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2 个结果
  • 简介:去年11月初,都江堰市文物局接到群众报告,在玉堂镇牛村山上发现古墓。文物局立即前往调查,在牛村二组蜂洞崖上沟一处群山环抱、树木葱翠的崖坡下发现了一座宋代石室墓。文物局在成都市考古队的大力支持下,对该墓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清理发掘和转移保护工作。

  • 标签: 文物 古墓 发掘 石室墓 石刻 考古
  • 简介:山西运城北周刻补释张荣强《文物》1995年第12期曾刊登《山西运城发现北周刻题记》一文(以下简称《题记》),对运城中条山发现的两处北周摩崖刻作了简要报道,刊有第一块题记的录文,并附有图版。这个《题记》对研究周隋之际的盐业及盐政极有价值,笔者读后...

  • 标签: 山西运城 北周 《隋书》 盐池 大夫 《北史》
  • 简介:于右任,名伯循,1879年4月11日生于陕西三原县。青少年时期就学私塾,1903年中举人。早年追随孙中山,1906年加入同盟会,创办报纸,宣传革命。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交通部次长,1918年8月,在孙中山授意下从上海到三原就靖国军总司令职,反对北洋军阀。三年间主办了一些男女学校,培养地方自治人材。在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期,他拥护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主张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32年就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

  • 标签: 于右任 “鸳鸯七志斋” 藏石 中国 生平
  • 简介:潼南新胜发现明代香炉徐林1987年7月,文管所文物普查组在县城南40公里的新胜乡发现一件完整的石质香炉。香炉放置在该乡三星村八组(原七村八组)千佛寺;日址,据第六盘炉记年款载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所造。香炉采用镂雕与浮雕相结合的技法,雕有花...

  • 标签: 葵花叶 呈圆形 交通运输工具 观赏价值 工艺美术品 历史环境
  • 简介:江南名镇南浔有一座名叫"懿德堂"的大宅,它建筑庞大、气势恢宏、中西融合、构筑精美,被誉为"江南第一宅",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大宅的主人就是南浔"四象八牛"之一的江南巨富张颂贤的长孙、儒商张铭。祖辈贩丝起家,抓住机遇立根基张铭(1871年—1927年),名钧衡,字铭。祖籍安徽休宁县,清康熙末年,张铭的曾祖父张维岳来南浔定居,开了一家糕团店以维持生活,稍有积余又开了一家小酱盐店,传至他的儿子张颂贤时已略有积蓄。南浔盛产湖丝,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给南浔丝商带来了机遇。他们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名闻天下的优质辑里丝,纷

  • 标签: 江南 抓住机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宅 上海开埠 康有为
  • 简介:元代画家陆行直(1275—1349年后),字季道,又字辅之,号壶天,亦号壶中天、书壶中、湖天居士,吴江(今属江苏)人。出身分湖世家,嗜古好学,早年师从南宋著名词人张炎,工诗文词,精绘事,好收藏,家中多贮金石钟鼎法书名迹,于诗文、书画、鉴藏诸方面均有建树。史载其“诗画清劲,为人所称”,惜传世作品仅存《碧梧苍图》一件。关于陆行直的相关研究较少且多有讹误,故本文从其家世、生平、交游等方面出发,对其撰《词旨》、收藏《荐季直表》、为钱重鼎筑水村等事迹及其传世孤本《碧梧苍图》作一番考究。

  • 标签: 陆行直 碧梧苍石图 词旨
  • 简介:<正>最近,一座恢宏壮观的汉画像馆在滕州市建成,该馆藏品被专家、学者称之为“汉代社会的缩影,东方艺术的瑰宝”。汉画像馆位于滕州市龙泉塔下,占地一万平方米,将全市已发现的汉画像集中陈列、保护。第一期工程在龙泉塔四周建长廊300米,展出汉画像366块;第二期工程建环廊,设角亭,完善陈列、服务设施。汉画像馆白墙碧瓦,拱门叠架、雄伟壮观。著名书法家王学仲题写了馆名,枣庄市委常委、滕州市委书记彭湃写了馆记。众多的汉画像面世之后,与国际墨子研究中心、王学仲艺术馆、龙泉塔、“荆泉飞瀑”等人文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构成滕州的一大景观。

  • 标签: 汉画像石 汉代社会 滕州市 人文自然 第二期工程 东方艺术
  • 简介:与明代时期帝室艺术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八大山人和涛的艺术成就,“遗族”或只是其艺术家身份的点缀。他们坎坷的人生经历、具有鲜明而强烈艺术个性的书面作品、寓意深刻晦涩难懂的诗文,使其成为中国艺术史篓的永恒课题。

  • 标签: 石涛 艺术境界 中国艺术史 艺术成就 艺术形成 人生经历
  • 简介:1966年5月23日,这一天对毛泽东秘书田家英的女儿曾立、曾自来说,是那样地刻骨铭心,因为这一天,她们慈爱的父亲含冤辞世。笔者为了一部书稿的写作,曾和曾立、曾自作了长谈,谈她们的父亲,谈她们父亲曾经为之当秘书的毛泽东,谈她们和父母一起生活在中南海的日子……

