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实验正畸牙移动保持期的动物模型,以利于研究保持期骨改建规律。方法于2008年4月在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动物实验室,选用36只8周龄雄性Wister大鼠,以上颌前牙为支抗牵引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加力21d后去除加力装置。以每只大鼠的左侧牙弓为实验侧,右侧牙弓为对照侧。在实验侧安装保持装置,分别保持1、3、7、14、21、28d;对照侧不做任何处理。在加力结束后和保持结束后即刻制取上颌石膏模型,测量所有模型的第一磨牙面近中沟与第二磨牙面远中沟的距离,计算加力结束后与保持结束后的距离,比较实验侧与对照侧的牙齿移动距离,评价保持装置的有效。结果实验侧在保持结束后第一磨牙复发距离明显小于对照侧,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Wister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正畸结扎丝结扎法建立的正畸牙移动保持期动物模型是有效的。

  • 标签: 正畸 牙移动 保持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通过术式改良找到一种既能手术治愈老年重症慢性阻塞腮腺炎又能利用自体组织减小术后面部畸形的手术方式。方法:选择21例重症慢性阻塞腮腺炎的老年患者,采用保留腮腺表面后区腮腺咬肌筋膜及相应筋膜下少量腺体组织瓣的方法,修复切除腮腺病变组织后所致的凹陷畸形。结果:21例老年重症慢性阻塞腮腺炎患者手术后疾病全部治愈,新术式不但修复了的腮腺区术后畸形,部分患者术后腮腺区的形态恢复到发病前的正常面型。结论:新术式与传统术式相比既解决了患者的痛苦又避免了腮腺区术后凹陷畸形的发生,是治疗老年重症慢性阻塞腮腺炎较佳的术式选择。

  • 标签: 老年人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手术方式 腮腺咬肌筋膜
  • 简介:目的:初步评价“手术先行”矫治骨Ⅲ类牙颌面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2010年7月至2017年6月接受“手术先行”正颌外科治疗的37例骨Ⅲ类牙颌面畸形患者的治疗过程,并对临床疗效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整个“手术先行”正颌外科的治疗程序,除1例有轻微复发,其余患者均获得较为满意的面部外形及咬合。整个治疗周期为6~19月,平均13.8月。结论:“手术先行”矫治策略可以用于矫治骨Ⅲ类牙颌面畸形,并可缩短治疗周期,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手术先行 正颌外科 骨性Ⅲ类牙颌面畸形
  • 简介:目的探讨丝素胶原支架用作牙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方法本研究于2008年9月在辽宁医学院实验中心进行。通过冻干法制备丝素胶原支架,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噻唑蓝(MTT)法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了解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F)附着于丝素胶原支架的生长情况,评价其生物相容。结果制备的复合膜孔隙率为80.7%;PDLF在材料浸提液中的生长、增殖状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P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SEM观察可见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多孔网状结构,细胞在各复合膜上生长旺盛,伸展充分,形成良好。结论通过冻干法自制的丝素胶原复合物的孔隙率符合牙周组织工程的要求。其良好的三维空间结构和细胞相容促进了PDLF的生长、黏附及增殖,且无细胞毒性,有望成为牙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 标签: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胶原 细胞培养 丝素蛋白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添加剂量的nano-ZnO改性复合树脂的锌离子释放规律及浸泡1个月后的抗菌活性。方法:制备不同添加剂量(1wt%,5wt%,10wt%)的nano-ZnO改性复合树脂试件,充分光固化后浸泡于无菌三蒸水中,分别于24h,1周,2周,1个月时使用锌(Zn)测定试剂盒对各组试件浸析液的锌离子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浸泡1个月的试件进行抗菌活性测定。结果:不同时间点检测的各组试件的锌离子释放量均随nano-ZnO添加剂量的增加而增加,10wt%的nano-ZnO添加组改性复合树脂在1个月时仍保持较高的锌离子释放水平,并且其同期抗菌活性也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结论:10wt.%的nano-ZnO添加组改性复合树脂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较高的锌离子释放水平,从而达到更加长效的抗菌作用。

  • 标签: 纳米氧化锌 复合树脂 锌离子释放 抗菌
  • 简介:目的:观察渗氮类金刚石膜应用于纯钛支架义齿后的临床效果以及对义齿表面润湿的影响。方法:为8例上下牙列均有缺失的患者镶配纯钛支架义齿,随机选取每例患者上下义齿支架中的一个镀制渗氮类金刚石膜,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采用接触角测定仪测量改性后的试件接触角并计算表面自由能。结果:纯钛活动义齿镀制渗氮类金刚石薄膜后,在临床上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对比未镀膜纯钛义齿,镀膜组义齿在改善色素沉着,颜色变暗和口感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渗氮类金刚石膜的表面自由能大于未改性组。结论:纯钛表面经渗氮类金刚石膜修饰后提高了表面润湿和戴用舒适

