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采用化学发光法比较了灰树花各提取物对超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灰树花子实体和菌丝体的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均有很好的清除作用,灰树花菌丝体水提物(GFME)、灰树花子实体水提物(GFE)、灰树花子实体水提多糖(GFP)、灰树花子实体碱提多糖(GFAP)清除羟基自由基的IC50均小于1.0mg/mL,其他提取物清除羟基自由基的IC50也均小于3.0mg/mL。而对超阴离子自由基仅GFME、GFMP、GFE有清除作用,其他的提取物清除作用很弱。

  • 标签: 灰树花提取物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羟基自由基
  • 简介:2002—2009年夏,对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景东县及其周边地区野生食用菌的物种多样性、用途或特性以及濒危等级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采集、鉴定标本593份,并对采于该区的214份馆藏标本进行了统计,野生食用菌共计35科61属134种(含变种、变型)。同时对该区市场上出售的野生贸易类群也进行了调查统计,有28科39属95种(含变种、变型)。迄今普洱共计有野生食用菌38科67属155种(含变种、变型),其中多孔菌科(Polyporaceae)所含种数最多,有17种,占总种数的10.97%;红菇科(Russulaceae)和牛肝菌科(Bo-letaceae)皆为16种,共占总种数的20.65%,灵芝菌科(Ganodermataceae)有11种,占总种数7.1%。在这些类群当中,木耳属(Auricularia)、牛肝菌属(Boletus)、乳菇属(Lactarius)、枝瑚菌属(Ramaria)、红菇属(Russula)、蚁巢菌属(Termitomyces)和革菌属(Thelephora)等属的42种真菌为普洱市场上最常见的野生贸易类群,约占云南优势野生贸易真菌总种数的52.5%。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野生食用菌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导致其商业化采收规模急剧扩大,造成生存环境的破坏甚至丧失,从而使普洱野生食用菌,尤其是野生贸易类群的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因此,亟待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护和管理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以期达到持续利用之目的。

  • 标签: 野生贸易真菌 物种多样性 普洱市 食用菌 药用菌
  • 简介:根据GenBank上报道的内生真菌Neotyphodiumcoenophialum和N.lolii的Nc25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FM1/R1和F3/R652,建立了一套适合于从高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种子中检测内生真菌N.coenophialum和N.lolii的常规PCR和巢式PCR方法。

  • 标签: 高羊茅 多年生黑麦草 内生真菌 分子检测
  • 简介:本文阐述了普遍存在的镰孢菌可增强封闭式环境中群体对疾病的易感性,并通过其次生代谢产物(如T-2毒素)对人和动物造成严重危害及预防和控制载镰孢菌及T-2毒素危害的相关问题,包括载真菌和毒素采集、毒素痕量富集技术、不同环境中的镰孢菌变化规律与产毒基因研究现状。提出研究封闭式环境中气载镰孢菌及B2毒素发生规律研究的必要性。

  • 标签: 养殖环境 镰孢菌 T-2毒素
  • 简介:本团队将继续对重要茵物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进行深入研究,主要从物种资源及其利用、品种资源及其利用、功能成分资源及其利用和基因资源及其利用四个方向开展研究。

  • 标签: 可持续利用 菌物资源 长江学者 保育 教育部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