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选取泥炭、生物质炭、木炭和活性炭4种含碳材料,结合以经济底栖生物菲律宾蛤仔(Venerupisphilippinarum)为受试生物的生物累积实验和Tenax连续萃取法,阐述不同碳质对沉积物中4种菊酯类农药生物有效的影响,并将Tenax萃取结果与底栖生物的累积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碳质的添加导致沉积物中菊酯类农药的快速脱附组分(Frap)降低,极慢速脱附组分(Fvs)增大,生物有效降低,且4种碳质对Frap的影响有所不同,然而因为菊酯类农药的理化性质,Frap的差异并不显著。Tenax6h和24h的单点萃取组分与快速脱附组分相关显著(P〈0.0001),基本可以代替完整的脱附动力学评价生物有效,但是对于组成复杂,有机碳(OC)和黑炭(BC)含量高的沉积物进行研究评价时仍应注意由此产生的偏离。Tenax快速脱附组分与2种底栖生物累积结果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R^2=0.38,P〈0.0001),表明在OC和BC含量不同的沉积物中,Tenax萃取技术也可以预测菊酯类农药在经济底栖生物菲律宾蛤仔体内的累积量,进而为沉积物中HOCs的环境质量和相关水产品的质量评估提供更为快捷、有效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菊酯类农药 碳质 Tenax萃取 生物有效性 沉积物
  • 简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中国人民的最大追求和奋斗目标.一直为国民经济主战场服务的中国旅游地理,生态文明建设必然为其教材建设的主体内容之一.该文结合《中国旅游地理》(第四版)创新实际,仅就中国旅游地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及其构架进行了探索.参9.

  • 标签: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教学内容构建 中国旅游地理教材创新
  • 简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这是我国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大熊猫国家公园跨越川陕甘三省,涉及多方利益相关主体.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追求有所不同,为平衡各主体的利益需求,协调解决各方之间的矛盾,构建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生态补偿机制是当务之急.通过完整的生态补偿机制保障体系、反馈体系、运作体系,落实生态补偿工作,树立国家公园生态补偿典范.

  • 标签: 生态补偿 利益相关者 生态环境建设 国家公园体制
  • 简介:以葫芦岛锌厂周边地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重点区域土壤的取样分析,得到葫芦岛锌厂周边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物的种类和污染程度,及重金属污染物的水平、垂直分布规律图,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地积累指数法对其污染情况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葫芦岛锌厂周边土壤中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为:Cd、Hg、Zn、Cu、Ni、As,其中Zn的污染最严重;水平分布规律显示重金属污染物主要集中在锌厂四周,距离锌厂越远重金属污染程度越轻;垂直分布规律表现为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高于下层土壤;运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评价,6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由强至弱依次为:Cd〉Hg〉As〉Cu〉Zn〉Ni,葫芦岛锌厂周边土壤总体处于很强生态危害;运用地积累指数法进行评价,葫芦岛锌厂周边土壤中各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Hg〉Cd〉Zn〉Cu〉As〉Ni,土壤环境总体处于中度污染.

  • 标签: 葫芦岛锌厂 重金属污染 风险评估
  • 简介:生态毒理学和环境毒理学的几个基本概念进行了论述.首先,论述生态毒理学和环境毒理学的定义和各自的研究范畴,提出二者区分的条件和方法;其次,对“毒物”和“非毒物”的概念进行论述,否定了“物质即毒物”的论点;第三,论述“靶器官”概念的局限性及其对学科发展的不利影响,提出以“敏感器官”概念代替“靶器官”的见解。

  • 标签: 生态毒理学 环境毒理学 毒物 非毒物 靶器官 敏感器官
  • 简介:以冕宁县的生态规划为例,通过对冕宁县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背景的研究,确定其生态城市建设的定位,通过分析冕宁县城市的现状,得出了冕宁县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总体思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点是对城市的生态功能进行划分,生态功能划分的原则包括生态城市功能区划的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区域相关原则、部分与整体协调原则、相似原则、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原则以及区域特色原则等等.通过对冕宁县城市生态区域的划分,将生态规划彻底融入冕宁县的总体规划之中,进一步改善冕宁县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不断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将冕宁建设成为生态县.

