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李柏辉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04-15
  • 出处:《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27期
  • 机构:广州永士达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 简介:摘要:光学干涉断层成像技术已经开始深透到心血管、呼吸道、胃肠道及生殖道临床医学领域。OCT成像技术因其非接触、无损伤性及实时活检性等特征,引发诱人的应用前景。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手术中光相干断层扫描(iOCT)设备的日趋普及,iOCT在多种眼底疾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大多数iOCT临床研究样本数少且缺乏对照组,证据等级和质量普遍不高,故对iOCT应用价值的评价主要是基于对手术操作有无帮助和对手术中决策有无影响。当前眼底手术中的剥膜操作是最常使用iOCT的场景。现在的iOCT不具备自动追踪功能,需要手术医生停下手术操作,以手动调节探头位置的方式来追踪扫描部位以获取图像,不能同步自动跟踪,未来有必要研发自动跟踪系统以减轻手术医生的手术中工作负荷。

  • 标签: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述评
  • 简介: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全球范围内成年人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一种无创的眼底血管成像技术,可高分辨率地识别视网膜脉络膜血流运动信息,对活体组织的视网膜脉络膜血管进行成像,同时还可以实现对视网膜脉络膜各层血管的分层分析并能够量化血管参数。OCTA现已广泛应用于视网膜脉络膜血管性疾病的诊断、监测、管理和随访,如DR、脉络膜新生血管、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该文就OCTA在DR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应用进展
  • 简介:特征值相干属性是一种高效、成熟的裂缝预测技术。但即使在连续、稳定的目的层段,部分裂缝隐没于相近高灰度值区域而难以识别;在破碎带发育区域,由于成像能量难以完美聚焦,中、小尺度的裂缝区域呈现相近低灰度值的云雾状模糊而无法区分。本文提出一种以直方图均衡化处理为核心技术的新型裂缝增强方法。该方法能够强化相干图像中不连续性信息与背景的差异性,突出裂缝的线性结构:采用相干图像阈值逐级调节的方式,实现对不同尺度裂缝的预测。该方法同时提升了显性、隐性裂缝识别能力和精度。更多还原

  • 标签: 裂缝 直方图均衡化 多尺度 增强
  • 简介:利用多模压缩态理论进一步研究了多模复共轭奇、偶相干态光场的广义非线性等幂次高次差压缩特性.分析表明:只要至少有一个模的光子数nj(j=1,2,3,…,2q)小于压缩次数N,则无论腔模数q与压缩次数N之积q·N取奇数还是取偶数,多模复共轭奇、偶相干态光场的广义磁场、广义电场两个正交相位分量均可同时呈现出差压缩效应,这种现象称之为广义非线性等幂次"N次方X奇异压缩"效应,此结果与现有报道截然不同,使"测不准关系"受到破坏;同时说明多模复共轭奇、偶相干态光场确实是两种典型的多模非经典光场.

  • 标签: 共轭 奇偶相干态 光场 奇异 多模压缩态理论 高次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改进的房角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SS-OCT)探索在体高分辨率房水流出通道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实证研究法。利用SS-OCT以及房角镜搭建房角镜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用于拍摄眼球虹膜角膜角横断面图像,同时建立了模型眼模型以及在体动物实验模型,并获取了虹膜角膜角的结构。结果:基于自行搭建的房角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G-OCT),成功获取了眼球房角中小梁网和Schlemm's管的图像,并应用G-OCT来测量房水流出通道,并观察眼压变化对其的影响。在给眼球加压后,可以观测到Schlemm's管随眼球压力变化而容受性发生改变。结论:本研究成功搭建了基于SS-OCT和房角镜的G-OCT系统,并且获得了眼球房角横断面下小梁网的面积与Schlemm's管的面积以及相应的动态变化。

