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门诊预检诊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门诊接收的100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观察两组预检诊准确率和护理满意度,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结果:研究组预检诊准确率为98.00%,对照组为80.00%,前者高于后者(P<0.05),同时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中应用急诊诊安全管理模式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诊患者92例做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不同将其平均分成常规组(2018年3月-2019年2月)和研究组(2019年3月-2020年3月)两组,每组46例,对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诊模式,对研究组患者采取诊安全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分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急诊诊护理的各项满意度评分以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诊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对分诊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急诊护理 安全管理 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门急诊诊运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效果以及准确性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科推行常规预检诊管理方式作为参照组(n=60),并抽选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科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方法作为实验组(n=60),观察分析不同管理方案对强化预检诊有效性、诊时间、就诊等候时间加以比较。结果:实验组的诊时间、就诊等候时间,相较于参照组明显偏低,组间对比呈P<0.05有意义;实验组分诊有效率达到100.00%,相较于参照组90.00%明显偏高,组间对比呈P<0.05有意义。结论:门急诊诊运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方法,能够减少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使预检诊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有较高的运用价值。

  • 标签: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 门急诊分诊 效果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诊安全管理模式对于提高分诊正确率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9月~2021年4月设为研究时间段,选取该时间段内急诊收治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以入院时间分组,参照组(49例,20年9月~12月)接受常规诊管理,试验组(48例,21年1月~4月)。比较两组急诊诊正确率、治疗预后及诊效率差异。结果:试验组分诊正确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口腔专科医院分门诊护士诊质量的影响。方法:2019年我院对门诊诊护士进行了理论考核成绩、医生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的考察,并评估护士诊质量得分,得分较不理想。从2020年1月开始,我科以微信文件、PPT小讲课及视频会议等形式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并将我科2020年7-9月份的数据作为干预后数据,比较干预前后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结果:护理干预后分诊护士理论考核成绩比护理干预前提高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门诊轮转诊护士培训中规范化培训路径的应用效果以及价值。方法:选择50名护士作为观察对象, 随机等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5名采取传统带教方式实施培训,研究组25名采取规范化培训路径实施培训,对比两组护士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结果:研究组护士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比对照组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轮转诊护士培训中应用规范化培训路径,可进一步增强护士对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的掌握。

  • 标签: 规范化培训路径 门诊轮转 培训 分诊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门诊预检诊宣教的干预对营养科发展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本院门诊近一年内(2021.01-2022.01)入院就诊的患者与预检诊台护士,进行分组对比的方法进行实验观察与研究。其中一组为A组,进行常规门诊预检诊并观察记录结果;另一组为B组,由营养科医师为预检诊台护士进行营养培训,经过培训后护士对前来门诊就诊的患者采取营养宣教预检诊服务,进行实验结果观察报告。结果:在无其他客观因素干扰时,经过营养宣教服务后的B组患者各项实验观察指标(营养知识知晓度、服务满意度、营养科门诊量)数据均优于采用常规服务的A组患者。结论:通过对两组实验病例的观察调研报告可知,对于门诊预检诊患者采用营养宣教预检诊服务,能有效提高门诊患者的营养常识与重视度,并使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提升,对营养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门诊 预检分诊 营养宣教 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的效果。方法 以在我院进行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100例,纳入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6月。信封法随机将患者一比一为两组实施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分别为参考组(常规风险控制)、管理组(PDCA循环管理),统计两组差错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并比较。结果 管理组差错事件发生率相较于参考组更低,差异统计值

  • 标签: PDCA循环 消化内镜 护理风险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在门诊诊护理。方法:通过回顾和分析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门诊所接受的患者共60例,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门诊优质护理,了解患者的等待时间以及满意程度。结果:实施门诊优质护理患者的等待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实施门诊优质护理患者的满意度均高于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使用常规护理相比较,实施优质护理工作,能够有效缩患者等待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提高门诊护理质量和手术效率都有很大影响,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以患者为中心 优质护理 护理质量 满意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准确诊急救护理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12月采用常规急诊干预措施的89例急诊患者设为常规组;将2021年1月~12月采用快速准确诊急救护理流程的89例急诊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诊评估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1),两组分诊准确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对观察组临床实施效果满意度高于对常规组的满意度(P<0.05)。结论:快速准确诊急救护理流程优化急诊胸痛患者诊治流程,可减少分诊耗时时间,有效缩短患者心肌缺血时间,使患者可以尽早接受治疗,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快速准确分诊急救护理流程 急诊胸痛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在急诊预检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我院急诊科患者中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共6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以电脑随机的方法将他们对半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诊护理,观察组在以上常规诊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心理变化情况及患者对急诊护理管理各方面的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心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心理均有所缓解,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心理评分下降更显著(P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急诊预检分诊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优化预检诊流程对于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在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急诊中选取80名患者参与本次两组对照实验,根据均等性原则对患者进行分组,并应用不同的诊流程,分别为传统预检诊流程和优化预检诊流程。通过准确性,及时性,就诊至处置时间,护理质量评分等内容对两种方法进行讨论。结果:在诊效果当中,实验组以97.50%的准确性、95.00%的及时性以及2.37±0.27钟的就诊至处置时间,占据优势地位。实验组在经过护理过后的器械预备、设备管理、技能配合、护理环境等护理质量指标评分较高。以上指标均达到了P小于0.05标准。结论:优化预检诊流程可以有效提高急诊护理的质量,提高分诊的最终效果。