  • 标签: 生态规划 生态功能划分 生态城市 总体规划
  • 简介:孕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毒理效应是即环境雌激素和雄激素之后近年来国内外环境激素研究的又一热点课题。由于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等,这两类物质通过污水处理厂不完全处理和人类农业或畜牧业活动的直接排放从而进入水体环境,进而对生态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危害。环境监测数据显示,在地表水中,多种物质存在ng·L-1浓度水平;在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中,浓度水平更高,甚至达到数百ng·L-1。孕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类物质主要通过激素受体途径发挥毒性效应,如孕激素受体(PR),糖皮质激素受体(GR)和盐皮质激素受体(MR)。对水生脊椎动物的内分泌系统干扰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焦点。这两类物质能够影响脑垂体性腺轴转录水平和相应激素合成,影响性腺发育以及导致繁殖能力损伤。这一毒性效应甚至发生在环境浓度水平之下。除此之外,随着组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更多的潜在毒性终点不断被发掘,如对昼夜节律系统和免疫应答的干扰作用。这些研究引导着对环境孕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生态毒理学效应更加深入的理解。

  • 标签: 孕激素 糖皮质激素 环境行为 生态毒理效应 内分泌干扰 昼夜节律
  • 简介: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内涵建设要素及专业评估现状,基于生态思想下提出专业内涵建设由核心要素、支持要素和输入输出要素组成,构建了专业内涵建设框架体系及其主要内容.

  • 标签: 专业内涵建设 要素 框架体系 内容
  • 简介:尽管针对洞庭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研究工作较多,但是针对其生态风险及其变化趋势的研究工作比较少见。基于2012年2月和2013年4月对洞庭湖9个具有代表监测点位的采样分析以及相关监测历史资料的收集,采用Hakanson生态危害指数法,研究了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Cd、Hg、As、Cu和Pb的含量分别为0.60~20.7mg·kg-1、0.090~0.640mg·kg-1、10.4~83.7mg·kg-1、17.9~70.9mg·kg-1和16.9~95.8mg·kg-1,其大小顺序为Pb〉Cu〉As〉Cd〉Hg。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单因子生态风险程度顺序为Cd〉Hg〉As〉Pb〉Cu,Cd和Hg为主要重金属风险污染物,其中Cd为首要污染物;湖RI值在117.10~589.80之间,平均289.99,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南洞庭湖区〉西洞庭湖区〉东洞庭湖区;根据Hakanson提出的分级标准,南洞庭湖区Cd具有极高的生态风险,生态风险程度为中。初步分析结果表明,30年来,除Hg外,其它重金属生态风险均有一定上升,其中以Cd的上升趋势较明显,湖重金属生态风险程度由低生态风险上升到中生态风险,提高了一个等级。因此,洞庭湖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应以湘江和资水的Cd为重点。

  • 标签: 重金属 污染 生态风险 变化趋势 洞庭湖 表层沉积物
  • 简介:祁连山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冰川、冻土、植被、径流等及其水文循环的变化.该文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在宏观尺度上从系统演化的角度去探讨在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祁连山生态问题,认为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地质过程密不可分,应以生态地质学的理论来研究这些变化的生态地质过程,并指出未来进行祁连山生态问题研究的科学路径,为祁连山的生态保护、河西走廊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全球变化 祁连山 生态 地质
  • 简介:受世界自然基金、国家教委和中科院“人与生物圈”项目的委托,我们到西藏自治区采访考察三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雅鲁藏布大峡谷、羌塘和珠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资源与保护状况。

