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产妇实施无痛分娩护理干预,进一步缩短产程,降低产妇分娩承受的疼痛度。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进行分娩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教育用于小儿肺叶切除术的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21年6月本科接诊肺叶切除术患儿100名,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健康教育,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家长疾病知识掌握等指标。结果:针对疾病掌握,研究组(89.45±3.72)分,比对照组(72.16±4.54)分高,P<0.05。针对家长满意度,研究组98.0%,比对照组82.0%高,P<0.05。结论:于小儿肺叶切除术中用健康教育,利于家长疾病知识掌握的提升,及满意度的改善。

  • 标签: 健康教育 肺叶切除 疾病知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对硬膜外分娩镇痛对胎膜早破产妇体温和产时发热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方法 对本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产科临产的100例产妇进行研究分析,把100例产妇平均分为两组(甲组为研究组,乙组为参照组)甲组对产妇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乙组实施非镇痛分娩,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的体温和产时是否发热情况。结果 甲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较长,催产素使用率较高,产程中体温略高,发热、接受感染排查和抗生素治疗比例增加,产后一天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的比率增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风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硫酸羟氯喹进行治疗,分析不良反应。方法:对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对常规组采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硫酸羟氯喹进行治疗,分析不良反应。结果:常规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方案实施、症状消失为17.45±1.21、13.60±1.51d,实验组中症状消失、方案实施时间为14.50±1.68、8.51±2.30d,经比较,实验组效果相对较优(t=9.355、8.456,P均<0.001)。常规组风湿病患者中出现恶心、皮疹、头痛的发生分别为6(15.0)、5(12.5)、3(7.5),实验组风湿病患者中整体不良反应发生为3(7.5)、1(2.5)、2(5.0),其中t=4.653、3.975、2.643,p均<0.05。结论:在风湿病患者治疗中采用硫酸羟氯喹进行治疗,整体不良反应相对较低,效果较好。

  • 标签: 硫酸羟氯喹 风湿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运用PDCA提高我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0月和2020年1月至10月2个时间段,分别选取患者2827例和2804例,均行I类切口手术治疗,在围手术期给其预防应用抗菌药物,2019年未实施PDCA管理,2020年实施PDCA管理,统计两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占比、预防用抗菌药物疗程≦24h占比、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机合格、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以及预防用药不合理,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与2019年相比较,2020年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占比、预防用药不合理均降低,但是预防用抗菌药物疗程≦24h占比、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机合格、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如果为I类切口手术患者,及时对其实施PDCA管理,在围手术期给其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能够有效降低用药不合理,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I类切口手术 预防用药 抗菌药物 合格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患者对门诊药房服务的满意。 方法 成立门诊药房品管圈,按照品管圈计划阶段(P)、实施阶段(D)、检查阶段(C)和执行阶段(A)PDCA循环步骤开展,评估活动效果。 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对门诊药房满意显著提高,由开展活动前的83.5%上升到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7.29,P

  • 标签: 品管圈 门诊药房 满意率 服务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中小学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方法:  对997名中小学生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俗称“乙肝两对半”检测,采用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开展检测,分析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情况。结果: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为0.20%、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为37.71%、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为0.10%、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阳性为0.10%、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为0.50%,其中乙肝“大三阳”学生1例,占比0.10%,乙肝“小三阳”学生1例,占比0.10%。结论:  对中小学生开展乙型肝炎预防与控制工作非常有必要,建议定期实施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筛查,针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阴性的学生做好乙肝疫苗接种及加强接种的预防措施,对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学生应及时开展相关干预,从而持续性减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中小学生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62例肺结核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不良心理、肺结核知识知晓。结果:实验组不良心理低于对照组,肺结核知识知晓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效果确切,可提高肺结核知识知晓,减轻患者不良情绪。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肺结核患者 肺结核知识知晓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DR诊断隐匿性骨折对诊断准确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1年7月收治的36例疑似隐匿性骨折患者,经金标准CT三维构象(金标准)确诊20例隐匿性骨折患者,16例非隐匿性骨折患者,对其均进行X光与DR检查,将X光的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DR的检查结果作为观察组,对比患者的隐匿性骨折检出。结果:DR能量减影对肋骨骨折以及隐匿性肋骨骨折的检出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能量减影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在临床上有较大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在降低手术压力性损伤发生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样本为60例在本院开展手术治疗的患者,病例均在2021.3-2022.3的时间内收集,通过随机排列法完成分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患者,并且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手术室护理,评比2组手术指标、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差异。结果:组间经过比较后可确定试验组较对照组的压力性损伤发生更低,且少于其术中出血量,短于其手术时间、体位安置时间,P均在0.05以下。结论:通过手术室护理可对手术压力性损伤的发生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可对术后恢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是值得临床采纳和推广的护理模式。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手术室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期实施个性化营养指导对于巨大儿出生降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600 例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将孕12周按时建卡并定期产检且愿意接受营养指导与运动干预的孕妇作为实验组,将其余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结果。结果:实验组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发生、孕20周、30周、36周时的临床资料水平、剖宫产、巨大儿发生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孕期 干预 个性化 巨大儿 营养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预防性护理干预降低血液透析导管感染发生的效果。 方法 从我院2022年5月份到2023年5月份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中随机选择1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比不同护理方式下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的效果。 结果 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方式的实验组患者对此次护理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一般。 结论 预防性护理干预方式对缓解血液透析导管感染发生具有显著效果,可以在临床应用中得到推广。

