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英国强占香港后,一面不顾一切地掠夺香港,并以香港为基地进一步侵略和掠夺中国内地;一面又从自身利益出发开发、建设香港。在香港人民的辛勤劳作下,香港迅速发展起来。不仅成了中外贸易的集散地,更成为展示西方近代文明的橱窗,成了西学、西艺、近代民主思想观念的风云寄汇之地,成为中国人窥见域外文明的窗口。作为第一批展示西方文明的通商口岸和第一批西学传播之中心,香港在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与开放而迅速变迁的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尤其是敏感于时势变迁的晚清士林如洪仁王干、王韬、何启、康有为、孙中山等人,每一个人思想新旧更新的旅程中,香港都是重要的一站。他们对香港的认识与思考,激发了思想上的巨大嬗变,化成了晚清社会中一次又一次不同凡响的呐喊,汇成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时代思潮。香港对晚清知识界的巨大影响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突破华夷观念,接受西式教育,成为洋教信徒;潜研西学,倡导改良,西学东渐,西俗东渐;推翻专制王朝、资产阶级革命思潮的滥觞

  • 标签: 晚清 知识分子 香港 影响
  • 简介:辽朝军事战略思想由契丹游牧民族军事传统文化与中原汉族军事制度结合而成。受政治“双轨制”影响,辽军事思想也出现“一军多制”现象,既有亲征仪、打草毂、发挥骑兵优势、偷袭、严军纪等传统军事策略,又有知已知彼、声东击西、养精蓄锐、以逸待劳等汉族兵法策略,体现了辽朝军事战略思想的多元化。辽朝军事战略思想具有契丹特色的战术性、本土性、因才施用、奴化思想等特征,对研究我国的军事战略思想史具有承上启下的借鉴意义。

  • 标签: 辽朝 军事思想 亲征仪 骑兵
  • 简介:田秋的《诫子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价值。读这篇文章不仅会被他的思想和个性所打动,还会熟悉他生活的时间和地点。至于这篇文章的特点,他首先"警告"了后人,希望通过讲述自己生活中的故事来激励他们;其次,他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入手,树立榜样,利用示范效应和模范的力量,启发和教导其后人;第三,从后代的角度来看,他主张"保护"家庭和私有财产,但明确要求后人坚决拒绝不当的"权力利益",即权力所获得的利益。

  • 标签: 田秋 《诫子书》 思想特质
  • 简介:最近读了湖南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颇觉内容宏富,脉络清晰,论述新颖。《轨迹》从毛泽东诞生写起,至去世为止,紧扣毛泽东的伟大革命活动全过程,对他在各个革命时期提出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特别是一些重大决策进行了历史的论证;既有一般历史过程的叙述和具体历史事件的总结,又有透过这些历史过程和历史事件的深层分析。

  • 标签: 历史事件 历史过程 青年毛泽东 革命活动 深层分析 中国典籍
  • 简介:虽然存在着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但随着史料的重新发掘整理和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古代社会的人口研究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文章力图从原始资料出发,并吸取国内外学者较新的研究成果,对古希腊的人口和人口思想从四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1)古希腊人的婚育观;(2)城邦人口政策;(3)雅典的公民人口数量;(4)雅典公民的年龄构成和家庭人口规模。

  • 标签: 古希腊 人口 人口思想 婚育观 城邦人口政策 家庭人口规模
  • 简介:傅振伦(1906-1999),字维本,直隶(今河北)新河县城召村人。1929年7月毕业于北京人学史学系。历任北京大学助教、故宫博物院占物馆科员、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讲师、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等职。他学识渊博,著作颇丰,有《中国方志学通论》、《傅振伦方志文存》、《中国史学概要》、《博物馆学概论》、《刘知几之史学》、《中国古陶瓷论丛》等著作20部,论文不包括未发表的数量达400多种,约370万言,涉及方志、史学、科技史、瓷器、考古、博物馆、图书馆等诸方面。他是当今为数不多的能在众多科研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著名学者之一。