  • 标签: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房角 房水流出通道
  • 简介:目的探讨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incoherentmotiondiffusionweightedimaging,IVIM-DWI)指标预测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经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9月30日-2017年9月30日于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医院诊治的90例肝癌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6周内分别行IVIM-DWI检查.将性别、年龄、病变长径、瘤栓有无、AFP、ALT值6个临床指标,治疗前ADC、D、D*、f值,以及治疗后ADC、D、D*、f值8个MR功能学定量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及χ2检验,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有预后价值的IVIM参数及临床指标.结果:性别、年龄、治疗前D*值、治疗前f值及治疗后D*值共5个指标在肝癌TACE治疗后的PFS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性别=0.030,P年龄=0.005,P治疗前D*〈0.001,P治疗前f值=0.007,P治疗后D*〈0.001).即男性、高龄、高治疗前D*值、高治疗前f值及高治疗后D*值的患者预后差.以中位数为分界值,即年龄、治疗前D*值、治疗前f值和治疗后D*值4个指标分别以53岁、14.1×10^-3mm2/s、23.63%和11.9×10^-3mm2/s为界值,发现年龄及治疗前D*值2个指标预测预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高龄组=0.027,P治疗前D*=0.003).结论:年龄及治疗前D*值2个指标有助于预测肝癌TACE治疗的预后,即高龄、高治疗前D*值者预后更差.

  • 标签: 肝细胞肝癌 经动脉化疗栓塞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 无进展生存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OCT)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患儿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Ⅰ型神经纤维瘤(NF1)并CPT患儿10例为试验组,骨组织标本取下经术中观察及评估后即行OCT扫描,并与常规组织学检查进行对比。同期留取5例引产的非NF1且非CPT胎儿的骨组织标本为对照组,同样进行上述检查,对比试验组与对照组骨组织的检查结果。结果与对照组骨组织标本相比,试验组骨组织标本可见骨小梁增粗,部分骨小梁融合,排列紊乱,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并脂肪化。OCT扫描可直接显示骨组织中神经、血管,散在脂肪组织,对照组骨组织标本排列整齐、致密、规则的阴影,试验组骨组织标本可见折光性较强、排列疏松、紊乱的破骨细胞、纤维骨化,散在的神经、血管及空泡状的脂肪细胞成分增多。结论OCT可快速、清晰扫描新鲜离体组织,并直接显示组织内部结构,与常规病理学检查契合度较高,可为CPT患儿的病理学诊断做有效补充,同时为后续基因学研究保留样本。

  • 标签: 神经纤维瘤病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光学相干显微成像 组织学检查
  • 简介:摘要作为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的一项诊断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逐渐的介入了眼科临床的诊断工作之中,并渐渐的成为眼底病的最为常用早期诊断、临床治疗与预后评估的手段之一,这对于患有青光眼的患者的治疗工作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而超高分辨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ultrahigh-resolution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UHR一OCT)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也是的眼科医生能够更加清晰的观察到患者的视网膜内部结构,这将会在在眼科上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OCT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简单的介绍。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青光眼 早期诊断 应用进展
  • 简介:多目标的航迹相关,需要对送入计算机的点迹进行处理,判断出这些点哪些是属于新发现的目标航迹,哪些是属于已经发现并且正在跟踪的航迹,并且把属于相同航迹的点连起来显示出来.结合多普勒信息,雷达可以较方便地对目标进行距离跟踪.本文结合外辐射源雷达实验系统,讨论了多普勒-距离坐标系中多目标情况下采用波门法进行航迹相关的算法实现,给出了实验结果.

