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9 个结果
  • 简介:“印太”是近年来美国战略学界率先提出的地缘政治概念,旨在以符合美国战略利益的方式,以海洋和海上通道整合西太平洋与印度洋所涉范围内的广阔地区。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对这一构想作出呼应,并试图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毋庸置疑,这一构想的提出和推进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地区多边格局的走向,影响中国在亚太地区和印度洋的战略利益,以及中国对美国亚太战略、关印关系及其他相关盟友与伙伴关系的评估与反应。

  • 标签: 印太 地区多边格局 战略安全
  • 简介:二战以来,区域经济合作方兴未艾,它强化了生产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和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力度,大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90年代初期,欧洲经济区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建成(1990年在美国前总统布什的“美洲倡议”的指导下,南北美洲经济在经贸合作上业已取...

  • 标签: 环印度洋 合作联盟 印度
  • 简介:<正>近一时期,国际上有人认为欧洲经济将急剧上升,而对未来西太平洋地区(简称西太地区)经济则描绘了一幅较为阴暗的图景。情况果真如此吗?笔者认为,西太地区经济发展有比较大的后劲,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欧洲经济的发展势头难以凌驾于西太地区之上。

  • 标签: 西太平洋地区 南朝鲜 地区经济发展 欧洲经济 直接投资 相结合
  • 简介:东南亚是恐怖活动的高发地区,地区国家间在反恐上的合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恐怖组织受到一定震慑,但是形势不容乐观.美国以反恐为名将战略触角伸向东南亚,将对地区反恐形势以及战略态势产生重大影响.反恐将是东南亚地区的重要主题,持久战不可避免,并将直接影响地区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 标签: 东南亚 恐怖主义 态势 趋势
  • 简介:东盟地区论坛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成立以来,在维护亚太地区安全与稳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作为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中国对东盟地区论坛一直持支持和合作的态度。今后中国仍应继续积极参与东盟地区论坛的建设,以有效维护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

  • 标签: 东盟地区论坛 中国与东盟
  • 简介:后苏联空间地区化进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不稳定性的特点。俄罗斯力图使俄白联盟成为后苏联空间一体化的核心。俄白联盟非对称性的相互依赖,成为两国一体化进程深入发展的障碍。

  • 标签: 后苏联空间 地区化 俄白联盟
  • 简介: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磋商"南海行为准则"的过程中,将建构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次地区安全秩序,维护南海的安全稳定,体现11个国家之间具有较高的政治安全信心和信任程度,为未来落实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和保障。从许多方面来看,"南海行为准则"和"一带一路"倡议,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具有较强的契合性和实施的现实基础,对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政治安全和经济秩序建设提供了两个强硬的抓手。中国需要借助磋商和落实"南海行为准则"的契机,与东盟国家建立和其他合作机制有联系但有所区别的南海合作机制,并纳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内容,共同促进南海次地区的和平与繁荣,构建一个符合南海地区形势演进特征的新秩序,为未来通过外交谈判和平解决南海主权争端提供有利的环境。

  • 标签: 南海行为准则 丝路秩序 “一带一路”倡议 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南海合作机制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远东地区损失了大量劳动适龄人口,人口总数下降。战后,远东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到显著提高,加之1945—1955年苏联西部地区移民的大量涌入,远东地区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但是1955年以后,随着移民大量返乡,远东地区人口自然增长出现明显下滑。1945—1959年远东地区人口发展呈现出如下特征:城市化水平高、男性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高、军人所占比重较高、存在大量惩戒居民、移民的高流动性。

  • 标签: 苏联 远东 人口
  • 简介:本文是1937年仰光出版的《缅甸社会调查日记》丛书中《泛灵论在景栋地区》一书的第一部分。作者J·H·特尔福德是一位曾在缅甸景栋地区生活了十三年的人类学家、旅行家。景栋位于缅甸东部,景栋城是缅、中、泰、老交境的一座历史悠久、位置险要的城镇,历史上是当地土邦的首府。本书成稿后,国内长期尚无译稿,本书所提供的资料,对缅甸史,缅中、缅泰、缅老关系史,以及缅中泰老交境地区的民族,如掸、泰、拉祜、佧佤、傈僳,克钦等民族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故予全译,以飨读者。(1988、4)

  • 标签: 二十世纪初 缅甸 学术价值 社会调查 泛灵论 关系史
  • 简介:70年代之前,中东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几乎所有国家仍停留在以农业和牧业为主的水平。以后随着民族经济的大力推进和石油的大量开采,中东地区的面貌涣然一新。中东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和输出地。海湾产油国凭借其巨大的石油外汇收入,跻身于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之列。大多数国家以农业

  • 标签: 中东地区 经贸结构 石油工业 服务业 技术密集型产品
  • 简介:亚太地区当前安全形势及前景展望刘长宝当前,亚太地区政治形势相对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安全态势不断改善。尽管亚太各国国情不同,利益各异,发展不平衡,影响地区安全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但和平与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本地区形势的主流。一、对当前亚太地区安全形...

