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6 个结果
  • 简介:采用HF、MP2方法和密度泛函理论BP86方法,对扩展卟啉(hexaphyrins)及2个Au+与之组成的双金属配合物的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进行了理论研究,并采用TDDFT方法对2种体系的电子光谱等进行了计算.研究表明hexaphyrins与Au+配位使得体系出现了较为显著的电子相关效应,HF方法不适合该体系的研究,MP2方法和BP86方法给出了相近的几何结构.从简单的卟吩变化到扩展卟啉,体系结构的显著变化导致前线轨道的组成和能级也随之发生复杂的变化,因此很难用简单的四轨道模型对体系所有显著的电子跃迁给予明确的解释.由于Au+与hexaphyrins的配位对体系前线轨道的组成影响不大,因此对hexaphyrins-Au+紫外-可见光谱的计算和解析得到与hexaphyrins相似的结果.

  • 标签: 扩展卟啉 从头计算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结构 UV电子光谱
  • 简介:应用ABEEMσπ/MM方法,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Tacrine(塔克宁)与组胺转甲基酶进行了分子对接.然后对乙酰胆碱酯酶与4种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分子对接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将受体分子固定,配体分子可自由移动,采用半柔性对接方式.通过对4种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与乙酰胆碱酯酶结合能大小的计算,得到结合能力大小顺序依次为:Donpezil(多奈哌齐)〉Huperzine(石杉碱甲)〉Rivastigmine(利发斯的明)〉Tacrine(塔克宁).这个顺序与实验中得到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活性IC50值大小顺序相一致.为使用该方法进行抑制剂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阿兹海默病 塔克宁 乙酰胆碱酯酶 分子动力学模拟 氢键
  • 简介:采用CCSD(T)/aug-cc-pVTZ//MP2/aug-cc-pVTZ方法构建了HO2+NO反应的单、三重态反应势能剖面.研究结果表明,标题反应在单、三重态均存在3条反应通道,分别经抽氧、加成和抽氢反应生成产物NO2+OH、HNO3和HNO+O2.其中抽氧、加成反应的优势通道发生在单重态势能面上(通道R1和R2),而抽氢的优势通道则发生在三重态势能面上(通道R6).利用经典过渡态理论(TST)并结合Wigner矫正模型在200K1500K温度范围内计算了优势通道R1,R2和R6的速率常数kTST/W.结果显示,在计算温度范围内抽氧、加成反应的通道R1和R2始终存在竞争,且抽氢反应通道R6在高温区500K1500K竞争作用也逐渐显现,但抽氧通道R1分支比始终大于81%,具有绝对优势.

  • 标签: NO HO2 势能面 反应机理 速率常数
  • 简介:用溴化乙锭(EB)作为荧光探针研究了各种茶叶多糖、多酚类化合物对DNA的保护作用.测定了龙井、普耳茶、乌龙茶等8种茶叶中多糖和多酚类提取物存在下DNA与EB混合液的荧光积分强度,并把不同茶叶与DNA相互作用的常数定义为结合常数D,根据D的大小讨论了多糖及多酚类化合物的存在DNA保护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茶叶与DNA有较好的作用,但作用程度不同.D值越大,茶叶对DNA的保护作用越好.多糖保护作用顺序如下:祁门红茶〉绿茶(安徽)〉普尔茶〉乌龙茶〉福建政和红茶〉寿宁绿茶〉信阳毛尖〉龙井;多酚保护作用顺序如下:祁门红茶〉福建政和红茶〉寿宁绿茶〉龙井〉乌龙茶〉绿茶(安徽)〉信阳毛尖〉普尔茶.

  • 标签: 荧光探针 DNA 茶叶多糖 茶叶多酚
  • 简介:以2-氯-6肼基吡啶、丁炔二酸二甲酯和乙酸酐为原料,设计合成了5-乙酸-1-(6-氯吡啶)-1-氢-吡唑-3-甲酸甲酯(化合物1)和1-(6-氯吡啶)-5-羟基-1-氢-吡唑-3-甲酸甲酯(化合物2).其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1HNMR、13CNMR、IR和元素分析等进行表征.采用MTT法测试了所合成的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人肺癌细胞NCI-H460、人肝癌细胞BEL-7404、人结肠癌细胞HCT-1164组细胞株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它们对所测试的部分人体癌细胞株表现出了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1对NCI-460癌细胞表现出较好的抑制作用,而化合物2对HepG2,BEL-7404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 标签: 吡啶-吡唑酮衍生物 合成 单晶结构 抗肿瘤活性
  • 简介: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甘氨酸与镧(Ⅲ)作用形成配合物.利用同步荧光光谱和荧光光谱探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和甘氨酸镧(Ⅲ)配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可知甘氨酸镧(Ⅲ)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根据双对数方程处理荧光猝灭数据得到了甘氨酸镧(Ⅲ)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b和结合位点数n.热力学数据表明配合物与BSA作用主要是疏水作用力.利用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甘氨酸镧(Ⅲ)配合物对于牛血清白蛋白的构象影响.

