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在法学理论界,有学者对权利结构观表达为“差序格局论”;在宪法(学)、民法(学)与国际法(学)的视野中,则对权利的种类进行了横向的划分,将其表达为一种共时性的权利结构观。这些思维格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理论盲点,即失去了对于权利的整体性把握。笔者以为,应当引入网状权利的观念。它不但有助于描绘权利的全貌,树立相互联系的权利观,还可以廓清法学与权利二者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差序格局 权利分类 网状权利 法学观
  • 简介:行使用壮文是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提高壮族人民的整体文化素质的重大措施。本文论述了新世纪壮文推行使用工作的新思路,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 标签: 新世纪 推行使用壮文 对策研究
  • 简介: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发展,在人类社会引发了两大政治潮流:一是民族独立运动,即寻求自由、独立和平等的民族力图建立民族独立国家;二是国家整合运动,即民族国家力图以共同的国家认同为基础,有机整合国内各民族,从而建立一体化的民族国家共同体。于是,在全球范围内,民族与国家之间就出现极为复杂的政治关系。本文主要探讨在民族国家建设过程中,国家整合与保障国内少数民族权力之间的内在关系。

  • 标签: 民族 国家 民族权利 国家整合
  • 简介:清代康乾时期,北京逐渐成为东西洋文化交涉的重要城市之一,朝鲜半岛的燕行使有机会在这襄与西洋天主教的传教士们交流。西方的风土人情和科学知识是双方交流的主要内容,吸毒石与清心丸则是双方互赠的有名礼品。吸毒石被当成了西洋医药的代表,清心丸成了朝鲜半岛特产的象徵。这两种药物的传散史,至少牵涉到西洋、朝鲜、中国和日本四地,反映了当时的东亚文化交流中“相互缠绕与交错的”景象。因此,只有在相互为背景的情况下作考察,才能理解近代早期东西方文化相互之间的复杂历史。

  • 标签: 燕行使 传教士 药物交流 吸毒石 清心丸
  • 简介:一、"大国一致"规则联合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权威的国际组织,也是大国利益的角逐场,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则是大国间相互较量、相互制衡的工具。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否决权的使用问题上,中国是相当谨慎的,但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上,却是原则性极强,可以说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行使的"否决权"是怎么一回事呢?

  • 标签: 联合国安理会 否决权 常任理事国 中国 国际组织 大国利益
  • 简介:这次人大常委会提出了两个引起很大争议的修法草案,一是经济犯罪免除死刑,二是代表法修订草案。讨论免除经济犯罪死刑时,有人大常委直接主张贪官免死,消息传出,激起了广大公众的强烈反对。搜狐首页上“贪官免死惹争议”一文的跟帖竟然多达十几万条,几乎全是痛骂、非常激烈。与此同时,代表法修订草案也在关心民主政治的人士中激起了很强的反对声浪。

  • 标签: 人大代表专职化 公民权利 人大常委会 修订草案 经济犯罪 民主政治
  • 简介: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和实现程度,决定和标志着党内民主的发展程度。党员能否正确地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是一名党员是否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体现,也是衡量一名共产党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本文着重从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现实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其表现以及健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相关制度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对选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党员 民主权利
  • 简介:保留“临时”首次否决1911年12月27日,各省代表会(南京临时参议院的前身)选举临时大总统之前,曾派马君武等人专程赴上海谒见孙中山,就临时政府的一些重要事项交换意见,地点在上海静安寺斜桥总会后小洋房。

  • 标签: 南京临时参议院 否决权 共和制 运行 国家 临时大总统
  • 简介:满族同进会(1912—1929)的成立及其主要实践活动,体现了满人的身份认同与权利诉求,即“求得生存权利与争取民族平等”,具体表现为经济上着力筹划解决八旗生计、政治上争取参政权与民族平等。通过对其进行研究,不仅侧面反映出满人在民国初年强烈的民族危机意识与民族自我认同感,而且也反映了民国前期中国社会政治与民族关系的特点。

  • 标签: 权利诉求 民国前期 满人 满族 民族平等 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