和心室复极动态性指标(QTe/RR斜率、QTP/RR斜率)。结果47例反复发作晕厥患者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阶段均未出现阳性反应,进一步行硝酸甘油激发试验,表现出阳性21例,阴性26例。阴性组QTc间期明显长于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结束时心率明显低于阴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倾斜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均下降,舒张压在阴性组中上升,阳性组中下降,但服用硝酸甘油前与基础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直立倾斜试验结束时阳性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立倾斜试验过程中,阳性组患者在服用硝酸甘油后LFnorm、LF/HF出现下降,HFnorm出现升高,其中LFnorm明显低于服用硝酸甘油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患者服用硝酸甘油前后LFnorm、HFnorm、LF/H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硝酸甘油后阳性组QTe/RR斜率、QTP/RR斜率明显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患者服用硝酸甘油后QTe/RR斜率、QTP/RR斜率明显高于服用硝酸甘油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立倾斜试验中交感神经兴奋为主突然向迷走神经过度兴奋转变是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机制之一;其中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及心室复极动态性指标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 标签: 血管迷走性晕厥 自主神经活动 直立倾斜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减重训练(PBWS)、矫正镜对脑卒中-倾斜综合征患者Pusher症状及下肢步行能力的疗效观察。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20例)。A组(常规康复训练治疗)B组(常规康复训练治疗2周+减重训练、矫正镜),治疗前后10周后由治疗师分别用Fugl-Meyer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Berg平衡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活动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0.001),但治疗后B组大部分评测指标优于A组(P<0.05-0.001)。结论减重训练、矫正镜配合训练脑卒中-倾斜综合征患者减少了倾斜综合征坐位平衡功能训练,能更好地改善患者pusher症状及下肢步行能力,生活自理能力。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