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8 个结果
  • 简介:辛亥革命冲击了文庙在帝制时代的“圣域”地位,上海文庙亦利用其旧有空间传播共和新风.然而出于对共和社会乱象的不满,其后民间到官方都有意重拾文庙的道德承载,以维护社会人心.虽经历新文化精英的批判,但北京政府时期文庙祀典未曾中断,地方官绅通过革新祀典礼仪、开放文庙、筹备通俗教育馆等方式,意在将文庙所承载的精神与共和社会相融通并传布民间.不过此时维护文庙旧制的社会氛围依然浓重,利用上海文庙广泛推行社会事业还有待北伐革命后强有力政权力量的出现.

  • 标签: 北京政府时期 上海文庙 共和理念 孔子
  • 简介:乾隆中期清朝统一天山南北后,出现了内地人口大量持续西向流动进入新疆的态势,籍隶陕甘的回民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后新疆的人口构成与社会面貌皆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在不少相关研究中,他们的存在被忽略了。作者通过爬梳北京与台北所藏各种满、汉文档案,得到大量有关实例,以此为基础具体探讨陕甘回民迁移新疆的契机、迁移大势以及在迁入地如何落脚谋生并构建移民共同体,尽可能鲜活地展现了这个内地穆斯林移民群体的样貌和特点。

  • 标签: 新疆 迁移 陕甘回民 移民社会 满汉文档案
  • 简介:“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台湾人的反应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台湾新民报》记事为后人提供了不少“九一八事变”前后的台湾社会动态资料,据此可探讨事变的原因及事变对台湾社会经济的影响,并揭示正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人民心系祖国、支持祖国抗日斗争的历史真实。

  • 标签: “九一八事变” 台湾 社会动态 抗日斗争 社会经济影响 《台湾新民报》
  • 简介:18世纪中期,清朝统一新疆。在清政府的鼓励下,内地(尤其是陕甘地区)人口向新疆的流动趋势逐渐加强。随着以汉人为主的流动人口的增加,有关这些人的各种犯罪活动也随之增加,而犯奸案例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以嘉庆时期新疆的犯奸案例为线索,主要对此类犯奸案例中犯奸者的组成、社会经济地位、社会关系和家庭背景,移民中的性别失调以及异民族之间的犯奸案例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进而分析了内地人移民新疆的动机、内地人的新疆认知以及伊斯兰文明对内地人移民新疆的重要影响。

  • 标签: 人口流动 嘉庆时期 新疆 案例 性别 性犯罪
  • 简介:朱仙镇是清代著名商镇之一.其兴起约在明代中后期,康熙、雍正年间迅速发展,乾隆年间达到鼎盛,全镇商人商号数量超过千家.在该镇汇集的商品除相当部分供应省城开封之外,流通范围大致可覆盖河南北部的开封、归德、彰德、卫辉等府.

  • 标签: 朱仙镇 关帝庙 山陕会馆 捐资
  • 简介:嘎仙洞的发现被认为是近代以来拓跋鲜卑研究最重大的考古成果之一,封鲜卑史研究推动很大。造成这样的行勤和影响当然是因为该巖洞具备某种确切可信的历史真实性,嘎仙洞岩壁上的北魏祝词铭文就是这种历史真实性的最坚强证据①。

  • 标签: 嘎仙洞 民族起源 想像 历史真实性 拓跋鲜卑 近代以来
  • 简介:本文以张敬礼《养性室日记》稿本为基本资料,对张謇之兄张警在北伐战争期间,遭到国民政府通缉一事之始末加以钩稽。同时对张謇身后,其子张孝若与张瞽之间的微妙关系略作探究,并分析南通张氏在宁汉合流之后,作为地方势力的代表,其家族力量受到政府方面的分化这一现象。

  • 标签: 南通张氏 张譬 张敬礼 张孝若 北伐战争
  • 简介:北舞渡是清代河南著名商镇之一。该镇商业以粮、油等本地农副产品的集散,纸、糖等南方杂货的转运贸易为大宗。北舞渡自身的腹地范围虽然有限。但作为周口与赊旗两大商镇之间的水陆过载码头,其商货往来范围可及秦晋吴楚乃至湘粤等数省。在清代中叶该镇的鼎盛时期。贸易于此的行商、坐贾估计可达四五百家。

