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简便实用、成本低、纯度高并且成熟稳定的,体外培养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癌细胞及建立原代细胞系的方法,为皮肤癌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对20份皮肤鳞癌患者的新鲜手术标本,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和胶原酶消化悬液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通过直接观察、细胞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细胞形态学特征及鉴定所得到的癌细胞情况。结果3份标本两种方法均培养出皮肤癌细胞,后者培养的细胞生长速度快。结论应用组织块和胶原酶消化法培养食管癌细胞,方法可行,适合推广应用。

  • 标签: 皮肤鳞状上皮癌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节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病理学特点。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07年至2011年我院存档的GNBn患者18例,就其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GNBnA型12例,B型6例。A型生存时间平均为(60±5.2)个月,B型(20±6.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均死亡,A组存活2例。结论虽对GNBn进行分型可助于评价预后,但不能作为唯一标准。临床需结合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提高预后评价的准确性及治疗的针对性,以改善患儿生存质量。

  • 标签: 结节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 病理学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浆膜腔积液细胞块制作成功率。方法利用自制细胞铲取固定好的细胞块。结果对于<1细cm?胞块取出率大大提高。结论自制细胞铲对于细胞量少的细胞块制作十分有用,适合用于实际工作。

  • 标签: 细胞铲 浆膜腔积液 细胞块制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和骨细胞的分离纯化比较。方法对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和骨细胞采用序列酶消化及EDTA整合法进行分析纯化,并进行染色,对活性进行检测。结果骨细胞有多个突触结构,形态比较丰满,呈现树枝状和星状,细胞之间都是通过突触相互连接的;成骨细胞呈现纤维细胞状形态和梭形细胞形态;经过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骨细胞表达量低,为浅棕色,成骨细胞表达量高,为深棕黄色;经过BGP免疫荧光染色,骨细胞表达高,成骨细胞表达低;经过ALP免疫组化染色,成骨细胞的ALP活性高于骨细胞,呈现棕黄色。经过ALP活性检测,骨细胞ALP活性低于成骨细胞,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序列酶消化及EDTA整合法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成骨细胞和骨细胞

  • 标签: 大鼠颅骨成骨细胞 骨细胞 分离纯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细胞块在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将2013年—2017年期间临床送检1200胸、腹水离心,其中离心后有沉淀的标本85例,将沉淀做成细胞石蜡块进行检测。结果细胞块切片细胞分布均匀,可保持脱落细胞实际形态结构。结论在浆膜腔积液细胞学的病理检查中细胞块技术的应用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细胞涂片 浆膜腔积液 细胞块切片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肺癌细胞与树突状细胞融合疫苗,观察其对荷瘤小鼠移植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聚乙二醇法(polyethyleneglycol,PEG)将取自骨髓来源的DC细胞和射线灭活的Lewis肺癌细胞进行融合反应,免疫磁珠法筛选阳性融合细胞。进行融合疫苗体内致瘤性实验,建立肺癌荷瘤小鼠模型,进行荷瘤小鼠抗肿瘤免疫治疗实验。免疫组化SP法测定移植瘤细胞PC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PI染色法测定细胞周期分布,AV-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融合疫苗致小鼠移植瘤细胞PCNA表达增高(P<0.05),有S期阻滞作用(P<0.05),并有诱导小鼠移植瘤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肺癌细胞与树突状细胞融合疫苗体对荷瘤小鼠移植瘤有一定的抑瘤效应。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10-20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10期
  • 机构:美国梅奥诊所研究人员实验证明,通过技术手段去除实验鼠的衰老细胞,可以在没有不良影响的情况下,延缓肿瘤形成、保留组织和器官功能以及延长寿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肿瘤细胞免疫疗法大多分为两大类,为特异性细胞免疫疗法以及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疗法。对于特异性免疫疗法中的肿瘤特性镶嵌抗体T细胞疗法现在被国内外的生物制药公司所应用,伴随对人类免疫系统以及肿瘤的产生原因的深入探讨,细胞免疫疗法已经成为当今针对肿瘤治疗手段中的一种,这种方法已经被当作当今的国际肿瘤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被认定为肿瘤治愈的希望。

