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60 个结果
  • 简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一种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致盲性眼病。其发病机制相当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经典理论包括多元醇代谢异常、糖基化终产物的形成增加、蛋白激酶C的活化、氧化应激等。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基础研究已成为目前DR发病机制研究的焦点和热点。目前已知DR有关的细胞因子有VEGF,IGF-1,bFGF,TNF等。多种细胞因子通过信号转导系统形成复杂的网络系统,引起新生血管生成,破坏血-视网膜屏障等多种改变,从而导致DR的发生发展。本文就细胞因子表达异常DR的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发病机制 细胞因子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检查比较屈光参差性单眼弱视青少年弱视眼非弱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macularretinalthickness,MRT)、黄斑容积的差异,研究弱视眼视网膜黄斑参数的特征。方法:选取屈光参差性单眼弱视青少年31例,利用OCT技术分别检测双眼黄斑视网膜厚度和容积,比较同一受检者弱视眼非弱视眼的差异。并用A超测量眼轴长度,分析黄斑厚度、黄斑容积眼轴的关系。结果:弱视眼黄斑中心凹1mm区域及鼻侧内圈厚度比正常眼厚(P=0.0358,0.0003),而黄斑部位其它分区厚度及黄斑总容积弱视眼和正常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弱视患者间黄斑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眼及非弱视眼黄斑参数眼轴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屈光参差性单眼弱视青少年弱视眼黄斑的组织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

  • 标签: 弱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黄斑 视网膜厚度 屈光参差
  • 简介: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糖尿病大鼠在造模后血-视网膜屏障(blood—retinabarrier,BRB)变化情况,并以阳性药为对照研究中药芪灯明目胶囊对STZ诱发糖尿病大鼠的视网膜血管渗漏影响。方法:采用STZ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在造模后6too内各时点(2wk;1,2,3,4,5,6mo)采用伊文思蓝灌注示踪显示血一视网膜的渗漏情况,在造模后3too开始用中药芪灯明目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25,250,500mg/kg体质量剂量的胶囊内容物灌胃),对照组用安多明胶囊(200mg/kg体质量剂量,相当于10倍成人剂量),灌胃3mo,观察药物对BRB的影响。结果:STZ糖尿病大鼠在2wk即可出现BRB的损害,并随着高血糖状态的持续而不断加重。对造模3tooSTZ糖尿病模型大鼠连续灌胃中药芪灯治疗3mo,结果提示:中药芪灯对STZ糖尿病BRB有保护作用,可明显减少视网膜血管的渗漏。结论:STZ糖尿病模型大鼠在早期即可出现BRB损害,并随着高血糖的持续而加重,中药芪灯明目胶囊可减少高血糖导致的BRB损害。

  • 标签: 芪灯明目胶囊 糖尿病 血-视网膜屏障 伊文思蓝
  • 简介: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pigmentosa,RP)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的遗传性疾病,其在遗传和表型上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其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autosomadominantretintispigmentosa,ADRP)占RP的20%~25%,目前发现至少有19个致病基因,其中11个已被克隆.本文将就ADRP的相关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视网膜色素变性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ADRP 致病基因 相关基因 研究概况
  • 简介:目的:观察褪黑素(melatonin,MLT)对高糖诱导体外培养兔晶状体白内障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发育正常的兔晶状体,随机分为3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高糖处理组、C组实验组(在高糖处理的基础上加MLT,浓度为50μmol/L).观察不同培养时间(48,72,96h)各组晶状体混浊程度.通过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化学比色法测定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观察不同时间各组晶状体的生物化学变化.结果:晶状体混浊情况:培养96h后,A组晶状体无明显变化,晶状体完全透明为80%,Ⅱ级混浊为20%;B组晶状体混浊逐渐加重,晶状体Ⅳ级混浊为20%,Ⅴ级混浊为80%;C组晶状体完全透明为60%,Ⅱ级混浊为40%.晶状体生化指标的测定:C组兔晶状体组织中的SOD,CAT含量高于B组(P〈0.01),C组兔晶状体组织中MDA含量低于B组(P〈0.01).结论:MLT可抑制高糖诱发的兔晶状体的氧化损伤,延缓和减轻高糖诱导的兔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MLT 白内障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过氧化氢酶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高度近视性弱视者弱视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厚度,探讨该类弱视的程度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厚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先天性高度近视(10g/L阿托品眼膏散瞳后〉-4.00DS)并伴有弱视患者12例20眼。年龄3.5~15岁。采用傅立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fourier-domain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FD-OCT)测量弱视眼的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厚度以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并比较神经节细胞层厚度占视网膜层厚度的比例患者弱视及近视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我们发现高度近视患者近视程度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相关性,近视程度高的患者其神经节细胞层相对厚度有变薄现象。结论:先天性近视性弱视的患者黄斑中心区神经节细胞层厚度占视网膜厚度的比例有下降。

