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多发于老年人,其发病率居恶性血液病的第二位,目前在我国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能够在分子水平上提供恶性肿瘤的增殖和代谢情况等信息,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在MM的诊断、分期、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18F-FDG PET/CT显像在MM诊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诊断 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POU3F3(LncRNA-POU3F3)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在郑州人民医院手术的118例甲状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另选取同时期10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的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甲状腺组织中LncRNA-POU3F3的表达情况,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LncRNA-POU3F3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并分析LncRNA-POU3F3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qRT-PCR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3.18 ± 0.69)、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3.05 ± 0.66)比较,LncRNA-POU3F3在甲状腺癌组织表达水平(4.02 ± 0.76)较高(P均< 0.05)。LncRNA-POU3F3表达诊断甲状腺癌ROC曲线下面积为0.886[95%置信区间(95%CI):0.821 ~ 0.943,P < 0.05],敏感度为83.7%,特异度为85.2%,诊断阈值为3.45;临床分期为Ⅲ ~ Ⅳ期、肿瘤直径≥1 cm、多发癌灶及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组织中LncRNA-POU3F3高表达(≥3.45)比例均较高(P均< 0.05);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显示,随访5年后,纳入的118例甲状腺癌患者存活53例,其中LncRNA-POU3F3低表达者( < 3.45)5年生存率为77.42%(24/31),LncRNA-POU3F3高表达者(≥3.45)5年生存率为33.33%(29/87),两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7.955,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癌灶数量、淋巴结转移和LncRNA-POU3F3表达均与甲状腺癌患者生存期相关(P均< 0.05)。结论LncRNA-POU3F3在甲状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POU3F3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淋巴瘤是起源于身体不同部位以及具有多种病理亚型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传统使用的评价指标为最大标准化摄取值,其反映肿瘤组织中的最大活性代谢程度,是目前临床研究应用最多的代谢参数。PET体积计算机辅助判读(VCAR)软件可对淋巴瘤病灶进行测量分析,自动计算病灶的代谢评估指标,包括瘦体标准化摄取值峰值、肿瘤代谢体积和病灶糖酵解总量等。但淋巴瘤病理亚型分类繁多,上述代谢评估参数对不同亚型淋巴瘤的诊断和疗效评估效率各不相同。因此,笔者对基于18F-氟脱氧葡萄糖PET VCAR软件有效预测淋巴瘤诊疗效能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淋巴瘤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肿瘤代谢体积 病灶糖酵解总量 体积计算机辅助判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对急性白血病(AL )骨髓移植术后髓内复发灶的诊断价值,筛选可用于诊断其复发的半定量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河北燕达医院接受骨髓移植且疑为髓内复发的81例AL患者的18F-FDG PET/CT图像和病历资料,其中男性45例、女性36例,年龄3~55(25.14±15.07)岁。以骨髓活检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诊断复发的"金标准",将患者分为复发组(41例)、无复发组(40例),测量并计算所有可疑复发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及肝脏本底SUVmax,计算附肢骨SUVmax/中轴骨SUVmax和骨髓SUVmax/肝脏SUVmax比值,并以其不同的临界值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AUC )和诊断复发的效能。以视觉判读法为参照,分析并计算18F-FDG PET/CT不同半定量参数诊断AL髓内复发灶的效能。2组间半定量参数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结果81例AL患者中,复发组的中轴骨SUVmax高于无复发组(3.10±1.65对1.99±1.26 ,t=3.367 ,P=0.001);与无复发组比较,复发组的骨髓SUVmax /肝脏SUVmax比值(1.20±0.56对0.89±0.74)和附肢骨SUVmax /中轴骨SUVmax比值(1.58±1.38对0.79±0.37)均较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86、3.477,均P<0.05 )。基于SUVmax的半定量指标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以中轴骨SUVmax≥2.05作为判断髓内复发的标准时,其诊断AL复发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0.73%(29/41)、72.50%(29/40)和71.60%(58/81),AUC为0.770。视觉判读法结果显示,以多灶性摄取+弥漫性摄取18F-FDG为髓内复发的诊断标准时,其诊断AL复发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5.37%(35/41)、70.00%(28/40)和77.78%(63/81)。结论18F-FDG PET/CT视觉判读法是诊断AL复发简便、可靠的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基于SUVmax的半定量参数分析是视觉判读法的重要补充。

