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对吉林农业大学中药学学科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对我校中药学学科近年来取得的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弘扬了我校中药学学科建设的特色,在历史机遇面前,剖析了提升我校中药学学科发展的必要性和优势。

  • 标签: 中药学 学科建设 学科特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创面多学科诊疗护理模式在伤口护理门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门诊慢性创面患者160例为观察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8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多学科诊疗护理模式门诊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伤口护理门诊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创面治愈率为62.50%,护理总满意度为75.00%;观察组患者创面治愈率为81.25%,护理总满意度为93.75%,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伤口护理门诊当中,实施慢性创面多学科诊疗模式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慢性创面伤口的治愈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慢性创面 多学科诊疗模式 伤口护理 门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B超联合X线引导定位下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效果。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2月收治的86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治疗意愿将其均匀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分别为两组患者提供单纯X线引导治疗和B超联合X线引导定位经皮肾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结石总清除率和通道建立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通道建立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联合X线引导定位下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效果明显。

  • 标签: B超 X线 复杂性肾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齿科软件及三维重建功能对种植牙定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位将要安装种植牙患者的颌骨行轴位螺旋CT容积扫描,利用GE公司AW4.6工作站对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以重建获得横断层、冠状面、矢状面图像,以及任意方向的二维、三维立体图像甚至曲面像。结果多层螺旋CT可以从多角度清晰准确的模拟定位种植牙位置、方向以及观察测量定位点的骨量和骨密度情况,设定种植修复方案,预测种植体与下颌管、颏管、颏孔、上颌窦底、切牙管和鼻底等重要结构的位置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全方位测量模拟引导定位种植牙,为临床行种植牙术提供准确的信息指导。

  • 标签: 种植牙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滴鼻在神经定位刺激器引导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4月—2018年3月,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神经定位刺激器引导臂丛神经阻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6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联合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观察组在上述麻醉基础上实施右美托咪定滴鼻,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各时段血流动力学等指标情况、疼痛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入手术室时两组患者MAP、HR、SpO2、Ramsay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后、切皮时、手术进行20min时观察组MAP、HR低于对照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但SpO2组间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镇痛不全、呼吸抑制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动过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定位刺激器引导臂丛神经阻滞中,右美托咪定滴鼻应用效果理想,可缓解患者麻醉不适感,止痛效果理想,并可确保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安全性较高,推荐推广。

  • 标签: 神经定位刺激器 臂丛阻滞麻醉 右美托咪定 滴鼻 血流动力学指标
  • 简介:摘要针对当前我国开展的很多医学科研项目不能够顺利完成,我们需要对其项目进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针对项目不能够按时完成的影响因素进行科学分析,进一步从专业角度去开展研究过程,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对其进度实施跟踪和控制,从而能够准确的发现在医学科研项目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的给予解决。

  • 标签: 项目管理视角 医学科研项目 进度管理 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医护沟通共识模式(SBAR)在全科医学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按照医嘱及临床经验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实施传统的沟通模式;观察组结合医嘱及MEWS评分来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实施SBAR的沟通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士临床能力考核成绩以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士临床能力考核成绩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结论MEWS评分与SBAR沟通方式能够提高护士综合能力及医护沟通的有效性,促进患者安全。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 SBAR沟通方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胃肠营养干预的实施在改善重症医学科患者预后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66例我院接收的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入院时间均为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期间,将入选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n=33)与实验组(给予早期胃肠营养干预,n=33),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量及蛋白摄入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胃肠营养干预的实施在改善重症医学科患者预后方面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促使患者身体正常机能恢复,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相关性 早期胃肠营养干预 重症医学科 危重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核医学科由于涉及放射性核素的使用,其候诊室(候诊区)需要特殊布局与配置,需要应对辐射事故与其他紧急事件。目前大多数的医院的候诊室各有不足。方法依据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医生、护士、检查者及其家属的综合意见与建议。总结核医学科候诊室需要配备的软件与硬件。结果一个完善的核医学科候诊室因具备以下6个特点。符合环境评估的要求,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规划合理,考虑周全,其向非控制区的出入口建议设置为迷路。为受检者做好心理护理、心理疏导配置,如果能在现场配置医护人员最佳。让陪同者避免与减少两次辐射,让陪同者了解即时辐射检测值与累积辐射情况。完善硬件配置做好相关警示,减少或避免放射性污染及辐射。制定应急预案,提升医护人员安全文化素养,做好安全(反恐)预案。结论大多数医院的核医学科候诊室应该重新设计建设,配备足够的硬件与软件,这样不仅便于管理,也符合人性化、合理化。候诊室的放射性防护要考虑周到,有应急预案与定时演练,详细稳妥的处理细则,这样才能应对各种事件。

  • 标签: 核医学科 医院 等待观察 辐射 安全管理 心理学 规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重症医学科临床教学中,PBL结合CBL教学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于我院重症医学科实习的实习生(共88例)运用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4例)和参照组(44例),分别运用CBL结合PBL教学法、传统教学法,对两组临床教学效果予以评价。结果在技能操作和理论考试成绩方面,试验组显著高于参照组,且P<0.05;试验组实习生对教学的评价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且P<0.05。结论在重症医学科临床教学中,PBL结合CBL教学法可以使学生的技能操作和理论考试成绩得到显著提高,取得良好的教学评价。

  • 标签: PBL结合CBL教学法 重症医学科 临床教学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机械通气的92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的46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手段,研究组的46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现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比例,以及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出现机械通气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低,各项炎症因子指标低,住院时间短,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病情快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预防 重症医学科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研究性学习在核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培养自主学习和科研能力。方法在核医学科教学中对实验组,除按教学大纲组织课堂正常的教学外,针对核医学科教学内容列出有关“研究“课题,学生分小组选择课题,查阅有关资料、调查,并写出研究过程和结果;对照组,按常规组织课堂教学。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测试成绩、病例分析能力、论文撰写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研究性学习在核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能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科研能力。

