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优化输液流程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社区2014年11月~2016年10月接诊的门诊患者186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输液流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采取优化输液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静脉炎发生率、接错瓶发生率、护理评分、输液等待时间、患者依从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静脉炎及接错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依从程度及穿刺疼痛感、操作流程、服务质量、心理教育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输液等待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门诊输液患者进行优化输液流程,能显著降低穿刺疼痛感、静脉炎及接错瓶发生率,缩短输液等待时间,明显提升护理满意度、操作流程评分、服务质量评分、心理教育评分及患者依从程度。

  • 标签: 门诊 输液室 优化输液流程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配合团队的优化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度在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291例患者数据资料,针对不同手术医师、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分别进行了手术时间和费用的研究比较。结果按照手术主刀医师的不同,5个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费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组与第3组手术时间最短,第4组手术费用最低。不同器械护士,其手术时间及手术费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巡回护士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的搭配,其手术时间及手术费用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普外科基础配合训练、充足的术前物品准备和丰富的专科经验能够帮助手术无缝衔接,流畅地开展。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手术配合 器械护士 巡回护士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系统优化就医流程的有效性。方法按急诊预检分诊系统上线前后来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3例。监测记录2组分诊分区准确率、就诊等候时间、直接护理时间占总护理时间比例。结果观察组分诊分区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1);就诊等候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直接护理时间占总护理时间比例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诊预检分诊系统能迅速准确地甄别急危重症患者,提高分诊分区准确率;缩短危重患者的等候时间,减少意外发生;增加急诊护士直接护理时间。使急诊预检分诊更为规范化、流程化。

  • 标签: 急诊预检分诊 信息系统 就医流程
  • 简介:目的探讨初产妇选择剖宫产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收集2013年~2015年在本院分娩的1280例初产妇临床资料,分析近三年本院初产妇选择剖宫产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并制定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280例初产妇中580例(45.31%)选择剖宫产,2013年、2014年、2015年初产妇剖宫产率分别为31.17%、42.35%、59.57%,呈逐年递增趋势。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初产妇剖宫产的因素包括年龄、体重指数(BMI)、产妇文化程度、丈夫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医疗保险方式、孕期合并症、产前接受自然分娩教育及既往病史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5岁、BMI〉24kg/m~2、产妇初中或以下文化程度、丈夫初中或以下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5万、孕期合并症是初产妇选择剖宫产的危险因素,而产前接受自然分娩教育是初产妇选择剖宫产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影响剖宫产的因素与产妇身体状况、产妇及其丈夫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等有关,临床应结合初产妇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

  • 标签: 初产妇 剖宫产 干预
  • 简介: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重症病人的病情趋于平稳后转至普通病房的人数日益增多。重症疾病病人转出重症监护病房(ICU)后,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和生理状态都会发生新的变化,医务人员关注更多的是病人的情况,而忽视了对ICU病人家属的管理。采用何种方法减轻ICU病人家属的精神心理负担以预防严重不良心理反应的发生,是现代医务人员面临的新挑战。

  • 标签: 家属ICU后综合征 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 ICU转出病人 家属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优化改进式护理干预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7月我院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的94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选取2016年8月~2017年7月我院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的96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实施优化改进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改进式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发生率。

  • 标签: 新生儿 静脉留置针 静脉炎 优化改进式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复温管理措施对在低体温严重创伤患者的生理参数和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在急诊就医时发生低体温的72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实施常规的体温护理,选取2015年1~12月的7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实施综合体温管理。比较2组患者入院24h的生理参数和血气指标。结果2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入院2、4、6、8、10、12h的生理指标变化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以及交互效应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01);在入院时、入院6h和入院12h的pH值变化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以及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乳酸和凝血酶原时间仅时间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综合体温管理措施能有效促进严重创伤低体温患者复温,提高生理和血气指标的稳定性,对改善低体温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低体温 复温 血气分析 生理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