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正常成年人S1神经根体感诱发电位(S1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1SEP)的皮层电位P20峰潜伏期的参考值范围;明确S1SEP的P20峰潜伏期与年龄、身高是否存在线性相关。方法对28例正常成年人分别行双侧的S1SEP测定,记录受试者的年龄、身高及双侧S1SEP的P20峰潜伏期值。计算受试者的P20峰潜伏期的双侧95%可信区间,用配对t检验分析受试者双侧%峰潜伏期是否存在差异,得出双侧P20峰潜伏期差值的单侧95%测定值范围。分别将年龄和身高与P20峰潜伏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28例受试者的S1SEP检测均能引出稳定而具有重复性的皮层电位。受试者P20峰潜伏期的95%可信区间为14.39~23.75ms,受试者双侧的P20峰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侧P20峰潜伏期差值的95%可信区问为0~1.24ms。年龄和身高与P20峰潜伏期均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在骶后孔利用针电极刺激S1神经根可以引出稳定而具有重复性的皮层电位,双侧皮层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皮层潜伏期与身高和年龄均无显著正相关。S1SEP有望用于诊断S1神经根病及其他影响SEP近端传导通路的脊髓病变,由于S1SEP的传导通路较短,对局灶性脱髓鞘的神经病的检测,S1SEP的“稀释效应”更小。同时S1SEP还有望用于伴有周围神经病或截肢患者的脊柱后路手术的术中监护。

  • 标签: 骶骨 脊神经根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足月儿和早产儿的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P2波潜伏期和振幅的发育规律,研究其临床应用。得出结论以FVEPP2波潜伏期值为参考值对足月儿和早产儿进行视功能检查具有可行性,在为早产儿进行视功能检查时,应检查早产儿的矫正月龄后的潜伏期值是否在正常值范围内,早产儿矫正胎龄至近足月时VEP波形已可正常引出。

  • 标签: 足月儿 早产儿 视觉诱发电位
  • 简介:为探讨铅污染对儿童听力的影响,对50名血铅〉120μg/L和50名血铅〈100μg/L的儿童进行脑干听沉诱发电位测试,结果表明高血铅组,低血铅组的儿童BAEP和听阈异常有显著性差异,铅污染对儿童听力可造成一定的影响。

  • 标签: 儿童 血铅 听力 脑干 听觉诱发电位
  • 简介:1.在P100波峰处可显示双侧枕部出现对称性正相电位升高;2.空间电位分布特点:内枕区向前电位下降,极性由正相转为负相,由中线向外侧电位下降;3.在极少数正常人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形成的枕区正相高电位改变,可以前移至Pz(顶区),而在枕区的正相高电位改变消失。

  • 标签: 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 正常人 电位下降 高电位 空间电位 分布特点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脑干梗死诊断使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检测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 2014年 1月至 2015年 1月我院的 30例脑干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为患者提供头颅 CT、 MRI、 BAEP检查,对三种检查方式的阳性率进行分析。选取 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 BAEP检测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此次研究中, BAEP检测的阳性率为 83.33%, MRI检测的阳性率为 56.67%, CT检测的阳性率为 46.67%, BAEP阳性率要比其他两项检测方式高,三组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观察组患者Ⅲ波及Ⅴ波潜伏期( PL), Ⅰ~Ⅲ波及Ⅲ~Ⅴ波峰间潜伏期( IPL)延长同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能够应用于脑干梗死患者的检查,其敏感性高,为早期诊断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信息,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脑干梗死;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    脑干梗死的发生主要是椎基底动脉的炎症、栓塞等,让患者的循环受阻。该疾病的残疾率非常高,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生存改善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1-2]。 此次我院就脑干梗死检测方法差异性进行了探讨分析,选取了30例脑梗梗死患者来分析研究,我们对患者的研究进行了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4年 1月至 2015年 1月我院对 30例脑干梗死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作为观察组,选取的患者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为患者提供了头颅 MRI、 DWI、 CT等检查,均确诊。全部患者没有耳疾。共有男性患者 17例,女性患者 13例,最小 42岁,最大 76岁,平均( 55.1±6.6)岁。我们在同期选取了 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有男性和女性均 15例,最小 37岁,最大 74岁,平均( 53.6±6.4)岁。两组的一般性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能够进行比较分析。    1. 2 检查方法     1. 2. 1 BAEP检查 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尼高力公司)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 BAEP检查, A1、 A2作参考点, Cz作记录点, Fz接地, 电极与皮肤间阻抗 <5 kQ, 先测主观听阈, >60 dB者不纳入本研究范围。双耳分别予以主观听阈加 60 dB刺激, 平均叠加 1024次。滤波后标出 BAEP各波, 测量各波潜伏期( peak latency, PL)、峰间潜伏期( inter-peak latency, IPL)。将所得结果打印、存储。     1. 2. 2 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均行头颅 CT平扫及头颅 MRI检查。     1. 3 诊断标准 符合下列任意一条标准即为异常:①Ⅰ、Ⅲ、Ⅴ波 PL及(或)Ⅰ~Ⅲ、Ⅲ~Ⅳ及Ⅰ~Ⅴ波各 IPL值比正常值大 x-±2s;②Ⅲ~Ⅴ /Ⅰ~Ⅲ >1;③Ⅴ /Ⅰ;④两侧 IPL、 PL>0.4 ms;⑤Ⅰ、Ⅲ、Ⅴ波的分化较差、未分化及重复性差。