  • 标签: 多目标 多普勒一距离维 航迹相关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OCT)在 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方法 入组 65例 2型糖尿病患者,均于 2020年 01月 -2020年 5月就诊,将其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实施常规体检的 65例健康者进行对比,纳入对照组。两组均采用 OCT进行检查,观察其对 2型糖尿病患者中央角膜厚度、视网膜厚度的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两组受试者的角膜厚度、视网膜厚度进行对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OCT具有角膜厚度、视网膜厚度测量功能,可用于 2型糖尿病疾病的诊断。

  • 标签: 糖尿病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中央角膜厚度 视网膜厚度
  • 作者: 梁冬青 刘玉燕 董益 王莹 韩泉洪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天津市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 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眼科研究所 300020;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学院 300020,天津市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 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眼科研究所 300020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手术前后微视野、OCT血管成像(OCTA)微血管变化特征,初步探讨其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检查确诊并行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或不联合内界膜(ILM)翻瓣治疗的IMH患者41例4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例8只眼,女性33例33只眼。平均年龄(64.02±6.46)岁。平均病程(7.00±8.85)个月。均行BCVA、微视野、OCTA检查。采用Snellen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logMAR视力。采用黄斑完整性评估仪测量双眼黄斑10°视网膜敏感度(RMS)和黄斑中心凹2°固视率(P1 )、二元等高线椭圆面积(63%BCEA )。采用OCTA仪测量双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脉络膜层血流面积(CFA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浅层及深层血流密度(FSVD、FDVD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及FAZ 300 μm宽度内的血流密度(FD-300 )。患眼均行25G标准三切口经睫状体平坦部PPV,其中联合或不联合ILM翻瓣分别为21、19只眼。手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手术前后各指标比较行配对t检验;logMAR视力与微视野变量、OCTA变量的相关性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手术前后患眼与对侧眼之间成对比较行非参数检验。结果手术后6个月,与手术前比较,患眼logMAR视力(t=-12.33)、RMS (t=7.94)、P1 (t=3.21)、63%BCEA(t=-3.98)、CRT (t=-9.17)、CFA (t=8.14)、FSVD (t=3.75)、FDVD (t=3.88)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Z面积(t=-1.40)、FD-300 (t =1.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后6个月logMAR视力与手术前logMAR视力、裂孔最小直径、RMS、P1、63%BCEA、FSVD、FDVD、FAZ相关(r=0.432、0.527、-0.410、-0.383、0.349、-0.406、-0.373、0.407 ,P<0.05)。手术后6个月患眼各指标均较手术前明显改善,但较对侧眼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PV治疗IMH可有效提高患眼视力,改善视网膜功能和中心凹微血管循环状态;视网膜功能及血液循环变化对手术后视力有显著影响。

  • 标签: 视网膜穿孔/外科学 视野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局部血流
  • 简介:摘要目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一种新兴的成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系统疾病的介入诊疗中,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患者,OCT的应用在斑块的评估及性质判定、治疗策略的选择、不同支架置入后效果的评价、术后长期随访等方面有着指导意义,是对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全新指导方式的探索,通过OCT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评估,可以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对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有着积极作用,有助于实现脑血管疾病的精准治疗。本文讨论OCT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局限性及发展前景,并对OCT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颈动脉粥样硬化 脑卒中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术中光相干断层扫描(iOCT)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系列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且行iOCT检查的患者316例316眼。记录iOCT扫描时间和结果、与术者显微镜下观察判断的一致性及其对手术治疗策略的影响,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316眼中有271眼成功完成iOCT检测,占85.8%,平均扫描时间为(3.54±2.30)min;在271眼扫描成功患眼中,特发性黄斑裂孔51眼,黄斑前膜95眼,致密玻璃体积血50眼,黄斑板层裂孔30眼,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12眼,高度近视黄斑病变33眼;iOCT检查结果与术者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判断不一致的有45眼,占16.6%,其中有27眼术中改变手术策略,占10.0%。特发性黄斑裂孔患眼iOCT检查结果显示,2眼内界膜剥除后内层视网膜桥状连接,改为空气填充玻璃体腔;15眼内界膜剥除后出现裂孔边缘纤细的条状高反射,称为Hole-door现象,占32.6%;裂孔直径>400 μm的黄斑裂孔中出现Hole-door现象患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和外界膜连续性均优于未出现Hole-door现象患眼。黄斑前膜患眼iOCT检查结果显示,8眼黄斑前膜残留,占8.4%,其中3眼增加黄斑前膜剥除操作,56眼出现黄斑前膜剥除后继发改变,占58.9%。致密玻璃体出血患眼iOCT检查结果显示,17眼黄斑结构正常,占34.0%,33眼黄斑结构异常,占66.0%;14眼iOCT检查黄斑结构与术中显微镜下判断结果不一致,占28.0%,其中11眼增加了黄斑前膜剥除操作。结论iOCT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应用可指导术中选择更合理的手术方式,预测术后恢复情况,提高术后疗效。

