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灭菌物品细菌培养,结合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等检测方法,评价本单位消毒供应中心的灭菌物品质量。方法2009-2012年对灭菌包进行抽样检测,并予细菌培养。结果4年共采样1020份,合格1020份,2009~2012年合格率分别为分别为100%、99.6%、100%、100%,平均总合格率99.9%。结论我院无菌物品质量监测合格率高,保证了无菌物品的安全使用。

  • 标签: 灭菌质量 细菌培养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情况。方法本研究收集整理了2016年1月之2017年1月之间进行非重复病原菌检测1000株病原菌标本的资料,对其实施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统计分析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结果不同抗菌药物对于临床常见菌株耐药性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不同的抗菌药物实施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出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进而提高临床用药的针对性。

  • 标签: 临床微生物检验 细菌耐药性监测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1~2015年库尔勒铁路游泳池水质监测的结果。方法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对库尔勒铁路游泳池水质进行监测分析监测结果。结果辖区游泳馆感官性状和部分化学指标显示水质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辖区游泳馆微生物指标、游离余氯指标以及尿素指标显示水质存在部分不合格现象。结论相关部门应加强水质过滤及消毒处理工作,确保游泳池水质合格。

  • 标签: 库尔勒铁路游泳池 水质监测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监测与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5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监测与护理,观察组采取全面监测与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监测护理效果。结果监测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且高于对照组的,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且低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在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中应用全面监测与护理能有效提升康复率,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监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汕头市龙湖区餐饮业餐具的卫生情况,加强和完善餐饮业卫生管理措施。方法随机抽样的方法采集大型、中型及小型餐饮店等不同饮食单位使用的餐具,其类型分为大餐具、中餐具和小餐具,以“大肠菌群快速检验纸片”对其进行卫生学监测。结果共抽样1368份,合格1164份,总合格率为85.1%。大型、中型、小型餐饮店样品合格率分别为92.1%、90.2%和73.4%,大型、中型餐饮店样品合格率均高于小型餐饮店样品合格率(P均<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大型、中型餐饮店样品合格率无统计学差异。大型、中型、小型餐具样品合格率分别为77.7%、87.5%和89.3%,小型、中型餐具样品合格率均高于大型餐具样品合格率(P均<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小型、中型餐具样品合格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本辖区内餐饮业餐具的抽检中,不同规模餐饮店、不同类型餐具的合格率存在较大差别。必须加强对小型餐饮店餐具卫生消毒监督。

  • 标签: 餐具 卫生 大肠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监测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把88例患者分成两组,一组取44例设成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余下44例为另一组设成观察组应用心电监护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疾病转归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与好转率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疾病转归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调查44例,对照组除死亡3例外调查41例,观察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满意度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实施心电监护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疾病转归,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监测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市0~1岁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监测结果。方法回顾分析我市2015年5月—2015年12月0~1岁1300份腹泻患儿样便监测资料。使用常规病毒及细菌检测法检查样便,统计相关数据。结果本次监测共检出各类腹泻病原微生物1000份,总检出率为76.92%;细菌共检测300株,病毒共检测出660株,隐孢子虫40例。肠道致病细菌的检测率最高的是秋季,最低为冬季,腹泻病毒检出率呈现“W”折线走势。检出率结果显示,A组轮状病毒检出率最高。结论导致我市0~1岁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为A组轮状病毒、C组轮状病毒、大肠埃希菌;腹泻主要发生于0~6个月的婴儿群体,且集中在夏秋季。

  • 标签: 腹泻 婴幼儿 微生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阳江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以下简称AEFI)的发生情况,为疫苗可预防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广东省和阳江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收集数据,根据发生原因将其分为一般反应、异常反应、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和不明原因反应,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阳江市2011年开展预防接种的疫苗有33种,其中有26种发生AEFI;接种疫苗1097497剂次,报告AEFI病例198例,报告发生率为18.04/10万。其中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偶合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2.03/10万、4.65/10万、1.37/10万,无发生死亡病例。AEFI病例主要发生在0~7岁儿童,其中0~2岁儿童占80.81%;男性125例,女性73例,男、女性别比为1.71∶1。33种疫苗中,七价肺炎、全细胞百白破、23价肺炎疫苗的AEFI报告发生率最高,分别为961.54/10万、904.16/10万和175.80/10万。结论阳江市2011年使用的疫苗安全性相对较高,应进一步规范AEFI报告管理和尽早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管理和补偿运行机制,可提高群众对疫苗接种的信心,从而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

  • 标签: 异常反应 免疫 接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监测动物间鼠疫疫情,掌握天祝县鼠疫疫源地内动物疫情流行态势,为鼠疫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监测啮齿动物和媒介昆虫种类、数量、生态变化,检测宿主血清鼠疫F1抗体,开展动物和昆虫材料鼠疫菌培养,获得数据、资料,通过阳性结果判定动物鼠疫疫情。结果旱獭平均密度0.64只/公顷,染蚤率59.78%,平均总蚤指数1.70匹/只。检测旱獭血清鼠疫F1抗体520份均为阴性,犬血清118份阳性1份,滴度1128,阳性率0.85%。649份旱獭材料、584组1103匹蚤鼠疫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鼠疫F1抗体检测结果2013年1份犬血清阳性,鼠疫菌培养均为阴性,仍存在发生鼠疫的潜在危险。

