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支架植入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在我院行支架植入术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的护理及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内容包括建立干预基础,行为干预等,于入院当日及手术当日晨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SAS焦虑评分,并对两组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当日的S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1),但手术当日晨两组患者焦虑SA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干预组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做好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支架植入 焦虑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一组ICU心脏外科术后病例分析,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1例心脏外科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病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1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其中19例症状改善,2例病情恶化死亡。结论IABP能明显改善心脏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但必须对患者密切监护,对早期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做好预防和及时处理,是确保IABP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心脏外科ICU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主动锻炼配合CPM机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中作用。方法选取骨科20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给予行主动锻炼配合CPM机器锻炼。结论主动锻炼和被动锻炼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中的作用同等重要。

  • 标签: 主动锻炼 CPM 膝关节置换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住院患者对使用腕带主动核对的依从性,以提高患者在治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方法采用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名在注射、分发口服药等实际护理操作方式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或操作过程中有主动伸出腕带进行核对有27名,卡方结果为15.9而对照组在治疗或操作过程中有主动伸出腕带进行核对有12名,卡方结果为10.9。结论对住院患者及家属同时进行健康教育的方式可以提高住院患者对腕带主动核对的依从性。

  • 标签: 住院患者及家属 腕带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患者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110例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各5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性治疗,在常规性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均有好转,但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能够促进患者机体免疫状态的改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患者妊娠带来便利,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习惯性流产 淋巴细胞 主动免疫
  • 简介:摘要IABP是目前最有效的辅助循环装置3,主要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心脏外科围手术期等。文章综述了IABP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其相关因素、现有心理护理措施的内容。及时有效地心理与行为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心理状况,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促进躯体与心理全面康复。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心理 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主动脉根部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在心脏科病房住院的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时,通过桡动脉穿刺,将动脉导管插至主动脉根部,与有创压力测定仪器相连后测得主动脉根部血压值,并记录给药前及给药后1min至5min血压的变化。治疗组给予麝香保心丸;对照组予硝酸甘油片,观察两组对主动脉根部血压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用药后1~5min内主动脉根部收缩压及舒张压与用药前血压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用药1min主动脉根部收缩压及舒张压与服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用药后2min~5min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显著降低,与用药前血压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间血压比较,对照组主动脉根部血压随时间变化较治疗组更为明显,这种现象尤其体现在收缩压改变上(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对患者主动脉根部血压无明显影响,而硝酸甘油片含服后对主动脉根部血压显著降低。临床上患者心绞痛发作并伴随低血压状态时,服用麝香保心丸较之硝酸甘油片更为安全,是冠心病患者的首选用药。

  • 标签: 麝香保心丸 硝酸甘油片 冠心病 主动脉根部血压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相关辅助检查,提高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分析宁医大附属心脑血管病医院2014年12月-2018年12月共11例首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Stand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4岁,其中男性9例,女性2例。7例患者既往有吸烟史,合并高血压患者9例,1例同时合并2型糖尿病,1例患者病史不详。9例患者以胸痛为首发症状,2例患者以背痛为首发症状,进展症状包括咯血、腹痛、偏瘫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11例患者中9例患者初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包括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例同时合并右室、正后壁心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1例;“6+2”现象1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例;高危心绞痛1例。11例患者中10例行心脏彩超检查,2例合并主动脉瓣反流,2例同时合并胸腔积液,5例患者影像学检查提示纵膈增宽(包括X线,胸部CT,胸部CTA,冠脉造影透视),10例患者肌钙蛋白升高,11例患者D-二聚体全部升高。结论对临床首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若不能轻易排除主动脉夹层,应需仔细询问胸痛特点,观察有无进展症状,分析心电图和相关辅助检查,强调床旁彩超对诊断A型主动脉夹层的重要性,减少误诊发生。

