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由一件事物想到另一件事物,由一种观点想到另一种观点,由一种景象想到另一种景象,由原因想到结果,由结果想到原因,这种思维活动叫做联想。联想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世界上许多事物的发现与创造,都是与联想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应重视联想能力的培

  • 标签: 发现创造 联想发现
  • 简介:多数疾病都有预兆,只是我们不够重视,往往当疾病成为事实,回想起之前身体发出的信号,才恍然大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血液免疫科副主任医师韦云给大家讲述怎么才能及早发现这些身体失衡的信号。小症状可能积累成大病身体失衡是疾病从量变到质变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比老百姓常说的“亚健康”范围更广。身体失衡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身体难受、有症状,却查不出异常,诊断不出病来,也不知道哪儿去看病;还有一类是身体没感觉,但检查指标有一系列异常,又达不到诊断标准,比如血糖升高但没到诊断为糖尿病的程度。

  • 标签: 身体 失衡 信号 北京中医药大学 “亚健康” 主任医师
  • 简介:薯片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油炸小零食,那淡淡的成味伴随着土豆特有的泥土香味,还有嚼在口里“咯吱咯吱”的清脆口感,让许多人爱不释手。美国由此诞生了couchpotatoes族,他们一边躺在躺椅上看电视,一边嘴里嚼着薯片,成了20世纪60年代颇为流行的一种生活方式。

  • 标签: 生活方式 60年代 看电视 零食 熟悉 香味
  • 简介:父母发现孩子早恋,或者怀疑孩子早恋,通常会慌了手脚:既担心孩子早恋影响学习成绩、影响考大学、影响前途,又担心孩子越轨造成身体终生伤害。此时,家长很难冷静处理,通常会在极端焦虑中采取不理智的做法:比如跟踪、偷看孩子手机、翻看孩子的日记等举动,造成孩子更严重的“逆反”心理。

  • 标签: 孩子 早恋 家长 学习成绩 大学 日记
  • 简介:在多轮次动态和一次性静态两种呈现方式下,采用出声思维研究20名大学生潜藏与矛盾情境的问题发现特点。研究表明:(1)动态呈现促进被试更全面加工信息,发现问题数量和变通性优于静态呈现,但也阻断信息间的关联,不利于发现跨区问题。(2)动态呈现下,问题均匀分布在每个区域并按轮次先后顺序出现,静态呈现与此相反。(3)被试在新信息呈现后发现的问题分全新、改变方向、改变程度、一致性和联系性五类,潜藏情境中问题与先前信息关联更多。(4)被试对新信息影响做出积极评价。

  • 标签: 问题发现 动态信息呈现 静态信息呈现 多轮次信息 出声思维
  • 简介:用团体实验考察大学生在生活与科学两个领域中问题发现过程的思维特点。620名大学生参与实验,从问题数量、思维产品、思维层次、思维开放性和思维品质等维度对问题评分。结果显示:(1)不同年级与性别大学生发现问题的整体思维水平相当,男生在思维层次与精致性上占优,态度对问题发现有影响;(2)问题思维评分的领域差异显著;(3)依据问题发现思维的差异可将大学生分为能力强与弱两个类别;(4)大学生发现的大部分问题涉及中等偏下的思维水平。

  • 标签: 问题发现 思维特点 大学生 团体实验
  • 简介:采用自编的计算机模拟发现学习任务,以49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在简单和复杂发现学习任务中,智力、元认知技能和学习成绩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简单任务中,三者关系基本符合混合模型;进行过多的元认知活动,并不能提高学习效果。在复杂任务中,智力对学习成绩起主要预测作用。随着任务复杂性的增加,智力对学习的影响也随之变化,符合难度阈限理论的假设。任务复杂性不同时,智力、元认知技能和发现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也不同.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难度阈限扩展理论。

  • 标签: 智力 元认知技能 发现学习 任务复杂性 计算机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