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1 个结果
  • 简介:对当今世界高水平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削球打法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削球打法在前4板的争夺中,得分能力不强,发球抢攻段和接发球抢攻段的抢攻使用率和得分率与进攻型打法相比较仍有较大的提高空间;削球打法在相持段的使用率和得分率较高,相持段的技战术非常重要;正手削球的稳定性亟待加强。国际乒联对兵乓球做出规则和器材的修改,诸如球拍两面覆盖不同颜色、无遮挡发球、40mm大球、11分制、无机胶水等等,给削球打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 标签: 乒乓球运动 男子运动员 削球打法
  • 简介: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探寻第29届奥运会男子举重各项级别运动员年龄分布特点及年龄与比赛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轻量级别运动员年龄与成绩间存在高度显著性相关,中量级、重量级别24-26岁年龄段运动员比赛成绩最高,为本届奥运会这两个级别最佳年龄段。

  • 标签: 男子举重 年龄特征 比赛成绩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参加历届世界杯决赛阶段球队为研究对象,并以其地理归属划分为不同的竞技区域,为衡量世界杯竞技实力的强弱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指标体系.并用公式Y=11.628-1.881X1-0.695X2衡量各球队竞技实力,对各区域球队的竞技实力比较分析表明:历届参加世界杯决赛球队以欧洲和南美球队竞争技实力最强,亚洲球队竞技实力最低.

  • 标签: 足球 世界杯 区域 竞技实力 进攻 防守
  • 简介:通过对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跆拳道比赛女子项目比赛录像统计,分析当前女子运动员技术动作运用的特征,了解我国女子运动员技术动作运用的现状,结果显示:在进攻战术状态下前腿横踢、后腿横踢、下劈技术的运用成为比赛胜负的关键;后旋踢、勾踢、推踢成为击头技术新的增长点;女子67kg在前后腿的横踢能力上发展不均衡,女子+67kg主要运用和得分的手段是横踢技术,其他技术运用均显不足。

  • 标签: 跆拳道 第十二届全运会 女子 技术动作
  • 简介: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中国职业化足球发展过程中管理体制所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剖析。研究从影响职业化足球改革的管理体制、竞赛体制以及俱乐部建设、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等内外环境方面,提出当前中国足球职业化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按照市场规律和足球规律加以改进,同时必须接受先进国家的经验等建议。

  • 标签: 中国足球 职业化 足球发展 裁判员 文献资料法 竞赛体制
  • 简介:使用80.8神经类型量表对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男、女42人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蹦床运动员的神经类型具有明显的项目特征,适合于蹦床运动项目的神经类型为灵活型、稳定型;蹦床运动员比赛成绩与神经类型的相关具有显著意义,故神经类型可以作为蹦床运动员心理选材的一项重要指标;建议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的神经类型特点,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

  • 标签: 中国 蹦床 运动员 神经类型 比赛成绩 训练方法
  • 简介:采用录像解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9届世界杯优秀女子排球队运动员发球技、战术的运用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了发球技、战术的内在规律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发展对策.

  • 标签: 排球 女子 优秀运动员 世界杯 9届 发球
  • 简介:通过表面肌电和运动学同步测试,揭示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环节下肢肌肉表面肌电活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起跳过程中比目鱼肌、腓肠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是起跳腿的主要发力肌肉;所测肌肉最大发力时的顺序为:胫骨前肌首先发力,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次之,腓肠肌、比目鱼肌、股二头肌依次最后发力至最大;在整个起跳环节,踝关节和膝关节的拮抗肌共激活水平较高,其中尤以缓冲阶段踝关节的共激活水平最高。上述特征提示,在专项训练实践中,教练员应设计与跳远起跳用力特征相一致的专项力量训练手段,以打造出良好的专项力量素质。

  • 标签: 跳远 起跳 支撑腿 缓冲 蹬伸 表面肌电
  • 简介:为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拉萨市在95年5月至6月又对7—18岁的藏族中小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对学生的体质、形态、机能、素质、健康状况做了全面检测。本文就依据本调查资料,就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与91年调查资料做个对比分析。以期对西藏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及发展规律有个