  • 标签: 先天性高度近视 弱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黄斑 视网膜厚度 神经节细胞厚度
  • 简介:AIM:Topresentretinalmicrostructure,metabolismandfunctionabnormalitiesinthecourseofmultipleevanescentwhitedotsyndrome(MEWDS)byHeidelbergspectralismodalityimagingplatformandobserveitsoutcomebyEDI-SD-OCTandtwowavelengthautofluorescence.METHODS:Acaseofmultipleevanescentwhitedotsyndromeina23-year-oldfemalepresentedinitiallywitha15-dayhistoryoffloatersandacentralscotomaintherighteye.Toestablishthediagnosis,multimodalityimagingwasperformed,namely,bluelight-fundusautofluorescence(BL-FAF,excitation488nm,emission>500nm),near-infraredfundusautofluorescence(NIR-FAF,excitation787nm,emission>800nm)usingaconfocalscanninglaserophthalmoscope,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spectrum-domainenhancedepthimaging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SD-EDI-OCT),multifocalelectroretinography(mf-ERG)andfundusphotograghwereperformedandfollowedupattheeighthmonthafterinitiallyvisiting.RESULTS: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showedatransientdisruptionofthefovealphotoreceptoroutersegmentsincorrespondencetofovealgranularity.NIR-FAFshowedhypoautofluorescentareas,≤40μminsize,mostlyconcentratedaroundtheposteriorpoleanditstemporalsidelessthanthatinBL-FAF.Mf-ERGshowpinnacledisappearedinfoveaandmaculaandresponsesdecreasedmarkedlycomparedwiththefolloweye.Attheeighthmonthfollowup,hyperfluorescenceinBL-FAFweredisappear,while,NIR-FAFHypofluorescentspotsinearlystageofsuchlesionwerereduced.ButOCTdemonstratedthestructurewasrecoveredinresidualHypofluorescentareainNIR-FAF.Thesubfovealchoroidalthicknesswasdecreasedfrom372μmto307μmslightlyandcostlinewasrecovered.CONCLUSION:MEWDSisabenignself-healingdiseaseandthereisnopathologicalevidencetoinvestigatethenaturalcourseofsuchdisease.SD-OCTallowshighlydetailedimagesapproachinghistopathologytocertifythemicrostructura

  • 标签: MEWDS Spectralis OCT NIR-FAF BL-FAF mf-ERG
  • 简介:1适应对象在选择患者作为耳蜗植入器的手术对象时,一般要进行以下逐个项目的询问或检查.1.1邮询筛选许多患者通过来信要求治疗,可借此机会复函,请患者回答以下问题,从中初选有可能的对象,函询内容如:耳聋程度;助听器效果;耳聋起病年龄及可能原因;旁人能听懂本人讲话的程度;患者结合唇形读懂话的能力(包括家属和本人的讲话);耳流脓或耳手术史;全身健康状况以及经济情况和来院诊治的条件等.

