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9 个结果
  • 简介:意大利文化遗产风险评估系统用于管理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有关遗产降解退化因素的相关技术数据,为相关科学研究和规划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其设想始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该系统发展成一个科学化、规划化的体系。通过风险评估系统制定的方针可对意大利建筑和考古遗迹进行科学保护、长期维护和及时修复。在风险评估系统中,意大利创建了以GIS程序数字地图为核心的中央枢纽,对考古和建筑遗迹进行了前期调查工作,未来还将不断完善和进行防灾减灾的深入研究。

  • 标签: 意大利 文化遗产风险评估系统 概览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华南地区宗族文化的复兴,地方文化人士,尤其是一些有地位、有身份的年长者,面对即将消失的宗族文化,抢救文化的使命感越来越强烈。其中修祖堂,使祖宗的“龙脉”兴旺起来,从而能继续庇荫族裔是近年来很盛行的活动。在粤东梅县一带,修祖堂还盛行举行一种古老的庆典仪式——“安龙转火”。

  • 标签: 仪式表演 梅县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客家 宗族文化 华南地区
  • 简介:19世纪末,日本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然而,明治政府实施的市政制度限制市长权力,排斥市民参与,形成以城市名望家为主体的地方自治。在以东京市上水道事件为代表的市政工程建设中,市政体制的不健全导致官员和政商之间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产生。对此,日本政府采取解散并改选市议会等对策,但收效甚微。日本工业化初期的市政腐败对城市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使社会转型过程中积累了重重矛盾,“城市病”不仅未得到治理,反而随着市政腐败而日益加深。

  • 标签: 日本市政腐败 工业化初期 城市病 东京市上水道事件
  • 简介:共和国建立初期是大规模群众运动的高发时期,特点是多个运动同时进行,内容基本涵盖了国家各项重要工作,也大大增加了运动过程的复杂性。本文围绕'黄逸峰事件',透过华东交通专科学校从创办到终结的全过程,描述了复合群众运动环境下可能出现的内在矛盾冲突,及其间学生如何利用运动目标的多样性及话语表达自己的意愿,领导者如何组织斗争和运动中权力位置的移动,并分析了批评、反批评和大批判所使用的话语特征,以及掩盖在意识形态话语之下的行为特征。本文揭示,由于目标选择和参与行为的不确定性,复合群众运动的可控性很弱,运动过程的偶然性增强,并往往背离运动的既定目标。在'黄逸峰事件'中,学校领导、学生和学校本身,以及作为运动传媒的报纸,都受到了不同程度、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损害,或无法发挥预想的作用和使命,或远远超出了各自行为的原本期待。

  • 标签: 个案分析 中的宣传 事件个案
  • 简介:安特摩克利托斯事件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卡利诺斯"麦加拉禁令"是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前夕重要且敏感的事件,但它们皆被修昔底德忽略。其中原因在于二者分别与修昔底德对大战"第一枪"的认定以及"最真正的原因"的分析形成矛盾。若将两次事件的史实加以恢复,则会导致读者重新审视修昔底德及其史著。

  • 标签: 安特摩克利托斯事件 卡利诺斯“麦加拉禁令” 修昔底德 伯罗奔尼撒战争
  • 简介:本文从记载孙权二子夺嫡事件的基本文献《三国志·吴书》及裴松之注引殷基《通语》人手,首先分析二子夺嫡事件的历史记载与文献依据,探明对二宫夺嫡事件的政治结论在孙皓即位之前并无定论,此后褒扬太子党而贬斥鲁王的主流评论是从孙皓即位后才逐渐确定的。进而对太子、鲁王党争两派各自结党原因进行溯源,太子党主是以顾、陆子弟为首的,具有一定操守与传承的吴郡士人群体,鲁王党则是以全琮为首的以共同利益为枢纽的临时政治集团。由此认为孙吴统治集团内部实际早已存在矛盾,即以陆逊、顾谭为核心的吴郡士人与全琮、步骘等或因军功,或因孙权出于限制陆逊等人权力的目的,而在建国后大力奖拔的后起官僚的矛盾,这种矛盾因“二宫并阙”而公开化,最终以二党皆败,孙权改立孙亮而告终。笔者认为,不应将二子夺嫡及党争简单归咎于孙权晚年昏聩,而应从孙吴君臣内部矛盾的发展人手,从而探明孙吴中后期政局变动的历史脉络。