  • 标签: “人与生物圈” 国家教委 采访 西藏 目的 状况
  • 简介:卤代持久有机污染物(Hal-POPs),如多溴联苯醚(PBDEs)、多氯联苯(PCBs)、滴滴涕(DDT)等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全球有机污染物,同时它们又是内分泌干扰物,是威胁人类生殖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人们每天约有80%以上的时间在室内度过,且室内环境是Hal-POPs人体暴露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室内环境中Hal-POPs对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干扰作用及其机理等问题亟待研究,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很有限。本文通过综述Hal-POPs在室内环境中的赋存水平和在人体体内的负荷水平及其半衰期,探讨了其对人体内分泌系统尤其是男性生殖健康的影响情况及其可能的机理,并分析了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及研究前景,为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 标签: 室内积尘 卤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多溴联苯醚 生殖健康 健康风险
  • 简介:菊酯类农药已广泛用于农用、卫生、渔业等领域,因高疏水性累积于沉积物中的此类污染物的生物有效评价对环境风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高聚物作为固相微萃取材料,基于热力学平衡微损耗方法测定了沉积物孔隙水中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氯菊酯和甲氰菊酯的自由溶解态浓度(Cfree);同时将PDMS上菊酯类农药的浓度与菲律宾蛤仔体内生物累积浓度的相关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测定菊酯类农药在沉积物孔隙水中的Cfree(23.3~255ng·L-1)并用于评价此类物质(菊酯类农药)的生物有效;菲律宾蛤仔对四种菊酯类农药的富集系数(BCF)为27.8~301,相对较小;菊酯类农药在PDMS上的浓度和菲律宾蛤仔体内的浓度满足lgCb,lip=11.64lgCPDMS-51.29(R2=0.980)的定量关系,相关极显著(P=0.009)。但生物—沉积物富集系数(BSAF)和PDMS-沉积物富集系数(PSAF)的分析比较发现,基于PDMS和生物体内菊酯浓度极显著相关的仿生应用还有待污染物在菲律宾蛤仔体内生物转化数据的进一步补充和校正。

  • 标签: 菊酯类农药 沉积物 生物有效性 聚二甲基硅氧烷 菲律宾蛤仔
  • 简介:为初步探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sulfonate,PFOS)的细胞免疫毒性,采用每天1次经口灌胃染毒的方法,研究了PFOS经口重复剂量染毒对C57BL/6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选择雄性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PFOS染毒剂量分别为5、10、20mg·kg-1(bw),对照组给予2%Tween-80.每天1次经口灌胃染毒7d后,制备脾脏T淋巴细胞悬液,以刀豆蛋白A(ConA)和大肠杆菌脂多糖(LPS)作为刺激源,采用MTT法检测T、B淋巴细胞增殖功能,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NK细胞活性.结果表明,10mg·kg-1和20mg·kg-1PFOS染毒组小鼠体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且小鼠胸腺和脾脏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各PFOS染毒组小鼠肝脏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FOS各染毒组T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mg·kg-1和20mg·kg-1PFOS染毒组小鼠NK细胞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研究结果显示,PFOS暴露可降低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和NK细胞活性,表明PFOS具有免疫抑制效应.

  • 标签: 全氟辛烷磺酸 淋巴细胞增殖 NK细胞活性
  • 简介:林丹(γ-HCH)作为曾广泛应用的有机氯农药,自2000年在中国停止生产以来,全国范围内环境介质中仍广泛检出,对生物体及自然环境存在潜在危害。在收集γ-HCH的沉积物毒性数据基础上,通过物种敏感度分布(Speci线,得到急性基准值CMCsed=0.005esSensitivityDistributions,SSD)曲线拟合的方法获得其沉积物质量基准。选取7种常用模型进行拟合,通过比较,最终采用S-Logistic模型拟合γ-HCH急性毒性曲30μg·g^-1;采用S-Gompertz模型拟合γ-HCH慢性毒性曲线,得到慢性基准值CCCsed=0.00106μg·g^-1。我国七大水系68.2%的水体沉积物中γ-HCH的残留浓度均低于其CCCsed,说明其风险较低。但是,在海河和辽河流域某些点位的残留超标,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获得的沉积物基准值对评估沉积物中γ-HCH的生态风险和环境修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Γ-HCH 物种敏感度分布 沉积物质量基准 相平衡分配法
  • 简介: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是进行风险污染物水生态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本研究进行了3种典型化合物五氯酚、硝基苯和氯化镉对10种我国不同营养级水生生物的24h、48h和96h的急性毒性测试,根据实验结果计算了相应的急性PNEC,同时与根据美国环境保护局毒性数据库里的毒性数据计算获得的急性PNEC值,以及综合本实验结果与毒性数据库里的数据计算得到的急性PNEC值进行对比,发现通过3种数据来源获得的急性PNEC值中,硝基苯的PNEC值差异较大,由本次实验结果获得的急性PNEC值最小;其他2种化合物差异较小.这可能是由于本次实验所选的本土生物中华田螺和麦穗鱼对硝基苯比较敏感,并且数据库中硝基苯的急性致死数据较少、毒性值较大且变化范围较窄,而其他2种化合物数据量较为丰富,变化范围较宽,包括了较敏感物种的毒性数据.这表明为给我国水生生物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保护,对于数据量较为丰富并且毒性值变化较宽的化合物(如五氯酚和氯化镉)可以直接根据数据库里的毒性数据进行PNEC值的计算;而对于毒性数据量较少、毒性值偏大且变化较窄的化合物(如硝基苯)需要进行本土敏感物种的毒性测试.