  • 标签: 预防性护理干预 血液透析 导管感染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在医院急诊课时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护患护理纠纷产生的影响。方法:这项研究选取了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的90名急诊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这些病患按入院前后的顺序和护理方式分为:传统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每组各45例病患,由此观察两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及纠纷发生。结果:优质护理组病患的纠纷发生较传统护理组明显偏低,护理满意度则相对偏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结:将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科,可以有效减少护患之间各项纠纷的发生,提高病患的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急诊科护理 纠纷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经阴道联合经腹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准确。方法:以2022年01月-2023年11月为研究起止时间,选取此时段我院接收的异位妊娠患者66例进行分析,均同意进行经腹部超声检查与经阴道超声检查,并以手术检查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不同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超声图像特征检出。结果:经过检查后,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高于经腹超声单一检查(P<0.05);联合检查的超声图像特征检出高于经腹超声单一检查(P<0.05)。结论:将经阴道联合经腹超声检查用于异位妊娠诊断中,可提升诊断准确性,提高超声图像特征检出,推荐应用。

  • 标签: 经阴道超声检查 经腹超声检查 异位妊娠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为杜绝中药处方调配差错情况的发生,对针对性的管理方法进行深度分析与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要以门诊开具的54份处方作为调研目标,根据双盲法将其实施分组,对照组以常规管理方式开展工作,观察确定PDCA循环管理,小组各处方都均是27份,将统计各小组处方调配差错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经过小组对比,对照组处方调配差错发生是29.6%,观察组仅为7.4%(P<0.05)。结论:对于中药方处方调配过程中,选择科学的管理手段是至关重要的,此次调研表示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式更能减少差错事件的发生。

  • 标签: 中药房处方调配 差错率 管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自然分娩患者实施人性化无痛分娩操作模式,并对降低剖宫产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 于2023年2月选择本院收治自然分娩患者76例,截止到2024年2月。全部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8例),观察组(38例),对各组行剖宫产情况以及各组分娩阵痛情况、中转剖宫产以及总产程进行评估。结果 剖宫产最低的是观察组7(18.42%);总产程时间最短、中转剖宫产最低均为观察组,且相比对照组,观察组镇痛有效率更高。结论 常规性操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剖宫产降低效果不明显,而人性化无痛分娩操作模式能使剖宫产得以降低,使总产程时间得以缩短、使中转剖宫产得以降低,使阵痛效率得以提高。

  • 标签: 操作模式 人性化无痛分娩 剖宫产
  • 简介:近年来应用小剂量胺碘酮对34例经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无效的心力衰竭伴快室房颤患者进行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1996年1月~2000年11月住院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快室房颤患者,经充分强心、扩血管、利尿等抗心力衰竭治疗不能有效控制心率和改善心功能者34例,其中男14例,女20例。年龄25~71岁,平均45.9±11.6岁。病程2个月~9年,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3例,Ⅲ级17例,Ⅳ级14例。其中风湿性心脏病19例,冠心病9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所有患者均无低血压、发热及严重感染,并排除风湿活动。

  • 标签: 快室率房颤 胺碘酮 短期疗效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加重 小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儿童接种传染病疫苗预防传染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0年1月到2022年6月,选取200例进行传染病疫苗接种的儿童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同期内进行体检的200例普通儿童作为对照对象,未接受传染病疫苗接种。在研究中,统计儿童接种疫苗后的传染病发生,分析结果。结果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研究组内儿童的传染病发生仅为2(1.00%),对照组内儿童的传染病发生为8(4.00%),差异显著(P<0.05)。而在研究结果中,研究人员针研究组内儿童对不良反应发生进行分析,仅有2例儿童出现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儿童接种传染病疫苗可有效预防传染病,显著降低了传染病的发生。疫苗接种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期间的安全性具有积极作用。然而,我们也观察到疫苗接种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尽管这些反应通常是轻微的,仅有少数儿童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督接种过程,及时发现和评估不良反应,并决定是否需要对症处理,以提高疫苗接种的安全性。

  • 标签: 疫苗接种 传染病 儿童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提高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的干预方法及实施价值。方法:在2020.12-2021.12期间院内进行微生物标本检验的标本中选取150份进行分析,此阶段开展常规检验管理,为常规组。在2022.01-2023.01期间院内进行微生物标本检验的标本中选取150份进行分析,此阶段开展规范化检验管理,为规范组。比较不同管理的效果。结果:经过管理后,规范组的管理服务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规范组的检验准确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开展规范化检验管理,能够检验准确得到提升,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值得借鉴。

  • 标签: 微生物标本检验 规范化检验管理 管理服务水平 检验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药学指导对糖尿病用药依从性、疾病知晓的影响。方法 于我院2021年11月-2022年11月随机抽取糖尿病患者136例为调查对象,遵循白蓝小球法列入两组,即药学组(n=68,药学指导)和对比组(n=68,常规用药干预)。对比两组干预结局。结果 药学组的用药依从性95.59%、疾病知晓98.53%,明显大于对比组的79.41%、86.76%(P

  • 标签: 糖尿病 药学指导 疾病知晓率 用药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