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肾结石患者采用输尿管下的钬激光碎石的治疗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确诊为肾结石的60例患者有关资料,研究组患者应用输尿管下钬激光碎石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碎石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肾功能发生变化、手术指标及清除肾结石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产生并发症等方面,研究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少(P0.05)。术后血肌酐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等指标方面,两组患者与术前相比变化明显(P0.05),肾功能指标中肌酐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肾结石患者应用输尿管下钬激光碎石方法具有较高清除率、影响肾功能程度不大等明显优势,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

  • 标签: 钬激光碎石 肾结石患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估输尿管治疗肾下盏结石中套石篮的应用以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患有肾下盏结石的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患者接受输尿管治疗,并使用中套石篮进行结石取石,而对照组患者只接受传统的输尿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输尿管软镜 肾下盏结石 套石篮
  • 简介:摘要目的前瞻性研究对比米拉贝隆+坦索罗辛与单用坦索罗辛在治疗输尿管碎石术后输尿管支架管相关症状的有效性。方法纳入北京和睦家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8月90例接受输尿管碎石手术并植入输尿管支架管患者。随机数表法进行前瞻性分组,坦索罗辛组45例患者术后服用盐酸坦索罗辛每日0.2 mg,联合治疗组45例患者服用盐酸坦索罗辛每日0.2 mg+米拉贝隆每日50 mg。记录分析患者术后止痛药服药量、输尿管支架管症状问卷评分(USSQ)、药物不良反应等指标,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结果坦索罗辛组和联合治疗组中位年龄分别为41岁和44岁;中位术前疼痛评分均为8分;中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分别为5分和3分;中位生活质量评分(QOL)均为2分;中位结石直径均为7 mm;中位手术时间均为35 min;中位住院时间分别为17 h和19 h;中位带管时间分别为10、12 d。两组术后中位USSQ泌尿系症状评分分别为26分和28分;中位USSQ身体疼痛评分分别为15分和16分;中位USSQ整体健康评分分别为11分和12分;中位USSQ工作表现评分分别为12分和14分;中位USSQ性生活评分均为2分;中位USSQ附加问题评分分别为9分和10分。两组中位使用止痛药物数量分别为3片和2片。中国患者和外籍患者中位USSQ身体疼痛评分分别为15.5分和16.0分;中位使用止痛药量分别为1.5片和6.0片(P<0.05)。结论米拉贝隆对改善输尿管碎石术后输尿管支架管相关症状及疼痛控制无附加作用。外籍患者使用止痛药物量显著高于中国患者。

  • 标签: 输尿管镜碎石术 输尿管支架 米拉贝隆 坦索罗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肾碎石取石术与输尿管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和整理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肾结石患者共36例,收集并整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结石清除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效果接近,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肾结石患者采用输尿管与经皮肾碎石取石术治疗的患者都有着较好的清除结石的效果,但是输尿管碎石取石术微创性更高,出现不良反应率更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经皮肾镜 输尿管软镜碎石 取石术 肾结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肾碎石取石术与输尿管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和整理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肾结石患者共36例,收集并整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结石清除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效果接近,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肾结石患者采用输尿管与经皮肾碎石取石术治疗的患者都有着较好的清除结石的效果,但是输尿管碎石取石术微创性更高,出现不良反应率更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经皮肾镜 输尿管软镜碎石 取石术 肾结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微经皮肾取石术(SMP)和逆行输尿管手术(RIRS)治疗上尿路合并感染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行SMP和RIRS治疗的68例单发上尿路感染病史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纯抗感染或外科引流(逆行输尿管双J管引流或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炎症控制后行手术治疗。根据手术方式分为SMP组(31例)和RIRS组(37例)。比较两组术后感染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结石清除率。并根据术后感染情况分为非感染组(59例)与感染组(9例)。比较术后2 h感染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与术前差异及组间差异。结果SMP组的术后感染率(发热>38.0 ℃)、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RIRS组(P<0.05),结石清除率高于RIRS组(P<0.05)。两组术前的CRP、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组术前的CRP、PCT与术后2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术前与术后2 h的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术后2 h的PCT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且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P治疗有上尿路感染病史的结石患者,术后再次感染率发生较低,结石清除率高,值得临床推广。PCT对于术后尿源性感染早期有预警作用。