  • 标签: 硝基苯 五氯酚 氯化镉 本土物种 急性毒性 急性生态效应阈值
  • 简介:采用物种敏感度排序法(SSR)对我国铅的淡水水生生物安全基准进行推导,并以太湖为例进行了流域水生生物安全基准推导。对于难以获得的本土生物毒性数据,开展了相应的毒性试验。获得了我国国家与太湖流域铅的水生生物安全基准值,基准最大浓度(CMC)分别为63.92、104.26μg·L^-1,基准连续浓度(CCC)分别为1.21、4.06μg·L^-1。同时,对我国主要河流以及太湖流域进行了铅的生态风险评价,联合概率曲线法显示影响5%水生生物种类的概率分别为66.22%和43.19%,熵值法则显示中国主要河流存在较大的铅暴露风险,因此,我国铅的潜在生态风险较大,主要河流与太湖流域存在铅污染问题。

  • 标签: 水质基准 物种敏感度排序法 生态风险评价 熵值法 概率风险评价法
  • 简介:花岗岩地区冲孔灌注桩作为常用桩基类型,但常发生质量事故,往往造成承载力与设计值相差甚远的情况.常规的处理手段有高压后注浆、复压、补打灌注桩等处理手段,但都存在缺点和不确定性.工程通过补打预制管桩的处理方案,较好的处理了质量事故;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避免了污染.图2,表1,参5.

  • 标签: 花岗岩地区 冲孔灌注桩 质量事故 原因分析 处理措施 生态作用
  • 简介:阐述了利用物种敏感性分布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的原理与方法,构建了淡水生物对8种常见多环芳烃(蒽、芘、苯并[a]芘、荧蒽、菲、芴、苊、萘)的物种敏感性分布;在此基础上,计算了这8种多环芳烃对不同类别生物的HC5(HazardousConcentrationfor5%ofthespecies)阈值,预测了不同浓度多环芳烃对生物的潜在影响比例PAF(Potentialaffectedfraction),比较了不同类别生物对多环芳烃的敏感性,以及多环芳烃对淡水生物的生态风险,并对以红枫湖、黄河、白洋淀为代表的中国典型水体中的多环芳烃进行了联合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当污染物浓度达到10μg·L-1时,半数多环芳烃的风险超过了5%的阈值;当浓度上升到100μg·L-1时,只有萘和苊没有显著生态风险.2)对于芴和荧蒽,无脊椎动物更为敏感;而对于萘,则脊椎动物更敏感.3)通过HC5值比较和SSD曲线图比较,可得出污染物对所有物种的生态风险大小依次为:蒽〉芘〉苯并[a]芘〉荧蒽〉菲〉芴〉苊〉萘;对脊椎动物风险大小为:荧蒽〉苊〉萘;对无脊椎动物:蒽〉芘〉荧蒽〉菲〉芴〉苊〉萘.4)多环芳烃在红枫湖、黄河、小白洋淀的生态风险均较低,急性联合msPAF(multisubstancePAF)值小于1%.

  • 标签: 多环芳烃 淡水生物 生态风险 物种敏感性分布
  • 简介:为了解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以及各污染物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通过采样分析As、Cd、Cr、Cu、Hg、Pb、Zn等7种重金属含量及污染特征分布的基础上,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鄱阳湖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综合的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湖口段沉积物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沉积物中Cd、Cu和Hg受人为影响比较严重,Cr、Cu、Hg、Pb和Zn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积累;区域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风险主要受制于Hg和Cu,潜在生态风险贡献率大小排序为:Hg(38.4%)〉Cu(27.8%)〉Pb(10.9%)〉Cd(9.1%)〉As(8.0%)〉Cr(4.0%)〉Zn(1.8%).

  • 标签: 鄱阳湖 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