  • 标签: 急性主动脉夹层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脑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双源CT检查升主动脉弹性情况。方法选择75例我院冠心病患者,纳入时间为2017年6月—2018年6月,全部患者均采用双源CT检查,对比不同冠状动脉狭窄冠心病患者升主动脉弹性指标。结果中度、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升主动脉弹性指标无差异(P>0.05),与轻度狭窄患者相比,中度、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相对直径变化、膨胀性、顺应性较低,中度、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僵硬度水平高于轻度狭窄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主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狭窄呈现明显相关性,通过双源CT对升主动脉弹性予以检查,判断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并评估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

  • 标签: 冠心病 双源CT检查 升主动脉弹性 冠状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下型腹主动脉瘤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与传统开腹人工血管置换术的麻醉管理特点。方法对我院23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采用腔内隔绝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麻醉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术中严重低血压次数、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腔内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P<0.01),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P<0.01),术中严重低血压次数及术后严重并发症的例数少于开腹组(P<0.01)。结论两类手术方式麻醉管理各有其特点,保持麻醉平稳和血流动力学稳定是麻醉管理重点及保障患者围术期安全的关键。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麻醉管理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促进不发达地区基层医院迅速准确诊断主动脉夹层水平的提高。方法依据确诊疼痛患者中1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经验并结合医院条件进行分析论述。结果不发达地区基层医院因诊疗条件的不足,对疑难重症患者只能进行转院治疗的定位,使得迅速正确诊断危重急症患者,为其赢得更多转院救治时间,成为了接诊危重急症患者的工作重点。来诊众多疼痛患者中确诊1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并结合医院治疗条件,9例转院,6例留院治疗。结论不发达地区基层医院迅速准确诊断主动脉夹层水平的提高,将有益于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救治和预后,也为患者回流就诊形成正面影响。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不发达地区 基层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去细胞过程及环氧氯丙烷预处理(EC)对猪主动脉瓣纤维结构的影响,探讨EC对去细胞猪主动脉瓣钙化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分为三组新鲜瓣叶组(F组)新鲜猪主动脉瓣未作任何处理。去细胞瓣叶(A组)以胰酶消化,TrintonX100漂洗法去除瓣叶的细胞成分。EC预处理去细胞瓣叶(E组)以2%的EC/PBS溶液预处理去细胞猪主动脉瓣48h。以电子万能拉力计测定各组瓣叶的断裂强度。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各组瓣叶的游离羧基、酰胺基团变化。原子吸收法测定SD幼年大鼠皮下埋藏8周后钙含量,vonkossa染色观察钙沉积。结果1、A组的断裂强度与F组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619±98.9g/mm2vs632±89.8g/mm2p>0.05),E组较F组稍有增加(799±37.4g/mm2vs619±98.9g/mm2p<0.05)。2、红外光谱图显示F组瓣叶在1700~1750cm-1波长范围(游离羧基的特征性吸收光谱)内没有明显的吸收峰,A组吸收峰深大,而E组又有明显的回落。在1600~1650cm-1范围内(酰胺基的特征性光谱)F组吸收峰明显,A组吸收峰回落,E组吸收峰介入两者之间且较前两者均左移。3、体内埋藏2周后各组瓣叶钙含量开始增加,到达第六周时,新鲜瓣膜组钙含量有显著增加。去细胞瓣膜组增加缓慢,而经EC处理去细胞瓣膜组钙含量始终维持较低水平。4、vonkossa染色显示F组瓣叶被破坏吸收,未见有新的细胞生长,有大量钙化斑存在。A组及E组瓣叶均可见大量的新细胞生长,前者仅出现散在的微小钙化灶,后者未见有明显的钙化灶。结论去细胞后瓣叶的机械强度没有明显减低,游离羧基有明显的暴露,酰胺基团减少。经EC预处理可封闭游离羧基,增加酰胺基团含量,使瓣叶结构紧密,增加去细胞瓣叶的机械强度,具有减缓钙化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手术后出现腹股沟血肿及皮肤溃破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3例B型主动脉夹层的住院病人通过介入方法进行覆膜支架置入治疗后出现腹股沟血肿及皮肤溃破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1例覆膜支架置入治疗后出现腹股沟血肿及皮肤溃破患者血肿消退,伤口愈合出院,2例患者伤口局限,因经济原因。出院后门诊换药治疗。结论加强对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手术后腹股沟血肿及皮肤溃破患者进行有效护理能缩短住院时间利于康复。

