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毛泽东在30年代曾认为,形式逻辑是资产阶级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都是反对矛盾性,主张同一性,反对概念及事物的发展变化,主张概念及事物的凝固静止,因而是与辩证法正相反的东西。建国后,从50年代初编辑《毛泽东选集》第1卷时开始,毛泽东就一直关注着形式逻辑问题。在谈话和书信中,他不再把形式逻辑划归资产阶级和形而上学,而是多次表示,形式逻辑没有阶级性,它与辩证法之间没有低级与高级之分,它是一门独立的科学。毛泽东的形式逻辑观由此发生转变。因此,在50年代和60年代,毛泽东对我国的形式逻辑研究给予了大力支持,鼓励和督促出版或再版了包括周谷城的《形式逻辑与辩证法问题》、《形式逻辑与辩证法》和章士钊的《逻辑指要》等在内的一系列逻辑专著,对我国形式逻辑研究的健康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毛泽东 形式逻辑 辩证法 逻辑观 《逻辑指要》 周谷城
  • 简介:90年代中国一些作家创作所暴露出的时代性的阙如令人吃惊,体现在作品的主导意象上,是把对现实的批判和抵抗建筑在回归自然和传统儒文化价值上。但是从人类文明的历史性进程角度分析,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文化价值不可能成为构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文明的思想智力资源,返回田野更是绝无前途的倒退。当代作家应深刻把握转型期中国社会和生活的本质,汲取超越于农业文明之上的先进的思想文化资源,致力于创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面向21世纪的中国当代文学

  • 标签: 90年代 中国文学 传统文化 价值 现代性
  • 简介:由于中亚地区在地缘政治、地缘经济(战略性能源)和国际安全方面具有重大战略价值,冷战后,特别是“九一一”事件后,美俄加剧了在中亚地区的争夺。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攻势,俄罗斯艰难应对。在维护俄罗斯的中亚战略利益、打击中亚“三股势力”、缔造俄南部和东部稳定周边环境、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方面,上海合作组织对于俄罗斯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

  • 标签: 俄罗斯 上海合作组织 战略意义
  • 简介:本文从郑和远航以前的中非关系、郑和远航与中非关系以及郑和非洲之行留下的疑问等三个方面探讨了郑和远航在中非关系史上的意义.中非关系源远流长,郑和远航将这一关系推至一个新的巅峰.在郑和之行与非洲的关系上,作者就郑和非洲之行的肇始、航线、结果、影响与意义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郑和的非洲之行至少在6个方面留下了疑问,这些问题都在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寻求答案.

  • 标签: 郑和 中非关系 非洲 华侨华人史
  • 简介:2014年乌克兰危机和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对欧洲的意义是确定了欧洲人主导的“新凡尔赛体制”东扩的极限和边界。边界历来都是武力确定的。克里米亚的结局对俄罗斯的意义在于俄罗斯守住了生存底线——底线是俄罗斯未来复兴的基础和前提:对欧洲来说,意味着欧洲东扩已抵极限。从彼得大帝到斯大林,俄罗斯只是在波罗的海东岸地区与欧洲进行过边界拉锯,而在乌克兰,除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斯大林和冷战时期的戈尔巴乔夫有意收缩和放弃外,俄罗斯在乌克兰这个地方基本没有失过手。从对付拿破仑到希特勒的“胜利”经验中,西方人明白,在陆军可以发挥作用的近地,俄国人往往可以完胜。黑海离俄罗斯太近且陆地相连,陆军可以直接进驻;而西方海权国家在此则鞭长莫及。克里米亚对俄罗斯是生死之地,而对欧洲则是重要利益点,为了它,俄罗斯会用全部资源,而西方则不会。如果清楚俄罗斯在乌克兰归属的历史,也就知道2014年乌克兰事件意味着俄国反击欧洲东扩的历史才真正开始。乌克兰事件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其中的一些经验教训对中国而言,是有警示意义的。

  • 标签: 乌克兰危机:俄罗斯 北约 凡尔赛体制 地缘政治
  • 简介:葡萄牙人发现欧印新航路的意义和影响,当时甚于哥伦布发现西印度.本文通过大量的历史事实在探讨新航路的意义,利润、时间和人选的同时,推进了对地理大发现的研究.新航路开通后,葡萄牙人继续东进,实行殖民扩张,于1553年窃据了我国澳门.

