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防旋髓内钉微创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股骨近防旋髓内钉微创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记录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观察并统计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对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组明显缩短,髋关节评分优良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0%,术后并发症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防旋髓内钉微创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显著,术后稳定性好,并发症少,患者康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微创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电子输尿管软镜与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肾结石患者8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软镜组和肾镜组,每组44例。软镜组患者行电子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镜组患者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进行治疗。比较种术式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IL-10、CRP水平。结果与肾镜组比较,软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率、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P<0.05)。组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d,组患者的IL-10以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与软镜组比较,肾镜组患者治疗后1d的IL-10以及CRP水平升高更加显著(P<0.05)。结论电子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20mm左右的肾结石患者在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上与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相当,但是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可以作为20mm左右肾结石治疗的首选措施。

  • 标签: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经皮肾镜取石术 肾结石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截石位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04月~2017年04月我院收治的44例上尿路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组分别采用常规截石位与改良截石位进行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对比组治疗效果。结果组手术时间与患者住院时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碎石取石成功率(72.73%)低于观察组(9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截石位利于针对上尿路结石疾病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临床疗效的改善,能显著提高碎石取石成功率,值得应用。

  • 标签: 改良截石位 尿道输尿管镜 钬激光碎石术 上尿路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治疗尿道狭窄并尿道结石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尿道狭窄并尿道结石患者70例,根据患者自愿选择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中患者35例,采取的是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治疗,对照组中患者35例,采取的是电切镜冷刀术治疗;对组手术方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其中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6.9±7.8),比对照组时间更长(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0.5±5.4),较对照组更少(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照组患者的85.71%(p<0.05)。结论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治疗尿道狭窄并尿道结石手术操作简便,并且创伤性和出血量更低,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输尿管镜 钬激光术 尿道狭窄 尿道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输尿管镜下囊肿内切开引流术治疗肾囊肿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取的50例肾囊肿患者,按照手术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组即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治疗方法为经输尿管镜下囊肿内切开引流术,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常规腹腔镜囊肿去顶术,对比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手术中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下床活动用时、住院治疗用时、止痛药物使用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24例患者肾囊肿全部消失(96.00%),另外1例患者肾囊肿明显缩小(4.00%);而对照组23例肾囊肿全部消失(92.00%),其余2例患者肾囊肿显著缩小(8.00%),组比较差异微小(P>0.05)。结论经输尿管镜下囊肿内切开引流术治疗肾囊肿的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对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减少经济负担的意义重大,故该种方法值得在临床借鉴及推广。

  • 标签: 囊肿 引流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复杂肾结石临床治疗实施单微通道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分析我院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实施单微通道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手术的52例复杂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清石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所有的患者出院一月后进行复诊CT平扫,48例患者结石已经完全排除,排石率达到92.3%,而4例未找到结石患者需要进一步观察治疗。所有的患者在手术中不存在输尿管撕脱、穿孔、断裂以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复杂肾结石临床治疗实施单微通道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以提高清石率,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使手术更加安全有效。

  • 标签: 单通道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 复杂肾结石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同期处置妇科手术所致泌尿系损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2月-2018年1月期间因妇科手术所致泌尿系损伤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同期处置损伤的结果。结果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在7-11天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7.25±1.04)天;术后个月左右自患者膀胱内将双J管取出后,经CT尿路造影检查或者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皆显示恢复良好,患肾功能及形态恢复正常。结论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同期处置妇科手术所致泌尿系损伤,有着很高的安全性,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值得大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腹腔镜 输尿管镜 妇科手术 泌尿系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给予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45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观察手术效果。结果45例患者结石清除率为91.1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手术时间为(115.3±25.6)min,平均下床活动时间为(5.0±2.7)d,平均住院时间为(7.3±1.2)d。随访半年,结石复发率为4.44%。结论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对复杂性肾结石的清除率高,且术后患者恢复速度快,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疗效安全可靠。

  • 标签: 复杂性肾结石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经皮肾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科室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90例复杂性上尿路结石患者,按照不同术式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微创组各45例,常规组应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微创组应用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对比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常规组的总有效率为80.0%,微创组为97.8%,微创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微创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的结石取净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6%、17.8%,微创组分别为93.3%、2.2%,微创组的结石取净率高于常规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满意,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结石取净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值得推行。

  • 标签: 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取石术 经皮肾镜取石术 治疗 复杂性上尿路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举平台法固定鼻胃管对脑卒中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12月神经科110例留置鼻胃管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管道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高举平台固定方法,比较组患者更换固定材料的频率及鼻胃管滑脱率和患者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更换固定材料的频率较低,鼻胃管滑脱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举平台固定鼻胃管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脱管率低,简单美观,降低护理工作量,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从而降低了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 标签: 鼻胃管 固定 高举平台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采用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的患者为实验组;仅采用肠梗阻导管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比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改善明显,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19/20)与对照组85.0%(17/20)比较(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其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生长抑素 肠梗阻导管 粘连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40%碘化油及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甲硝唑行腮腺导管灌注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在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表现及X片确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40%碘化油及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甲硝唑进行造影和治疗;对照组仅注射总量为3~5mL的76%的泛影葡胺,全身抗炎治疗。比较组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临床诊断率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出现腮腺肿胀、严重疼痛以及腮腺炎症加重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诊断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痊愈率高于对照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40%碘化油及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甲硝唑造影、治疗,其操作简单、造影显影效果好,无毒无害组织刺激小,在进行造影检查的同时还具有治疗作用。