  • 标签: 甘氨酸镧(Ⅲ)配合物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相互作用
  • 简介:选取8个典型的二价金属卟啉MP(M=Ca,Mg,Zn,Cu,Ni,Fe,Co,Mn)与三聚氰胺(L)形成轴向金属配合物(L-MP),应用概念密度泛函工具,系统地计算和比较了L键合前后对其结构和反应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除钙的特别不稳定物外,L配体对其余6种MP的结构影响较小,它们有较高的化学势指数和较低的总化学硬度而趋向配体的解离;与铁卟啉能形成最稳定的轴向配合物,电子由配体N原子流向铁,中心铁的亲核Fukui指数值大于体系里其他原子的Fukui指数,且发生符号改变.在这些典型的赤道键合配合物中,金属M、配体N之间的二级微扰相互作用能,自然电荷布局以及概念密度泛函指数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线性关系.以上结果可为体内三聚氰胺致结石提供新的启示.

  • 标签: 三聚氰胺 金属卟啉配合物 概念DFT Fukui指数
  • 简介:首次采用体外抑制实验检测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4种黄酮化合物对5-脂氧合酶(5-LOX)抑制作用,4种化合物IC50值分别为44.18,94.17,172.49和468.45μmol/L.在超滤液质联用实验中测定4种化合物与5-LOX酶的结合率,其结果与体外抑制实验结果一致,表明芦丁对5-LOX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次为紫云英苷,而槲皮素和异槲皮苷对5-LOX几乎无作用.

  • 标签: 黄酮 5-脂氧合酶 体外抑制活性 超滤液质联用
  • 简介:采用直接动力学的方法,对多通道反应体系Br+CH3S(O)CH3进行了理论研究.在BH&H-LYP/6-311G(2d,2p)水平下获得了优化几何构型、频率及最小能量路径(MEP),能量信息的进一步确认在MC-QCISD(单点)水平下完成.利用正则变分过渡态理论,结合小曲率隧道效应校正(CVT/SCT)方法计算了该反应的两个可行的反应通道在200K~2000K温度范围内的速率常数.在整个反应区间内,生成HBr的反应通道与生成CHa的反应通道存在着竞争,前者是主反应通道,后者是次反应通道.变分效应和小曲率隧道效应对反应速率常数的计算影响都很小.理论计算得到的两个反应通道的反应速率常数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 标签: 直接动力学方法 速率常数 小曲率隧道效应 正则变分过渡态理论
  • 简介:采用平面波赝势(PWPP)方法进行密度泛函(DFT)计算,研究了Al掺杂对锐钛矿晶体能带、态密度的影响.分析发现掺杂后Al原子3s和3p轨道上的电子虽然对晶体的价带和导带贡献不大,却诱使导带发生较大程度下移,禁带宽度减小,理论预测可以发生红移.采用低温燃烧合成法制备了Al掺杂锐钛矿型纳米TiO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检测和甲基橙降解实验证明,Al掺杂TiO2光吸收强度增强,吸收带边界发生红移;光催化性能较纯TiO2有所改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

  • 标签: 二氧化钛 纳米粉体 密度泛函 低温燃烧合成
  • 简介:合成了ⅡA,ⅣA,ⅤA族元素为取代原子的3个系列钨铜杂多配合物.经ICP,TG曲线确定其化学式为K8[CuZ(OH2)W11O39]·xH2O和K17.18[Z’(CuW11O39)2]·xH2O(Z=Mg,Ca;Z’=Sr,Ba,Sn,Pb,Sb,Bi).通过TG-DTA,IR,XRD,XPS,^183W-NMR等手段对合成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新配合物具有典型的Keggin结构,且主族元素进入到配合物的骨架中.由于新配合物中Cun具有顺磁性,导致XPS,^183W-NMR的测试结果表现出特殊性;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新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表明均为可逆氧化还原过程,还对导电性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 标签: 主族元素 杂多配合物 电化学性质 导电性
  • 简介:建立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抑制剂的三维构效关系,可预测新的糖原合成激酶-3β抑制剂.通过确定分子的药效构象,与选定的模板分子进行叠合,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CoMSIA)分别建立38个糖原合成激酶-3β抑制剂的3D-QSAR模型.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所建立的模型的决定系数q2=0.711,非交叉验证系数r2=0.887,标准偏差ES=0.411,显著系数F=109.856;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所建立模型的决定系数q2=0.605,非交叉验证系数r2=0.931,标准偏差ES=0.326,显著系数F=122.122.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结合部位的性质要求,解释马来酰胺类抑制剂的构效关系,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 标签: 糖原合成激酶-3β抑制剂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 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
  • 简介:利用MP2和mPWPW91方法,在6-311G**和6-311++G**基组水平上研究了RDX分别与硝基、氨基和迭氮基取代的氮杂杯[2]-间-芳烃[2]三嗪和氮杂杯[2]-对-芳烃[2]三嗪形成的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并借助自然键轨道(NBO)和分子中的原子(AIM)理论揭示了氢键的本质.结果表明,氮杂杯[2]-间-芳烃[2]三嗪复合物中氢键主要发生在RDX与三嗪环及其取代基之间;氮杂杯[2]-对-芳烃[2]三嗪复合物中氢键主要发生在RDX与杯芳烃环及其取代基之间.分子间相互作用能在-18.82--40.62kJ/mol之间;经基组叠加误差(BSSE)校正后,相互作用能顺序为e〉f≈b〉a〉c〉d和e′〉b′〉f′〉a′〉d′〉c′.两类复合物中,氨基取代的复合物分子间氢键强于硝基或叠氮基复合物分子间氢键,氨基氮杂杯[2]-对-芳烃[2]三嗪与RDX形成的氢键最强,有望作为降低火炸药感度、进行火炸药废水处理的候选物.为获得稳定性较强的RDX-氨基氮杂杯芳烃超分子炸药,应该选取介电常数较大的溶剂.

