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和分析护理专业本科对专业认可度、满意度及就业前景评价,为高等护理教育改革提供建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我校2004级、2005级、2006级、2007级和2008级护理专业本科600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护理专业本科对护理及其专业性质的理解尚不够清楚;各年级普遍对专业认可度比较低,年级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004级与2005级以及2006级与2007级学生之间对护理专业的满意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008级与2004级学生之间对护理专业的满意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2008级与2004级、2005级以及2006级与2007级护之间对护理专业就业前景态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护理专业本科对护理教学总体评价较好,对护理就业前景不乐观,学校教育应从多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对专业认可度、满意度及就业前景态度和社会责任意识。

  • 标签: 护理本科生 专业认可度 就业前景
  • 简介:烟雾病(Moyamoyadisease)临床表现多样,常规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多样,手术操作困难,是神经血管外科临床教学的难点之一。本文介绍我院针对研究生在烟雾病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经验。

  • 标签: 烟雾病 教学 探究式学
  • 简介:目的:探讨研究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格的关系。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特尔人格问卷(16PF)对华南地区某农科高校411名研究进行了调查。结果:被试SCL-90总分超过160分占22.93%,SCL-90总分及其多数因子显著性高于全国成人常模;研究的健康水平与人格密切相关。结论:研究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值得重视,人格的培养和完善有利于促进其心理健康。

  • 标签: 研究生 新生 心理健康 人格 卡特尔人格问卷 精神症状自评量表
  • 简介: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模式在护理本科急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在急诊科实习的72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n=36)和实验组(n=36),对照组采用"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BL)"教学法,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理论考试、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并调查学生对PBL教学法的认可程度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考试、综合能力考核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同时主观认可并乐于参与PBL教学。结论:PBL教学模式应用到护理本科急诊实习中可以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标签: 急诊护理 PBL 教学
  • 简介:目的:了解贫困护与非贫困护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对贫困护的心理问题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ASA)、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在校的231名护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贫困护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非贫困护。实施干预:开设心理讲座、团体辅导、个别辅导,健全帮困体系、成立“自强自立爱心会”之后,贫困护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 标签: 贫困护生 心理健康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从学生的角度评价抛锚式教学法在本科《护理研究》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4名护理本科生在《护理研究》部分章节中实施抛锚式教学法,选取17名学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法的评价。结果:学生反映抛锚式教学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扎实掌握科研知识,开拓思维形成科研思路,提高综合能力;但在实施中也存在小组学习时间难以保障,学习交流不够充分,知识运用不够熟练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结论: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抛锚式教学法在提高学习效果和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须进一步优化抛锚式教学法的实施,改善其应用效果。

  • 标签: 教育 护理 学士 教学方法 抛锚式教学法
  • 简介:目的:评价参与式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科研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届和2012届在北京市某医科大学附属临床医学院参加科研训练的护理本科作为研究对象。201l届为对照组,采用目前“双导师”科研训练模式;2012届为干预组,在“双导师”科研训练模式中采用参与式教学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法评价干预效果。结果:①干预组研究对象科研知识、态度得分均在干预后呈现出明显的升高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10名干预组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得到三个主题:参与式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本科参与科研训练的主动性,参与式教学法可提升本科生在科研训练过程中的团队协作精神;护理本科应尽早开始护理科研培训。结论:参与式教学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双导师”制科研教学的不足,可作为护理本科科研教学的方法。

  • 标签: 参与式教学法 护理本科生 科研训练 效果评价
  • 简介:目的评估卒中后尿失禁(UI)对患者1年存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急性患者130例,按发病1-10d(病初)有无UI分为2组,比较2组的基线特征、1年存率,经多因素分析了解U1的危险因素以及U1与卒中1年存率的关系。结果UI组的全前循环综合征例数和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高于非UI组(P=0.000),与病初UI显著相关(OR=4.52;OR=7.15);UI组41例死亡21例,非UI组89例死亡3例,1年存率分别为48.8%和96.6%,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50.28,P=0.000);病初UI是1年存的独立危险因素(RR=21.74,P=0.000),患者年龄也与1年存相关(RR=2.23,P=0.016)。结论病初UI是卒中患者1年存的强力负性因素,需要加强治疗干预研究。

  • 标签: 卒中 尿失禁 生存
  • 简介:目的:调查护理学硕士研究对临床实践指导老师的期望,为其临床实践教学师资的配备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对新疆2个护理硕士点(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和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的81名护理学硕士研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1.4%的学生认为需要成立临床实践指导老师小组。结论:成立并逐步规范运行“护理学硕士研究临床实践指导老师小组”是必要而可行的提高护理学硕士研究临床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符合学生的期望和实践基地发展的需要。