  • 标签: 白血病 复发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最大标准化摄取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PSA水平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患者18F-DCFPyL PET/CT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行18F-DCFPyL PET/CT检查的50例CRPC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平均年龄72(54~95)岁。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92.28(0.36~2000.00)ng/ml。根据tPSA水平将患者分为低PSA组(tPSA≤1 ng/ml)9例,中PSA组(1 ng/ml<tPSA≤10 ng/ml)18例,高PSA组(tPSA>10 ng/ml)23例。根据分子成像标准化评估标准对18F-DCFPyL PET/CT成像的可疑肿瘤病变进行分子成像PSMA(miPSMA)评分,并将miPSMA评分≥2分者判断为阳性病灶;根据18F-DCFPyL PET/CT显示的病灶数量分为寡病灶(病灶数量≤3个)组和多病灶(病灶数量>3个)组。总结不同分组患者显像特征。结果本研究50例的18F-DCFPyL PET/CT显像结果均为阳性(18F-DCFPyL摄取程度至少高于肝脏的病灶),其中寡病灶组27例,多病灶组23例。30例前列腺未切除者中,18例存在前列腺癌局部复发;余12例前列腺未切除者和20例前列腺已切除者未见局部复发征象。寡病灶组表现为局部复发、区域淋巴结转移或骨转移。多病灶组表现为多发淋巴结和(或)骨转移,伴或不伴局部复发。低、中、高PSA组中寡病灶患者分别为9、18、4例。寡病灶组27例,22例行局部治疗患者中21例有效;3例行全身治疗均有效;2例未治疗者PSA进展。多病灶组23例,9例阿比特龙治疗患者中6例有效;2例行恩扎卢胺治疗均无效;4例化疗患者中1例有效;2例177Lu-PSMA核素治疗患者中1例有效;1例核素89SrCl2治疗无效;2例放疗均无效;3例未治疗者PSA进展。结论18F-DCFPyL PET/CT显像对CRPC患者病灶的检出率高,对患者后续治疗有潜在指导意义。不同PSA水平CRPC患者的病灶数量不同,低PSA水平患者主要为寡病灶。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18氟-多巴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CT(18F-DOPA-PET CT)辅助诊断的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HH)患儿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采用综合临床诊断流程诊断的123例HH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次收集患儿的性别、发病年龄等一般情况,低血糖时同步测定的血清胰岛素水平,18F-DOPA-PET CT胰腺扫描的病灶类型,基因检测结果,治疗等临床资料。比较胰腺局灶型和弥漫型两组不同类型病灶患儿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和χ²检验。结果123例HH患儿(男72例、女51例)发病年龄为3(1~4 860)日龄,分别来自24个省份,低血糖时同步血清胰岛素水平7.1(0.4~303.0)mU/L。18F-DOPA-PET CT扫描显示25.2%(31/123)为局灶型病变,74.8%(92/123)为弥漫型病变。64.2%(79/123)的HH患儿发现相关基因致病性变异,其中88.6%(70/79)为KATP相关通道基因(61例ABCC8基因致病性变异,9例KCNJ11基因致病性变异)。37例(17例局灶型、20例弥漫型)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为67.6%(25/37)。弥漫型患儿二氮嗪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局灶型患儿[28.3%(26/92)比9.7%(3/31),χ²=10.31,P=0.001]。结论18F-DOPA-PET CT扫描能提高手术成功率。遗传学分析联合18F-DOPA-PET CT扫描对HH患儿进行全面的病因诊断将有助于更好地治疗和预后。