  • 标签: 芳烃[2]三嗪 RDX 分子间氢键 MP2
  • 简介:应用分子力学、半经验量子化学RM1方法优化了32个抗野生型HIV-1病毒毒株的二芳基嘧啶类(DAPYs)化合物分子结构,从分子构象模型中提取了多种参数并结合疏水性参数与指示性参数建立QSAR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回归方程显示:分子体积V的增大会降低其抑制活性,而左苯环与嘧啶环间二面角日增大可以提高抑制活性.同时指示性参数工表明左苯环CN基团加入可以明显增加抑制活性,嘧啶环上R1位置苯基与硝基的加入可以极大降低抑制活性.

  • 标签: HIV-1 疏水性参数 二芳基嘧啶类似物(DAPYs) QSAR
  • 简介:应用AM1法几何全优化计算获得47个靛红衍生物的电子结构、几何结构和分子性质的各种参数,然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化合物对急性单核组织细胞淋巴瘤细胞U937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的预测模型.模型复相关系数(R。)、留一法(LOO)交互检验复相关系数(Rcv2)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51,0.825和0.347,用预测集样本进行了外部预测,所得外部预测集交互检验系数Qext^2为0.725,表明所建QSAR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和较强的预测能力,模型外推有效.模型结果表明:疏水参数logP越大,ELUMO越负,化合物抗肿瘤活性越大.对模型应用域(AD)进行了表征,所建模型可以应用于应用域内靛红衍生物对U937抑制活性的预测,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 标签: 靛红衍生物 U937 AM1 定量构效关系 应用域
  • 简介:据悉,山西省化工研究所采用两步法合成的抗氧剂1330,工艺合理可行,有效地解决了残渣利用问题,提高了综合经济和环保效益。抗氧剂1330属于耐抽出型受阻酚抗氧剂,极性小,挥发性低,耐热水抽出,抗热氧稳定性好,主要应用领域为聚烯烃及各种通用和工程塑料制品,特别适用于PP-R管材、PP纤维等要求高加工温度和高耐抽出的制品,旨在抑制聚合物树脂的热氧老化,提高制品的加工稳定性和长期热稳定性。

  • 标签: 山西省化工研究所 受阻酚抗氧剂 两步法 合成 塑料制品 PP-R管材
  • 简介:采用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优化了对位取代吡嗪衍生物的几何构型,利用TD-DFT方法计算了它们的前线分子轨道能级和电子光谱.结果表明,带有给、吸电子基团对吡嗪衍生物与苯、吡啶相比,也具有很好的共轭性;随着分子共轭链的增长,分子的偶极矩增大,前线分子轨道能级差减小,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对于具有相同共轭链的同分异构体,推电子基团与具有给电子性质的共轭链相连,则分子的电荷转移明显,导致偶极矩增大,前线分子轨道能级间的电子跃迁更容易;吸电子基团与具有给电子性质的共轭链相连,情况正好相反,这些结果对分子设计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共轭 分子轨道 吡嗪 基团 能级 偶极矩
  • 简介:采用两种密度泛函方法和两种有效核势基组对中性不饱和三核钌羰基化合物Ru3(CO)n(n=11,10,9)的三态异构体进行理论计算,优化出8个稳定异构体.研究发现,三态异构体中带有多个非端羰基的异构体能量较低.对同一分子的三态异构体,所含非端羰基数目越多,则能量也越低.

  • 标签: 不饱和三核钌羰基化合物 密度泛函 羰基数目
  • 简介: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了不同Al含量的固溶体Sn-Al合金的总能量与电子结构,得到Sn0.7Al0.3合金比例最适合用于锂离子电池Sn基合金材料,并对Sn0.7Al0.3合金嵌锂后的各种物理性质和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理论计算,发现该固溶体合金相具有较稳定的电化学嵌锂电位和良好的充放电循环性能.同时采用磁控溅射制备了该合金薄膜材料,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Sn-Al合金 第一性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