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让心感动随着兵龄的增长,对当兵的岁月也越来越怀念,这些年来,我的思绪常常会飞回到我初入兵营的日子——班长的淮北腔,排长的皖南口音,指导员的河南话,仿佛就在耳边,被他们关爱的一件件小事仿佛就在昨天,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

  • 标签: 部队 新兵 故事 土地 军人 指导员
  • 简介:歌德的“世界文学”早已超越地域与时代的限制,为多民族、多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公共话题和交流平台。但该术语在源语中的发生和嬗变过程,学界讨论甚少。本文试图以时代变迁为中心线索,介绍德语学界对“世界文学”的述思,梳理该理念在德语历史语境中的发生和衍变过程.辨析德语学者对建构全球化时代世界文学理论的思考。

  • 标签: 德语语境 学术史 世界文学
  • 简介:2013年《新文学史料》第3期刊登了徐从辉《谈周作人的一组佚文》,其中一则佚文是周作人1917年12月28日在北大国文门研究所召开的第二次小说科研究会时的演述大意。这篇关于“小说的研究”的演说1918年1月17日刊登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刊登时标题为《文科国文门研究所报告》。周作人谈到外国小说对于中土新小说创作的借镜意义:“而研究之二为新小说之发展,此为吾辈对于小说前途之希望,欲成此希望并求其有良好之果势,不得不取材于外国小说,盖外国小说今日昕臻之境远非中土所及也。”

  • 标签: 新小说 周作人 《新文学史料》 评价 卖国 译作
  • 简介:一人的心理是一个奥秘的领域,难以捉摸,因而也最为诱人。丹麦批评家勃兰兑斯把人心比作一座海洋,他说:“人心并不是平静的池塘,并不是牧歌式的林间湖泊。它是一座海洋,里面藏有海底植物和可怕的居民。”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家,作为勇敢的探险者,都试图遨游心灵的海洋,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在不同程度上触及或描写了人物

  • 标签: 心理小说 现代主义小说 德语文学 20世纪 内心独白 弗洛伊德
  • 简介:当今社会,文化及价值观的多元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产生着直接影响,导致大学生普遍是非观较弱,道德意识淡薄,加之网络、电脑、手机等信息工具的普及,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会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教育不断,言传身教、教师先行,紧跟的薄弱环节,筑建班团文化高地

  • 标签: 三全育人 班团文化
  • 简介:法国思想家吉尔·德勒兹在论述思想“生成”理论时,曾提出著名的“块茎”概念:“块茎”是一种植物,但不是在土壤里生芽,像树一样向下扎根的根状植物,相反,它不固定在某一特定的地点,它只在地表蔓延,扎下临时而非永久的根,并借此形成新的“块茎”,然后继续蔓延,如同马铃薯和黑刺莓树一样。“块茎”基于各种关系,把各种碎片聚拢起来;“块茎”基于异质性,把各种各样的领域,平面,维度,功能,效果,目标总归起来,同时“块茎”又基于断裂(即它结构中的各种关系又可随时切断和割裂),而创造出新的“块茎”,新的关系,新的结构。此种精神之“生成”机制被后学名之日:“游牧思想”。

  • 标签: 游牧思想 精神 散文 评论 诗性 “生成”
  • 简介:浪漫主义时期,勃拉姆斯、舒伯特、舒曼、马勒等一大批音乐家创作了大量艺术价值极高的德语艺术歌曲,使其在音乐艺术领域绽放出夺目的光辉。由此德国艺术歌曲成为美声演唱者学习、演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各大音乐院校声乐专业在教学体系中,设置了德语语音课或德语基础选修课,主要教授德语发音及简单对话和短语。但这对于演唱者深刻演绎德国艺术歌曲是远远不够的,演唱者想要对德国艺术歌曲做出完美的诠释,则必须对德语进行深度的学习。