  • 标签: 清代 北舞渡镇 河南 山陕会馆 商业经济
  • 简介:<正>今年是南明区政协的届满之年。按照省政协“要通过全面深入地总结本届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从而为下届政协留下一份精神财富”的精神,区政协主席王德妤正忙着为参加全省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作准备,并且她还打算制作一张反映本届政协工作的纪念光盘,出版一册文史资料荟萃等。可以说,王德妤近来的思维,始终放在对过去工作的回顾和总结上。经过一

  • 标签: 监督职能 南明区 王德妤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 简介:视觉文化的来临已是不争的事实。迄今为止,西方古代史研究中的视觉维度仍未在我国得到与这种大势相匹配的重视,利用考古实物探讨古代地中海世界的研究依然少见。西方古代史研究中的视觉维度可包括使用可视化的方法和利用视觉史料两个层面,而要拓展此类研究首先需要扭转观念,重视考古实物作为史料的独立价值,而不仅仅是将之作为对传世文字史料的补充。本文结合罗马不列颠尤其是罗马不列颠的马赛克的研究,对此加以具体阐述。

  • 标签: 视觉文化 罗马不列颠 可视化方法 总督 马赛克
  • 简介:《史记·伯夷列传》乃列传之纲领,集中体现了司马迁对德福关系问题的思考,其思考内容有二:其一,对殷周以来德福一致的思想观念和孔子德福无关的思想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不同看法;其二,提出了以立名为德行回报的德福关系观。

  • 标签: 《伯夷列传》 德福关系 孔子
  • 简介:高句丽安市城,即今辽宁省海城市东南15里营城子高句丽古城。唐太宗征高句丽,因久攻安市城不下而撤军,这是李朝文人在谈到“东人善守城”时津津乐道的战例。可是,多数李朝文人却认定,高句丽安市城在今辽宁省凤城县的凤凰山上,即那座被他们称为凤凰城的古城遗址。②也曾有李朝学者对此说法进行批驳,如:成以性(1595—1664)《燕行日记》:“世言唐太宗所征安市城,而口舌所传,真伪谁知。”朴世堂(1629—1703)《西溪燕录》和李宜万(1650—1736)《农隐入沈记》都有详细的考辨,

  • 标签: 朝鲜李朝 文人 史观 疆域 古城遗址 高句丽
  • 简介:汉末的五斗米道从巴蜀汉中迁徙到中原,永嘉之乱时再从中原迁徙到江南地区,汉末五斗米道与晋宋天师道是一源单绕的传承,这几乎已是早期道教史中一个固定的论述模式。本文认为降曹之後的五斗米道,很难再保有自己的宗教组织形态;永嘉之乱时从北方传到江南地区的道教组织,主要是来自青徐兖豫诸州信奉“大道”的南渡流民。束部地区的“大道”信仰源自汉末的太一崇拜,与五斗米道不同。从地域和信仰上,都可说明两晋之际传入江南的道教组织,并非来自巴蜀汉中的五斗米道。这些青徐之地的北方流民,被晋、宋政府集中在京口、晋陵一带,给予户籍和赋税政策上的特殊待遇,也是理解《三天内解经》《陆先生道门科略》等六朝天师道经典的重要历史背景。

  • 标签: 东晋南朝 五斗米道 天师道 历史渊源 大道信仰
  • 简介:蒋介石的日记表明,在浙赣战役中,蒋介石对盟国合作的重视和期望影响了其军事决策。这一点体现在浙赣战役中,蒋介石多次变更战略部署,并因为怀疑中国军队为盟国所做牺牲的价值而最终取消了衢州决战计划。蒋介石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十分期待日苏间爆发战争,因此对日苏关系走向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这也是导致他取消决战的原因。蒋介石并未意识到其决策影响了之后的中关军事合作。美国政府事后对浙赣战役过程的调查,让美国陆军坚信中国政府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决心保卫美国所需要的军事基地。

