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婴儿先天性心脏病采用液体超负荷治疗对其术后的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析术后液体超负荷治疗对患儿治疗结局的影响。结果7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为27.63%,术后无急性肾损伤率为72.37%。急性肾损伤患儿的血肌酐、血管活性药物评分、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大于无急性肾损伤的患儿,(P<0.05)。结论婴儿先天性心脏病采用液体超负荷治疗可以降低患儿术后急性肾损伤率,改善患儿结局。

  • 标签: 液体超负荷 婴儿 先天性心脏病 术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衰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患者护理流程规范化意义。方法:采用分组对照理论进行研究设计,实验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10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内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8名慢性心衰患者,将其分为治疗、对照两组,分析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有效人数均较多,患者治疗有效率较高;其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也比较高,P<0.05。结论:在对慢性心衰患者进行治疗时,搭配规范的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疾病治护效率。

  • 标签: 慢性心衰 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 护理流程规范化
  • 简介:摘要:目的:就团队责任制带教在心脏血管外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我院心脏血管外科实习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50名,基于数字法的前提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25名,在其教学中分别应用常规带教、团队责任制带教模式。结果:团队责任制带教实施后,观察组实习生考核成绩明显提高,反观对照组则相对较低,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团队责任制带教后,进一步促进了实习生教学满意度的提高,相比之下对照组则较低,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血管外科教学中,团队责任带教的应用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团队责任制带教 心脏血管外科教学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采用稳心颗粒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7月-2021年8月;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25例(采取常规治疗)和实验组25例(基于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稳心颗粒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效果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心电图疗效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常规组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采用稳心颗粒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患者病症的缓解,保证其生存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 稳心颗粒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有效护理措施与价值。方法:2019年8月-2021年7月本科接诊先天性心脏病患儿70名,都接受手术治疗。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预防性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肺部并发症等指标。结果:针对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5.71%,比对照组22.86%低,P<0.05。结论: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中用预见性护理,利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 标签: 肺部并发症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护理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心脏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接受心脏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接受针对性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冠心病 针对性治疗 心脏介入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细化护理模式对于提升心脏急危重症患者疾病治愈率的实际效果,探索精细化护理工作的主要模式以及相关方法。方法:采取统计学随机区域分组的形式,从2020年10月-2021年10月进入本医院接受心脏内科急危重症急救工作的共计518名患者之中,随机选取100名或者参与本次临床医学研究工作以及心脏内科急危重症急救精细化护理工作,随后采取统计学随机抽签的形式,将100名患者随机化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固定人数为50人,由医护工作人员在对照组与观察组中,采取不同类型的心脏急危重症急救工作,共同研究两组患者疾病治愈率以及身体机能康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正式接受精细化护理工作之后,并未出现并发症以及身体不适症状,观察组内部绝大多数心脏急危重症患者普遍认可精细化护理模式,疾病治愈率较高,心脏基础功能恢复较快,所给出的调查问卷满意度平均分普遍较高。结论:在正式开展心脏急危重症患者治疗工作的过程中,可以融入精细化护理模式,着重调整心脏危急重症急救护理工作的具体模式与流程尤为重要。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心脏急危重症 急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细化护理模式对于提升心脏急危重症患者疾病治愈率的实际效果,探索精细化护理工作的主要模式以及相关方法。方法:采取统计学随机区域分组的形式,从2020年10月-2021年10月进入本医院接受心脏内科急危重症急救工作的共计518名患者之中,随机选取100名或者参与本次临床医学研究工作以及心脏内科急危重症急救精细化护理工作,随后采取统计学随机抽签的形式,将100名患者随机化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固定人数为50人,由医护工作人员在对照组与观察组中,采取不同类型的心脏急危重症急救工作,共同研究两组患者疾病治愈率以及身体机能康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正式接受精细化护理工作之后,并未出现并发症以及身体不适症状,观察组内部绝大多数心脏急危重症患者普遍认可精细化护理模式,疾病治愈率较高,心脏基础功能恢复较快,所给出的调查问卷满意度平均分普遍较高。结论:在正式开展心脏急危重症患者治疗工作的过程中,可以融入精细化护理模式,着重调整心脏危急重症急救护理工作的具体模式与流程尤为重要。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心脏急危重症 急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5A模式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以下简称AMI)PCI术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本文选择60例AMI患者,均开展了PCI手术,在护理中,观察组采用5A模式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数据。结果:比较对照组可以看出,观察组的LVEF、6MWD、BI分值、护理1个月后的自我管理分值、术后1个月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5A模式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应用在AMI PCI术后患者护理中,效果理想。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PCI 5A模式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心脏外科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有效人文关怀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对象为本院心脏外科在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诊治的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共66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对患者分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为对照组,33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有效人文关怀护理患者为观察组,33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面情绪评分变化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明确对心脏手术患者实施有效人文关怀的临床效果。结果:经不同护理,观察组负面情绪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脏外科 手术室护理 人文关怀 负面情绪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8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2022年1月-2022年6月,随机对患者进行编号,奇数设为对照组(n=40例),偶数设为观察组(n=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观察组行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负性情绪评分(SAS、SDS)、 生活质量(CQQC)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两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CQQC评分比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行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可缓解负性情绪,实现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脏康复护理干预 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临床诊断的影响,旨在为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水平提供启示。方法: 将尤溪县中医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共51名确诊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接受检查的51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的健康人相比,观察组的所有患者都表现出明显的A值峰值,而左心室射血分数和E值峰值则明显降低。这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满足了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进行诊断和分期的临床要求。它可作为该病临床诊断和管理的有效工具。