  • 标签: 毛泽东 父亲 幼儿园 批评 北戴河 回忆说
  • 简介:《正字通》一书康熙十年(1671)岭南廖百子(讳文英)授梓南康,署名及书前序言均大书廖文英撰.然时隔不久,即有人提出:'《正字通》一书,廖太守百子刻于南康,此张尔公之书也.'①自此关于该书的作者,三百年来时有论证,大多论断为张烈(字尔公)所辑.但时至今日,却一而再的有人认为'《正字通》著者是廖文英'②,'《正字通》著作者应为廖文英'③.查检吴小如先生《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文字学类》'正字通'条,虽注明为'明人张烈编',但又加括号'一说清人廖文英编'.可见《正字通》的作者,在学术界并非人人洞晓,尚有揭橥考核的必要.

  • 标签: 《正字通》 百年 署名 作者 著者 论证
  • 简介:<正>1978年5月至1979年5月,我们在固始县侯古发掘了一座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型古墓和它的陪葬坑。主墓为“甲”字形,东西长12米、南北宽10.5、深17米。主墓上边为高7米的封土(当地群众俗称侯古)。墓坑内均为积沙积石,并掺少量青膏泥。斜坡墓道筑于墓坑东端,内填花土。墓坑下部置单棺双椁,棺内有墓主骨架一具,头东足西,经鉴定为成年女性,其年龄在三十岁左右。椁内除随葬部分铜器、陶器和玉器外,还有

  • 标签: 陪葬坑 春秋战国时期 成年女性 底座 固始县 清明上河图
  • 简介:<正>1986年7、8月,在三星遗址先后相继发掘出土了两个商代祭祀坑,出土了铜、金、玉、、陶、骨及象牙等各种文物约七、八百件。这些珍贵文物的出土,引起了国内外有关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其中金面铜头像在我国黄金文物中和青铜文物中都是首次发现,格外使人瞩目。

  • 标签: 铜头 金面罩 三星堆遗址 修复工艺 祭祀坑 金箔
  • 简介:<正>关于“龙”,笔者原有三说,首篇考证龙为蚕的变称——上古创建文制时期作为先民的氏族命名,后世子嗣继之为族称,“龙”才开始脱离蚕的提醒而演化为神物——图象或象形的古金文、甲骨文字。

  • 标签: 护柱 角龙 族系 古蜀 夏禹 “龙”字
  • 简介:(一)1992年《广州文博》第2期“药洲风采”专栏里,载李先生《苏六朋药洲品图小考》一文。作者将画面内容及后跋加以解说和考证,使读者在苏六朋的笔下,得见古药洲的昔日神采,园林人物、水花光,令人心驰神游,陶然无限,明清以来,在文人学士中形成了一种颇为风雅的时尚,就是每当亲朋好友间游乐、晏饮、送别、贺寿时,往往以诗、书、画相赠?

  • 标签: 《药洲品石图跋》 文本 文学解释 中国 历史意义 艺术特色
  • 简介:张百麟,号景福,字麒,贵州辛亥革命的中心人物。一九○七年十一月,他发起组织“自治学社”,鼓吹革命。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四日,以他为首的革命党人一举推翻了清政府在贵州的反动统治,成立大汉贵州军政府,他出任枢密院院长。一九

  • 标签: 纪功碑 革命党人 光復 中心人物 反动统治 滇军
  • 简介:1990年文物普查时,在甘肃省秦安县郭集乡邵庄村北湾组,发现了“大统四年”造像塔。2002年5月经省文物局专家鉴定组鉴定,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 标签: 石造像塔 甘肃 佛教 北周时期 艺术风格
  • 简介:<正>遂平县文化馆最近征集到砚一件。是和兴公社赵庄大队季桥村社员张法亭从村西泥塘中挖出来的,砚身长28厘米,宽18厘米,厚5厘米。该砚除边角有几处碰伤和右侧刻字磨损以外,保存基本完好。此砚是用黑色夹有四层鸭蛋青色的石料琢成。上面雕刻有清代名家书、画,现介绍如下:一、砚身正面:

  • 标签: 文化馆 乾隆 浮雕 印文 篆书 文字
  • 简介:<正>1975年6月,宜昌地区文物工作队在宜昌市郊前坪发掘了一批汉墓.其中78号西汉墓中出土一件鼎,系用一完整的石料雕凿而成.器表打磨光滑,有光泽和透明感.口微敛,下腹内折,圜底,腹部外表一道凸弦纹,足的横断面略呈方形,上端较宽,下端细而外撇,方形耳,盖内沿有子母口,盖正中一园形钮,钮围有四片草叶纹和三道凸弦纹,口外径15.2、腹外径18.4、通高21.5厘米(见

  • 标签: 宜昌地区 文物工作 西汉墓 横断面 内折 湖北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