  • 标签: 尿路结石 肾造口术,经皮 输尿管镜检查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肾结石应用经皮肾碎石取石术、输尿管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8例肾结石分成常规组(经皮肾碎石取石术)、研究组(输尿管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各44例。结果:研究组手术耗时、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均少于常规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肾结石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4.8可视肾治疗女性输尿管下段结石合并狭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武警河南省总队医院收治的32例女性输尿管下段结石合并狭窄患者的病例资料,中位年龄(16~75)(35±10)岁。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静脉尿路造影、CT等检查确诊。结石直径平均(13.0±3.6)(3~20)mm。结石梗阻时间平均(5±17)(2~35)d。单侧输尿管结石27例,双侧输尿管结石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有肾积水,集合系统分离平均(23±15)(15~45)mm。17例术前接受过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2周;6例结石直径<6 mm者接受排石药物治疗>7 d。本组32例均拟行输尿管碎石术,术中因输尿管狭窄,输尿管(F8/9.8或F6.5/8.5)置失败。更换F4.8可视肾进行手术。患者取截石位,F4.8可视肾接生理盐水,直视下经尿道进入膀胱后,观察输尿管开口情况,21例输尿管开口狭窄,其中8例行输尿管手术时造成假道、部分撕脱,F4.8可视肾时,利用手控推水压力,配合间断、持续等方式适当加大水流压力,冲开输尿管口和壁内段输尿管后,直接进输尿管管腔。9例为输尿管壁内段走向异常、下段狭窄,F4.8肾配合水流压力变化,循管腔缓慢轻柔顺势进入并上行至输尿管管腔。F4.8肾通过狭窄处后找到结石,用钬激光将结石粉碎。其中1例钬激光碎石过程中出现结石上移,F4.8肾难以触及,留置斑马导丝后退并更换F6.5/8.5输尿管,在导丝引导下硬性扩张并通过狭窄处输尿管,找到结石并粉碎。2例为输尿管壁内段鸟粪样或泥沙样感染性结石,梗阻重且局部水肿明显,管腔狭窄,斑马导丝无法置入,F4.8可视肾进入输尿管,用体将梗阻的结石破坏后退,结石排入膀胱。碎石结束后留置F4.7双J管和尿管。结果本组32例均一期顺利完成碎石,手术时间平均(35.0±8.7)(15~43)min。住院时间平均5.3(4~7)d。术后3例出现发热,体温>38.5℃,根据血、尿细菌培养结果应用敏感抗生素后体温正常。应用F4.8肾手术均未发生输尿管穿孔、假道、撕脱等并发症。术后3 d复查腹部X线片,24例结石排净,8例有结石残留,净石率为75%。术后1个月拔除双J管,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静脉尿路造影提示均无结石残留;集合系统分离平均(12±9)(0~35)mm。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示造影剂均能通过输尿管。结论采用F4.8可视肾治疗女性输尿管下段结石合并狭窄安全、有效,在常规输尿管困难时可尝试使用。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可视 肾镜 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输尿管在交叉异位融合肾合并肾结石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认识。方法报道1例输尿管治疗交叉异位融合肾合并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并讨论。结果交叉异位融合肾合并肾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治疗,手术顺利,碎石效果满意,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输尿管治疗交叉异位融合肾合并肾结石,安全有效,对先天性肾脏畸形合并结石的患者可考虑输尿管碎石术。

  • 标签: 肾结石 输尿管镜检查 异位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结石治疗中输尿管下钬激光碎石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择取84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均分后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对比组)和输尿管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试验组)的临床对比研究。结果:与对比组相比,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不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但试验组的手术时间更短且手术成功率更高,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P<0.05。结论:输尿管下钬激光碎石治疗是一种安全性高且治疗效果确切的手术干预方法,值得在肾结石治疗中广泛推广。

  • 标签: 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 肾结石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在针对上尿路结石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分析输尿管联合钬激光治疗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我院接诊的10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输尿管联合钬激光的方式,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输尿管联合钬激光的方式。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来说,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整体更低。结论:采用输尿管联合钬激光方式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相比于传统的输尿管联合钬激光的治疗方式来说安全性更高,患者接受治疗后不容易发生并发症。

  • 标签: 输尿管软镜 钬激光 治疗 上尿路结石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输尿管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有效性。方法:从我院选择80例肾结石患者,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按照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为40例。对照组给予经皮肾碎石术(PCNL),实验组给予输尿管下钬激光碎石术(FURL),分析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围术期指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32.5%,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0.00%,二者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肾结石患者FURL,达到较好的碎石效果,缓解患者疼痛等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了FURL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广泛推广。

  • 标签: 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 肾结石患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知信行护理模式在输尿管治疗肾结石患者中的影响。方法:时间选择:2020年1月到2021年5月期间,对象选择: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输尿管治疗的肾结石患者,按照手术时间将以上患者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31例,共计患者62例。对比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知信行护理。对比两组肾结石手术患者在护理后的各项指标、并发症和满意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护理指标评分的比较中优于对比组患者(P<0.05),数据之间的差异存在可比性;在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中,实验组低于对比组(P<0.05),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在护理满意率的比较中,实验组同样高于对比组(P<0.05),数值具有对比意义。结论:对于进行输尿管来治疗肾结石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时,知信行护理模式不仅能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程度,还能提高患者治疗和护理时的依从性,临床效果值得肯定和推广。