  • 标签: 中小学生 素质特征 藏族 学校体育 50米跑 增长值
  • 简介:目的:探索注意力在训练实践中的效果,优化训练效益。方法:选取12名男性为受试对象,不同负荷下注意力干预前后进行IEMG测试。结果:无负荷条件下干预前后,只有腓肠肌和胫骨前肌有非常显著性变化(P<0.01);在低、中、高强度负荷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注意力干预存在显著性差异;为优化训练,建议注意力干预需在一定负荷强度下进行;注意力干预在其他训练中是否也存在显著性,如:损伤康复训练,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注意力 深蹲 积分肌电 训练
  • 简介:对广西某高校11名篮球运动员的7项体格形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了解高水平运动员的身体结构形态特征,采用现场调研的方式进行测量,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提取了三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反应的是对抗抢位的能力;第二主成分反应的是远距离投篮的能力;第三主成分反应的是持球突破的能力。其特征值大于1,累计贡献率为87.705%。依据正态分布理论制定四个评价标准来制定广西民族大学男子篮球队体格形态的成分结构。

  • 标签: 高校篮球 运动员 身体结构 分析及评价
  • 简介:本文根据基层训练与选材管理工作经验,结合青少年射箭运动员心理发展规律,对青少年运动员认识的发展、情感的发展、意志的发展及自身意识发展等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论述了青少年射箭运动员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训练和有效的管理方法,首先依据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发展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训练管理方法,提高青少年射箭运动员的成材率,推动射箭运动员的发展。

  • 标签: 射箭运动员 青少年运动员 心理发展规律 训练管理 选材 针对性
  • 简介:为了研究世界级中跑运动员最佳竞技年龄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为我国教练员了解掌握最新动态、合理制订多年系统训练计划提供参考,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中跑项目世界排名前列的运动员最佳竞技年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世界级中跑运动员最佳竞技年龄的特征随着名次的变化没有明显变化;(2)世界级中跑运动员最佳竞技年龄的特征随着时间变化,女子800m和女子1500m没有明显变化,而男子800m和男子1500m有逐渐减小的趋势;(3)世界级中跑运动员的最佳竞技年龄阶段为21-29岁,所占的比例为82.9%;(4)世界级中跑运动员都存在着或早或晚出现最佳竞技成绩的“个案”,不能简单地认为拔苗助长或开发过晚,应积极引导和开发这种特殊运动员.

  • 标签: 世界级 中跑 最佳竞技年龄 特征 趋势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以"非直即斜"为视角对世界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的变线特征、效果及其发展动态进行研究。认为:(1)非变线是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的主要形式,变线是其辅助形式;变线和非变线在比赛制胜中发挥着几乎同等重要的作用,但变线的得分效果明显优于非变线。(2)逢直变斜和逢斜变斜是运动员的主要变线类型选择,在比赛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而逢斜变直则发挥着战略上的牵制作用;三种变线类型间无明显得分效果差异。(3)以"非直即斜"为视角对变线形式进行分类能较为深入地揭示不同变线类型的作用和动态变化规律;各赛事中各类变线形式的运用情况和运用效果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变线调整以逢直变斜和逢斜变斜为主;进入新球阶段后,逢斜变斜类变线形式的得分效果有逐渐上升之势,逢直变斜的得分效果则表现出缓缓下降之势。以期为我国乒乓球队的科学训练和参赛提供参考。

  • 标签: 乒乓球 变线 非直即斜 特征 效果 发展动态
  • 简介:闲暇时体力活动对体质健康的益处最多,并且也最有可能被干预,理应成为体力活动促进关注的重点。为此,如何更好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一宗旨,使更多的人在闲暇时间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是我们一直以来所关注的。本研究通过2010年全国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对其闲暇时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的人群特征分析,发现:中国国民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群具有以下特征:1)社会属性特征,农民人群人数比例较高;女性高于男性;随年龄增长,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数比例,呈“波峰”状,平台期相对集中在中年人群;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数比例,呈单边下降态势;2)行为方式特征:体力活动过多的工作、劳作方式人群闲暇时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数比例较高;3)其他特征:体育锻炼氛围、相应制度、配套设施较差的“完全静坐”水平人数比例较高;交通方式的积极活动会相应提高闲暇时间体力活动的活跃水平。同时对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群特征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工作、家务中体力劳动过多的劳作是影响成年人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是体育锻炼氛围、条件。