  • 标签: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光相干断层扫描,术中 视网膜疾病 黄斑 手术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和缓解期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elapsing-remitting multiple sclerosis,RRMS)全脑相干局部一致性(coherence-based regional homogeneity,Cohe-ReHo)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相关。方法收集20例急性期RRMS、35例缓解期RRMS以及20例性别、年龄大致匹配的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对所得数据进行Cohe-ReHo计算后,通过方差分析和Post-Hoc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随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区的Cohe-ReHo值与患者的扩展残疾状态评分(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进步式听觉累加测试-3s (Paced Auditory Serial Addition Test 3s,PASAT-3s)评分及病程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与HC相比,急性和缓解期RRMS的双侧前扣带回和左侧额上回的Cohe-ReHo均显著减低(P<0.001);与HC或缓解期RRMS相比,急性期RRMS右侧楔叶/枕中回Cohe-ReHo升高(P<0.001)。急性期EDSS评分与左侧额上回Cohe-ReHo值呈负相关(r=-0.493,P=0.037),缓解期PASAT-3s评分与左侧额上回Cohe-ReHo值呈负相关(r=-0.382,P=0.028)。结论急性和缓解期RRMS患者均存在与疾病相关的脑功能活动改变,且缓解期RRMS左侧额上回Cohe-ReHo的异常改变与其认知功能受损有关;相对而言,急性RRMS为尽可能维持功能稳定,调动了更多涉及视觉信息处理的脑区。

  • 标签: 急性期 缓解期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 相干局部一致性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眼后皮质前玻璃体囊袋(PPVP)的O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2年5月至2017年2月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行OCT检查发现PPVP的受检者107名173只眼纳入研究。行频域OCT (SD-OCT)、扫频光源OCT (SS-OCT)检查分别为103、70只眼。SD-OCT检查采用德国Heidelberg公司Spectralis OCT仪进行。SS-OCT检查采用日本Topcon公司DRI OCT仪的玻璃体增强扫描模式。观察PPVP不同类型OCT成像差异以及影像特征。结果所有受检眼SD-OCT、SS-OCT检查均可见PPVP结构清晰,表现为黄斑区前弱反射船形腔隙,前界为玻璃体胶原,后界为玻璃体皮质;PPVP鼻侧存在一弱反射的无凝胶区域(Martegiani区),两者之间存在连接通道。其形态特点两种检查方式所见相似,但SS-OCT对PPVP的成像更清晰。结论人眼PPVP的OCT影像特征为黄斑区前弱反射船形腔隙,前界为玻璃体胶原,后界为玻璃体皮质;其鼻侧存在Martegiani区。

  • 标签: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后皮质前玻璃体囊袋
  • 简介:【摘要】目的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在糖尿病性黄斑病变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用 2020年 1月至 2020年 6月期间到院治疗的 32例糖尿病性黄斑病变患者命名为观察组,再随机选 32例健康人群做参照组,两组均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比两组患者的黄斑类型、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血管成像。结果 检查后,观察组黄斑类型更明显,检出率较高;对两组受试者黄斑区的视网膜厚度进行对比,数据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受试者的血管图像由医生进行定性评价,其中 76%的病人数据可用于临床分析。结论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对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的检查与分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应予以推广。

  • 标签: 光学 病变 黄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