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重症患者进行人工湿化护理的效果进行深入探究。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重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法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各组纳入患者40例,除抢救治疗外,给予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参照组4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40例患者采取人工湿化护理模式,后续收集两组的数据进一步对比分析并作为此次研究价值体现的判定标准。结果 实验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且可实施性能较高,考察各项指标评分均显优,较另一组(P

  • 标签: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 重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既往认为先天性肺畸形体积比(congenital pulmonary airway malformation-volume ratio,CVR)>1.6或2.0 cm²有助于预测胎儿水肿,且在类固醇激素应用、生后呼吸系统症状和手术时机预测方面均具有指导意义,但最佳CVR阈值仍存在争议。现就CVR在先天性肺畸形胎儿预后、类固醇激素应用、生后呼吸系统症状和手术时机预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先天性肺畸形胎儿的围产期管理提供指导。

  • 标签: 肺囊腺瘤样畸形,先天性 呼吸系统畸形 胎儿水肿 超声检查,产前 试验预期值 围生期医护
  • 简介:【摘要】 目的 无创正压通气(NIPPV)结合支气管镜对老年慢阻肺并呼衰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慢阻肺并呼衰共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参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参照组应用无创正压通气,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对比两组血气指标、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血气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结合支气管镜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并能缩短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支气管镜 老年 慢阻肺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行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疗效。方法 基于随机双盲法下,将符合研究需求的60例早产原发性呼吸暂停患儿(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均分为2组,1组为常规组(n=30),1组为实验组(n=30);2组分别行单纯持续正压通气治疗与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在呼吸暂停发生次数、呼吸暂停消失时间、机械通气率、漏气率等多指标数据方面均优于常规组(P

  • 标签: 早产儿 原发性呼吸暂停 枸橼酸咖啡因 nCPAP(持续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气道护理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7月到2022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68例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小球法开展分组。其中,参照组34例接受常规护理,对研究组34例实施综合气道护理。观察对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护理后的各项肺功能指标,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护理后的心率以及呼吸频次,研究组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气道护理有着极为理想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其肺功能,促使其维持稳定的心率以及呼吸频次,避免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重症慢阻肺 呼吸衰竭 综合气道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持续正压通气呼吸机支持在新生儿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方法 研究对象40例为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新生儿,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20,予常规治疗+吸氧治疗)、B(n=20,予常规治疗+早期持续正压通气治疗)两组,并对比疗效。结果 B组较A组治疗效果更好,症状表现消失时间均更短,血气PaO2、SaO2及pH指标水平更高,PaCO2水平更低,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治疗中应用早期持续正压通气呼吸机支持可提升治疗效果,并快速改善临床症状表现,以及促使血气指标水平恢复正常,具备运用推广价值。

  • 标签: 早期持续正压通气 呼吸机支持 新生儿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持续湿化在喉癌病人术后呼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到本院接受喉癌术后持续湿化干预的患者34例,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成两组,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的概率为1(5.88%)、吸痰不畅的概率为1(5.88%)、道出血的概率为0(0.00%)、肺部感染的概率为1(5.8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持续气道湿化 喉癌病人 术后 呼吸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纯哮喘患者和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微生物组的特征。方法根据标准入组30例单纯哮喘和25例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分别进行肺功能检测和痰诱导试验,挑取有效痰组织,进行细菌16SrRNA测序,下机数据与GreenGenes物种分类数据库进行比对和物种注释,比较单纯哮喘组与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组诱导痰样本细菌的多样性、丰度和菌群特征。结果与单纯哮喘患者相比,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其病程较长、BMI较低、肺功能和日常症状控制更差(P<0.05或P<0.01)。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诱导痰中的细菌多样性呈现下降趋势(P=0.192或P=0.203),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升高(P<0.05),而肠杆菌科、莫拉菌科和假单胞菌科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与单纯支气管哮喘患者相比,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其诱导痰中以肠杆菌科、莫拉菌科和假单胞菌科为主的潜在致病菌增多。

  • 标签: 哮喘 支气管扩张 诱导痰 微生物组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对胸外科术后患者实施排痰护理干预时所展现的应用价值与实施效果。方法 2021年01月-2022年01月期间我院胸外科总共收治536例患者,取其中54例胸外科术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两组护理措施实施后,对患者负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两项数据情况进行统计,后对组间进行研究,并分析不同护理措施对胸外科术后患者的有效性。结果 经对比实验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护理效果显现一定优势,本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且均优于对照组,同时患者满意度高达25/27(92.59%),组间数据呈现(P<0.05)。结论 对胸外科术后患者的医疗护理服务过程中临床配合气道排痰护理干预可见显著成效,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说明该项护理方案对其预后的恢复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患者对此服务表示认可、满意,临床应用价值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胸外科 术后 气道排痰护理 影响价值 护理满意度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腭、肺及鼻咽上皮克隆(palate,lung and nasal epithelium clone,PLUNC)蛋白具有保守的基因结构,特异性的上皮表达,与杀菌渗透增强蛋白/结合脂蛋白相似的三维结构,被认为是在宿主防御中发挥功能的一类蛋白家族,参与了慢性鼻-鼻窦炎及鼻息肉、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多种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探索其可能的机制,为寻找精准治疗方案提供生物学基础。