  • 标签: 闲暇时间 体力活动 完全静坐水平 特征
  • 简介: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依据我国女子体操运动员全程训练规划中专项身体素质发展的主要阶段,通过对上海市女子体操运动员2011—2015年专项素质水平进行分析,探索女子体操运动员专项素质发展规律与技术水平的关系。

  • 标签: 女子竞技体操 专项素质 发展规律 技术水平
  • 简介:为正确评价我国国家女子足球队运动员比赛活动中体能情况及活动特征,为国家队提供准确的训练比赛信息,使用SIMI°系统对我国国家女子足球队运动员比赛跑动能力进行精确的定量测量,以了解近年来我国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的比赛体能和活动特征。通过国内、外对比研究,发现国内、外高水平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比赛跑动的总距离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各种跑速下的活动距离也存在着不同,并对此进行研究。

  • 标签: 中国 女子 足球 优秀运动员 比赛 活动距离
  • 简介: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录像观察法和数据统计法对我国优秀女子-50kg级空手道运动员技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女子-50kg级在比赛中将单一技术作为主导技术,组合技术为辅。单一技术又以拳法为主,其次是腿法。充分说明女子-50kg级运动员在训练中通常倾向于练习单一技术的进攻效果和规范性(2)在单一拳法中前手上段拳和后手上段拳的使用率和成功率最高,中段后手拳最少。说明女子-50kg级运动员以前手上段拳和后手上段拳为主要得分技术。腿法的横踢技术是被运动员最广泛运用的,其次是高位横踢,外挂腿得分相对更困难,运用少,成功率也低。(3)2组合技术是女子-50kg级运动员运用组合技术时的首要选择,2组合技术大都成功在第二个进攻动作。3组合与4及以上组合技术的使用率很少,得分率为0。

  • 标签: 空手道 拳法 腿法 组合技术
  • 简介:采用美国应用科学实验室(ASL)生产的504型眼动仪,以10名专业足球守门员和10名大学生足球守门员为被试,以防守点球为运动情境片段,对专业守门员的眼动特征进行实验性研究,比较两组守门员的眼动实验结果,探讨守门员在防守点球时眼动特征对决策准确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在防守点球情境中,专业守门员与大学生守门员的眼动特征存在明显差异;2)专业守门员采用了相对合理的视觉搜索策略,注视点集中,注视分配主次明显,注视轨迹简单、实用,信息实效性更强;3)罚球运动员的支撑脚、摆动腿、脚触球是决定射门方向的主要观察点。在防守时,重点注视这三个区域,结合临场经验做出分析判断,可有效提高防守点球成功率;4)运动水平和临场经验对准确做出防守决策至关重要,运动水平越高,临场经验越丰富,防守决策准确率越高。

  • 标签: 足球 守门员 点球 视觉搜索 眼动 临场决策
  • 简介:同步运用Qualisys三维运动采集与分析系统以及表面肌电测试系统对11名优秀男乒乓球运动员的反手中远台拉冲技术动作进行测试,对比分析相应数据后发现:反手中远台拉冲时腕、肘、肩、髋、膝、背等各环节都参与协同发力,甩腕、伸肘、挥前臂(以大臂为轴转动前臂)这三个环节是反手拉冲技术中提高挥拍速度的关键环节;大臂和前臂的最大正向发力是在引拍结束刚向前挥动的时刻,甩腕的最大发力相对稍晚,击球前的甩腕是最后的发力环节;击球瞬间球拍顶点的合速度正好处于最大值时刻,球拍向前的最大速度出现在击球时或击球稍前,而向上的最大速度出现在击球稍后;下肢各受试肌肉开始放电和最大放电时刻都稍早于上肢肌肉,且非持拍手侧下肢的最大发力整体上相对稍早于持拍手侧;挥拍击球过程中,非持拍手侧腿部发力为主导,持拍手侧辅助协调,非持拍手侧腿蹬地稍向持拍手侧转移重心;反手中远台拉冲时可适当增加引拍时身体的侧向拧转幅度,从而更好地发挥转腰和挥大臂的作用,以提高击球质量。

  • 标签: 乒乓球 反手中远台拉球 生物力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