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20 个结果
  • 简介:文学人类学是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方法论先锋。在经过从文学作品到文学文本、从文学文本到文化文本的论域拓展之后,文学人类学进一步向着当代人文学科的思想腹地挺近。借助于对“多重证据”和“物的叙事”的多维观审,文学人类学凸显了当代思想对物之“物性”的再思。文学人类学对物的“重现发现”,处在物我关系时代变迁的“合题”阶段,也应和着当代思想的辩证革新。物性再思不仅唤醒物,也开启了物我共生的新世界。

  • 标签: 文学人类学 物性 物的叙事 物我共生
  • 简介:<正>近两年来,苏联、美国和英国都出版了一些研究俄国文学和作家的参考书,其中数目最多的是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参考书。刊载在《苏联书目》杂志1978年第五期上的E·M·萨哈洛娃的《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目录提要》对各种书目提要作了全面评述。1979年纽约出版了D·N·伊根的《列夫·托尔斯泰,1978年以前出版的英文资料注释书目提要》。1978年,伦敦出版了《有关托尔斯泰的新论文集》,其中登载了G·M·特里的《大不

  • 标签: 苏联 列夫·托尔斯泰 全面评述 英国 参考书 纽约
  • 简介:<正>《名妓》(原名《乌姆劳·江·阿达》是著名乌尔德语小说家米尔扎·鲁斯瓦发表于1899年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它是十九世纪乌尔德语小说的一大成就。《名妓》描写了作为妓女的乌姆劳的悲惨遭遇。她出生于费斯巴德地方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当她还是一个孩子时,邻居狄拉

  • 标签: 茶花女 李香君 典型性格 作品 人物性格 爱情
  • 简介:随着影视技术的发展,文学阅读及批评的模式正发生着深刻变化。文学文本与影视改编的关系究竞如何?改编的原则与理念是什么?其中有哪些理论和实际问题需要探讨?视觉产品在文学教学中有什么意义?本文从电影时代的文学研究语境、述说文本的时代与文本述说的时代、传播意义与受众范围的革命等几个方面探讨改编研究的起源、发展和研究意义。文章认为,改编研究彰显了文学作品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不仅是文学与其他媒介互动的重要原因,也预示着一个崭新的文学跨学科研究视野。

  • 标签: 改编 文学 银幕 跨学科研究
  • 简介:<正>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五届年会7月3日——6日在天津南开大学隆重召开。这次会议是南开大学、天津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受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的委托而组织召开的。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和出版机构从事美国文学教学、研究、评介的专家、学者、教授及中青年学者八十余人欢聚一堂,总结和交流几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旧友重聚,喜不自胜;又交新友,无限欣慰。

  • 标签: 美国文学 南开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文学教学 外国语 学院
  • 简介:小说《弗兰肯斯坦》的批评史伴随着国外女性主义批评的发展史,被称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母矿”。梳理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弗兰肯斯坦》女性主义批评文献,可以从不同侧面揭示玛丽·雪莱的女性主义观点,并可追溯过去约40年国外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对这部小说研究重点和批评方法的演进历程。通过把握该小说女性主义批评历时发展脉络,有助于研究者挖掘小说文本与生育体验、女性创作之间的互文关系,进而展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发展与这本小说女性研究关注点之间的互动变化。

  • 标签: 弗兰肯斯坦 玛丽·雪莱 女性主义批评
  • 简介:在创作《罗森克兰茨和吉尔登斯特恩已死》时,斯托帕不仅借用了《哈姆莱特》的人物和情节,还以《哈姆莱特》结尾的一句话命名自己的剧作,因而,《罗森克兰茨和吉尔登斯特恩已死》与《哈姆莱特》的互文性是人们研究的焦点,不过很少有人深入探讨此剧的标题。本文以热奈特的副文性理论为依据,分析该剧标题的功能,阐释这一标题与《哈姆莱特》和《等待戈多》的关联,揭示这个标题引领人们进入斯托帕戏剧世界的独特作用。

  • 标签: 《罗森克兰茨和吉尔登斯特恩已死》 副文本 标题功能
  • 简介:在西方现代派文学巨擘之一奥地利诗人莱内·马利亚·里尔克(RainerMariaRilke,1875—1926)离世后的近90年中,国内外学界对诗人的研究重点仍是解读其中晚期作品,而漏掉了对其早期杰作的阐释,没有形成观照里尔克诗学的整体观。本文将通过解读里尔克早期代表诗集《时辰书》与《图像书》,以说明诗人究竟如何以其独异的诗性语言,来呈现现代派文学核心的主题——申述与索问存在的焦虑经验及其意义。

  • 标签: 存在的焦虑 我言 图像 孤独
  • 简介: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人认为花园具有两种功用:一是提供感官的快乐,二是提供心灵的愉悦;后者体现了花园的真正价值,有助于人们通过沉思获得内心的无上欢乐。诗人沉思园中的各种象征,表现时间和变化的主旨;探究“百科全书”式的花园中蕴含的知识;认识正规花园所反映的宇宙秩序与和谐。此外,他们也把自然的花园看作是内心生活的工具,它犹如自然之镜,从中可以窥见微型的造物之书。这种沉思的花园提供了超越自我的途径,使心灵飞升到自然之上。