  • 标签: 优化预检分诊流程 急诊科 护理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准确诊急救护理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某医院2021年2—6月实施传统急诊护理路径的31例急诊胸痛患者纳入实施前组,将2021年7—11月实施快速准确诊急救护理流程干预的37例急诊胸痛患者纳入实施后组,比较2组患者候诊时间、诊分级正确率、有效识别高危胸痛患者的比例、应急处理率以及首次医疗接触(FMC)至心电图时间、心电图确诊时间、FMC-球囊扩张(FMC2B)时间、就诊-球囊扩张(D2B)时间、总缺血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组分诊正确率、正确识别高危胸痛患者率、应急处理率分别为97.30%,95.00%,64.86%,高于实施前组的80.65%,62.50%,38.71%(P

  • 标签: 快速准确分诊 急救护理流程 急诊胸痛患者 抢救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进行门诊预检时分诊准确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进入我院问诊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两组,对于对照组的门诊病人使用传统的预检诊方式,观察组的门诊病人采用CQI预检诊,研究结束后,观察两组病人的诊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问诊的时间以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两组患者诊的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2.0%、4.0%、4.0%,对照组分诊的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分别48.0%、20.0%、12.0%,观察组的诊准确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漏诊率和误诊率要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的问诊的时间为(3.65±2.31)min,相比较于对照组的问诊的时间(15.96±4.52)min有所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方式可以显著的提高分诊的准确率,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减少患者的问诊时间,提高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 门诊预检 分诊准确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门诊部开展诊护理工作时以患者为中心行优质化干预管理的效用及价值。方法:对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内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做回顾性分析,从中选出110例符合条件者作为观察对象邀请参研,对研究组的门诊工作行优质化干预管理,对比两组门诊诊工作情况以及患者心理情绪与满意依从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候诊时长更短,环境卫生及护理服务工作评分更高,患者较少出现负面情绪,满意依从度更佳,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行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化干预管理,对门诊部的诊护理工作更有帮助效用,临床具有推广意义和应用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 门诊分诊 满意依从度
  • 简介:摘要:目的:为达到提高门诊患者满意度、改善诊导诊护理服务质量的目的,本文着重探讨了优质护理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中共选取门诊患者124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采取盲抽方式进行分组,对照与观察组各62例患者,前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后者实施优质护理指导,对比两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经实验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挂号及候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且满意度显著提升(P<0.05)。结论:优质护理的应用可有效改善诊导诊工作质量水平,为患者挂号及就诊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缩短就诊时效,减少挂错号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相比常规组,患者满意度更高。

  • 标签: 门诊 满意度 分诊导诊 护理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门诊诊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从2022年7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选取了门诊的80名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优质护理干预措施。优质护理包括但不限于:患者个性化护理计划、护理人员耐心细致地解答患者疑虑、提供舒适的就诊环境等。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诊等待时间、医生询问时间、医学检查时间、医疗指导时间以及就诊体验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优质护理对门诊诊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结果:经过对门诊诊护理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在接受了优质护理后,其门诊诊护理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患者的满意度也有所提高。在统计学上,这些差异具有显著性,为门诊诊护理的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参考。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门诊诊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工作理念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组患者的等待时间、护理态度、沟通交流等方面均表现出更高的满意度,而且患者投诉率和医疗纠纷率也明显降低。因此,将优质护理工作理念融入到门诊诊护理工作中是值得提倡和推广的,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增强患者对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信任和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门诊分诊 护理质量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急诊科2021年1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130例急诊科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即每组65例样本,对照组患者行急诊诊安全管理,观察组患者则在诊安全管理的基础上联合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及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基础护理、消毒隔离、风险评估、服务态度以及应急能力等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诊分诊 安全管理 风险管理 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