  • 标签: 高胰岛素血症 低血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在精索阻滞超声引导下F4.8可视肾镜作为“阴囊镜”在睾丸良性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收治的58例睾丸良性疾病的成年患者临床资料,年龄(42.7±10.4)岁,均采取精索阻滞麻醉超声引导下,应用F4.8可视肾镜作为“阴囊镜”施行手术。结果5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阴囊镜手术,未出现血管损伤、睾丸破裂、阴囊血肿、附睾及精索损伤等并发症。32例睾丸鞘膜积液患者均予镜下钬激光鞘膜切除;18例慢性睾丸疼痛患者镜下确诊为睾丸(附睾)附件不全扭转8例,予镜下钬激光切除;8例怀疑睾丸扭转的患者中5例术中确诊睾丸扭转,另外3例确诊急性附睾炎。所有患者手术5 min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3.8±1.8)分,其中4例患者(6.9%)改行静脉全身麻醉。3例患者(5.2%)术后伤口疼痛,6例(10.3%)术后阴囊壁轻度水肿,均予保守治疗后缓解,未出现阴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住院时间(4.9±1.4)d。随访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均接受阴囊彩超检查,提示患侧睾丸、附睾及精索未见异常。结论精索阻滞精准局部麻醉超声引导下应用F4.8可视肾镜诊治睾丸良性疾病,微创、简便、经济且安全有效,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睾丸良性疾病 精索阻滞 F4.8可视肾镜 超声引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与PET/MRI显像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宁波明州医院行全身18F-FDG PET/CT显像及上腹部18F-FDG PET/MRI显像,并疑似有结直肠癌肝转移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9例、女性8例,年龄28~78(60.6±12.2)岁。肝内病灶的最终诊断以组织病理学检查或影像学随访结果为参考标准,分别计算2种检查方法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根据肝转移病灶大小分长径≤1 cm、1 cm<长径≤ 2 cm、长径>2 cm 3组,分别计算各组的2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2种检查方法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采用χ2检验比较2种检查方法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基于27例结直肠癌患者分析,18F-FDG PET/MRI诊断肝转移瘤的灵敏度、准确率[94%(15/16)、96%(26/27)]均高于PET/CT[81%(13/16)、89%(24/27)],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均P>0.05)。基于病灶分析,在27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共发现118个肝内病灶,其中肝转移瘤病灶72个,18F-FDG PET/MRI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病灶的灵敏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85%(61/72)、91%(107/118)、81%(46/57)]均高于PET/CT[63%(45/72)、76%(90/118)、63%(45/72)],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χ2=5.072,均P<0.05)。对于长径≤1 cm的肝转移病灶,18F-FDG PET/MRI的诊断灵敏度[63%(17/27)]明显高于PET/CT[7%(2/2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P<0.05)。结论与18F-FDG PET/CT相比,18F-FDG PET/MRI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在长径≤1 cm的病灶中。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6/7.5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不能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ESWL)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因行ESWL困难或失败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21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于加压灌注兼负压吸引下置入输尿管镜(F6/7.5)和F3封堵器,直视下行钬激光粉末化碎石。观察患者取石成功率及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05例患者均一次入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成功,一次性碎石清石成功率为96.2%(205/213),手术时间(27.7±4.4)min,术后X线及彩超检查示输尿管无结石残留;8例输尿管镜碎石失败(6例结石移入肾,2例输尿管),术后行ESWL或输尿管软镜碎石。全部患者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无发热。结论F6/7.5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ESWL困难或失败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成功率高,安全性好。

  • 标签: 输尿管上段结石 国产封堵器 加压灌注 F6/7.5输尿管镜 钬激光碎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本文介绍了三菱M701F4型燃气轮机的工作原理,针对燃气轮机透平2级轮盘腔室温度超温的原因进行了机理性的研究分析,并根据已有的经验,提出了相应的诊断与改善建议。

  • 标签: 间隙 压力平衡 负荷偏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 18 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 PET-CT显像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影像表现,并探究该显像技术在本病患者诊断鉴别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61例疑似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我院接受系统化检查与针对性治疗,在入院一周内接受18F-FDG PET-CT检查,同时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或排除多发性骨髓瘤,就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8F-FDG PET-CT显像的影像表现,并就其在本病诊断方面的价值进行探讨分析。结果:参照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18F-FDG PET-CT显像在MM诊断方面的特异度为94.44%,灵敏度为90.70%,本组18F-FDG PET-CT检查示合并阳性病灶的40例MM患者,最大标准摄取值范围为1.42~16.21,SUV平均值范围为1.4~14.50。有34例合并骨质破坏情况,9例患者出现肾周肿块。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方面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能够从解剖结构、功能代谢方面提供清晰的影像学特征。

  • 标签: 18F-FDG PET-CT 多发性骨髓瘤 诊断
  • 简介:摘 要:对三菱M701F4型燃气轮机的排气检测包括温度检测、压力检测与可燃气体含量检测进行了介绍.共中着重介绍了燃气轮机的排气温度检测,它是通过26个热电偶来实现的。其中20个热电偶用于检测透平叶片通道温度(BPT),6个热电偶用于检测透平排气系统下游排气烟道的排气温度。结合几个公司的M701F4机组自投运以来出现的几次BPT偏差大等的异常情况,详细叙述了该类故障的分析判断过程和解决方法,并从系统工艺流程和设备选型改进上,给出了预防此类故障的建议和措施。

  • 标签: BPT负偏差 锥形滤网 过滤精度 技术改进
  • 简介:摘要:惠州LNG扩建热电联产工程#7汽轮机组自调试以来,机组运行时#3、#4轴承盖振较大,尤其是停机过程中经常出现盖振超限的情况,给机组安全运行造成重大安全隐患,本文阐述汽轮机轴振与盖振的关系,浅析轴振与盖振偏高的原因,同时提出两种控制优化方式,有效控制机组盖振超限的问题,保证机组安全健康运行。