  • 标签: 地区安全 和平与发展 不平衡 经济发展水平 中国国际战略 持续发展
  • 简介:本文评估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安全关系发展方向,认为东盟不会发展为军事联盟,东南亚形势总体将保持和平稳定的局面,以合作求安全将继续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安全关系的主线.中国将继续加强与东盟的战略合作,支持东盟一体化进程,支持东盟在东亚地区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

  • 标签: 中国与东南亚 安全合作 挑战 机遇
  • 简介:'9.11'袭击事件及其后续发展对南亚的地区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印度与巴基斯坦间的争端成为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怖主义战略必须考虑的重点.随着印度遭到两次严重恐怖袭击,印度进行了大规模军事调动准备报复,印巴对抗的升级和核冲突的危险使克什米尔问题再度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由于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立场不同,南亚的反恐怖主义成为一个错综复杂的难题.近期在印度的压力和国际社会促使下,巴采取了积极措施打击国内教派极端主义和越界恐怖主义势力,骤然变化的局势也为印巴之间采用政治方式解决克什米尔问题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 标签: “9.11”事件 印巴关系 南亚地区 安全问题 印度 巴基斯坦
  • 简介:2009年9月,中俄两国元首正式批准实施的《中国东北地区与俄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中规划的合作范围涉及口岸及边境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地区运输、园区、劳务、旅游、人文和环保等八个方面。黑瞎子岛的生态保护与开发,同江、黑河、洛古河大桥和相关口岸的建设与改造以及前抚铁路和抚远机场等项目均列其中。

  • 标签: 地区经贸合作 中俄两国 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东北地区 2009年 东西伯利亚
  • 简介:自2010年底以来,西亚北非地区持续上演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剧变,多股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使得这一地区充满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作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石油生产地和供应地之一,西亚北非地缘政治动荡必然会对国际能源格局带来十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中国对西亚北非地区石油资源的高度依赖,使得中国能源安全不免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局势动荡使得西亚北非地区油气合作的政治环境进一步复杂化,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骤增;在中国石油进口对西亚北非地区的对外依存度与来源地集中度“双高”的情形下,中国能源安全的脆弱性凸显;中国对石油运输渠道的控制力薄弱,中国的能源安全有可能陷入“马六甲困局”。鉴于当前国际能源角逐日益白热化,着眼于应对西亚北非地区的复杂形势,中国应当密切结合现存的具体问题抓紧进行顶层设计,从多方面着手全面构建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尽快建立西亚北非地区油气投资预警机制;稳步推进石油进口路径多元化举措;积极拓展为能源安全保驾护航的军事手段。

  • 标签: 西亚北非动荡 能源安全 石油安全 中国能源策略
  • 简介:19世纪下半期,朝鲜北部自然灾害频发,封建剥削严重,东北部的朝鲜居民大量进入俄国境内。1863—1884年,俄国远东的朝鲜人有四个特点:分布集中,主要居住在南乌苏里地区;朝鲜人的男女比例相当,人口能自然增长;朝鲜人的职业以农民为主,主要的经济活动是种地;国籍没有变,仍然是朝鲜国籍。鉴于远东开发急需大量劳动力,俄国积极接纳朝鲜人,允许其留在远东;让其耕种土地,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和同化。

  • 标签: 朝鲜人 俄国远东 南乌苏里 移民
  • 简介:列克星敦图书公司2008年8月出版了亚历山大·钱德勒的专著《印尼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民族主义者与地区整合战略》(MexanderC.Chandra,IndonesiaandtheASEANFreeTradeAgreement:NationalistsandRegionalIntegrationStrategy,LexingtonBooks,2008)。

  • 标签: 自由贸易协定 民族主义 整合战略 地区主义 东盟 印尼
  • 简介:过去10年间,东亚经历灾难性的亚洲金融危机和之后的蓬勃发展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加深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对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世界经济格局都产生了迥异而深远的影响。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东南亚国家和除中国外的东亚国家货币大幅贬值,股票价格和资产价格下跌,许多国家多年的经济繁荣毁于一旦,不仅破坏了东亚乃至全球的金融体系,而且对世界经济增长以及贸易流量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 标签: 亚洲金融危机 东亚一体化 贸易模型 区域经济一体化 变迁 演进
  • 简介:<正>由新加坡南洋学会和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亚洲研究中心海外华人资料研究室联合主办的“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亚洲之海外华人国际研讨会”,于9月18至19日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以及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日本、澳大利亚的学者56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大陆学者有:陈立贵(中国社会科学院)、姚楠(复旦大学)、林金枝(夏门大学)、张映秋(中山大学)、徐善福、黄滋生、郑仁良(暨南大学)和廖钺(广东华侨历史学会)8人。在开幕式上,中文大学副校长蔡永业致开幕词,香港大学校长王赓武教授作主题演讲。蔡永业指出,两次大战期间,亚洲海外华人面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冲击,

  • 标签: 海外华人 华侨问题 香港中文大学 中外学者 中国大陆 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