  • 标签: 鼻窦炎 鼻息肉 鼻炎,变应性,常年性 哮喘 PLUNC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床旁超声技术培训在临床麻醉医师中的实践效果,为临床普及床旁超声提供有效的培训方案。方法选择无床旁超声技术的麻醉医师为培训对象,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床旁超声培训课程,采用理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实施培训,培训后考核学员对气管插管超声图像(插管后静态超声图、气管插管动态视频)的识别能力及床旁超声检测的操作能力。结果参加培训的学员共52名。培训后学员识别插管后静态超声图的敏感度为82.7%(95%CI 72.1%~93.3%),特异性为90.4%(95%CI 82.1%~98.7%),准确性为86.5%(95%CI 79.9%~93.2%);学员识别气管插管动态视频的敏感度为92.3%(95%CI 84.8%~99.8%),特异性为92.3%(95%CI 84.8%~99.8%),准确性为92.3%(95%CI 84.8%~99.8%)。学员床旁超声检测操作能力考核100%合格。培训后100%的学员对培训表示满意,98.08%的学员有信心将床旁超声技术用于气管插管位置的判断。结论床旁超声技术培训能帮助麻醉医师快速、准确地掌握超声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气管插管位置的判断。

  • 标签: 技术培训 课程设置 床旁气道超声 气管插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了解喉癌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生理及心理的真实体验,分析影响其护理体验的因素,(目的。。。)为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方法现象研究学的方法,应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12例喉癌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的真实感受进行分析、归纳及提炼主题等。分析12例喉癌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的真实感受。访谈后进行资料分析及主题提炼。结果 喉癌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的内心体验心理体验及感受分四个主题:①生理应激期:疼痛、异物感、自主排痰受阻术后身体不适:干燥,排痰困难,疼痛等;②心理承受期:焦虑、孤独、恐惧、愧疚气管切开术后心理问题;③疾病管理期:疾病不确定感增强对疾病的不确定感增强、对疾病认知的水平较低。④社会适应期:术后社会退缩现象自我形象紊乱、社会退缩现象明显;。④术后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无法自我护理。结论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面临诸多不适,护理受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影响,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心理和社会支持提供全面的身心护理,建立针对性健康教育促进计划,促使其尽快摆脱治疗痛苦,促进身心康复。

  • 标签: 喉癌 气道护理护理体验 气管切开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在重症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70例重症脑外伤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17.14%,P

  • 标签: 气道护理 重症脑外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新生儿复苏时使用自充气式球囊(self-inflating bag,SIB)和T组合复苏器(T-piece resuscitator,TPR)在人工操作时的通气差异。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参加新生儿复苏模拟训练营的30名学员,对其进行TPR和SIB教学和操作指导,学员依次在TPR和SIB上进行通气,期间通过模拟肺详细记录学员在操作这2种复苏装置时的通气参数,包括操作设备时产生的吸气峰压(peak inspiratory pressure,PIP)和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人工肺泡内的峰压、平均压(mean airway pressure,MAP)以及通气频率和吸气时间、潮气量和每分通气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分析2种通气装置的参数差异。结果TPR在模拟肺肺泡内峰压[(17.18±1.61)与(24.05±4.29)cmH2O(1 cmH2O=0.098 kPa),t=-6.87]、PIP[(17.91±1.35)与(29.97±4.50)cmH2O,t=-14.06]、流速[(3.65±0.25)与(6.88±1.59)L/min,t=-11.33]、潮气量[(15.90±1.81)与(24.02±4.29)ml/min,t=-10.99]及每分通气量[(664.71±88.94)与(1 069.49±205.68)ml/min,t=-9.89]均显著低于SIB(P值均<0.001)。而使用TPR进行通气时的肺泡内PEEP较高[4.76(4.69~5.57)与0.19(0.12~4.10)cmH2O,T=1 190.00],吸气时间[(0.59±0.15)与(0.43±0.09)s,t=5.01]及通气时长[(1.46±0.23)与(1.36±0.11)s,t=2.15]均明显较长,吸呼比的比值较高(0.71±0.22与0.47±0.13,t=5.14);P值均<0.05。结论通过模拟肺测试人工正压通气,相比SIB,TPR能产生更安全和稳定的PIP、PEEP和潮气量,并维持良好的MAP。

  • 标签: 复苏术 呼吸,人工 正压呼吸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期间的护理体会。方法:在我院选取6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中心随机法分组(实验组、对照组),30例/组。选取时间: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加强护理。对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依从性。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3.33%、20.00%;实验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96.67%、76.67%。结论:在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期间给予科学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依从性。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式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0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6例,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分别2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方式干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a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方式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CO2、PaO2、pH指标以及治疗有效率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对比PaCO2、PaO2、pH指标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动脉血气指标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a结论:对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在临床常规治疗中予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动脉血气指标,并整体上提升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重症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我院接收的40例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分别作为研究时间与研究对象,对所有新生儿实施随机分组,各20例,均对其实施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综合护理,观察护理前后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试验组的PaO2、pH明显提升,PaCO2明显降低,两组比较显著明显的差异性(P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双水平正压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52例COPD合并ARF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所有的患者都采用呼吸机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无创正压通气的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和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 PaO2 、PaCO2 、pH 值、SpO2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同时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急性呼吸衰竭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