  • 标签: B型主动脉夹层 介入 腹股沟血肿 皮肤溃破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免疫联合HCG及黄体酮安胎治疗习惯性流产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主动免疫疗法联合HCG及黄体酮治疗231例习惯性流产(RSA)患者为对象,采用丈夫或无关健康第三个体的外周静脉血20ml提取淋巴细胞进行上臂三角肌下缘皮下多点注射,4~6次为一个疗程。鼓励患者在3~6个月内妊娠,妊娠后立即联合HCG及黄体酮治疗治疗,加强优生优育知识宣教及心理护理。结果本组211例RSA患者获妊娠成功,治疗成功率为91.34%。结论主动免疫联合HCG及黄体酮安胎治疗RSA简单、安全、有效,有效提高疗效和妊娠成功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 标签: 主动免疫疗法 习惯性流产 HCG 黄体酮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理论和方法,就主动性筛查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MRSA)医院内传播与感染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通过检索相关数据库,从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有无失访几方面,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数据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检索,获得相关文献共2428篇,经质量评估筛选后,其中1个随机对照试验(包含3488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对其进行了系统评价。经分析,纳入的1个研究介绍了随机分配方法,描述了失访、丢失、退出病例,未具体描述分配隐藏及实施盲法,质量等级为C级。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ICU医院内MRSA携带或感染率分别为25.7/1000病人日数、25.1/1000病人日数(P=0.7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入的1个研究未报道重症患者与主动性筛查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现有高质量研究尚缺乏有力证据支持主动性筛查降低重症监护病房医院内MRSA传播及感染的有效性,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做好手卫生措施可能更为重要。

  • 标签: 主动性筛查 重症监护病房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 简介:摘要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中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应用及护理进展,包括应用指征,围术期整体、全面护理干预,并发症防范等,对增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意义显著,确保了患者临床安全,本次研究就此进行综述。

  • 标签: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急性心肌梗塞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在腹主动脉狭窄高血压大鼠模型上观察了心肌肥厚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多种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心肌细胞凋亡率、凋亡调控基因表达等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及中药麝香保心丸、脉平对心肌肥厚和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方法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MMP-2、MMP-9和IL-6、IL-10;放免法检测TNF-α;流式细胞法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和凋亡调控基因表达。结果腹主动脉狭窄6周后,大鼠左室重及室重/体重比值明显增加;同时多种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心肌细胞凋亡率、凋亡调控基因表达等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麝香保心丸和脉平对心肌肥厚和各种影响因素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结论心肌肥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麝香保心丸和脉平对预防和治疗心肌肥厚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心肌肥厚 麝香保心丸 脉平 细胞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采用分叉型人工血管内支架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瘤的效果及手术经验。方法将自2001年9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收治腹主动脉瘤24例,均采用分叉型人工血管内支架腔内修复,术前以CT、MR及血管造影检查评估腔内治疗的可行性并测量相关数据,设计并选择合理带膜支架,取双侧腹股沟小切口,在X线透视下将支架通过股动脉放置在腹主动脉瘤的恰当位置上,实现动脉瘤腔内修复。观察手术过程中手术时间、出血量,评定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患者的成功率,以及记录并发症等情况。结果24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患者成功率100%。手术时间1~4h,平均(3.40±0.4)h。出血量50~320ml,平均(120±24)ml。并发症内漏血1例,腹股沟血肿1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应用分叉型人工血管内支架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瘤,具有手术时间较短,操作易行,成功率高,可有效预防术后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但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分叉型人工血管 支架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