  • 标签: 德语学习 艺术歌曲 演唱者 德国 浪漫主义时期 勃拉姆斯
  • 简介:长期以来,国内对于德语现代主义文学的研究较多关注作品的思想内容,对于小说叙事范式的研究很少。而探讨小说叙事范式的变化,不仅能够揭示文学观念的变化,而且还能了解特定时代的思想文化。本文探讨的是德语现代主义文学从传统的以时间为基本线索的线性叙事向空间叙事的转变,分析了空间叙事的具体手段。最后,文章还从社会文化背景的角度分析了这种转变。

  • 标签: 叙事研究 德语现代主义文学 线性叙事 空间叙事
  • 简介:丹北镇是在2014年3月经江苏省政府、镇江市政府批准,由原埤城、后巷、新桥三镇合并而成。全镇总面积115.62平方公里,下辖2个居委会、20个行政村,户籍人口7.8万人,常住人口近15万人。丹北镇拥有5.68公里的长江夹江岸线资源、15.2平方公里的山林资源,是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镇。2017年1-10月份,全镇公共预算收入7.01亿元,同比增长15.96%,应税销售336.59亿元,同比增长

  • 标签:
  • 简介:2013年的日历又翻过去了。站在2014年的新年起点上,回望刚刚逝去的2013年,我们会有什么感想呢?从时间上看,无非是地球又绕太阳运转一周而已,大地上的众生依然在阳光的催促下忙碌着生,忙碌着死。

  • 标签: 《小说林》 小说世界 代表作 扫描 精神
  • 简介:德国德语文学研究专家沃尔夫冈·布劳恩加特教授的最新力作探讨文学与宗教从1765年至今的关联与流变,旨在为研究文学中的宗教美学开辟新路。全书主体的三部分分别题为“人类学转向:为人的艺术——同样为人的宗教”“艺术-宗教与宗教-艺术”“审美的合群性”。本文依次做一梳理评析,并指出这部德语文学专著的独创性及其为跨学科研究模式带来的启发。

  • 标签: 现代 文学 宗教 主体性 超验
  • 简介:说起比较文学,学者们历来都持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尤其在外国文学研究圈内,更是名执己见,莫衷一是。我们在此姑且不论那种种说法的谁是谁非,但不容忽视的是,比较研究方法正在日益渗透到当今文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无论是各国的民族文学研究也好,还是各自的外国文学研究也罢,二者都自觉不自觉、或多或少地蒙上了比较的色彩。这种比较研究超越了国别文学研究的传统模式,形成了文学研究开放性和多元化的发展空间,拓宽了文学研究的视野,促进了文学研究的深化。

  • 标签: 比较文学 学科建设 外语院系 外国文学 德语文学研究 教学途径
  • 简介: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一座风光如画的城市——山东省肥城市。石横位于肥城市西北部,自古以来,人杰地灵,古迹众多,以著作《左传》、《国语》饮誉古今中外的春秋时期的伟大史学家、散文家与孔子同时齐名的左丘明就出生在这片丰袤的土地上。位于石横镇政府驻地正在开发建设的“左

  • 标签: 化学原料有限公司 发展记实 天高地阔
  • 简介:作为当代艺术学领域活跃的批评家和理论家,陈旭光一直置身中国艺术研究的前沿。他关注中国影视艺术生产和影视文化研究,为影视艺术生产、消费提供重要的批评方法和阐释理论,展现了批评家始终“在场”的敏锐和影视文化“瞭望者”的前沿性。他还把目光投向艺术批评史的研究与写作,展示了批评史论写作宽阔的历史视野、融通的历史意识和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整体现。他也积极参与艺术学基础理论体系的建构,把自己影视艺术批评的前沿成果,及时导入一般艺术学理论之中,深化着当代中国艺术理论基本范畴的内涵,重构着艺术批评方法的体系与标准。他在艺术(影视)批评、艺术史和艺术理论三个方面的实践与理论建构,充分展现了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中的理论自觉和使命担当。

  • 标签: 陈旭光 艺术研究 前沿性 整体性 体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