  • 标签: 中国史学 方志学 刘知几 考古 古陶瓷 直隶
  • 简介:马端临编纂的《文献通考》贯通历代典章制度,明晰历史演变过程,找宋亡之原因,取灭国之经验。他注重史料来源,综合分析,力求全备。他首创辑录体目录,通裁别识,独立不惑。他在编纂文献过程中,谨慎存疑,不妄臆断。马端临专注学术二十余载,兢兢业业,终成《文献通考》。本文从马端临的生平出发,通过列举总结他在编纂《文献通考》时采用的原则和方法,探讨对今天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启示。

  • 标签: 马端临 《文献通考》 档案文献编纂 辑录体
  • 简介:刘浦江先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宋辽金史、中国北方民族史、四库文献学及思想文化史的研究,发表各类学术文章百余篇,出版《辽金史论》《二十世纪辽金史论著目录》《松漠之间——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契丹小字词汇索引》四部论著,在国内外史学界赢得了很高的学术声誉.他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学术道路始终有清醒的认识和深远的思考.

  • 标签: 思想述评 学术成就 浦江 契丹小字 论著目录 古代史研究
  • 简介:陶行知与胡适都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俩不但同乡、同龄,而且都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得意门生。他们的教育思想有共同之点,亦有相异之处。如在教育理论上,他俩都师承杜威,但取弃有异;在普及教育方面,都积极提倡,但观点分歧。可贵的是在提倡白话文和开放高校女禁方面,他们的观点竟是如此一致。

  • 标签: 陶行知 胡适 杜威 教育思想
  • 简介:陈毅(1901—1972),他与文学和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其一生中有许多优秀的诗作问世,名扬中外。这是众所周知的。而当我从另一个角度来研究他时,我发现其思想中的辩证法因素却十分丰富。

  • 标签: 中外 优秀 思想 辩证法 因素 诗词
  • 简介:关于马一浮(1883--1967)思想的定位及其特色,学界历来见仁见智,评说不一。主流的意见认为马一浮是“理学大师”或“理学家”,其中又分近程朱、近陆王、调和程朱陆王三种意见。自上世纪80年代现代新儒学思潮走向国际以来,论者大都承认马一浮为现代新儒家的第一代思想家,但在分析其派别归属时,则又有所谓新理学(程朱学)、新心学(陆王学)、新经学(直接孔孟)、文化哲学之分。

  • 标签: 马一浮 现代新儒学 现代新儒家 80年代 文化哲学 理学家
  • 简介:柯克的贸易自由思想主要包括通过法律约束国王颁授垄断特许权、维护臣民的贸易自由以及鼓励臣民从事合法贸易等内容。柯克秉持普通法传统和贸易自由思想,对国王颁授垄断特许权进行了长期的抗争,最终推动议会通过了《反垄断法》。这部法令集中体现了柯克的贸易自由思想,否定了大多数垄断特许权的合法性,保障了臣民的贸易自由,并创设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制度。柯克的贸易自由思想有利于消除贸易领域中的封建因素,推动自由贸易的发展,促进社会财富向资本的转化。

  • 标签: 柯克 英国 垄断特许权 贸易自由
  • 简介:孔子思想的形成及来源,主要有政教合一、天人合一和儒道合一的三个方面.一、政教合一,对周公的推崇与效法.这里的政教合一,是指治理和教育相辅相成.西周时代为我国古代教育的开创时期,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就是周公.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孔子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对周公的尊崇是真诚的,对周公的效法也是自然的.具体是:1、讲求礼法制度.现存的《周礼》一书,不一定都是周公所著,但周公对于制定周礼的贡献是无可质疑的.周公作了《尚书·立政》,表现其礼法思想.而孔子,其讲求礼法,或有更甚周公者.孔子曾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可见孔子对周礼的遵从.景公曾问政孔子,孔子直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更有甚者,是孔子为曾子讲授的《孝经》(第四章)“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 标签: 孔子思想 周公 礼法思想 社会教化 天人合 教育方法
  • 简介:朱自清先生是新文学运动早期的诗人、散文家,后来又致力于中国文学批评史和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取得了开拓性的成果。在从事文学创作和学术活动的同时,在江苏、浙江、上海等地,他先后担任过五年中学国文教员,就是到后来就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教授,主持国文系,也还亲自讲授“大学国文”课。朱自清毕生始终关注语文教学,可以说,语文教育研究则贯穿了他学术生命的全部。