  • 标签: 核医学科 研究性学习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对分组分层级管理进行应用临床价值。方法以重症医学科患者护理需求、护理人员实情为依据,将我科护理人员分层五个不同的小组,分别对护理工作进行开展,分析实施效果。结果分组分层级管理实施后,我科护理质量评分为(92.3±3.6)分,与实施前的(82.7±5.3)分比对明显较高,且实施后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较实施前高,(P<0.05)。结论重症医学科采用分组分层级管理进行护理管理,可使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护理管理 分组分层级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学科的联合干预的治疗模式对于癌症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的50例晚期癌症患者,对研究组癌症晚期患者同时采用常规的化疗方法和手术方法,研究组癌症晚期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放化疗、心理干预、护理干预及与传统中医理论相结合的治疗方式。结果两组癌症晚期患者在治疗后的部分指标均有明显地改善;其中疲惫、便秘、失眠等评分中,治疗后的研究组的癌症晚期患者改善效果要好于对照组的癌症晚期患者。结论多学科的联合干预的治疗模式能显著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多学科 联合干预 治疗模式 晚期癌症 生活质量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中易损伤神经丛及分支的定位与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患者50例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较易辨认腹下神经,从上腹下丛在骶骨岬上下1~2cm范围内分为左腹下神经和右腹下神经,在骶骨岬上方分支、下方分支、平骶骨岬水平高度分支分布率分别为47.0%、36.0%、17.0%。在左右腹下神经方面,单一神经干34侧,2支型10侧,纵形神经纤维网6侧,分别占总数的68.0%、20.0%、12.0%。两分支夹角89°~101°,平均(95.8±3.1)°。左侧长4.3~5.7cm,平均(5.0±0.4)cm;宽2.3~6.4mm,平均(4.1±1.1)mm。右侧长4.7~7.8cm,平均(5.6±1.2)cm;宽2.3~6.5mm,平均(3.8±1.0)mm。在直肠两侧分布,上端在直肠膀胱陷窝上外侧3.8~5.5cm平均(4.7±0.5)cm左右的腹膜壁层深面投影,下端在直肠膀胱陷窝上外侧2.0~3.5cm平均(3.0±0.4)cm左右的腹膜壁层深面投影。精囊腺底部的上外侧2.9~5.5cm平均(4.1±0.6)cm处也正好分布着盆丛的上端。内侧缘在直肠外侧0.9~1.5cm平均(1.1±0.2)cm处投影。盆丛呈网状神经板,且不规则,长3.3~4.5cm,平均(3.8±0.4)cm;宽20.0~30.0mm,平均(24.8±2.8)mm。结论;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中易损伤神经丛及分支的准确定位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直肠癌 全系膜切除术 易损伤神经丛及分支 定位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药学管理中应用管理学科新手段新方法的效果。方法我院的药学管理工作采用常规管理的方法,设为对照组;我院的药学管理工作采用管理学科新手段新方法,设为研究组。对比分析应用前后我院的管理工作质量水平和患者的满意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管理学科新手段新方法,有利于提高医院药学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和患者的满意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药学管理 新手段新方法 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在重症医学科中的合理应用评价。方法抽选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ICU治疗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10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存活94例(94%),对照组仅为79例(79%),观察组的存活率大大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死亡6例(6%),对照组死亡21例(21%),观察组的死亡率远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应用在重症医学科中,有效提高存活率,降低死亡率,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重症医学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培养出MDRO住院患者180例的临床资料,均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对比患者管理前后的MDRO检出情况、医院感染控制情况。结果180例患者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后的病原菌株数明显减少。所有患者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后的MDRO检出率、医院感染率均低于实施前(P<0.05),差异显著。结论在MDRO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可有效减少MDRO,降低院内感染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多学科协作模式 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重症医学科的病人病情危重,多以昏迷、长期卧床病人多,需要早期通过鼻饲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在临床治疗护理中,多选用肠内营养剂为病人鼻饲。此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有效,易于保管,耐受性好等优点,更符合正常生理要求。肠内营养剂的目的肠内营养不仅能满足机体对营养的需求,保存电解质、液体平衡、而且能维持肠道的完整性,提供足够的热能,改善胃肠粘膜屏障,促进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及激素的分泌,保护机体其它组织器官的功能,维护细胞的代谢,参与生理功能调控与组织的恢复,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预防继发性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对创伤、手术后患者的恢复,减少感染性并发症有重要意义。肠内营养剂适应症由于长期昏迷、严重口腔疾患、存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胃肠功能正常,或者胃肠功能不良,胃肠功能基本正常但伴有其他脏器功能不良者,不能经口进食者。肠内营养剂的禁忌症不能口服或肠内进食的患者,包括肠梗阻、肠麻痹、短肠症、上消化道出血、半乳糖血症及牛乳或豆蛋白过敏者。肠内营养剂鼻饲后出现的并发症常见的有食物返流、腹胀、便秘、高血糖、腹泻、低血糖、胃潴留、导管阻塞、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现将我科100例危重病人鼻饲肠内营养剂的护理体会如下

  • 标签: 危重病人 鼻饲 肠内营养剂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定位下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5年10月收治的74例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微创手术组(37例)和开颅手术组(37例),给予开颅手术组患者应用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微创手术组患者则在CT定位下实施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一个月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微创手术组患者与开颅手术组患者在手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后得到显著改善,且微创手术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开颅手术组(P<0.05)。结论CT定位下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良好的短期临床疗效。

  • 标签: CT定位 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 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