  • 标签: 鼠疫 监测结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作为2017年国家健康素养水平监测点,了解石柱县居民健康素养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全国健康素养监测提供数据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健康素养监测指导手册》和《重庆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方案》,对石柱县15~69岁的常住人口采取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共调查873人。结果石柱县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12.8%,加权居民健康素养水平15.2%。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素养的人口比例分别为16.30%、18.60%、12.30%。结论石柱县居民健康素养虽达到目标水平,但总体处于较底水准。特别是慢性病防治素养较低与当前疾病谱和死因顺位现状不一致,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重点提高居民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水平和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

  • 标签: 健康素养 监测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商河县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掌握商河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组织实施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收集分析2011年商河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资料。结果2011年商河县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3起,波及24368人,发病968人,死亡2人,传染病事件和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多,地区分布无统计学意义,事件发生以3~5月、11~12月最多,人群分布以学生和农民为主。结论针对商河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特点,加强对学校和农村突发事件的监测和防控,完善应急体系和预警机制,对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监测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情况。方法选择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到我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婴幼儿共430名,其中男240名,女190名。其中6个月~1岁共250名,1~2岁共180名。对选择的上述婴幼儿进行系统管理,对上述儿童进行监控体检和血液检查。结果6个月~1岁贫血检出率显著高于1岁~2岁婴幼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1岁男婴贫血检出率与同年龄段女婴贫血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岁~2岁男婴贫血检出率与同年龄段女婴贫血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1岁男婴贫血检出率显著高于1岁~2岁男婴贫血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1岁女婴贫血检出率显著高于1岁~2岁女婴贫血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时添加辅食的婴幼儿贫血检出率显著低于不及时添加辅食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时期特别是6个月~1岁的婴幼儿容易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做好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防治工作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降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儿童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丽江市AFP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进一步做好脊灰转换后的AFP病例监测工作。方法用丽江市2012—2016年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病例数据库进行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1)2012-2016年共报告57例AFP病例,年度报告发病率均在4/10万以上,均为脊灰排除病例;(2)发病年龄集中在1~5岁儿童,占57.89%;(3)男女生比例为2.171;(4)未完成基础免疫的病例占15.79%;(5)全市除2014年14天内双粪便采集未达标外,其余年份均完成相关指标;(6)实验室结果疫苗株病例1例(占3.51%),其他肠道病毒(NPEV)40例(占7.02%)。结论丽江市继续保持着无脊灰病例状态,报告发病率及监测指标均达到世卫组织要求,需进一步巩固基础免疫,认真落实强化免疫。

  • 标签: AFP 监测系统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安区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艾滋病的来源途径,为政府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三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对广安区6所中学4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回答正确率为30.2%-100%。初中生、高中生和中专生对艾滋病知识率分别为62.5%、83.6%、71.6%。结论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应从初中起加强对中学生的健康教育。

  • 标签: 中学生 艾滋病 知晓率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南宁市西乡塘区食品卫生状况,加强食品卫生监管,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方法对2011-2013年西乡塘区疾控中心参加省、市两级食品风险监测的22种共212件样品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卫生部《全国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评价各类食品的合格率。结果面点、水发食品、大米、根茎类蔬菜的合格率比较低,分别为60.42%,70%,72.41%,81.81%。不合格原因主要为铝、甲醛、甜蜜素、砷、镉、亚硝酸盐、铅、苯甲酸、人工合成着色剂等超标,超标率依次为43.18%,23.07%,8.57%,5.68%,5.68%,3.57%,2.27%,2.13%,1.92%。结论辖区食品存在重金属超标、滥用添加剂、非法添加禁用物质等现象,提示食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需加大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力度。

  • 标签: 食品 风险监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虹口区养老机构消毒质量状况,为做好养老机构内卫生消毒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16—2018年选择虹口区内养老机构作为监测点,采集室内空气、环境物表、餐饮具和工作人员手,进行细菌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测定。结果2016—2018年虹口区养老机构总体合格率为93.55%,2017年合格率最高。养老机构室内空气的总体合格率最高,为100.00%,工作人员手合格率最低,为86.92%。细菌学检测结果,菌落总数合格率(94.28%)低于大肠菌群合格率(98.87%)。结论虹口区养老机构卫生消毒质量还有待提高,工作人员手卫生成为消毒的薄弱环节。

  • 标签: 养老机构 消毒质量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进几年勐腊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死亡原因,探索干预措施。方法对勐腊县2011年~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及新生儿死亡评审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勐腊县2011与2015年相比.新生儿死亡率下降49.77%(χ2=5.32P<0.05)。婴儿死亡率下降了39.8%(χ2=4.05P<0.0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26.54%(χ2=2.05P>0.05)。新生儿窒息、早产低体重、重症肺炎、先心病、先天异常是勐腊县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亡因。结论勐腊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渐下降趋势,降低新生儿窒息、早产低体重、肺炎患儿死亡,降低婴儿死亡特别是新生儿死亡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关键.

  • 标签: 5岁以下儿童 死亡率 死亡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4-2011年禄丰县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情况和变化趋势,为科学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开展螺情、疫情和相关因素调查,汇总整理监测数据,分析2004-2011年的监测情况。结果2004-2011年禄丰县查出的有螺面积由2004年的22327㎡下降为2011年的0㎡,捕获钉螺由2245个下降为0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04-2011年人群及大牲畜血吸虫病免疫学检查、粪便孵化检查未检出血吸虫病人和病畜。讨论2004-2011年全县有螺面积在逐年下降,至2009年后降为0,但特殊的地理环境,不能确保没有钉螺面积,仍要每年开展监测工作,巩固血防成果,防止疫情回升。

  • 标签: 血吸虫病 疫情 监测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