  • 标签: 中美合作 个案分析 军事决策
  • 简介:第一代啊,勤扒苦做;第二代啊,眉清目秀;第三代啊,好吃懒做;第四代啊,光光溜溜.这是汉正街旧时流行的一首歌谣.改革开放以来,当年在汉正街创业的100多户个体老板,大多已离开汉正街另谋发展去了,现在的汉正街已是第二代、第三代人的天下.在第二、三代中间,既有大学生、博士生下海的经商者,也有来自浙江、安徽及湖北各县城的农民.有人说,现在的汉正街已不是"城里人"的汉正街,而是"外地人"或者说是"乡下人"的汉正街,因为汉正街的业主现已有60%来自乡下,他们预言,再过十年、八年,"乡下人"将占汉正街业主的90%……

  • 标签: 汉正街中心商城个体协会 程新华 创业精神 生活经历
  • 简介:回族新文化运动是回族知识分子鉴于国家的内忧外患和本民族积贫积弱的现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及现代伊斯兰复兴思潮的双重影响下,兴起的一场以教育普及和宗教革新为核心内容的文化自觉运动。以这场新文化运动为中心,可对新式教育背景下的回族知识分子作出代际划分,分别是:19世纪50年代左右出生的第一代,19世纪80年代左右出生的第二代,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出生的第三代。他们作为回族内部的文化精英和先觉者,虽然所受教育和文化走向各有区别,却都以极高的文化品格成为这一文化运动积极的参与者和实践者,从而推动了回族社会的现代转型。

  • 标签: 新式教育 现代化 文化自觉 学术传承 儒家文化
  • 简介:《谭襄敏公奏议》是明代谭纶的奏议合集,《蓟辽稿》汇集了他在总督蓟辽期间的奏议,是研究明代中期蓟镇军事、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的重要文献。该奏议在乾隆年间被编入《四库全书》,内容也因此被篡改。通过对明刻本和四库本的比对可知,清人对明代文献修纂主要集中在北边防御和民族事务等方面,由此也不难发现明清两代的民族观和民族政策之大不同。

  • 标签: 奏议 篡改 编纂 明代中期 《四库全书》 民族关系
  • 简介:《梅州大侠香港六十年》是香港爱国商人廖安祥(1907-2007)的一本回忆录。之前他曾用客家话五言诗写成叙事长诗,81岁那年,改写成《梅州大侠香港六十年》这样一篇回忆录。廖安祥以一个老人平静的心态,朴实的语言再现了自己的丰富生活轨迹。这其中包括他在自己家乡的生活经历与成长环境,外出求学,到香港谋生创业,如何组织营救香港文化人士等内容。

  • 标签: 香港 大侠 梅州 历史 解析 生活经历
  • 简介:<正>Theconceptof"purity"and"pollution"existsineveryethnicgrouporculture,andtheemergenceandexistenceofthisconceptiscloselyassociatedwithgeographicenvironment,religiousbelief,modeofproduction,lifestyle,moralsandworldoutlook,andissupportedandrestrictedbyawholesetofculturallogicshiddendeeplyinthesocialstructure.Differentethnicgroupsandcultureshavedifferentcriteriaforclassificationof"purity"and"pollution".Onearticle,behaviororsocialphenomenonmaybedeemed"pure"byoneethnicgroup,but"polluted"byanother.Thehumanperceptionof"purity"isa

  • 标签: 洁净 文化诠释 藏族 神圣 农民 观念
  • 简介:妇女合作运动,即“各机关公务员工眷属生产合作运动”(简称“眷合运动”),是国民政府于抗战后期在陪都及周边地区发起倡办的一项动员机关公务员女性亲属参与经济生产的合作运动。此次运动历时3年,被其领导者赋予了改善公务员生活、扶植后方生产、扩大合作运动、妇女解放等多重政治、经济意涵。然而,目前学界对该运动的研究尚付之阙如。因此,笔者尝试以眷合运动的指导机关——眷属生产合作推广部编印的刊物《妇女合作运动》为中心,对这一运动的基本情况加以初步的介绍与分析。

  • 标签: 妇女合作运动 抗日战争 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