  • 标签: 细胞免疫 肿瘤疫苗 淋巴细胞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母细胞瘤(NB)骨髓侵犯的细胞形态学特征。方法对20例骨髓涂片拟诊并最后确诊的NB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20例患儿中,年龄<5岁者占78.0%,以中重度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儿血涂片中可见瘤细胞。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明显活跃占78.6%,其中NB细胞占20%~76%,可见到以原始未分化阶段为主的NB,71.2%的病例骨髓涂片中可见到成团NB细胞呈花瓣型排列。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在骨髓涂片中找到NB细胞并呈花团排列的NB细胞团,对NB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病理活检、免疫组化、影像学及生物化学检查可确诊。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骨髓涂片 形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脐血干细胞定向培养细胞免疫的意义。方法收集30例早产儿,留脐带血标记后进行分离、诱导、分化、扩增培养,培养前后监测早产儿脐血的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培养前CD3(60.32±5.67)%,CD4(24.88±5.02)%,CD8(18.43±4.07)%,CD4/CD8(1.25±0.25)%。培养后分别为(70.32±5.71)%,(58.88±5.21)%,(26.43±4.08)%,(2.01±0.25)%。t检验,P均<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早产儿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脐血干细胞可定向培养细胞免疫体系,为干细胞移植作好准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制定本站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容量标示量标准,提高血液制品质量保证和安全性,为临床输血患者的液体出入量计算提供依据。方法对本站2016年1月—2018年3月间制备的1单位去白细胞细胞悬液容量值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理论计算值和实测值,确定本站标准。结果200ml全血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容量范围为155.1±15.5ml,确定容量标示量为155.1ml。结论本站标示量标准具有可操作性,可以形成制度以规范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备过程。

  • 标签: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容量 标示量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兔肝脏原位种植XV2肿瘤模型,并经射频消融治疗(RFA),探讨射频消融术对荷瘤兔机体免疫反应的影响情况。方法建立28只VX2细胞肝癌兔模型,将其分为对照组(10只)和射频消融组(18只),在射频消融术1周、2周、4周时,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对肿瘤组织的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两组荷瘤兔在不同时段,其各项观察指标水平均有着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射频消融技术在用于肝脏肿瘤治疗时,能够显著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对于延长生存期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荷瘤兔 肝脏肿瘤 射频消融 细胞免疫力
  • 简介:摘要过继免疫治疗方法是目前肿瘤生物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ells,CIK)是继LAK、TIL、CD3AK细胞之后,具有细胞增殖能力高、肿瘤杀伤能力强等特点的新一代过继免疫抗肿瘤细胞,可有效杀灭患者术后和放化疗后体能残留的微小病灶,具有特异性强、适用性广、副作用轻等优点。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是已知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在抗原递呈、识别及T细胞激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DC联合CIK进行免疫治疗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具有针对性、全面性、持久性、彻底性、广泛性、安全性等优势,能准确、高效的杀伤肿瘤细胞。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简单综述。

  • 标签: CIK细胞 DC细胞 生物学特性 肿瘤过继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患有肠系膜淋巴结炎的52例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体检显示健康的3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超声诊断情况。结果经过超声诊断后,观察组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部位大多在右下腹,占比为71.15%(37/52),然后是脐周部位,占比为23.08%(12/52),其余部位占比为5.77%(3/52)。观察组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纵径、横径、纵横比显著大于对照组,淋巴结的数量大多为多发多于对照组,一般呈串珠状或者是簇状分布,没有融合现象,血流信号呈现点条状且明显。而对照组淋巴结数量较少,分布较为分散,血流信号稍微出现星点状,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采用超声诊断是目前最佳的检查手段,可对医师的临床治疗提高可靠的科学依据,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小儿肠系膜 淋巴结炎 超声诊断 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斑蝥胶囊辅助治疗老年淋巴瘤疗效观察,分析复方斑蝥胶囊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2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进行CHOP方案化疗,21d为一个周期,治疗6个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口服复方斑蝥胶囊,每次3粒,bid,连服4个月。结果①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为68.29%,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083,P<0.05;②观察组出现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消化道反应、心脏毒性的病例和发生率分别为19/46.34%、2/4.88%、15/36.59%、1/2.44%,其中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复方蝥胶囊辅助治疗老年淋巴瘤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复方斑蝥胶囊 老年淋巴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的经验教训。方法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接种点管理进行调查。结果此次事件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结论应加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熟练掌握卡介苗接种方法,以减少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

  • 标签: 预防接种 卡介苗 淋巴结炎 异常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