  • 标签: 肾结石 输尿管软镜 常规护理 知信行护理
  • 简介:【摘要】现阶段治疗输尿管结石有很多方法,但是输尿管狭窄是输尿管结石术后并发症中最严重的一种,长时间的上尿路梗阻积水会损害肾功能和继发感染,乃至切除肾;输尿管狭窄存在预后不佳、治疗时间长的特点,加重患者经济和心理压力。

  • 标签: 影响因素 输尿管狭窄 输尿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与经尿道输尿管碎石术治疗肾盏憩室结石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探讨超微经皮肾取石术治疗肾盏憩室的疗效与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手术治疗的46例肾盏憩室结石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手术资料,其中22例行超微经皮肾取石术的患者设为观察组,24例行经尿道输尿管碎石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血红蛋白丢失水平、术后止痛药物使用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后止痛药物使用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结石清除率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术中血红蛋白丢失水平方面少于观察组(P<0.01)。结论超微经皮肾取石术治疗肾盏憩室结石具有手术时间短、效率高、结石清除率高、创伤小、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肾结石 肾造口术,经皮 输尿管镜检查 碎石术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性评价输尿管碎石取石术(FURS)与经皮肾碎石取石术(PCNL)治疗小于4 cm单发肾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从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4月17日所有关于FURS和PCNL治疗肾结石的随机对照研究的英文文献,根据适当的纳入、排除标准,对检测出的文献进行偏倚评估。然后对提取所得的临床数据运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分析,使用95%置信区间(CI)、加权均数差(WMD)和危险比(RR)来评估FURS和PCNL之间的结果差异。结果研究最终共纳入5篇文献,所有文献共纳入808例患者,FURS组:417例,PCNL组:391例。经分析后,FURS组与PCNL组在手术时间(WMD=6.95;95%CI -10.00~23.91;P=0.42)和手术并发症(RR=0.75;95%CI 0.52~1.08;P=0.12)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结石清除率上,PCNL组比FURS组好(RR=0.92;95%CI 0.87~0.98;P=0.004),住院时间上,FURS组短于PCNL组(WMD=-1.60;95%CI -2.74~-0.45;P=0.006)。结论PCNL对比FURS治疗小于4 cm单发肾结石清除率高,而FURS在住院时间上比PCNL更短。

