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多重感染与宫颈前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来院的150例行宫颈组织病理检查的患者,以宫颈的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对患者进行分型,并分析人乳头瘤病毒多重感染在前病变、宫颈中的分布情况。结果150例患者中,人乳头瘤病毒多重感染阳性患者有65例,占43.3%;阴性有85例,占56.7%。65例人乳头瘤病毒多重感染患者中,前病变有32例(鳞状上皮轻度上皮内的瘤变6例、鳞状上皮中度上皮内的瘤变4例、鳞状上皮重度上皮内的瘤变22例),占49.2%;宫颈有28例,占43.1%。HPV16亚型30例,其次为HPV52亚型6例。结论人乳头瘤病毒多重感染是前病变与宫颈发生、发展的必然条件,对人乳头瘤病毒多重感染与宫颈前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探讨,能够更好的预防及治疗人乳头瘤病毒多重感染,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多重感染 癌前病变 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痛贴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肝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以WHO制定的三阶梯止痛疗法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期门穴贴敷痛贴和安慰剂。结果止痛效果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6.87%,优于对照组的75.76%(P<0.05);中医症候积分,治疗组总有效率96.8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1.21%(P<0.05);生存质量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100%,优于对照组的90.91%(P<0.05)。结论痛贴穴位贴敷联合吗啡治疗肝癌性疼痛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吗啡止痛治疗。

  • 标签: 癌痛贴 原发性肝癌 期门穴 癌性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上消化道早期前病变进行色素内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食管粘膜病变患者210例,按照诊断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染色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病理活检,染色组患者采用Lugol氏液进行食管黏膜染色,并对浅染色区域和不染色区域实施病理活检。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染色组活检患者早期食管及异型增生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活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色素内镜较常规内镜可有效提高上消化道前病变的检出率,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检查成本,方法安全简便,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上消化道早期癌 癌前病变 色素内镜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PV感染与宫颈前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宫颈前病变的筛查,检查宫颈组织中HPV16/18型的表达水平及病情,以了解HPV16/18型对于宫颈前病变的检测价值。结果HPV分型检测对于宫颈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知道价值。结论HPV的感染对于宫颈的发生有一定影响,因此积极控制HPV感染,可有效预防宫颈的发生。

  • 标签: HPV感染 宫颈癌 癌前病变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DCIS、DCIS-MI与IDC间的超声特征差异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到我院接受检查的乳腺癌患者207例,依据病理诊断分为DCIS、DCIS-MI和IDC三组。对比超声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除存在微小钙化外,其他超声影像特征三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三组的乳腺癌原癌基因阳性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DCIS、DCIS-MI与IDC的超声影像特征和病理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临床可依此诊断和鉴别。

