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胸部肿瘤手术患者在常规呼吸训练的基础上加用呼吸功能训练器干预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2018年3月—9月收治手术切除胸部肿瘤患者25例为对照组,另取2018年10月—2019年2月手术切除胸部肿瘤患者25例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配合呼吸训练方案,实验组在常规护理配合呼吸训练基础上以呼吸功能训练器强化训练,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胸引管引流时间以及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胸肿瘤患者在常规护理与呼吸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器强化训练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预后效果理想。

  • 标签: 呼吸功能训练器 胸部肿瘤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胫腓骨远端螺旋形骨折患者在外固定术后行护理训练对促进脚踝功能康复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70例在我院接受外固定术治疗的胫腓骨远端螺旋形骨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入院时间为间2017年5月-2018年5月,以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两组,实行常规围术期护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35例),实行外固定术后行护理训练干预的患者设为观察组(35例),比对对促进脚踝功能康复的影响情况。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负重时内翻、负重时外翻活动度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的;观察组患者的旋后、旋前、屈、伸活动度以及Kofoe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接受外固定术治疗的胫腓骨远端螺旋形骨折患者行术后行护理训练可有效促进患者脚踝功能康复,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胫腓骨远端螺旋形骨折 外固定术 护理训练 脚踝功能康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技能训练程式对不同文化程度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在上海市奉贤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一科3个病区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治疗患者70例,按技能训练程式进行系统的技能训练。对70例患者在入组时及5个月和12个月以后的BPRS量表评定、SSPI量表评定、服药依从性和出入院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入组5个月及12个月以后,70例患者按高中及以上(高文化组)和初中及以下(低文化组)分为2组,两组患者的精神病性表现、社会功能、治疗依从性及复发再住院方面相比较在差异性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技能训练程式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恢复其社会功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频率等方面,高文化程度的患者比低文化程度的患者其康复效果要好。

  • 标签: 技能训练程式 文化程度 精神分裂症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团队技能训练对社会和家庭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病人8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实施团队技能训练护理),对两组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和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FAD及SSPI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团队技能训练可以改善社会和家庭功能,有助于病人恢复。

  • 标签: 康复期 精神分裂症病人 团队技能训练 社会及家庭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运用温针灸配合中药泡洗加康复功能训练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治疗63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温针灸配合中药泡洗加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的31名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壮筋补骨丸治疗的32名患者设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疼痛与肿胀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65%,显著高于对照组56.25%,疼痛与肿胀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值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配合中药泡洗加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改善疼痛与肿胀程度更佳。

  • 标签: 温针灸 中药泡洗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配合Kegel训练对产后盆底肌力康复的疗效。方法选择自2013年12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300例,采用法国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FHENIX,U4,观察治疗前后肌力及肌电值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肌力恢复较快,49%患者肌电值有所增加,对比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配合Kegel训练对产后盆底肌力康复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配合Kegel训练 产后肌力康复 肌电值提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临床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的临床现实意义及对其上肢运动功能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6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TBI),依照不同康复训练技术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按常规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运动、物理因子、作业疗法等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n=30)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n=30)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结合进行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经治疗8w后,评价及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均得到明显提升(P<0.05)。结论临床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可促进运动机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同时还可大幅减轻治疗师劳动强度。

  • 标签: 创伤性颅脑损伤 康复机器人辅助 上肢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交通事故以及其他意外伤害导致的截瘫,会给患者心理和身体上带来双重伤害,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使患者从阴影中走出来,医护人员在患者伤病初期对其进行护理照顾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作为康复护理专业人员,从事本行业多年,积累了相关护理的经验,文章主要针对截瘫患者康复期的护理,从心理护理、肢体康复护理等五个方面总结,对不同伤病时期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从而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

  • 标签: 截瘫 康复护理 综合护理 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脑卒中康复期间常规康复疗法和运动康复疗法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平均分为常规康复组和运动康复组,对比两组康复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身体运动功能。结果三个月后的随访结果显示运动康复组患者的两项评分均高于常规康复组(P<0.05)。结论脑卒中康复治疗患者接受运动康复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与身体平衡功能。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治疗 运动康复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收取本次研究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80例,时间为2015年9月—2017年12月,后对收取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实施盆底肌肉训练;对照组——采取产后操锻炼。结果观察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干预后盆底肌力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具有提高改善作用,值得研究。

  • 标签: 盆底肌肉训练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康复效果 血清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0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照组给予传统的作业治疗。结果观察组康复训练后的上肢功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偏瘫患者的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上被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康复机器人 辅助训练 偏瘫患者 上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中家庭康复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儿童康复科每天接受康复治疗的60位脑瘫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在本科室均采用Bobath、Vojta、Rood和PNF等神经生理学疗法进行训练,治疗组同时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康复训练。经过六个月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儿采用脑瘫儿童综合能力评定量表1进行功能评估。结果治疗六个月后两组患儿综合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瘫儿童实际的康复治疗中,待康复机构常规专业化训练后,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康复训练,能最大程度改善和提高患儿综合能力,使其尽早回归正常社会生活。

  • 标签: 脑性瘫痪 家庭康复 康复疗效
  • 简介:摘要烧伤康复治疗是烧伤救治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着治疗效果及康复。为探讨烧伤康复治疗的方法,本研究就烧伤体液渗出期、急性感染期、创面修复及康复期三个阶段的康复治疗作一综述。

  • 标签: 烧伤 康复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卒中患者行综合康复治疗后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运动能力以及生存质量(QOL)改变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参照组患者行Bobath恢复疗法,观察组患者则在参照组患者基础上辅以按摩和针刺治疗。疗程均为4周,对参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运动能力以及生存质量(QOL)、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行综合康复治疗后的ADL能力、运动能力以及QOL方面的改善明显更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几率也明显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来说,行综合康复治疗比单纯康复治疗疗效更为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治疗 综合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脑卒中患者康复延伸指导,使康复治疗计划融入患者的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使其早日回归家庭、社会。方法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期间我科共收治脑卒中患者122例在急性期及康复治疗期进行多种形式的康复延伸指导者。结果患者对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及生活自理能力,使康复治疗的效果明显提高。结论康复延伸指导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作为一种康复护理模式,护士应该完整系统地掌握康复护理理论、康复护理程序,探索研究康复延伸指导的新方法。

  • 标签: 康复延伸指导 脑卒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早期康复护理对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8月住院治疗的68例中风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早期康复护理。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的变化。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对偏瘫患者早期介入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术后康复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8月收治的106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乙组术后第3d、5d、7d离床活动距离长于甲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甲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可促进胃癌患者术后尽早离床活动,缓解疼痛感。

  • 标签: 癌症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术后活动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9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5年7月—2017年07月),依据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脑卒中常规康复治疗及护理2,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结果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积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致残率为28.89%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1.11%,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和活动能力的康复,降低患者致残率,具有使用价值。

  • 标签: 中医康复护理 脑卒中患者 功能康复 作用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总结脑卒中康复护理效果。方法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治疗组接受康复护理1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的Barthel指数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护理能够有助于恢复患侧肢体的运动功能,最大程度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