  • 标签: 输尿管软镜 经皮肾镜 肾结石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经皮肾碎石取石术与经尿道输尿管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本院2年内(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80例肾结石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以治疗方法不同均等分组(n=40),设置为对比组、研究组,依次给予经皮肾碎石取石术、经尿道输尿管碎石取石术,比较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尿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少于对比组(P<0.05),而结石清除成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染、出血以及肾绞痛等并发症发生率2.50%低于对比组17.50%(P<0.05)。结论:在肾结石患者临床治疗期间,经尿道输尿管碎石取石术可减少术中出血,缩短尿管留置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肾结石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经尿道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技术在儿童重复肾合并上下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4例运用机器人辅助腹腔技术治疗的重复肾合并上下肾UPJO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4岁4个月,年龄范围为3岁8个月至5岁1个月;均为因腹痛就诊检查发现肾积水,既往无泌尿系感染史,病变均为左侧。术前均完善B型超声、磁共振尿路成像和(或)增强CT、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同位素肾图检查,未见膀胱输尿管反流。除1例在术前经上述检查未提示存在明确的重复肾征象,其他3例经上述检查后考虑诊断为重复肾;3例患儿于术前行逆行输尿管造影检查(1例为完全性重复肾,2例为不完全性重复肾),1例术前未行逆行输尿管造影检查。术前同位素肾图检查均提示患侧分肾功能明显受损,告知家长病情后,要求保留受累半肾,行机器人辅助腹腔手术。均运用机器人辅助腹腔技术,采用经典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未增加辅助孔。结果术中发现上肾UPJO 1例,为完全性重复肾;下肾UPJO 3例,均为不完全性重复肾,其中1例合并马蹄肾;1例UPJO为扭曲折叠,1例为单纯狭窄,1例为高位输尿管,1例为血管压迫。术中均留置DJ管,腹腔内操作的平均时间为105 min,平均吻合时间为44 min。所有患儿在术中均无中转开放,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5 d。术后6~8周拔除DJ管,平均随访时间为36个月,范围为26~60个月,术后肾盂分离程度均较术前降低,患肾分肾功能与术前相比,1例略有改善,3例明显改善。结论应用机器人辅助腹腔技术治疗儿童重复肾合并上下肾UPJO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机器人 腹腔镜 儿童 重复肾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肾盂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腹腔经膀胱内外2种途径修复儿童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畸形的治疗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9例儿童肾积水合并输尿管扩张病例,其中男17例,女12例,均经术前检查确诊,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狭窄15例,输尿管反流12例,单输尿管开口异位2例。21例经气膀胱腹腔Cohen术式治疗,单侧17例,双侧4例,包含5例输尿管膨出,输尿管裁剪8例;8例经腹腔Lich-Gregoir术式治疗,单侧7例,双侧1例,共裁剪4例,其中1例为重复肾合并上位输尿管髂血管外异位,1例合并双侧隐睾,1例合并单侧隐睾。对于所有输尿管裁剪的患儿给予输尿管内支架管植入,导尿管术后1周拔出,留置输尿管内支架术后6周左右全身麻醉下经膀胱拔出。结果29例肾积水合并输尿管扩张患儿均在腹腔下完成操作,无中转开放手术,无输血。气膀胱经腹腔组21例,单侧平均耗时1.8 h,双侧平均耗时2.8 h,腹腔Lich-Gregoir组8例,单侧平均耗时1.7 h,双侧耗时3 h。平均随访9个月(4~20个月),所有患儿术后4个月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复查证实仅有1例出现膀胱输尿管反流Ⅲ级,其余均无膀胱输尿管反流,肾积水程度均减轻。1例双侧Lich-Gregoir患儿术后出现短期尿潴留,留置导尿1周后症状消失,1例气膀胱Cohen组患儿术后出现血尿时间4 d,之后逐渐消失。2组患儿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无明显差异,腹腔Lich-Gregoir组术后住院时间略长于气膀胱经腹腔组。结论对于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畸形患儿,经腹腔Lich-Gregoir术式适用于输尿管开口异位、输尿管过度扩张、合并腹腔内其他畸形、输尿管迂曲不明显者,气膀胱腹腔Cohen术适用于输尿管迂曲明显者、合并输尿管膨出且有排尿困难者。2种术式均安全有效,但在选择时需权衡利弊,择优采用。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输尿管再植 气膀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气膀胱腹腔Politano-Leadbetter术在治疗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及原发性梗阻型巨输尿管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福建省立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22例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12例,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组)及梗阻型巨输尿管(10例,梗阻型巨输尿管组)患儿的临床资料。22例患儿均予改良气膀胱腹腔Politano-Leadbetter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手术前、后各项参数变化,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2例患儿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者。术中出血量为(5.95±1.63)ml,单侧手术时间为(101.69±7.87)min,双侧手术时间为(136.00±7.83)min,留置导尿时间为(5.78±1.06)d,住院时间为(6.65±1.08)d。随访时间为(8.35±2.21)个月,范围在6~12个月。术后2个月内发生发热及尿路感染5例,均予抗感染保守治疗,拔除双J管后未再复发。术后2个月复查膀胱输尿管口形态位置良好,3F输尿管导管经输尿管口逆行置管顺畅,证实输尿管经新输尿管裂孔进入膀胱处无折角;排泄性膀胱尿路造影检查均未见反流。术后6个月复查利尿肾图均未发现梗阻曲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组术后6个月输尿管最大直径、肾盂前后径分别为(8.08±1.78)mm和(16.25±2.83)mm,均较术前(10.08±2.11)mm和(21.08±2.71)mm明显减小;术后6个月肾皮质厚度为(6.96±1.81)mm,较术前(5.93±2.07)mm明显增厚;术后6个月分肾功能为(45.50±2.27)%较术前(42.50±3.03)%明显提高,上述参数前后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梗阻型巨输尿管组术后6个月输尿管最大直径、肾盂前后径分别为(14.70±2.58)mm和(27.80±2.35)mm,均较术前(17.80±2.35)mm和(33.50±3.24)mm明显缩小;术后6个月肾皮质厚度为(7.67±2.48)mm,较术前(6.41±2.77)mm明显增厚;术后6个月分肾功能为(38.77±2.91)%较术前(36.04±3.55)%明显提高,上述参数前后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改良气膀胱腹腔Politano-Leadbetter术简化了操作流程,避免了切开黏膜隧道下膀胱逼尿肌层,纵向走行的输尿管经新输尿管裂孔进入膀胱处无折角,术后无插管困难,在治疗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及原发性梗阻型巨输尿管中疗效确切。

  • 标签: 腹腔镜 膀胱输尿管反流 梗阻型巨输尿管 输尿管再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