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热处理时间对钛酸钾晶须增强的复合树脂抗弯强度的影响。方法:将3%硅烷偶联剂处理过的钛酸钾晶须按照60%质量分数的填充量与树脂基质手工搅拌混合后制备复合树脂三点弯曲测试标准试件四组,每组6个。四组标准试件分别经120℃热处理30min、45min、1h、2h后按照ISO-10477的标准进行三点弯曲测试。结果:热处理时间1h的复合树脂抗弯强度(123.90±15.90)MPa明显高于热处理时间为30min时的抗弯强度(98.82±15.84)MPa。结论:钛酸钾晶须增强复合树脂经120℃热处理30min-1h时,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抗弯强度逐渐增大。

  • 标签: 钛酸钾晶须 热处理时间 抗弯强度
  • 简介:目的:用改良USPHS系统评价2种粘结剂及相关因素对F2000复合体修复楔状缺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69例患者417颗楔状缺损患牙均用F2000复合体修复,其中A组207颗牙用全酸蚀粘结体系(SconchbondMulti-Purporse酸蚀剂,AdperSingleBond粘结剂),B组210颗牙用AdperPromptL-Pop自酸蚀粘结剂。修复后1w、1、6、12、24个月用改良USPHS系统评价其疗效,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结果:F2000复合体修复楔缺12、24个月后总成功率分别94.32%、87.33%。其中A组成功率分别为95.09%、88.36%,与B组(93.53%,86.3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按USPHS系统逐条分析,A组的边缘不密合和边缘着色发生率为1.06%、0.53%,低于B组(4.55%,3.53%),有统计学差异。其疗效还受咬合力、楔缺程度、刷牙方法等多种因素影响。结论:适当的充填材料和酸蚀粘结体系、调牙合、消除致病因素及必要的宣教,均是修复楔缺成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F2000复合体 粘结剂 楔状缺损
  • 简介:目的检测rhBMP-2/hTGF-β1/胶原复合材料与rhBMP-2/hTGF-β1生物学活性的差别。方法本研究于2010年5—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实验室进行。分离培养的Beagle犬骨髓基质细胞中加入质量浓度相同的rhBMP-2/hTGF-β1或rhBMP-2/hTGF-β1/胶原复合材料后继续培养4d,通过细胞计数(MTT法)、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分别对rhBMP-2/hTGF-β1/胶原复合材料和rhBMP-2/hTGF-β1的生物学活性进行检测,并比较其活性差别。结果rhBMP-2/hTGF-β1/胶原复合材料和rhBMP-2/hTGF-β1均具有生物学活性,并且其生物学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这种合成rhBMP-2/hTGF-β1/胶原复合材料的方法不会改变生长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 标签: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人转化生长因子-β1 胶原 复合材料 生物学活性
  • 简介:目的:检测隆力奇DL复合酶牙膏(含葡聚糖酶和溶菌酶)对口腔部分微生物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DentocultSM法检测葡聚糖酶水溶液和隆力奇DL复合酶牙膏提取液对变形链球菌黏附性的作用;采用琼脂扩散法检测溶菌酶水溶液和隆力奇DL复合酶牙膏对伴放线放线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粘性放线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葡聚糖酶水溶液和隆力奇DL复合酶牙膏提取液能够减少变形链球菌在DentocultSM附着板上的黏附;溶菌酶水溶液可以在伴放线放线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粘性放线菌的含菌培养基上形成清晰的抑菌环,其直径大小随溶菌酶浓度增加而增大;隆力奇DL复合酶牙膏也可在牙龈卟啉单胞菌和粘性放线菌的含菌培养基上形成清晰的抑菌环,而在伴放线放线杆菌培养基上形成的抑菌环不清晰。结论:葡聚糖酶和隆力奇DL复合酶牙膏能够降低变形链球菌的黏附性;溶菌酶和隆力奇DL复合酶牙膏对部分口腔微生物具有一定的体外抑菌效果。

  • 标签: 葡聚糖酶 溶菌酶 抑菌作用 牙膏
  • 简介:新材料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的应用.可以帮助牙医用可预见的方法有效地治疗牙酸蚀。如果要升高咬合垂直距离.需要重塑静态和动态的咬合接触。本文展示和记录了可以进行上述处置的一种实用的、数字化的途径.并讨论了这种方法在治疗时间、操作难易度和可预见性的潜在优势。

