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导语】近几十年来,大量的简帛文献资料出土面世,如银雀山汉简、马王堆帛书、郭店楚简、上博简等,大大改变了人们对于古代思想世界的认识。如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的出土否认了“《孙膑兵法》为伪书”的看法,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的出土丰富了人们对于黄老道家的认识,郭店楚简的出土则对《老子》的年代、孔孟之间儒家等研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许多历史上的疑难问题争论了几千年也无定论,而简帛文献的出土使得其中一些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因此,每次新资料的出土都或多或少地丰富了人们对于古代社会及其思想文化等方面问题的认识。

  • 标签: 出土文献 自然宇宙观 道家研究 《孙膑兵法》 银雀山汉简 马王堆帛书
  • 简介:企业所有权控制权协调问题是当前公司治理研究的前沿课题。转型期市场经济中的许多企业由于所有权控制权缺乏有效的平衡机制,难以实现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本文主要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分析了企业所有权控制权协调关系,探讨了构建企业所有权控制权协调机制的对策,这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构建企业所有权控制权协调机制,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所有权 控制权 协调机制 利益相关者
  • 简介:11月29日在山东济南召开,由山东大学犹太教跨宗教研究中心主办,以此庆祝该中心成立20周年。山东大学校领导方宏建出席会议并讲话。开幕式上,“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犹太教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傅有德教授回顾了中心的创建过程。

  • 标签: 犹太教 学术研讨会 历史与现实 多元宗教 山东大学 宗教研究
  • 简介:如果说在西方哲学中,以福柯为代表的系谱学理论乃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产物的话,那么在中国哲学中,该理论早就似曾相识地体现在其古老的周易史观之中。所不同的是,由于向身体、两性以及两性结合的家族的彻底回归,这不仅使周易史观深得系谱学所固有的“家系学”的精髓,而且也使周易史观在以家的分析为历史的分析的原型的同时,以生命本身的对话为归,既坚持历史的结构又坚持历史的建构,从根本上消解了历史理论中所难以克服的形而上形而下、同一差异、常变等二元对立。因此,严格地讲,不是福柯的历史哲学而是中国古老的周易史观才能使我们真正告别历史哲学中独白式的思维模式,才意味着一种名副其实的系谱学的历史方法论的真正确立。

  • 标签: 系谱学 周易史观 王夫之 福柯
  • 简介:《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政治智慧、治国方略和人生体验,对铸造中华民族精神,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从顺天应人、居安思危、趋时尚中、贵易尚简、尚贤养贤、求同存异、节以制度、无为而治等八个方面作了阐述,以为《周易》所提出的许多治国方略、理政经验、治理原则,对于我们提升治理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 标签: 《周易》 政治智慧 治理能力
  • 简介:《论语》一名定于何时,历史上有两种主要争论:一种源自《汉志》,以为《论语》成书时所名;一种源自《论衡》,以为汉代始定。有两现象似《论衡》之说相合:其一,除《论语》一名外,《论语》汉代还有"传""语""记"等多种称谓;与此同时,其二,先秦及汉代早期文献中鲜见《论语》一名。然《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及《宋书》等史籍中《论语》的称引情况表明,以上两现象其实并非缘于《论语》书名未定之故,而是《论语》的称引方式有关。鲜见《论语》一名乃是由于鲜以"《论语》曰"方式称引《论语》的称引习惯所致,这一称引习惯广泛存在于先秦、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

  • 标签: 《论语》 称谓 称引 书名
  • 简介:"经济人"利己性并非理论假定,而是一个简单的事实;"经济人"利益最大化不是追求物质、金钱的最大化,是包括名誉、地位、良心以及长远利益的最大化;"经济人"涵盖十分广泛,不局限于经济领域,还涉及政府官员在内的所有劳动者;"经济人"出现利他行为时也不能排除其出于利已的动机;"经济人"的利己属性是人的基本权利,无善恶之分.对"经济人"必须设计和构建严格的制度,使正当的个人利益得到激励和保护,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得到抑制和禁止.制度安排必须遵循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平等性、自主性、互利性原则,强化对权力约束原则,实现个人利益、他人利益、社会利益趋于一致.

  • 标签: 经济人 权利 制度安排
  • 简介:<正>理学以成圣(达到理想人格)为内在的价值目标,这一思维路向决定了其关注之点首先指向内在的心性。正如康德通过考察人的认识能力以回答普遍必然的知识何以可能的问题一样,理学将心性的辨析作为解决内圣之境何以可能的楔入点。也许正是这一逻辑思路,使理学常常被视为心性之学。当然,对心性问题的看法及心性关系的定位,王阳明程朱一系的理学又存在重要分歧。如果说,程朱着力于提升性体,那末,王阳明则更多地以心体为关注之点,而这种差异又蕴含着对主体意识、道德本体、成圣过程等等的不同理解。