  • 标签: 耳显微外科 人工耳蜗植入 临床研究 早期 耳蜗植入器 手术对象
  • 简介:<正>DearSir,IamDr.Zhong-ShanChenfromtheDepartmentofOphthalmology,WuhanGeneralHospitalofGuangzhouMilitaryCommand,HubeiProvince,China.Iwritetopresenttwocaseswithserpiginouschoroiditis(SC)whichisarare,usuallybilateral,chronic,progressiveinflammationofthechoroid,choriocapillarisandretinalpigmentepithelium.InthispaperwepresentedthedifferentoutcomesofSCpatientswithorwithoutsystemicandoculartreatmentsafterlong-termfollow-up.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超声乳化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白内障患者355例393眼分成A、B两组,其中A组180例193眼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B组175例200眼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术后观察视力、角膜散光、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结果:术后1d,患者视力恢复情况超声乳化手术组明显优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组,但术后7d和30d两组无显著差异。术后7d,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角膜散光度明显高于超声乳化组,但术后30d无显著性差异。对核硬度在Ⅳ~Ⅴ级的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少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结论:应针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核硬度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 标签: 超声乳化术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 角膜散光 角膜内皮细胞
  • 简介:目的:在高度轴性近视眼正常眼轴眼之间作对比分析,观察眼轴长度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lens,IOL)植入手术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2/2013-02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加IOL植入术的连续病例843例1042眼。正常眼轴组(21~24mm)853眼,高度轴性近视组(≥26mm)189眼。对比分析两组的眼内并发症,包括玻璃体脱失,后囊膜破裂,晶状体核掉入玻璃体腔和IOL位置异常。结果:年龄在两个组中都是眼内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年龄的增长眼内并发症的发生呈正相关,眼轴长度眼内并发症的发生呈正相关,尤其对于后囊膜破裂和玻璃体脱失两个并发症。结论:此项研究结果提示,年龄和眼轴长度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并发症发生的两个风险因素,了解这些风险并提前做好准备可能会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年龄 眼轴长度 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 简介: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青光眼的治疗以降眼压为重点,对于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青光眼,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青光眼手术方式多样,但滤过性手术一直以来在临床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滤过性手术虽然经过了多次改良,但单纯手术失败率仍很高。我们就如何提高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成功率,回顾了近10a的相关文献,总结中西医对于手术失败原因的认识,介绍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可联合运用的中西药物,以期应用中西药物联合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青光眼的治疗以降眼压为重点,对于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青光眼,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青光眼手术方式多样,但滤过性手术一直以来在临床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滤过性手术虽然经过了多次改良,但单纯手术失败率仍很高。我们就如何提高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成功率,回顾了近10a的相关文献,总结中西医对于手术失败原因的认识,介绍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可联合运用的中西药物,以期应用中西药物联合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滤过性手术 中药 西药 联合应用滤过性手术 中药 西药
  • 简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眼底病中的常见病,也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对DR发病分子机制的不断研究,人们对DR的认识更进一步,认为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可能是DR发病机制中的关键启动因子,并通过多种相关分子的作用导致DR的发生。本文围绕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及其相关分子在DR中的表达做系统阐述。

