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如何保护好文物,是我们共同关心的课题,相关部门为此采取了大量措施。然而,现代群众性旅游活动的兴起,又为文物保护工作增添了新的难题。万荣是一个文物大县,文物保护的任务非常艰巨,

  • 标签: 文物保护工作 旅游活动 人类社会活动 科学价值 人民群众 文化财富
  • 简介:计算机考古学[英]霍立治前言:1991年,中国最早搞计算机考古的李科威先生提出了在中国开展计算机考古的几点具体设想。与此同时,由俞伟超馆长领队的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班村新石器时代遗址综合发掘和研究"项目开始。在项目的设计中我们打算进行考古资料计算...

  • 标签: 计算机 数据库管理系统 考古学家 表格化 考古遗址 文字处理
  • 简介:本文分析了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及相关文章中的史料观,结合当代中国考古学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再思了傅斯年的古史重建,兼及中国考古学的研究取向。

  • 标签: 傅斯年 史料观 古史重建
  • 简介:介绍一帧大明通行宝钞(彩图1),此先祖晚清在扬州府旧藏,文革抄家时夹在旧杂志里,发还时仍夹在原页,未被发现,幸免灾难,得以重见天日。

  • 标签: 大明宝钞 货币 形制 收藏
  • 简介:我偶然得到二枚新疆早期民国“邮政储金券”。票面额为100元和1000元。此两种票面额不同,幅度也不同,细节上有些差异,其它基本雷同。100元:长120mm,高77mm。票面浅红色,中间为暗红色,整个票面为繁体字印刷。

  • 标签: 民国时期 “邮政储金券” 新疆 纹饰 邮政储蓄
  • 简介:楚国黄金货币可能是目前所知最早用贵金属铸造而成的称量货币,战国时以金版形式出现(或有金饼),西汉时期有圆形饼金、马蹄金、麟趾金。其币材产地、冶炼技术、问题仍存在诸多未解之处。关于币材来源,目前的研究主要依据《战国策》、《管子》、《史记》等史料中有关南方地区产黄金的记载,认为楚国的黄金来源地可能在今湖北、江苏、江西等地,这无疑对理解楚国黄金货币币材来源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黄金货币 楚国 《战国策》 成分 称量货币 西汉时期
  • 简介:近年来,古食谱研究已成为考古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人体骨骼中微量元素已经广泛地应用为重建古代食物结构、生存方法、经济生活变化的指示剂.加以合理的研究设计,微量元素的分析能为我们研究过去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提供重要的资料.

  • 标签: 食物结构 微量元素 古代 食谱 营养结构 生活习俗
  • 简介:2004年6月9日,珍本图书《中国人古巴独立》作为文物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该书由被古巴人民奉为“古巴独立之父”的何赛·马蒂的亲密战友、古巴独立战争领导者之一的贡萨洛·德格萨达·阿罗斯大特吉1892年撰写,并于当年在莱比锡用英文首次出版,2003年2月28日现古巴共和国(TheRepublicofCuba,RepublicadeCuba)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罗斯又为之题词的。这是一本8开大小的书,共18页,封面泛黄并布满点点霉迹和水痕,四个书角已经磨成圆弧状,书脊破损,书页松散,钉在书脊上的两颗锈得发黑的订书钉已经松动。

  • 标签: 中国人 古巴 中国国家博物馆 独立战争 CUBA 卡斯特罗
  • 简介:武侯祠的碑刻反映了祠庙的沿革等重要情况.本文主要考察祠内碑刻刻建、搬迁、补镌、现存情况等等.

  • 标签: 武侯祠 碑刻 沿革 现状
  • 简介:羌族人临终关怀的理念和行为实践植根于羌族的文化土壤,同西方医学意义上的临终关怀有很大的区别,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民族文化性。本文在羌族特定语境下,从其宗教信仰、法事仪式及经文入手,结合临终关怀的宗旨和目的,探讨羌族临终关怀宗教信仰、生死观之间的脉络关联。羌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种为濒危病人提供关怀照顾的作法古已有之。是一种宗教性的临终关怀形式。它是借助释比的宗教法事行为实现对临终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情感支持,为该民族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可以帮助当代医学救治的临终关怀活动。

  • 标签: 羌族 临终关怀 羌族宗教 释比
  • 简介:“河洛”一词是我国史学界近年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地域概念。广义上讲,它指的是黄河中游、洛水流域这一辽阔的范围,具体的说,就是黄河从河曲(风陵渡)向东经三门砥柱。过孟津直达荥阳、郑州这段大河以南。洛水、伊水及嵩山周围,包括颍水上游登封等地,古时称河南地,也叫河洛地,而狭义的河洛则仅指洛阳。

  • 标签: 河洛 中国 氏族制度 统治秩序 二里头遗址 考古工作
  • 简介:长期以来,人们往往认为章门弟子仅是在学术领域才有所建树,而事实上他们的政治思想也相当成熟。早在辛亥革命时期,他们便在改良派论战的过程中,分别就革命改良、排满反帝、共和立宪三个问题,展开了系统深入的论辩,驳斥了改良派的错误言论,澄清了人们的思想疑惑,在很大程度上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标签: 章门弟子 辛亥革命 排满 共和
  • 简介:致力于考述成都武侯祠碑刻沿革现状的《武侯祠碑刻之沿革现状》的(一)、(二)、(三)等文,已先后刊载于《四川文物》和《成都大学学报》。本文为其续篇。至此,祠内1949年以前镌刻的碑刻除唐代镌刻的《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外,已全部整理完毕。唐碑之沿革现状,因其内容庞杂,拟专文考述。

  • 标签: 成都武侯祠 碑刻 考述 《四川文物》 大学学报 祠堂
  • 简介:甘肃省博物馆的《黄河古象陈列展览》到2005年已经正式展出了30年。一个博物馆的固定陈列展览能够如此之长、经久不衰地延续,这在国内是不多见的。本地观众说到博物馆,耳熟能详的展品,除了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就属这具黄河古象了。至此之际,笔者撰写此文追溯黄河古象的发现和研究经过,以示纪念。

  • 标签: 甘肃省博物馆 陈列展览 铜奔马 黄河古象 考古工作
  • 简介:河南秦汉考古在60余年的时间内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秦文化考古的成就主要反映在墓葬方面。两汉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研究集中在汉代域址、东汉帝陵陵园、内黄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及大量的中小型画像砖墓、壁画墓、画像石墓等考古发现研究方面。河南汉代冶铁的考古发现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标签: 河南 秦汉考古 发现与研究
  • 简介:甘肃黄河岩画是甘肃黄河流域岩画的统称。自1976年靖远吴家川岩画发现至今,在白银市所辖平川区、景泰县、靖远县境内发现多处岩画。其中,临近黄河河道的岩画有六处。本文以黄河岩画为名,就其发现和研究情况加以综述,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 标签: 黄河流域 岩画 甘肃 靖远县 平川区 白银市
  • 简介:全文主要依据考古调查、发掘记录对明朝封藩洛阳的伊王、福王及其后裔作了一些考证和研究,颇具资料价值。

  • 标签: 墓志 明藩洛阳王 考古工作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