  • 标签: CAD/CAM 酸蚀牙 无创修复 复合树脂 修复体 咬合面
  • 简介:目的:对超瓷材/复合纤维(Targis/Vectris)材料应用于儿童及青少年恒牙牙体缺损修复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78例88件Targis/Vectris修复体进行综合性复查.复查时参照Ryge标准及改良USPHS标准对修复体的边缘密合性、边缘着色、表面质地、颜色、牙髓反应进行质量评价,并对修复体对对颌牙釉质的磨耗情况及基牙的根尖周状况进行质量评价,同时对84件修复体采用龈出血指数和菌斑指数评价治疗前后的牙周状况.结果:经过3年的临床观察,除修复体的颜色及质地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仍在临床可接受的范围内,其余观察项目均表现为优良,84件修复体与其对照牙相比,牙龈指数无显著性差异(χ2=2.462,P>0.05);菌斑指数较低(χ2=22.837,P<0.05).结论:Targis/Vectris修复体是适合儿童及青少年患者的固定修复材料,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儿童 青少年 恒牙牙体缺损 超瓷材/复合纤维
  • 简介: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将3种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材料和1种聚酸改性复合树脂与传统玻璃离子材料在美学效果方面作一比较。材料和方法对187例牙颈部V类洞修复体进行了18个月以内的临床观察。用于审美方面的评价指标包括色彩匹配性、半透明性或阻光性以及表面粗糙度。结果测试材料显现出明显不一致的结果。总的来说,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材料和聚酸改性复合树脂的美学效果与理想的美观要求相距甚远。在临床观察期间,修复体外观的美学效果严重损坏,其主要原因是修复体边缘着色、半透明性及阻光性的改变以及修复体表面粗糙度的迅速增加或磨损。本研究中的所有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材料和聚酸改性复合树脂的美学效果优于传统玻璃离子材料。结论此类复合材料适用于美观要求不很高、而且易于操作的部位,并有可能保障较持久的功能效果。

  • 标签: 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材料 聚酸改性复合树脂 牙颈部 V类洞缺损 修复 审美指标
  • 简介:目的:研究HSP70多肽(HSP70peptidecomplexes,HSP70-PC)对人脾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活性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人舌癌Tca8113细胞在43℃条件下加热30min,恢复12h后,用亲和层析方法提纯HSP70多肽,并用Westem印迹鉴定;将提纯的HSP70多肽体外刺激人脾淋巴细胞扩增、活化,然后用M1Tr法测定其对舌癌Tca8113细胞的杀伤作用,并用电镜和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培养上清舌癌rrca8113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1g湿重的肿瘤细胞可提取纯化HSfr70蛋白85μg,通过SDS—PAGE和Western印迹证实为HSP70抗原肽复合物;提取舌癌Tca8113细胞的HSP70-PC与体外免疫扩增的人脾淋巴细胞形成致敏CTL,当致敏CTL与Tca8113细胞效靶比为100:1和50:1时,致敏CTL的杀伤率分别为(77.4±2.9场和f78.9±1.9)%,2组问无显著差异(P〉0.05)。HSP70诱导的CTL对Tca8113的杀伤率与非抗原刺激的淋巴细胞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受攻击的舌癌Tca8113细胞出现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结论:Tca8113细胞来源的HSfy70多肽具有较强的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能刺激人脾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效应.并能介导肿瘤细胞凋亡。

  • 标签: 肿瘤 热休克蛋白70 CTL 免疫治疗
  • 简介:牙髓并发症包括感染、分解以及坏死是一系列外源性损伤的结果。医师必须在临床过程包括牙体制备过程中把对牙本质和牙髓的损伤减少到最小程度。本文讨论了冠和窝洞预备所造成的牙髓一牙本质复合体结构和生理机能的改变以及这些改变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牙体修复 生物学功能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 牙体预备 生理机能
  • 简介:目的:评估以含有酚羟基基团的明胶衍生物(gelatin-Ph)作为一种运输载体.负载重组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rhPDGF-BB)用于促进骨再生的性能。材料和方法:通过分析gefatin-Ph凝胶或胶原蛋白中生长因子释放曲线.来评估gelatin-Ph作为载体的性能。选用大鼠骨髓基质细胞(RBMCs)进行体外实验,研究gelatin-Ph的生物相容性(即细胞在明胶中的生存率、形态以及增殖情况)。为了研究gelatin-Ph凝胶和rhPDGF-BB复合物对骨形成的影响.以该复合物修复鼠胫骨缺损后.制作不脱钙标本切片.并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在前30d内.几乎检测不到从gelatin-Ph凝胶释放出的rhPDGF-BB,但是在试验第31天添加蛋白酶诱导后,能够检测到释放出的rhPDGF-BB。RBMCs在凝胶中的生存率及其在胶板上的形态和增殖情况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组织学分析表明,在实验第2周和第4周时,这种复合物对骨形成和矿化均有促进作用。结论:这些结果提示gelatin-Ph凝胶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载体.以gelatin-Ph负载rhPDGF-BB进行局部给药能够促进骨形成。

  • 标签: 骨再生 药物释放系统 生长因子 水凝胶 重组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