  • 标签: 语文教育思想 朱自清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语文教育研究 清华大学
  • 简介:《晋书》是唐修"八史"之一,目前学界尚无具体针对《晋书·文苑传》文本所体现出的文学思想的探讨。本文拟紧扣《文苑传》文本,以序、论、赞为中心,通过探讨其重要语词,以窥《晋书·文苑传》所体现的文学思想。通过探讨,笔者认为序和论赞中所传达的文学观为服务政教、"缘情"、尚文采。

  • 标签: 《晋书·文苑传》 文学思想 服务政教 “缘情” 尚文采
  • 简介:基于改变农村落后状态和探索中国发展道路的愿望,费孝通早年就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乡村工业化思想。这一思想是他对中国农村社会认真思考的结果,有着相当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在费孝通的经济思想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并与小城镇思想、区域发展思想一脉相承,对小城镇思想的提出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乡镇企业的发展和人口的流动是这两种思想的重要连接点。费孝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关注以及针对区域差距所提出的对策亦是以其乡村工业化思想为依归的。

  • 标签: 费孝通 乡村工业化 小城镇 区域发展
  • 简介:黄遵宪一生始终怀着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政治理想,他年轻时写的《感怀》诗就直面现实和人生,“识时贵知今,通情贵阅世。”他赞扬古代贤人关心国家、挽救时弊:“卓哉千古贤,独能救时弊,贾生治安策,江统徒戎议。”面对封建专制的黑暗的旧中国,黄遵宪在他的一生中(含国内与国外),始终在不停地寻求能疗救祖国的药方,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经济、社会发展体制。这就是“不屑以诗人自居”的黄遵宪的政治抱负和理想追求。

  • 标签: 黄遵宪 革新思想 政治理想 君主立宪制 工厂建设思想 师范教育
  • 简介: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本文从陈独秀是资产阶级民主的传播者、是无产阶级民主的捍卫者以及陈独秀民主思想的历史局限性三个方面,论述了建党时期陈独秀的民主思想

  • 标签: 陈独秀 民主思想 中国共产党 建党时期 历史局限性
  • 简介:龚自珍是我国由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折时期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杰出思想家。作为封建末世清醒的大思想家,龚自珍意识到中国社会正处于"日之将夕,悲风骤至"的危机前夜。他目睹这危机前夜整个社会所呈现出的政治腐败、经济衰退、内外交困、思想沉寂的局面,心急如焚,满怀忧国忧民之情,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针砭时弊,提出了一系治国安邦的社会改革思想。具体说来,其社会改革思想主要有:改变选人方法,注重经世致用;反对论资排辈,用人不拘一格;主张以礼待臣,尊重大臣人格;陆防海防并重,抵御一切外侮。

  • 标签: 龚自珍 社会改革思想 刍议
  • 简介:贾谊(公元前200年~前168年),洛阳邙山(今孟津县)人,西汉初年著名思想家。前贤时俊对贾谊其人其学研究较多,但对其思想的派别属性一直争论不休。揆诸众说,尤以论其为儒家和法家者居多,首论贾谊为汉初法家代表人物的是司马迁,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自曹参荐盖公言黄老,而贾生、晁错明申、商,公孙弘以儒显。”明确地将贾谊作为汉初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王夫之及近人丁泰、肖蔻父等均持与司马迁相同的观点。而西汉末年的刘歆,却将贾谊定性为儒者。班固宗刘歆之说,在《汉书·艺文志》中将贾谊的《新书》归为儒家类,此后,历代正史之《艺文志》及目录学著作均将《新书》归类儒家。

  • 标签: 贾谊 汉代政治 法治思想 《艺文志》 代表人物 《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