  • 标签: 40%碘化油 腮腺导管灌注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种接头对血液疾病患者PICC使用效果的影响,以延长PICC的留置时间。方法将148例PICC置管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观察组采用无针密闭正压接头,对照组采用普通肝素帽,观察2组患者PICC使用情况。观察比较2组患者PICC堵管率、回血率、针刺伤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使用无针密闭正压接头的观察组与使用肝素帽的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发生堵管率、回血率及针刺伤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病患者留置PICC时使用无针密闭正压接头能使导管达到最佳的留置时间且安全。

  • 标签: 血液疾病 中心静脉导管 正压接头 肝素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将盐酸替罗非班与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应用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时间段内收治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主要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差异将其均匀分作常规组及联合组,常规组患者需要接受临床常规方式治疗,联合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盐酸替罗非班与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治疗,对比组患者治疗后的主要指标以及出现的不良事件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患者,且出现不良事件的例数少于常规组,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在对比后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当中,让患者同时接受血栓抽吸导管与盐酸替罗非班联合治疗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心肌梗死 急性 血栓抽吸导管 盐酸替罗非班 效果 联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妇科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原因。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受化疗并需要置入PICC的妇科肿瘤患者。观察患者并发症、拔管原因、导管位置、穿刺次数、置管部位、置管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920例患者成功接受PICC置管,其中随访中死亡25例,失访83例。104例患者因并发症而提前拔管,其PICC留置时间中位数为62d,并发症以静脉炎41.35%(43/104)和血栓形成25.96%(27/104)最常见。左上肢置管12.68%(53/418)与右上肢置管12.94%(51/394)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肘前窝静脉置管12.95%(72/556)与上臂静脉置管12.50%(32/256)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管位于非上腔静脉者28.57%(8/28)较位于上腔静脉者12.24%(96/784)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多次(≥2次)穿刺者30.19%(16/53)较1次穿刺成功者11.59%(88/759)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较常见。但PICC仍是一种较安全、经济、能家庭护理的静脉通路。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妇科化疗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疗效探索。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经手术治疗的难治性产科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手术方式为子宫动脉结扎术,观察组手术方式为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阴道出血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观察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能加快止血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显著。

  • 标签: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难治性 妇产科大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术中冰冻病理在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中的价值。方法120例术后石蜡病理确诊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其术中冰冻病理与术后石蜡病理结果。结果术中冰冻病理对于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总体诊断准确率为90.83%,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与导管内乳头状癌诊断准确率对比P<0.05。结论术中冰冻病理对于诊断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意义重大,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准确率高于乳头状癌。

  • 标签: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 术中冰冻病理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07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四组,28例患者采用鼻胃管治疗为对照Ⅰ组,26例患者采用肠梗阻导管治疗为对照Ⅱ组,26例患者采用生长抑素联合鼻胃管治疗为对照Ⅲ组,27例患者采用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为观察组。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中转手术情况、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结果在腹胀痛缓解时间和恢复排气时间上,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观察组依次呈现出了明显的递减趋势;在胃肠减压量上,对照Ⅱ组、观察组、对照Ⅰ组、对照Ⅲ组依次呈现出了明显的递减趋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转手术情况上,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观察组依次呈现出了递减趋势(P=0.032),观察组的中转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在患者满意度上,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观察组依次呈现出了递增趋势(P=0.004),观察组和对照Ⅲ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Ⅰ组;在临床疗效上,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观察组依次呈现出了递增趋势(P=0.03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征,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生长抑素 肠梗阻导管 粘连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肱骨近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占48.68%(37/76),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占51.32%(39/76),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中医骨折三期治疗;以肩关节Constant评分、肘关节Mayo评分作为观察指标,对比组疼痛持续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肿胀程度优良率。结果组术后6个月的肩关节Constant评分、肘关节Mayo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但组术后6个月的肩关节Constant评分、肘关节Mayo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疼痛持续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肿胀程度优良率大于对照组,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可缓解肱骨近骨折术后患者的疼痛,加快术后康复,对于改善肩关节、肘关节功能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中医骨折三期 肩关节 肘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当中,滑动加压髋螺钉以及股骨近防旋髓内钉的不同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5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接受滑动加压髋螺钉治疗,研究组则接受股骨近防旋髓内钉治疗,对比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参照组,且治疗后髋关节功能较好,相关数据对比后意义明显(P<0.05)。结论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股骨近防旋髓内钉应用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滑动加压髋螺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髋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