  • 标签: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患者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预防、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11例(13眼)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1例(13眼)均有特征性视网膜病变及视力下降或眼前黑影;10例患者CD4^+T细胞计数〈50个/μl,均处于AIDS晚期,且合并有其他机会感染;5例CMV—PCR检测为阳性;8例CMVIgM检测中1例(+),7例(-)。6例经更昔洛韦治疗后视力提高,但需要较长的疗程;3例死于多重机会感染。结论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常见机会感染,早发现和及时治疗对其治愈有重要意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应常规眼科检查和随访,尤其CD4^+T细胞计数〈50个/μl的患者。病原学检测在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白内障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两种手术方式的适应症和初步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对照研究方法,拟订手术适应症,对白内障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1例(36眼),进行手术处理,复式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囊袋内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PhacoTrab+IOL)和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晶体囊袋内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Phaco+IOL)比较不同适应症下两种手术方式初步的临床疗效,包括对比术前、术后的视力,前房深度,前房角宽度和眼压变化及并发症情况。随访10个月~12个月,结果均经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术后在随访期内均能将眼压控制在理想范围,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PhacoTrab+IOL和Phaco+IOL组P值均〈0.05,前房深度两组术后明显较术前加深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房角两组明显较术前加宽或重新开放,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二组均未见严重术中并发症。结论不同手术方式适合不同的病人情况,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因其具有相对加深前房和视力提高等优势可考虑作为白内障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的选择性手段之一,但要注意适应症的选择。

  • 标签: 青光眼 闭角型 小梁切除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
  • 简介: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合并高度近视参差性弱视是以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合并患高度近视、屈光参差性弱视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发于单眼,可严重威胁患者的视力和视功能.目前其原因不详,症状的进展规律尚不明确,治疗效果和预后各异.近年来随着眼科诊疗技术的进步,对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合并高度近视参差性弱视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就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合并高度近视参差性弱视的最新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 标签: 屈光参差性弱视 有髓神经纤维 高度近视 视网膜 诊疗技术 治疗效果
  • 简介:后发性白内障是现代白内障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晶状体囊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迁移、纤维化生是形成后发性白内障的主要原因。目前防治后发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物除去或破坏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实验研究许多细胞毒药以及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和纤维化药物可以预防后发障,但目前临床上还没安全、有效的防治白内障方法。

  • 标签: 后发性白内障 机制 药物治疗
  • 简介:由中国科学评价中心,武汉大学图书馆及中国科教评价网联袂研发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排行榜指南于2011年8月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在国内外期刊评价史上具有新的里程碑意义。

  • 标签: 期刊评价 眼科期刊 中国 学术 科学出版社 科学评价
  • 简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在眼部的表现,是〈75岁成年人的首要致盲眼病。定期随访检查糖尿病患者的眼底及控制血糖、血压、血脂都有助于降低因视网膜病变而致失明的发生率,但其机制仍不明确。蛋白质组学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为蛋白质水平上研究DR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强有力手段,该技术可以一次性研究大量蛋白质。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表明DR并不是由单一蛋白质启动的疾病,而是多种蛋白质共同参与的病理过程。目前,绝大多数鉴定出的差异性蛋白质其功能都不太明确,而且各蛋白质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网络调节关系。我们就其在DR蛋白质组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蛋白质组学 双向电泳质 谱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激光光凝对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2010-03/2014-03我院眼科经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行黄斑格栅光凝的患者19例30眼,于治疗前及黄斑格栅光凝治疗后3mo均行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激光治疗后中心凹处a、b波振幅密度升高,治疗前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t=-3.7683,P〈0.01;t=-3.6570,P〈0.01);激光治疗前后a、b波潜伏期无统计学差异(t=1.7103,P〉0.05;t=1.5623,P〉0.05)。激光治疗后黄斑区a、b波振幅密度均升高,治疗前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t=4.8337,P〈0.01;t=-2.0376,P〈0.05);激光治疗后黄斑区a、b波潜伏期均延长,治疗前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t=-2.1892,P〈0.05;t=-3.5024,P〈0.01)。激光治疗前后黄斑外区a、b波振幅密度均无统计学差异(t=-1.4387,P〉0.05;t=-0.1766,P〉0.05);激光治疗后黄斑外区a、b波潜伏期均延长,治疗前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t=-2.0905,P〈0.05;t=-2.5646,P〈0.05)。结论:激光光凝治疗改善了中心凹处视网膜的功能,有益于视力的改善,但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对黄斑区和黄斑外区视网膜的功能有广泛的破坏作用。

  • 标签: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光凝 多焦视网膜电图 视网膜功能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