  • 标签: 纯钛 表面改性 类金刚石膜 润湿性 接触角 表面能
  • 简介:目的探讨广州市学龄儿童人体质量指数(BMI)和口腔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7~12岁小学生,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按照《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实施方案》,于2014年9月至2014年12月开展了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调研工作。按方案进行口腔检查,分别记录乳牙和恒牙的龋失补牙数(dmft/DMFT);同时测量其身高和体重,计算BMI。根据受检儿童的性别、年龄和BMI,分别计算患龋率和龋均。根据《中国6~19岁儿童青少年BMI筛查消瘦界值范围》评价消瘦,《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BMI)分类标准》评价超重和肥胖,将受检儿童分为4组:消瘦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方差分析统计方法分析BMI与龋病相关。提取7、9、12岁的城乡汉族学生口腔数据及BMI数据为研究。结果7、9、12岁儿童总数2903人,乳牙患龋率为32.3%(937/2903),恒牙患龋率为3.7%(108/2903)。乳牙龋均为1.27,恒牙龋均为0.09。消瘦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及肥胖组其检出率分别为10.8%(313/2903)、72.9%(2116/2903)、9.2%(267/2903)、7.2%(209/2903)。消瘦组儿童与正常体重对照组相比,乳牙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3,P=0.000)。消瘦与乳牙龋之间,存在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瘦与乳牙龋的发生有相关,改善儿童的营养状况有助于降低乳牙患龋程度。儿童超重/肥胖与龋病之间未见关联。

  • 标签: 龋齿 人体质量指数 儿童 横断面研究
  • 简介:2014年6月7-9日,由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和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共同主办的“颅颌面重建与数字化外科高级国际学习班”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成功举办。本次培训班由颌面外科蔡志刚教授担任主席,由彭歆教授担任联席主席。来自美国、德国、韩国的3位国际知名教授担任国际教员,由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上海交通大学九院以及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外科的教授担任国内教员,多名年轻医生及研究生担任操作实习教员。本次会议共有12名国际学员及30余名国内学员,国内学员主要为地方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及头颈肿瘤外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

  • 标签: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国际学习班 数字化 颅颌面 重建
  • 简介:口腔面部美容是医疗美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口颌面部的改变与衰老密切相关。口腔颌面部的微创注射美容已经引起口腔医师的高度重视,口腔专业医师开展面部注射美容有诸多优势,在2014-2016年为口腔专业人士成功举办得三届口腔面部微创注射美容学习班的基础上,定于2017年6月5日-8日在北京举办第四届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口腔颌面部微创注射美容学习班"。

  • 标签: 口腔颌面部 面部美容 口腔专业 口腔医师 继续教育学习 理论授课
  • 简介:浙江省口腔质控中心挂靠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为了规范口腔护理操作,加强口腔诊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在浙江省口腔质量管理控制中心积极筹备下,浙江省口腔质控中心首届“护理与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于2009年6月19日在西子湖畔的百合花饭店顺利召开,并举办了培训班。

  • 标签: 口腔诊疗机构 医院感染管理 专业委员会 护理操作 浙江省 质控
  • 简介:口腔面部美容是医疗美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口颌面部的改变与衰老密切相关。口腔颌面部的微创注射美容已经引起口腔医师的高度重视,口腔专业医师开展面部注射美容有诸多优势,在2014-2016年为口腔专业人士成功举办得三届口腔面部微创注射美容学习班的基础上,定于2017年6月5日-8日在北京举办第四届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口腔颌面部微创注射美容学习班"。

  • 标签: 口腔颌面部 面部美容 口腔专业 口腔医师 继续教育学习 理论授课
  • 简介:口腔美学修复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功能修复的基础上与美学完美结合是口腔修复追求的目标。精确微创的牙体预备是美学修复的基础,也是临床的重点和难点。目前,临床上牙体预备的突出问题包括:牙体预备过量、牙体预备不足、牙体各个面预备不均衡,特别是目前缺少客观评价备牙效果的手段和仪器,达不到精确微创的口腔美学修复的基本要求。由北京口腔医学会主办,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医学研究所、北京博雅伟业国际会议服务中心承协办的“美学修复与显微牙体预备及标准化评估学习班”定于2019年1月9-11日在北京举办,学习内容涵盖美学修复全过程,包括理论授课、标准化显微牙体预备操作示范和实操培训,全程使用可数字化评估的标准牙齿及精确评估系统,分步实操,从仿头模备牙+精确评估,到显微镜+仿头模备牙+精确评估,一步一步进行标准化牙体预备,采用数字化评估系统全程量化评估,与多名专家评估相结合,使医师能够观察到自己临床的操作误差,及时准确了解牙体预备的不足,精确改进,即时提高学员的操作技能和对精确牙体预备的认识水平。本项目授予国家级继续教育I类学分6分。

  • 标签: 国家级继续教育 牙体预备 美学修复 标准化 学习班 口腔医学
  • 简介:由北京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主办,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医学研究所、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承办的不同修复方法的咬合重建问题与处理学术论坛暨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将于2019年4月15日-18日在北京举办。本学习班由口腔医学专家刘洪臣教授和王燕一教授主持,由著名的口腔修复及咬合专家授课,进行口腔修复及咬合的设计、重建及临床常见问题的规范化诊治与处理培训,并就口腔修复及临床咬合常见问题的最新进展进行交流。学习班以掌握临床基本操作技术为重点,由理论授课、临床实践操作及病例会诊三部分组成,授予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6分。