  • 标签: 意义 利润 时间 人选 印度 欧洲
  • 简介:中国是石油消费大国,随着中国石油进口的增加,石油进口战略问题日益重要,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探寻石油市场的多元化之路。中石油成功收购加拿大哈萨克石油公司,是在中海油收购尤尼科公司失利之后,在中国获取世界油气资源的进程中迈出的关键一步。PK的收购成功,无疑对推进中俄石油合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PK 中石油 中俄石油合作
  • 简介:<正>一、农业在俾路支经济开发区的地位俾路支省包括的地理范围仅在巴基斯坦独立前后就几经变化:独立前的英属俾路支省只是英属印度西北边境省、阿富汗和俾路支以南几个公国间的一个缓冲地带;1947年印巴分治后,俾路支化归巴基斯坦,成为巴俾路支省,俾路支省南部的卡拉特、梅克兰、拉斯比拉和卡兰等四个公国则组成俾路支斯坦联邦;1948年,卡拉特公国加入巴基斯坦,1955年1月,俾路支斯坦联邦和巴中央政府签署合并协定,也加入巴基斯坦,同时取消俾路支省,一并成

  • 标签: 巴基斯坦 中央政府 农业生产 经济开发区 经济发展计划 开发工作
  • 简介:<正>印尼总统苏哈托签署的一九八四年第二十九号“总统决定书”,取消了一九八○年第十四号“总统决定书”里关于“原住民”与“非原住民”的提法。此事在印尼各界反应强烈,众说纷纭。取消“非原住民”提法,实际上是对过去错误政策的否定。是印尼政府一项明智的决策。

  • 标签: “原住民” 印尼 积极意义 决定书 工商会馆 政府
  • 简介:越南古代文明发源于北部红河三角洲地区,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早已与其东部的海洋发生了各种联系。随着历史上的“南进”运动,越南疆域沿海岸向南推进,南迁的越族居民与中部以南地区的占婆居民、越族文化和占婆文化不断发生冲突与融合。同时,越族古代居民的社会精神意识活动具有慎终追远、敬祀祖先、好事鬼神、畏惧天地的基本特征,其信仰与崇拜常常表现出多神并存。

  • 标签: 述略 传说 海神 古代居民 三角洲地区 冲突与融合
  • 简介:前言货币危机以后,国际机构等对亚洲各国的国内债券市场的扶植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其背景有:人们认识到货币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亚洲各国的金融体系大大依赖于银行部门.本文拟从受到货币危机的深刻影响的各国中列举在货币危机后取得国内债券市场扩大的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就其债券市场发展的背景、现状及课题、意义等进行考察,并着重论述公司债券的发展情况.

  • 标签: 债券市场 亚洲国家 货币危机 公司债券市场 泰国 韩国
  • 简介:序言十几年来,日本政府一直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官方贷款提供者。这种贷款、即日元贷款是于1967年9月双方签订了友好协定后开始的,至1991年底,日本政府已向马来西亚提供了5,450亿日元贷款(按目前的汇率换算,约合110亿马元)。日本的官方贷款对马来西亚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日本和马来西亚的经济学家已对此作了肯定或否定的种种评价。但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国间正式的经济关系是如何恢复的,迄今尚未有人触及,也没有人对此加以研究。

  • 标签: 马来亚 战争损害 赔偿问题 战后日本 西亚 新加坡
  • 简介:20世纪70年代,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美苏为代表的东西方对立的两极格局向中一美一苏大三角关系演变。作为西方阵营跟随者的东盟国家纷纷调整各自的对华政策,双方关系大致经历了从对抗、中立到接近的过程。马来西亚作为东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率先实现与中国建交。本文主要分析中国与马来西亚建交的历史背景、过程和重要意义