  • 标签: 高血压 左室肥厚 左心衰竭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标志物检测在肾脏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肾功能不全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肌酐浓度以及血尿素指标将其分为代偿期组30例,失代偿期组30例,尿毒症组30例,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对照组),分别对其进行心脏标志物检测,观察检测结果。结果:4组Hs-cTnT、CK-MB、MYO、NT-proBNP指标随着肾功能降低表达情况有所增加且存在统计学意义(F=124.347/49.923/2241.375/3292.480,P

  • 标签: 心脏标志物检测 肾脏功能不全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作为缓解慢性心律失常疾病最有有效的方法之一,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在我国医学临床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除缓慢性心律失常外,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还可用于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药物难以控制的心力衰竭、心房纤颤等疾病。而针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运动训练,不仅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疼痛,还可以增强其心肺能力,提高身体素质与舒适感。

  • 标签: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心律失常 术后康复 运动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标志物检测在肾脏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肾功能不全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肌酐浓度以及血尿素指标将其分为代偿期组30例,失代偿期组30例,尿毒症组30例,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对照组),分别对其进行心脏标志物检测,观察检测结果。结果:4组Hs-cTnT、CK-MB、MYO、NT-proBNP指标随着肾功能降低表达情况有所增加且存在统计学意义(F=124.347/49.923/2241.375/3292.480,P

  • 标签: 心脏标志物检测 肾脏功能不全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外固定支架术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CD)救治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的成效。方法 挑选院内2020年1月-2022年1月救治的60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损伤病患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0例。参照组通过清创、外固定支架术后开展常规换药救治,研究组则运用外固定支架术结合VCD救治。全部病患均在创面新鲜后进行植皮手术。观察对比两组病患手术后组织缺损恢复时间、骨折恢复时间、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开展对比。结果 研究组缺损组织恢复时间、骨折恢复时间分别是(10.0±2.2)d、(5.5±1.3)个月,参照组缺损组织恢复时间、骨折恢复时间分别是(40.0±5.8)d、(8.0±2.5)个月,两组对比,研究组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外固定支架术结合VSD救治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损伤可以有效引流,维持创面新鲜,推动创面恢复,充分的减少了感染的几率。

  • 标签: 外固定支架术   负压封闭引流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心脏搭桥术后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心脏搭桥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结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心脏搭桥术后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

  • 标签: 康复护理 心脏搭桥术 心理状况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