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的提出有其时代背景和现实依据。杜威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做的过程”,主张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相联系,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当时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同时,杜威的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用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审视我国的基础教育,它将对我国基础教育中的教育管理理念、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从做中学” 基础教育 启示
  • 简介:2016年时值西方教育思想大师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出版一百周年。作为杜威教育著述的经典代表作,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里面得到了全面的阐述,是其多年教育理论的深刻总结。书中以“教育即生活、生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儿童中心论”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论点,更是对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 标签: 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背景 论点 影响
  • 简介:杜威和陶行知是最早对生命化教育的探索者。在他们的论著中不难发现,他们对生命的价值观、生命的整体观、生命的发展观和生命的个性观进行了深入的论述。陶行知结合中国社会改革实践,提出了富有生命意义的生活教育,比杜威有所发展。

  • 标签: 杜威 陶行知 生命 教育
  • 简介:摘要:当今大学生学术论文写作能力较低,论文写作面临着无问题意识、短于论证和内在逻辑不一致等困境,而大学生反省思维的缺失,即断续、不规则性的思考和未付诸彻底的探究行动是造成这些困境的主要原因。对此,大学生应通过问题研讨,明晰思维;调研实践,寻找证据;写作训练,优化语言等路径来突破写作困境,提升写作能力。

  • 标签: 论文写作 反省思维 实践
  • 简介:针对教育脱离社会、脱离儿童之时弊,杜威在批驳传统教育目的论的语境中提出教育无目的论,由此建构了其实用主义教育学。社威教育无目的论强调教育目的的内在目的性,强调教育目的与教育过程的统一。强调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要求制定教育目的,有利于反思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目的 杜威 教育无目的论
  • 简介:杜威的德育思想可以概括为“德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杜威认为一切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儿童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并使自己的个性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充分发展。杜威的德育思想对当今中学生的诚信教育具有启示意义。

  • 标签: 杜威 德育思想 中学生 诚信教育
  • 简介:一百年前,胡适等想借助杜威这杆大旗,作为外来的杠杆帮助撬动中国的新教育改革。杜威访华推动了中国杜威教育学派的形成,由此实用主义教育话语深入中国的教育改革语境。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兴趣推动了中国民间性的教育改革活动,从而造就了一些经典的教育改革和试验事件。杜威热在华持续了五六年,之后随着中国政治形势的发展和杜威式教育改革和实验屡受挫折,杜威热迅速退潮。站在杜威访华百年这个时间节点上来审视和反思,可以看出,对杜威思想的误解和误用始终存在于杜威热的兴衰过程。

  • 标签: 杜威 实用主义 中国杜威教育学派 新教育
  • 简介:相互倚赖和相互联系的统一的观念是一种关系学说,也是杜威教育哲学的思想基础--经验自然主义一元论的哲学思想的支撑.杜威用相互倚赖和相互联系的统一的观念作为方法论的指导,深刻地揭示了:在本质上,"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和改组",进而他运用这一关系学说,从教育与人的关系、教育与环境的关系、教育的方法的性质和教育的连续性和发展性四个方面透析了他界定的教育本质.可以说,相互倚赖和相互联系的统一观念是杜威阐释教育本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杜威教育哲学的核心,更是杜威教育哲学方法论的核心.

  • 标签: 教育方法 相互依赖 相互联系 杜威 教育本质 教育哲学方法论
  • 简介:“儿童中心”是杜威在批判传统教育时提出的一种破旧立新的教育观念。在以陶行知为代表的杜门弟子的传承下,推崇“儿童天性”成为当时中国教育界的一股热潮。解放初期,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观曾被认为是资本主义腐朽的象征,受到强烈的批判。但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儿童中心”为建立“学生主体”的学科教学模式以及平等的师生对话关系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实现从“儿童中心”向“学生为本”的转变。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儿童中心”理论仍然会继续争议下去,在批判和辩护声中,教育界正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改革之路。

  • 标签: 杜威 儿童中心论 杜门弟子 学科教学模式 师生对话关系 学生为本
  • 简介:摘要:在教育事业长久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具有教育意义的理论和思想获得了实践应用。其中最为经典也是经常被放到一起进行研究比较的就是杜威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两者的教育理念和思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观点的主要思路和方向都是对应相似的。但是由于杜威和陶行知两人面对的教育环境不同,教学研究的主要侧重点不同,因此,在教育思想的具体理论上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同。对于高中数学课程而言,杜威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高中数学课程的素质化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只有对杜威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进行深入的研究,明确其相似性和差异性之后将两者融入高中数学的教学理念中,才能切实促进数学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

  • 标签: 教育思想 高中数学 陶行知 杜威
  • 简介:杜威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现代派教育的典型代表,他以实用主义哲学观为指导,提出并亲身实践了许多独特的教育理论:全面阐释了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长、即生活、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提出了"儿童中心主义"、"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教育原则;构建了"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学生中心"的现代教育理论模式;他的"教育无目的"理论认为不存在有"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教育目的只存在于"教育过程以内".其上述见解开启了教育理论史上的崭新篇章,对当时美国乃至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批判地借鉴杜威的教育目的理论,对我们确定当前的高等教育目的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标签: 兼谈 处理关系 应处理
  • 简介:杜威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之一,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以幼儿为中心的经验课程是他的教育精髓,这对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制订、内容设置、组织形式和评价方式,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笔者所在幼儿园的大班活动“种萝卜”为例,尝试结合杜威的经验课程观,分析我园课程的实施过程,通过反思来提升和积累我园课程实践经验,探究杜威经验课程观对我园课程未来发展的指导作用.

  • 标签: 幼儿园课程 经验课程 课程观 杜威 萝卜 大班
  • 简介:在课程研究领域里,由于目标模式的课程目标是先验的和外在的,因此,其课程教学设计也表现为封闭和控制性的.针对这种理性主义,笔者特别重提怀特海的过程教育哲学和杜威的过程教育思想,试图从过程的视角探讨其对课程教学设计的启示,从中发现教学设计研究的本真思维方式和态度.

  • 标签: 过程教育 教学设计 思维方式
  • 简介:本文首先基于量化分析,对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学术地位进行宏观认定,又以"学校领导"研究为例,关注该著述的理论影响力;在此基础上遴选出解读该著述的10个关键词,并选择隐喻的视角对学校组织加以阐述;最后把10个关键词及其学校组织的隐喻内涵绘成"隐喻模式"图,以揭示杜威教育理论对学校领导研究的启示。

  • 标签: 杜威 学校领导 隐喻 量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