  • 标签:
  • 简介:目的:⑴探讨近视眼手术前后视觉诱发电位的幅值及潜时变化特征;⑵探讨近视眼手术前后P-VEP、F-ERG、P-ERG联合预测的必要性。方法:采用重庆大学医电仪器公司产AVS-1000视觉电生理仪。对近视眼病例采用分组测量,术前均测F-ERG、P-VEP,部分病例增测P-ERG,术后均测P-VEP、F-ERG。结果:⑴眼术前P-VEP的AP100降低,LP100延长;术后AP100升高,LP100缩短

  • 标签: 近视 视觉诱发电位 视网膜电流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VEP)在神经梅毒所致视神经损伤患者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完善P-VEP检查且P100波潜伏期异常的21例神经梅毒患者,分析其P-VEP结果、临床表现、脑脊液及血清指标的特点。结果21例P-VEP异常的神经梅毒患者中以男性患者多见(76%、16/21),平均年龄为(45.0 ± 11.5)岁。17例患者眼部症状阳性,4例患者眼部症状阴性。17例眼部症状阳性的患者均被诊断为视神经炎。P-VEP异常主要表现为P100波潜伏期延长或P100波缺失。患眼P100波潜伏期(135.16 ± 22.21)ms较正常眼潜伏期(92.75 ± 8.26)ms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813、P = 0.007)。眼部症状阳性的神经梅毒患者较症状阴性患者的P100波潜伏期更长[(137.94 ± 23.12)ms vs.(120.33 ± 5.50)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28、P = 0.217)。P100波潜伏期和脑脊液白细胞(r = 0.349、P = 0.155)及蛋白(r = 0.240、P = 0.323)间无显著相关性。追踪分析8例治疗后复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治疗前后P100波潜伏期变化与血清及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间无显著相关性(P均> 0.05)。有5只患眼表现为P100波缺失,其在治疗后6个月内P100波仍缺失。结论神经梅毒患者P-VEP检查P100波潜伏期延长或波形缺失提示视神经损害;P100波波形缺失可能提示视神经损伤较为严重或不可逆转;在神经梅毒患者未出现视神经受损症状前即可通过检查P-VEP发现视神经受损,为明确神经梅毒患者是否存在视神经损伤及损伤程度提供一定依据。

  • 标签: 神经梅毒 视神经 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
  • 简介:本文对54例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血红蛋白平均为53g/L,非蛋白氮平均为25.44mmol/L,肌酐平均为510μmol/L。患者组BAEP有不同程度异常,主要表现为Ⅰ~Ⅴ各波潜伏期和Ⅲ~Ⅴ、Ⅰ~Ⅴ波间期延长(P<0.05和<0.01),波幅降低,波形分化不清或消失。本病患者有神经系统损害,特别是脑干损害者尤为明显。应用BAEP对CRF患者并发尿毒症脑病的可进行早期诊断,脑干的电生理变化因体内毒性物质的有害影响而产生异常。