  • 标签: 护理学硕士研究生 临床实践 指导老师 期望
  • 简介:对辽宁省两所教学医院护理本科课间见习教学的带教教师严格遴选、规范培训,实施聘任制、动态管理及新模式课间见习管理等措施。实施后带教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态度、对学生的管理能力及学生的学习成绩均有所改善或提升(P〈0.05)。规范化课间见习教学管理模式对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 标签: 护理本科生 课间见习 管理模式 规范化 护理教育
  • 简介:目的:了解不同教育层次实习护对临床带教老师有效教学行为的评价。方法:采用临床护理教师有效教学行为问卷(NursingClinicalTeacherEffectiveInventory,NCTEI)对203名实习护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教育层次护对有效教学行为5个方面的评价没有统计学差异,但中专更注重临床教师的人际关系行为,大专和本科护更注重临床教师的评价行为。结论:临床教师应结合护特点,注意自身临床教学行为,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和效果。

  • 标签: 实习护生 不同教育层次 护理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在循证医学和转化医学在血管神经外科临床型研究培养中的意义和方法。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将循证医学和转化医学教育理念引入到血管病方向临床型研究培养过程中,教学结束后对研究的自主学习力、临床决策能力进行考核及评价。结果对血管神经外科临床型研究进行循证医学和转化医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提高临床决策能力,显著缩小临床医学与基础研究之间的差距。结论应注重血管神经外科临床型研究循证医学和转化医学理论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 标签: 循证医学 转化医学 血管神经外科 研究生
  • 简介:目的:建立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临床带教老师资格考评体系,为该部分带教老师的选拔、培训及考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文献查阅、开放式问卷调查及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初步确定指标体系,通过德尔菲法对33名护理专家进行两轮咨询论证。结果:两轮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87.9%、89.7%;专家权威系数分别是0.853、0.872;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是0.231、0.295,经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终形成的资格考评体系包括9项准入指标,5项考评内容、19项考评指标和56项评价标准。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临床带教老师资格考评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可作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临床带教老师管理的可靠依据。

  • 标签: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 带教老师 德尔菲技术
  • 简介:我国于2010年正式开展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培养,目前全国已有多所院校对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培养进行了探索,但其中高等中医院校开展较少,并未形成一套适合我国高等中医院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统一培养体系。本文拟在国家“硕士专业学位”背景下,探讨高等中医院校如何开展护理专业学位研究培养。

  • 标签: 高等中医院校 护理专业学位硕士 培养模式
  • 简介:新医学教育改革政策倡导人才培养与职业需求要紧密衔接。本文在系统回顾文献及各相关文件的基础上,比较了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培养、新入职护士培训和专科护士培训的共同点与差异,并对三者的有机结合进行了耦合性分析(耦合逻辑、条件及效应),以期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培养与新入职护士、专科护士培训的衔接提供参考。

  • 标签: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新入职护士 专科护士 耦合 衔接
  • 简介: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对脑血管病专业硕士研究科研设计能力提高的作用。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专业硕士研究20名,随机分成传统教学组和PBL教学结合组各10名。分别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PBL结合传统教学模式指导研究进行课题设计,并对各组科研能力进行考核评分和比较。结果PBL结合传统教学模式能够明显提高研究科研能力,客观和主观评价指标均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结论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结合PBL教学是一种能够有效地提高脑血管病专业研究科研能力的教学模式。

  • 标签: 以问题为基础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 科研能力
  • 简介: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东神经外科研究所是广东省高校重点学科、广东省医学重点专科。含临床部(170张床位及独立ICU)、基础部(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500m^2科研场所、1600万实验设备)、编辑部(核心期刊《中华神经医学杂志》,年发行量3万册)三大分部,

  • 标签: 南方医科大学 神经外科 珠江医院 广东省 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
  • 简介:目的探讨精准医疗英文文献学习报告会在脑血管病专业研究培养中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度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实习的10名脑血管病专业研究,开展脑血管病精准医疗领域英文文献学习报告会,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英文文献学习报告会使学生对脑血管病精准医疗领域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得到加深,英语表达能力也有相应的提高,教学效果良好。结论在精准医疗时代,开展英文文献学习报告会是提高研究各方面的学习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和拓宽知识面的有效可行手段。

  • 标签: 英文文献学习报告会 精准医疗 脑血管病 研究生 教学
  • 简介:蛋白质是生理功能的执行者,是生命现象的直接体现者,蛋白质组学是在大规模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的特征[1]。目前,血管神经病学蛋白质组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4]。开展蛋白质组学研究不仅为临床上疾病分子标志物筛查等提供科研支持,同时,将科研的最新成果转变为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大大提高神经学科研究的教学质量。

  • 标签: 神经 血管 教学 蛋白质组学
  • 简介: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教学对提升血管神经病学研究生人文素养的成效。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目前在读的血管神经病学研究开展卒中后抑郁教育及关注卒中患者情感障碍活动,评价比较教育前后研究生人文素养。结果通过卒中后抑郁教学,血管神经病学研究对卒中患者情感障碍关注增加,沟通能力提高、临床人际关系改善。结论对血管神经病学研究进行卒中后抑郁教学,可以很好地提升研究生人文素养。

  • 标签: 研究生 卒中 卒中后抑郁 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