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 2017 年 5 月 -2019 年 5 月母婴同室新生 120 例,随机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 60 例),研究组施行共同参与式护理,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家属投诉例数 3 例,投诉率 5% ,对照组家属投诉例数 12 例,投诉率 20% ( P < 0.05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 96.6% ,对照组满意度 81.6% ,数据比较差异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母婴同室新生护理中,对于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应用,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减少投诉率,使其护理满意度全面提升。

  • 标签: 共同参与式 母婴同室 新生儿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与心肌酶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0例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患儿的收治时间在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另选择同时段我院出生的40例正常新生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心肌酶检查,检查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AST、LDH、LDH1、CPK、CPK-MB。结果实验组的AST、LDH、LDH1、CPK、CP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实验组中重度、轻度、中度患儿的AST、LDH、LDH1、CPK、CPK-MB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各项心肌酶指标与正常新生存在明显差异,且病情越严重,各项心肌酶指标的参数值越高。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 缺血性 脑病 心肌酶
  • 简介:(福建省泉州市儿童医院 362000) 【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新生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在 2017年 2月至 2018年 2月收治的新生黄疸患儿共计 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儿均接受蓝光照射治疗,但是护理措施却不同,将全部患儿分组护理: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有患儿 75例。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实施有效护理。结果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与患儿家长对治疗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新生黄疸实施蓝光照射治疗,并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新生儿 黄疸 蓝光照射 人文关怀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引发新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疾病的因素,分析治疗该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42例新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依据患儿入院就诊时间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患儿实行我院儿科常规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参照组前提下予以东莨菪碱治疗,分析患儿的致病因素,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新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与患儿体重、胎龄、喂养方式等存在一定关系,包括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低于1500g、非母乳喂养比例均显著高于足月儿、大于1500g体重、母乳喂养比例;实验组患儿与参照组患儿在总有效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利用东莨菪碱方式辅助治疗新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明显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应用与借鉴。

  • 标签: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临床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新生 PICC 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实施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术的新生 180 例,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感染的 26 例新生的临床病例资料。探讨分析孕妇年龄、是否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孕妇产道情况,以及胎儿出生时的体质量、性别、胎龄等胎儿基本情况,能否成为诱发导管相关性感染 (CRI) 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患儿产生的并发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加快患儿的恢复。结果:诊断为 CRI 的新生共有 26 例, CRI 发生率为 14.4%(26/180),6.0/1000 导管日 (26/4355) ;对孕妇产道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分娩孕周的长短与 CRI 的是否发生关系密切 (P ;对胎儿基本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患儿的胎龄、出生时的体重、性别、置管时间、催患呼吸窘迫综合征均可作为诱发 CRI 的危险因素 (P

  • 标签: 新生儿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