  • 标签: 慢性肾功能不全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 简介: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是眼接受图形的刺激时,视路及大脑皮质枕区所产生的一系列电位变化。在视交叉后病变的诊断,病情估计及预后推测中有比较肯定的价值。本文对17例视交叉后损害的病人进行分析。发现视交叉后病变以视皮质损害为主,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下降,视野改变。P—VEP检查的异常率与病变部位大小及病变性质有关。同时检查半视野刺激有助于提高阳性率。

  • 标签: 视交叉后病变 P—VEP
  • 简介:【摘要】针对陕西省某风力发电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及工人接触水平,提出预防和管理措施。采用现场调查、工程分析、现场检测等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工频电场、噪声。检测结果表明,化学物质、工频电场、噪声的浓(强)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工频电场是该企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应采取接地、屏蔽壳体等设施。该企业存在中暑、冻伤和化学性灼伤的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风险,应加强应急救援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和检查,同时加强对作业人员个体防护用品的监督检查,并定期对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 标签: 风力发电 职业病危害 工频电场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一种以STC12C5A60S2单片机为主控芯心,L298P为电机驱动芯片,通过主控单元产生PWM波控制驱动电路达到控制电机速度的目的。经测试之后发现本系统可以实现电机稳定精确的调速,本装置具有成本低、稳定可靠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意义。

  • 标签: STC12C5A60S2 PWM 直流电机 驱动电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EP)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经临床诊断为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VEP检测。结果通过视神经患者受伤眼VEP与自体健眼进行比较,P100的振幅,潜伏时均有不同程度异常,VEP对视神经损伤程度反应灵敏。结论VEP能为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早期临床诊断视功能评价提供重要客观依据。

  • 标签: 视神经损伤 视觉诱发电位
  • 简介:摘要在发电厂的管理体系中,电气设备的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不仅为电厂有序的生产经营提供保障,同时也是电厂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本文围绕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概述了电气设备管理维护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发电厂电气设备管理及维护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论述了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及维护的有效建议及相关策略,旨在不断提升我国发电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及民众生产生活服务。

  • 标签: 电气设备 发电厂 设备运行 设备维护 设备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临床表现,评估VM患者的脑干功能,为VM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试验研究。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附属连云港中医院的60例VM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9例,女性51例,年龄21~77岁;同期选取4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8例,女性32例,年龄25~75岁。分别进行BAEP检查,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BAEP各项指标。结果研究组部分VM患者出现BAEP结果异常,异常率为46.67%(28/60),高于对照组的10.00%(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28,P<0.05);研究组Ⅰ、Ⅲ、Ⅴ波潜伏期分别为(1.83±0.24)ms、(4.18±0.25)ms、(6.02±0.35)ms,均长于对照组的(1.72±0.20)ms、(3.90±0.27)ms、(5.73±0.26)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Ⅰ~Ⅲ波、Ⅲ~Ⅴ波、Ⅰ~Ⅴ波波间期分别为(2.21±0.22)ms、(1.94±0.11)ms、(4.07±0.33)ms,均长于对照组的(2.05±0.09)ms、(1.82±0.10)ms、(3.87±0.20)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VM患者,BAEP能够早期发现病变部位和程度,是一种有效的脑干功能检查评估方法,有助于VM患者的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

  • 标签: 前庭性偏头痛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临床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目前我国社会用电负荷持续增加的形势下,火电厂的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且发电任务更加艰巨,火电厂在不断增加装机容量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高机组参数。在目前火电厂在开展节能降耗策略的过程中,为了促进火电厂用电率的降低以及确保火电机组运行的经济性,本文提出了采用新型的汽电双驱引风机的策略。文章在对汽电双驱引风机这一新兴引风机的结构特点进行介绍之后,对其启停控制方式以及保护逻辑进行详细介绍,并简单分析此类引风机应用过程中的经济效益,以供参考。

  • 标签: 火电厂 汽电双驱 引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