  • 标签: 文艺复兴时期 英国 园林诗歌 文学评论 价值观念
  • 简介:一代宗师范存忠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个春秋了。抚昔思今,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十年了,先生的大作《英国文学史提纲》和《英国史提要》备受读者青睐,历久不衰。十年了,先生的遗著《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曾获国家社科成果一等奖,海

  • 标签: 翻译理论 翻译工作 《天演论》 马建忠 英语 翻译的原则
  • 简介:<正>法国文学讨论会于六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八日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这次讨论会有来自全国四十二个单位的六十名法国文学工作者参加。讨论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南京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北京大学西语系、江苏省作家协会和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五个单位发起并由南京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主办。这是建国以来我国法国文学工作者的首次盛会。大会收到学术论文四十八篇,其中关于古典文学的论文约占44%,关于现代文学的论文约占56%。

  • 标签: 法国文学 外国文学研究 南京大学 现代文学 西语系 中文系
  • 简介:2015年7月,笔者就哈琴夫妇的新作、理论研究、跨学科研究与加拿大文学等问题,对哈琴进行了邮件专访。哈琴强调文化对理论研究及理论自身发展的影响,提出"理论"即"方法","方法"则是研究者的信仰、价值旨归及其对文化的猜想。诸多理论在当今的文化语境下再议后现代主义的局限,是谓重访后现代,而她本人则更倾向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哈琴还认为,理论无所谓兴衰沉浮,因为学界对理论的关切早已渗透到一代学者的思维方式中,或融入到文学教学之中,故而在后理论时代,理论依旧无处不在。

  • 标签: 理论研究 加拿大文学 文学教学 价值旨归 后现代时期 门罗
  • 简介:在全球化进程中,一向作为西方文化和文学经典的莎士比亚剧作,在不断普及的同时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衍生产品。本文以2011年7月在布拉格举行的第九届世界莎学大会为契入点,围绕全球化莎士比亚的衍生主题,着重分析莎士比亚经典与衍生的关系及其全球化趋势,提出了当前莎学研究所面临的一些迫切问题。文章同时对各种不同形式的经典衍生案例提出了相关的批评视角和观点,并指出:正典及衍生产品之间的文化生态关系应该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反思。

  • 标签: 莎士比亚 正典 改编 衍生
  • 简介:本论文集是由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福建省文学学会和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于福建武夷山联合主办的“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共收论文100馀篇,时间由先秦纵贯到晚清,反映了当前中国古代散文各个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 标签: 中国古代散文 国际学术研讨会 论文集 散文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 书架
  • 简介:<正>浙江省外国文学研究会两年一度的第四次年会于去年9月25日至29日在杭州召开。开幕式上,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黄源,杭州市委副书记扬招棣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省社联副主席高培民、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张君川教授、省外国文学研究会顾问蒋炳贤教授、李一航先生、省外文学会会长任绍曾教授等出席了开幕式。应邀出席年会的尚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到会代表共六十余人,收到论文近三十篇。

  • 标签: 浙江省 杭州市 外国文学研究 作家 代表 莎士比亚研究
  • 简介:<正>“四人帮”穷凶极恶,伤天害理。“四人帮”扑杀生机,毁灭文化,妄图毁我长城,灭我中华。“四人帮”横行之日,帽子乱飞,棍子乱打。暗室里密谋以尸骨堆砌女皇宝座;广场上的鲜血要用水龙头冲刷。

  • 标签: 外国文学研究 精华 莎士比亚 托尔斯泰 女皇 文化
  • 简介:民国时期,在华天主教会出版了一批根据圣经故事改编的戏剧作品。这些圣经剧的形式多样,有中国本土各种传统的曲艺,也有现代的话剧,既要能娱乐大众,满足观众看戏的欲望,同时又要突出其宗教教化的功能。本文以数部剧作为例,集中研究剧中角色超越历史时空的言语及行为,考察剧作者如何透过时空错置的情节,把圣经故事的文本结合当代的宗教语境,对经文进行诠释之外,更试图导引观众的信仰生活实践。

  • 标签: 民国 天主教会 圣经剧 时空错置 戏剧与宗教
  • 简介:埃德温·根茨勒是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比较文学系教授兼翻译中心主任,主要研究翻译理论、文学翻译以及后殖民理论,著有《美洲的翻译与身份认同:翻译理论的新方向》(2007)、《当代翻译理论》(1993)等,曾与玛丽亚·铁木志科主编《翻译和权力》(2002),与苏珊·巴斯内特主编《翻译论丛》系列丛书。在本次访谈中,根茨勒教授以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开始,对其中有关"操纵"、"意识形态"、"译者主体性"等关键问题做了深度分析,并进一步探讨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关系,以及文化视角翻译研究的发展趋势。根茨勒教授认为,文化视角的翻译研究有"宏观地域倾向"和"微观地域倾向",将会出现更广泛意义的"多文化转向"。

  • 标签: 埃德温·根茨勒 翻译研究 文化转向 多文化转向
  • 简介:由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主办、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年会于2004年10月14日至17日在山东济南举行。来自全国五十多家科研教学和新闻出版单位的二百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采取主题发言、小组发言和大会交流相结合的形式。15日上午的主题发言中,厦门大学杨仁敬教授回忆了二十五年前在烟台召开的美国文学会成立大会,向与会的青年代表介绍了大会的背景、特点及其深远影响。

  • 标签: 全国美国 年会济南 文学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