  • 标签: 继续医学教育 学术论坛 咬合重建
  • 简介:由上海市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共同主办的第一届上海口腔种植学术会议将于2011年10月26日至10月27日在上海世博主题馆举行。

  • 标签: 上海交通大学 口腔种植 会议 学术 学习班 国家级
  • 简介:目的:评估应用矿化牛骨块重建前颌骨的牙槽嵴水平缺损的onlay(上置式)植骨的有效和长期结果。材料与方法:14例需要修复无牙前颌骨的患者纳入本研究,他们接受onlay植骨。劈开从下颌支的外侧获取的皮质骨块,以获得约1mm厚的骨板。将皮质骨板和块状移植物压缩并固定到受区。6个月后,记录增加的宽度,植入种植体。

  • 标签: 萎缩性牙槽嵴 前颌骨 植骨 骨块 重建 矿化
  • 简介:稳定而简单的支抗是正畸治疗成功的关键,微型种植体从九十年代初因其具有稳定性、异物感小、即刻加载等独特优势在临床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二十年来,种植体支抗被应用在牙齿移动的各个方面,而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点:①内收前牙;②压低前牙和磨牙;③推磨牙远移;④竖直磨牙。

  • 标签: 种植体支抗 临床应用 全牙列 推磨牙远移 微型种植体 正畸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放射线对于瓷-牙本质粘接剪切强度的影响。方法36颗人离体磨牙以垂直于牙长轴方向分为近远中两部分获得72个样本,热压铸造法制作72个直径4mm,高1.5mm的圆柱形IPSe.max试件。样本按是否给予放射线随机分为放射后粘接组、粘接后放射组和空白对照组3个实验组,放射剂量为60Gy。每个组再分为2个亚组(n=12),分别用RelyXUnicem(3MESPE)、PanaviaF(Kuraray)进行瓷-牙本质粘接。对所有样本进行剪切测试,用SPSS16.0软件对结果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并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粘接失败界面破坏模式。结果放射后粘接组的剪切强度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粘接后放射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同时发现PanaviaF的粘接效果优于RelyXUnicem(P〈0.05),且破坏界面多发生在牙本质与树脂粘接剂之间。结论对放疗后的牙体缺损进行瓷修复时,放射线可能对瓷-牙本质粘接有不利影响。

  • 标签: 放射线 e.max铸瓷 牙本质 树脂粘接剂 剪切强度
  • 简介:近年来,随着材料学、工艺学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瓷修复技术在口腔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采用的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良好的美观效果、耐腐蚀、热稳定性、磨耗接近天然牙釉质、不导电、化学性能稳定、不产生CT伪影等优点,已经得到越来越多患者和临床医师的肯定与青睐.

  • 标签: 口腔审美 全瓷冠
  • 简介:目的通过实验室体外模拟咀嚼力疲劳负荷来研究改良设计后的树脂粘结固定局部义齿(RBFPD)抵抗脱位的能力,以及不同粘结剂对于固位的影响。材料和方法每个样本组由1颗前磨牙和1颗磨牙组成,2个离体牙间留出相当于1颗磨牙大小的间隙。样本分为5组。第1组样本按照传统RBFPDs进行牙体预备,包括领面沟、He支托窝和舌侧翼板。第2组和第3组按照带有固位槽的改良设计进行牙体预备。第4组只预备固位槽。第5组除了以嵌体洞型替代固位槽以外,其余设计与第2和第3组相同。制做铸造支架,组织面酸蚀。第1、2、4、5组样本以Cement-It作粘结剂,第3组用Panavia21粘结。第2、3、4组的固位槽洞型用复合树脂修复。样本保存在水中作230000次压力负荷循环,频率为4Hz。在拉力负荷下铸件与基牙分离。结果平均分离力大小:第1组=361N,第2组=525N,第3组=562N,第4组=449N,第5组=417N。第2组和第3组明显高于第1组和第5组。与第1组相比,第2组和第3组铸件分离时还伴有较高比例的基牙断裂。第2、3、4组样本较少发生粘结失败。结论第2和第3组改良设计的RBFPD的固位较好。改良设计的RBFPD抗脱位能力增强与铸件面积或树脂粘结剂类型并无直接联系,而是和铸件与固位槽复合树脂修复体之间的机械锁结有关。

  • 标签: 改良设计 后牙粘结桥 固位性 局部义齿
  • 简介:目的:研究陈旧树脂表面形态学改变以及对新旧树脂间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制备Z350纳米树脂样本10例,浸泡于37℃蒸馏水中1个月后,使用同种树脂完成样本制备,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样本的表面及切面进行形态学观察。万能材料试验机上测定材料的微拉伸强度。结果:陈旧树脂表面纳米填料颗粒从树脂基质中消失,且新旧树脂间存在间隙,陈旧树脂修复后微拉伸强度明显降低。结论:新旧树脂界面是导致树脂粘结强度下降的薄弱区。

  • 标签: 树脂 陈旧性 粘结强度 形态学 超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