  • 标签: 二宫并阙 举国中分 通语 孙吴政治
  • 简介:清代台湾,自康熙帝将其收归版图之后,在行政区划上即隶属于福建,时间长达200余年。在地理上,台湾与漳州、泉州三地皆地处福建省南部,为传统的“闽南三府”之一。在族群上,此三者同为汉系闽南族群的活动区域。乾隆朝末,台湾府爆发了自清代以来福建省规模最大的一次动乱——“林爽文事件”。

  • 标签: “林爽文事件” 八旗官兵 福建台湾
  • 简介:贞观十一年,李世民以长安城中的一次佛道论争为由,下诏强令道在佛前。此举引起僧团的激烈反应,他们先是各陈极谏,接着普光寺慧满率两百僧人以激烈的方式诣阙陈谏;稍後,大总持寺智实携十余大德跟随李世民东巡车驾,直至潼关上表陈谏,後被强令驳回,无奈接受。十三年,法琳被诬入狱,案情一波三折,法琳最终免死徙蜀,李世民遂借机颁行《遗教经》,加大整顿僧团的力度。十四年,他又下敕普责京寺。这一系列针对佛教和僧团的整顿措施,标志李唐抑佛政策的定型。贞观十五年和十六年,李世民两次在弘福寺为太穆皇后设斋追福,在宗教诉求之外,也有借机安抚僧团之意,而其抑佛政策并未改变。

  • 标签: 李世民 贞观中期 道前佛后 法琳入狱 抑佛政策
  • 简介:如果以为柯文的历史著作《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与神话的义和团》(下简称《历史三调》)~①纯粹是讲述1898—1900年在中国华北地区兴起的义和团历史'事件'的话,那就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误读了柯文。柯文在此著《序言》中说'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考察与历史撰述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义和团只是这项工作的陪衬'(4页),但是,不管

  • 标签: 义和团读后 之间焦灼 事件经历
  • 简介:安全是立馆之本。安保是博物馆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贯穿于博物馆开放管理、行政业务和经营工作的全过程,需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长期防范。当前,博物馆安全形势严峻,安保工作被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本文运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对博物馆安全风险作了初步预测和分析,提出了化解或控制风险的防范对策。

  • 标签: 博物馆 安全风险 防范对策
  • 简介:洪武五年“岭北之役”中,冯胜彻底放弃了包括宁夏在内的甘肃行省广大地域,其原因是“惧回鹘之兵”,即惧怕当时势力正盛的东察合台汗国的东进。但北元和东察合台汗国皆受困于其他地区的军事行动,未趁机进取甘肃,而以甘肃为战略版图中的“边缘地带”。这就给明朝重新收复甘肃提供了时间与机会。但明朝在甘肃的经略也止于沙州与哈密,原因是明朝作为建立在东南部的政权,同样将甘肃地区作为“边缘地带”,满足于收复元朝旧疆。冯胜放弃甘肃的主观原因是他对甘肃中唐以来“北方民族化”的社会文化面貌觉得隔膜。明初西北疆界格局与洪武初年明朝、北元、东察合台汗国三方政权在甘肃地区形成的地缘政治格局密切相关。

  • 标签: 洪武初年 甘肃 地缘政治 冯胜 《纪事录》
  • 简介:“五·四”思想家关于人的解放道路的思考─—胡适、陈独秀、梁漱溟论李超事件的比较分析刘长林对人的解放道路的探索,是“五·四”思想家致力探讨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着重就胡适、陈独秀、梁漱溟等针对轰动一时的一普通学生李超病死的事件所发表的评论和争论作一比较研...