  • 标签: 中国 马来西亚 建交 意义
  • 简介:中国的非传统安全研究已成一门"显学",且对相关研究、安全现实与安全政策产生了极大影响。中国40年(1978-2017年)的非传统安全研究整体上历经了酝酿与显现、阐释与呼吁、反思与深化、建构与拓展的过程;研究内容丰富且不断出新,逐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研究类型;与国家决策的关系呈现"被忽视——边缘性——中心圈"的发展轨迹;研究驱动包括学理驱动、技术驱动、事件驱动、政策驱动和环境驱动;形成了涵盖组织机构、学生培养、知识传播、政策咨询和学术网络的制度化研究态势。在学术上具备了学派与学科的自觉,推动了安全思想的"范式转型"与"安全文明"的重塑,在政策上牵引着安全治理实践更加综合化与国际化。然而,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的理论体系还未形成,专业性、科学性、国际性不足,未来非传统安全研究需要在全球安全的研究格局、元问题与分析框架、理论体系与学派自觉、方法论与量化研究、议题深究与国际对话上有新的持续推进。

  • 标签: 非传统安全研究 总体国家安全 共享安全 安全文明 中国学派
  • 简介:<正>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境内地形复杂,西北部为山地和丘陵,东南部为印度河平原,印度河流贯国境南北。全国降雨量不大,除北部印度河上游雨量尚丰沛外,大部地区气候干燥,因此,印度河水的分配和使用,对各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农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个关键性的问题却困扰着巴基斯坦的历届政府,长期悬而未决。各省之间,也由此相互指责,相互攻讦,成为国内最复杂和最敏感的问题之一。曾任财政部长的M·哈克在谈到它的严重性时曾说:我们已到了给卡拉奇居民提供印度河水作饮料都成

  • 标签: 巴基斯坦 印度河上游 历史意义 协议 经济的 分配
  • 简介:作为社会学科研究的国际问题研究需要回答四个方面的问题:描述性的问题、解释性的问题、预测性研究和对策性研究。严格遵循社会科学研究的程序,这四个方面的国际问题研究就会表现出一些共同特点:客观性或者说可重复性、规律性或者说普遍意义、简约性或者说主次分明。大数据研究能够让决策者获得更加全面、充分的信息,从而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在进行描述性的国际问题研究时,大数据可以起到十分突出、甚至是革命性的作用;在解释性的问题方面,大数据的长处是用来发现相关性,而不是做出因果解释;大数据还可以发现有价值的解释性问题;大数据在预测和对策研究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它所发现的规律性现象不仅可以用来预测,也可以帮助人们做出选择。大数据应用到国际问题研究领域也有其局限性,有些局限性是这一方法本身所具有的,例如不能进行因果机制的分析和解释;有一些是国际问题研究领域所具有的,例如"成本-收益问题"、数据主权问题等。在国际问题研究领域,大数据并不适合用于做战略研究,而更多适宜于对国际发展态势的宏观描述以及为具体的外交行为提供精准的指导方案。总之,大数据有助于发现更全面和客观的事实、提出更多规律性的问题以及帮助研究进行预测和做出选择,但大数据自身不能完成整个解释的过程,需要研究者进行专业的因果机制的分析和解释。

  • 标签: 大数据 国际问题研究 国际安全态势
  • 简介:2015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援越抗美胜利50周年(1965~1975年)和援老抗美胜利47周年(1968~1978年)。本文概述了这两场援外斗争的情况,并提出了应该铭记和研究这两场援外斗争的重要历史意义

  • 标签: 援越 援老 抗美 意义
  • 简介:19世纪后半期,正当马汉海军战略理论风靡全球之时,产生了以朱利安·科贝特为代表的“英国学派”海权理论,它强调海权的相对性、保护海上交通线的重要、商业封锁、陆海协同和两栖作战等。20世纪的战争史全面印证了朱利安·科贝特的海权理论对于海权帝国运用海权影响国际政治事务。特别是影响陆地事务的战略思路。了解朱利安·科贝特海权理论,将有助于我们分析理解当代海权国家在今后的国际事务中运用海权的可能选择。

  • 标签: 朱利安·科贝特 海权理论 海权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