  • 标签: 王阳明 主体意识 心体 心与理 道德实践 心即理
  • 简介:<正>《管子》一书是“稷下学派”研究治国理论方针的结晶与总汇,特别是经济管理方面的理论及治理国家方面的理论,对今日来说,仍然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本文只就《管子》企业思想工作这个问题加以探讨,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 标签: 企业思想工作 管子 劳动者 治理国家 思想政治工作 经济管理
  • 简介:"和同之辩"表现了中国古代"和""同"的区别联系,"和而不同"体现了二者的辩证关系。中国"和"文化表现在物质形态、精神理念、生活习俗和社会规范等诸多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要素,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和"文化引领下的新中国和平外交,具有鲜明的中国"和"特色,热爱和平、倡导和平、维护和平、捍卫和平是中国和平外交中的核心诉求基本内容。

  • 标签: 和同之辩 和文化 和平外交
  • 简介:新出清华简以及相关传世文献的证据表明,《书序》的成书年代在公元前289年到公元前213年之间,它既不是孔子所作,也非刘歆等人伪作,而是这一时期的儒家后学托名孔子所作。

  • 标签: 清华简 《书序》 孔子
  • 简介:<正>中国古代社会思潮迭起,思想史研究向人们展示,一种社会思潮,一种理论体系,总有其中心思想或中心议题。宋明理学的主旨是什么?历来有不同说法,或谓“义理”,或谓“本体”,或谓“心性”,或谓“性命天道”。应该说,这些说法都是有一定根据的。理学汉唐以来学术不同的是,它既不是章句之学,也不是词章之学,更不是时文科举之学,而是寻求义理之学。理学家讲学的目的在于穷理求道,因此称理学主旨为“义理”是不足为怪的。理学家大都讲本体,谈心性、论天道,而且这些范畴都是理学家非常重视的问题,甚至可以说都是理学根本的、首要的问题。但把这些归结为理学的中心议题,似乎还不太完满。我经过研究,觉得把理学的主旨概括为“本体工夫”,也许会更符合实际些。如果这样确立理学主旨,既可体现理学的宇宙论、存在论、心性论、境界说,也可以包含理学的认识论、修养论,乃至审美和心理建设,使理学研究更贴近其本来风貌。

  • 标签: 心性论 求道 理学研究 无极 本体论 圣人
  • 简介:3月7~8日在天津召开,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分析》编辑部联合主办。来自全国17个省市的部分院校和科研机构的45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天津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立国研究员和钟会兵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谢地坤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何锡蓉研究员等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 标签: 哲学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天津 生活世界 上海社会科学院 论坛
  • 简介:白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界关于儒学儒教之争已逾20年。概括起来,主要涉及如下值得思考的问题。

  • 标签: 儒教 儒学 20世纪80年代以来
  • 简介:<正>蔡元培是近代中国新文化的伟大建设者,毛泽东说他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这一评价精到而公允.在“西学东浙”的历史潮流中,尤其在新文化运动中,有的人认为西方文化什么都先进,而中国传统文化一无是处,因而主张“全盘西化”,有的人则恰恰相反,据守固有的传统文化,拒斥西方文化,但多数人反对以上两个极端而赞成中西融合,吸收西方文化新营养,改造传统文化,建设适合现代化需要的新文化.蔡元培始终站在这一潮流的前头,领导这

  • 标签: 蔡元培 西方文化 艺术教育 以美育代宗教 中国传统文化 新式教育
  • 简介:《汉书·魏相传》是研究西汉易学的一篇重要文献。文中云魏相“数表采《易阴阳》及《明堂月令》奏之”,反映了西汉中期易学的特点。《易阴阳》是将《易经》阴阳数术结合的产物;以五行配八卦、中央黄帝执坤艮治下土。反映了黄帝学说对易学的影响。儒学中《易》礼相通.魏相说《易》引《明堂月令》.正说明了这一问题。

  • 标签: 西汉 易学 魏相 阴阳 五行
  • 简介:《周易》元素周期系肖树森《周易》是中华民族祖先留下的瑰宝,源远流长。《周易》又称大易、易经。被历代列为群经之首。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科技生产各领域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运用图象以表达自然规律,近代科技成就发展日益证明具有现实意义。从而不断刷新其...

  • 标签: 《周易》 主量子数 元素周期系 氢元素 原子结构 周期表
  • 简介:<正>《易传》根据以阳阳哲学为核心的《易》道来观察解释政治领域的问题,形成了一种追求社会整体和谐的政治思想。这种政治思想受到历代许多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家的重视,用于拨乱反正,克服由君主专制体制所造成的危机,变无序为有序,化冲突为和谐,对中国二千多年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政治思想 易传 专制政治 社会整体 君臣关系 中国政治文化
  • 简介:加强学习,深化研究,弘扬瞿秋白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对瞿秋白同志百年诞辰最好的纪念。半个多世纪来,瞿秋白的战友和一大批专家、学者积极从事瞿秋白研究,不论是研究中国革命史和党史上的瞿秋白,或是研究文学史、新闻史、思想史上的瞿秋白,都经历了曲折...

  • 标签: 瞿秋白研究 《多余的话》 马克思主义 鲁迅 新时期 左倾盲动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