  • 标签: 陈独秀 梁漱溟 妇女解放 人的解放 解放道路 比较分析
  • 简介:借鉴自然科学中的混沌系统理论和罗伯特·杰维斯的复杂系统视角,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展现国际体系中含有意义的随机性微观事件对系统的影响。1914年“七月危机”欧洲外交过程中奥匈帝国的匈牙利首相伊斯特万·迪查在大臣会议上的表现,就是这样一个特定的随机性微观事件。研究这一随机性微观事件,可以揭示微小的孤立事件是如何通过连锁反应最终导致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同时,利用反事实假设证明,可以说明在国际政治这一混沌系统中,随机性微观事件的差异是如何被系统的过程放大,并最终导致了系统的巨大差异。

  • 标签: 国际体系 随机性微观事件 复杂系统 七月危机 反事实假设
  • 简介:<正>《民国档案》1990年第一期所公布的《1940年上海法租界电车公共汽车工人罢工事件处理报告》(以下简称《处理报告》),其中提到在这次罢工中唯一的牺牲者电车工人张永康在该事件中被害的经过及善后处理意见,其中有两点有纠正补充的必要。①张永康乃被蓄意枪杀。该《处理报告》载:“至(九月)二十六日晨六时一刻,公司派七路电车一辆驶出,并加派越捕五名驻守,当该车驶至吕班路劳神父路时,工人数十名上前拦阻,捕房急派警备车至场弹压,有六○六号越捕竟在人群拥挤之中开枪射击,致酿成惨案,弹中工人张永康之臂部,贯入腹内。”后经送法国人开办的广慈医院抢救,于29日不治而亡。事实并非如此,张永康系笔者之一张永庆之二哥,张永庆当时已18岁,对此事记忆犹新,事实上,

  • 标签: 工人罢工 法租界 电车 民国档案 工人数 法国人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媒体对恩宁路事件的报道,探讨本土文化保育行动在广州的扩散,传统媒体推动下民间组织与政府建立的关系,以及民间行动政策和政府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呈现广州本土文化保育组织重要组成——"新新人类"的文化保育观。

  • 标签: 文化保育 传统媒体 新新人类
  • 简介:1900年8月发生的日军登陆厦门事件,是日本政府在中央确立"北守南进"政策之后,在台湾总督府的策动之下,派海军登陆厦门并由台湾派陆军企图永久占领厦门的事件,在中外间引起骚动。福建官员、东南督抚运用"国际法",借用列强的武力与调停,逼迫日本撤兵。本文考察了此事件的前因后果及中国大陆、日本、台湾三方的往来互动,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日本对福建的野心以及清朝地方近代外交的发展。

  • 标签: 日军登陆厦门事件 北守南进 对岸经营 延年
  • 简介:游客在旅游活动中担心受到犯罪侵害,不但会影响游客的到访意愿,而且殃及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本文旨在了解游客对犯罪侵害的心理反应,探讨旅游侵害风险感知形成的相关因素。本文以到访印度的国际游客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1月在印度德里机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在印度的国际游客认为被骚扰、诈骗及盗窃的可能性较大。女性、亚洲人明显有较高的防卫行为倾向。观光游客比商务游客感觉受侵害风险更高。旅游侵害风险感知与旅游决策间具有负向关系,旅游风险意识及旅游信息在侵害风险感知与旅游决策关系间具有调节效果。

  • 标签: 旅游犯罪 侵害风险感知 旅游信息 风险意识 旅游决策
  • 简介:文化遗产地的保护与管理可以视为一种风险管理。对文化遗产面临风险的识别、评估、以及对风险预防与控制,从而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保护与管理文化遗产,体现的是预防性保护的思想和理念。本工作以风险管理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文化遗产地风险管理的内容和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目前监测工作所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为改进我国文化遗产地监测工作的开展,构建我国文化遗产地监测体系框架以及提高文化遗产地的预防性保护与管理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文化遗产地 监测 风险管理
  • 简介:本文使用GIS手段绘制了清代回族进士空间分布等级符号化地图和标准差椭圆地图,研究表明,通过合并多年的统计数据,生成一个较长时段内相时稳定的事件发生率,可以有效实现回族进士这种小概率历史人口事件空间可视化。杨大业先生考证的清代回族进士人数虽然与实际相差较多,但空间分布较均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 标签: 清代 回族进士 GIS 空间分布
  • 简介: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廉政风险是指党员干部在执行公务和日常生活中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即实施公共权力的主体产生或发生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可能性,廉政风险具有客观性、损失性和不确定性。

  • 标签: 风险防控 机制分析 廉政 高职院校 PDCA 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