  • 标签: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乳腺导管内癌 超声特征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是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经手术切除后,在肿瘤生长区域或淋巴结转移途径上植入碘-125放射性粒子行组织内放射治疗来提高肿瘤患者的疗效,同时观察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的安全性副反应。方法对21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切除和尽可能的淋巴结清除后,于肿瘤区域和可疑淋巴结转移途径上,以粒子枪和植入针在组织内植入碘-125放射性粒子,首先要清楚手术切除过程中肿瘤向周围侵犯的部位、程度,其次要探查清楚淋巴结转移途径上淋巴结重大的的程度和手术清除的难度,将碘-125粒子源装人粒子枪内,进行高压灭菌,通过无菌穿刺注射针,直接植入可疑组织内,术后进行腹部x线、胃镜、CT及彩超等的复查、随访。粒子的数量15~20枚不等。结果接受手术患者总共21例,植入术均安全完成;碘-125粒子植入1周后拍腹部x线片提示分布均匀,术后6个月随诊20例均无特殊反应,术后1年随访18例,1例肝转移灶出现,2例后腹膜淋巴结肿大,平均生存时间35个月,其中结肠癌患者达7年随诊无复发转移表现。与单纯行手术根治的患者在安全性上无差异性区别。结论手术切除结合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织内放疗来提高疗效可靠、安全,并发症少,延长生存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胃肠道 恶性肿瘤 手术 碘-I25粒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低剂量率持续照射实验动物外周神经,研究其对外周复合神经组织神经传导及电生理活动的影响。方法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32只实验兔左侧坐骨神经干旁,结合对照组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结果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后,实验组的神经动作电位的幅度和传导速度逐渐下降。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通过释放γ射线和X射线,近距离持续低剂量照射神经组织,使外周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和幅度减低,神经冲动传导受阻。这表明,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肿瘤不仅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减小肿瘤体积,同时还能缓解痛、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 标签: 125I放射性粒子 动作电位 传导速度 电位幅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CA724、CYFRA211在胃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胃癌患者血清CEA、CA125、CA199、CA724、CYFRA211与对照组比较并分析结果。结果63例胃癌患者血清CEA、CA125、CA199、CA724、CYFRA211阳性率依次为20.63%、7.93%、23.81%、19.05%、22.22%。CA199的敏感性最高,CA724、CA125的特异性最高。结论CEA、CA125、CA199、CA724、CYFRA211是胃癌患者辅助诊断有价值的指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道支架联合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术后管理经验。方法选取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47例行胆道支架联合I125粒子植入,术后做好管道护理、防辐射管理、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成功进行手术,术后胆红素下降。结论胆道支架联合I125粒子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具有微创、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等优点;护理上做好管道护理、防辐射管理、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可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 标签: 恶性梗阻性黄疸 胆道支架植入术 I125放射性粒子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献血员Rh五种抗原表型,建立Rh五种表型数据库,实现临床符合性输注,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对浙江省血液中心供应的65098例Rh阳性献血员样本进行Rh五种抗原表型的检测并录入电脑。临床输血需患者采用Rh五种表型符合性交叉配血并发放血液给患者。结果献血员Rh五种抗原表型分布为CCDee(45.22%)>CcDEe(34.01%)>CcDee(8.68%)>ccDEE(7.26%)>ccDEe(3.51%)>CCDEe(0.72%)>ccDee(0.37%)>CcDEE(0.23%)>CCDEE(0.01%),CCDee比例最高,其次为CcDEe,CCDEE所占比例最小。近年来我院Rh五种抗原符合性输注率逐年上升,2013年-2014年63.6%,2014年—2015年89.6%,2015年—2016年90.6%,2016年—2017年89.9%,2017年—2018年93.5%。结论通过红细胞Rh五种抗原检测及临床符合性输注,避免红细胞额外抗原的输入,减少输血病人产生抗体的几率,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 标签: Rh五种抗原表型 符合性 安全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癌胚抗原(CEA)、腺苷脱氨酶(ADA)、乳酸脱氢酶(LDH))在胸腔积液性质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2005-2011年期间收治的181例胸腔积液患者,分别以胸腔积液和血清分别采用酶免疫学化学发光法进行CEA、ADA、LDL含量测定。结果结核组胸水ADA及其比值显著高于恶性组(P<0.05),恶性组胸水、血清CEA及其比值和胸水LDH显著高于结核组(P<0.05)。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72%、特异度92.7%、准确度82.3%。结论联合检测癌胚抗原(CEA)、腺苷脱氨酶(ADA)、氢酶(LDH))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 标签: 胸腔积液 结核 恶性 癌胚抗原 腺苷脱氨酶 乳酸脱氢酶
  • 简介:摘要目的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和传统手术分别运用在消化道早前病变患者的治疗中,评估和关注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此文开展研究及计算的数值是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本医院纳入并予以临床治疗的70例消化道早前病变患者,依据患者的住院日期单双号实行分组,一组纳入35例,传统手术治疗方法实行在参照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方法实行在实验组,研究及统计两组患者的组织完全切除总计算值、术后并发症总计算值。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组织完全切除总计算值、术后并发症总计算值对比于参照组,P<0.05,呈现数据研究及检测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消化道早前病变患者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要比传统手术治疗显著更优。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传统手术 消化道早癌 癌前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贲门术后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滴注肠内营养对患者康复的影响和护理要点。方法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食管、贲门患者43例,术中均按常规留置一根鼻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第二天经此管滴入生理盐水,待肠蠕动恢复后使用此管注入肠内营养。结果全组病例均能耐受营养管留置,完成了肠内营养计划。结论术后早期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是经济简便、安全有效的一种营养支持方式,有利于促进胃肠蠕动恢复、减轻腹胀、防止肠道粘膜萎缩、预防肠道菌群移位1。

  • 标签: 食管癌 贲门癌 十二指肠营养管 应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PV分型检测对宫颈及其前病变筛查的价值。方法选2016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宫颈及其前病变的患者50例为宫颈组,选同时期的宫颈体检正常人员50例为健康组,对两组人员分别进行HPV分型检测,分析不同分型HPV检出阳性情况。结果宫颈组患者的宫颈组织中HPV-16、18检出阳性率要高于健康组人员,两者数据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宫颈患者中的DNA含量要高于健康组人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HPV-16与HPV-18是导致宫颈前病变的高危型HPV,对宫颈患者进行早期的前病变筛查,对患者的预后及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HPV分型 宫颈癌 癌前病变
  • 简介:摘要目前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结果表明,严重危急妇女健康的宫颈是唯一一种经过医学干预能使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的人类恶性肿瘤1。可见对于宫颈前病变进行早期联合筛查的重要性。传统的巴氏图片法、液基薄层细胞学、电子阴道镜以及最新的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全自动DNA倍体分析系统在早期筛查中各有优势2。DNA作为遗传物质,其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是细胞恶变的分子基础,通过细胞核内DNA水平的测定,能了解正常细胞周期变化及发现恶性增殖的肿瘤细胞。液基细胞学技术结合细胞DNA定量分析应用有更高的预测价值,为宫颈早期诊断及降低患病率提供理论依据3。

  • 标签: 巴氏图片法 液基薄层细胞学 电子阴道镜 DNA定量分析 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性疼痛患者的护理需求与情绪状态,对其进行评估和实施相应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癌症 疼痛 评估 护理
  • 简介:摘要Merkel细胞(Merkelcellcarcinoma,MCC)表现为日光暴露区域快速生长的肿瘤,最常见于老年患者和免疫抑制患者。MCC可分为病毒阳性和病毒阴性两种类型,可使用针对病毒抗原的抗体监测病毒阳性患者的复发。MCC不易诊断,且转移、复发和致死的风险高,早期正确诊断及治疗MCC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MCC的临床表现、检查手段、治疗、预后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对MCC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胆囊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胆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囊腔内高密度结节和胆囊区软组织肿块影,胆囊壁不均匀增厚,增强后不均匀强化是胆囊的直接征象。结论CT是诊断胆囊的重要手段。

  • 标签: 胆囊癌 CT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