  • 标签: 盖振 浅析 控制优化 安全运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影像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对肺腺癌(LUAD)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亚型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4月至2020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238例LUAD患者的影像及病理资料,其中EGFR突变型为126例(男54例,女72例,中位年龄62岁);EGFR野生型112例(男68例,女44例,中位年龄61岁)。分别对PET、CT图上感兴趣体积(VOI)进行三维勾画,提取三维和二维影像组学特征。使用K-最近邻(KNN)、支持向量机(SVM)和Adaboost分别对CT、PET和PET/CT融合组学特征进行学习,并对EGFR突变亚型进行预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预测性能进行评估。结果126例EGFR突变型患者中3例为18号外显子突变,6例为20号外显子突变,42例为19号外显子突变,75例为21号外显子突变。前2个亚型患者因数量较少,分类器难以进行充分的训练而被排除。PET/CT平均融合特征模型预测EGFR突变亚型的效果[Adaboost:曲线下面积(AUC)=0.87, 95% CI:0.75~0.99]优于PET特征模型(Adaboost:AUC=0.64, 95% CI:0.46~0.83;z=2.04,P<0.05)和CT特征模型(Adaboost:AUC=0.64, 95% CI:0.45~0.83; z=2.06,P<0.05)。PET/CT平均融合特征模型(SVM:AUC=0.76,95% CI:0.56~0.96)和PET/CT拼接融合特征模型(SVM:AUC=0.75,95% CI:0.59~0.92)预测EGFR突变亚型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4,P>0.05)。结论机器学习结合18F-FDG PET/CT融合影像组学特征在EGFR突变亚型预测中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肺肿瘤 腺癌 受体,表皮生长因子 突变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影像组学特征预测肺腺癌患者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表达水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核医学科101例病理确诊且治疗前行18F-FDG PET/CT检查的肺腺癌患者(男43例、女58例,中位年龄60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D-L1表达阳性44例,阴性57例;分为训练组(71例)和验证组(30例)。分别提取患者临床病理资料、PET/CT影像组学特征、PET传统代谢参数、CT征象,将其纳入模型,使用过滤法和嵌入法进行特征选择。基于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XGBoost与轻量梯度提升机(LightGBM),分别进行训练并评估预测效果,优化得出预测PD-L1水平的最佳模型参数及相应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对于PD-L1表达,各模型均有一定的预测效果,以LightGBM模型最优,其对阳性和阴性的预测精确率分别为0.85和0.76。将临床资料+CT信息纳入LightGBM,精确率、召回率、F1指数在阳性组和阴性组中分别为0.71、0.67、0.69和0.69、0.73、0.72,准确性为0.70,AUC为0.79;相应地,临床资料+PET预测模型的精确率、召回率、F1指数在阳性组和阴性组中分别为0.79、0.73、0.76和0.75、0.80、0.77,准确性为0.77,AUC为0.80;临床资料+CT+PET预测模型的精确率、召回率、F1指数在阳性组和阴性组中分别为0.85、0.73、0.79和0.76、0.87、0.81,准确性为0.80,AUC为0.83。从最佳预测模型(临床资料+CT+PET)中筛选出的重要特征包括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标准摄取峰值(SUVpeak)、CT特征_二维最大径、PET特征_形状伸长、PET特征_灰度共生矩阵相关等。结论联合临床资料、PET/CT影像组学特征、传统代谢参数可以有效预测PD-L1表达水平,辅助临床筛选免疫治疗获益人群。

  • 标签: 肺肿瘤 腺癌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的影像组学预测神经母细胞瘤(NB)美国儿童肿瘤协作组(COG)危险度分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间于北京友谊医院病理证实为NB的125例患儿(男51例、女74例,年龄:0.5~10.5岁)的18F-FDG PET/CT图像。根据COG分层系统将患儿分为高危组和非高危组(包括中危和低危)。分别从PET和CT图像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进行特征筛选。利用logistic回归构建基于影像组学特征的模型(R_model),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_score);基于Rad_score和人口学特征构建第2个模型(RD_model);最后基于Rad_score、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特征构建第3个模型(RDC_model)。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训练集包含94例NB患儿(高危63例,非高危31例),验证集包含31例NB患儿(高危21例,非高危10例)。通过筛选得到4个影像组学特征,其中2个特征基于CT图像,另外2个特征基于PET图像。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R_model、RD_model、RDC_model预测NB患儿COG危险度分层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和0.86、0.94和0.92、0.98和0.95;准确性分别为86%(81/94)和84%(26/31)、89%(84/94)和84%(26/31)、93%(87/94)和87%(27/31)。结论基于18F-FDG PET/CT的影像组学可准确地预测NB患儿COG危险度分层,联合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特征,可进一步提高预测COG危险度分层的准确性,为NB个性化精准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帮助。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