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4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复方丹参治疗,实验组则接受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对比2组脑梗死患者治疗的效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90.00%)优于对照组(60.00%),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接受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改善十分有益。

  • 标签: 腔隙性脑梗死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梗死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取80例老年梗死患者参与此次研究,患者均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入院进行治疗。随机均等分组,对照组予以全麻,患者共40例;实验组予以硬膜外麻醉,患者共4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术后情况理想,术后3天内POCD发生率较低,数据对比所得P值在0.05以下,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智能状态理想,MMSE分值改善幅度较大,数据对比所得P值在0.05以下,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认知功能理想,MoCA分值改善幅度较大,数据对比所得P值在0.05以下,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梗死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小,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低,安全高。

  • 标签: 全麻 硬膜外麻醉 认知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奥扎格雷联合血栓通治疗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血栓通注射剂,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注射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扎格雷、三七总皂苷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安全有效。

  • 标签: 奥扎格雷 血栓通 腔隙性脑梗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与核磁共振应用于脑梗死的诊断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从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应用ct和核磁共振扫描检测,将ct诊断结果记录为对照组,将核磁共振诊断结果记录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有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总共检出病灶53个,而对照组中总共检出病灶29个,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中检出率更高,并且病灶数量更多,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P<0.05)。结论将核磁共振检测应用于脑脑梗死中进行诊断,能够有效减少误诊率,提高诊断有效,检查结果,优于脑ct检测,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CT 核磁共振 腔隙性脑梗死 诊断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和MRI对EL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4例ELI患者研究诊断价值,分别行CT及MRI检查。结果CT的ELI病灶检出率低于MRI检出率。结论MRI诊断ELI的临床价值优于CT。

  • 标签: MRI 脑梗死 CT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梗死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伴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6-2019年开滦总医院收治的114例脑梗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于入院后72 h之内完成核磁共振颅脑扫描,并于1周内应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情绪测评。根据SDS评定结果,选择脑梗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无抑郁患者69例为对照组;选择脑梗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伴轻度抑郁患者45例为病例组。观察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不同脑区脑梗死患者比例特点及认知功能,运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脑梗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并观察临床躯体化症状表现特点。结果(1)对照组患者男53例(76.81%,53/69),女16例(23.19%,16/69);病例组男29例(64.44%,29/45),女16例(35.55%,16/45),两组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对照组和病例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分别为31.88%(22/69)、53.33%(24/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2)病例组患者基底节区和半卵圆中心脑梗死灶发病率分别为80.00%(36/45)、71.11%(32/45),对照组分别为59.42%(41/69)、18.84%(13/6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1);其余脑区梗死灶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病例组注意力和计算力受损比例为88.89%(40/45),高于对照组的78.26%(54/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2.659,95%CI 1.041~6.793,P<0.05)、半卵圆中心梗死灶(OR=10.332,95%CI 4.069~26.235,P<0.01)是脑梗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伴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5)躯体化症状失眠和流泪的比例病例组分别为35.56%(16/45)、37.77%(17/45),均高于对照组8.70%(6/69)、2.90%(2/6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半卵圆中心脑梗死病灶是脑梗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患者可伴有失眠和流泪的躯体化症状。

  • 标签: 腔隙性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卒中后抑郁 危险因素 躯体化症状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合并梗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至 2018年收治的 58例高血压患者,给予患者尼莫地平药物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给予患者尼莫地平药物治疗后,本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91.38%( 53/58)。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为( 9.72±6.17)分,患者收缩压降低至( 120-140) mmHg,舒张压降低至( 80-90) mmHg,每次测血压波动范围在( 5-10) mmHg。结论:给予高血压合并梗塞患者尼莫地平药物治疗具有显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腔隙性脑梗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给予厄贝沙坦75-150mg1次/d,治疗2周后采取自身对照比较治疗前后血压指标,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服药1周,有效率75%,服药2周,总有效率91.67%结论厄贝沙坦治疗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能有效控制血压,能达到安全,平稳降压,从而有效控制由于血压波动及由此引起的心肾功能不全及(或)脑梗死加重、再发。

  • 标签: 厄贝沙坦 腔隙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CT与核磁共振诊断脑梗死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5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CT和核磁共振诊断,比较分析两种方法诊断的病灶数量、部位及所需费用等。结果采用核磁共振诊断出病灶总计89例;采用CT检查诊断出病灶总计46例,核磁共振诊断率明显优于CT检查,诊断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的诊断,核磁共振的诊断率明显高于CT检查,尽管核磁共振费用相对较高,但是综合考虑,核磁共振诊断脑梗死的价值更高。

  • 标签: 核磁共振CT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脑梗死行CT和MRI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择取88例早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后对这88例患者进行CT诊断以及MRI的诊断,分析两种诊断方法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MRI对病灶的检出率较CT诊断明显要高,尤其是对直径在5mm以下病灶的检出价值上,两种诊断方法之间,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MRI对微小病灶的诊断价值较CT高,但是两种诊断方式在图像表现特点上没有显著的差异。

  • 标签: 早期腔隙性脑梗死 CT MRI 临床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接受MRI、CT等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1月14日~2020年6月14日期间在我院接受脑梗死影像学检查的100例患者进行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研究,患者先后接受CT与MRI检查,观察检出效果、检查费用、检查时间等多项指标。结果:MRI检出701个病灶,其中≤5mm病灶356个,>5mm病灶345个,高于CT检出105个病灶,其中≤5mm病灶356个,>5mm病灶345个;MRI人均检查费用与检查时间均高于CT人均检查费用与检查时间,P<0.05。结论:在脑梗死影像学检查中,MRI检出效果明显优于CT,但检查费用、检查时间要更长,还需要结合脑梗死患者实际需求选择具体的影像学检查方式。

  • 标签: MRI 腔隙性脑梗死 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脑梗死患者给予CT和MRI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早期脑梗死患者120例,对120例患者分别实施CT检查和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结果经过临床统计,对早期脑梗死患者实施CT检查时,共检出123个病灶;对早期脑梗死患者实施MRI检查时,共检出641个病灶,其是CT检查的5.2倍。同时,MRI检查,在病灶直径>5mm、<5mm时,均优于CT检查。结论通过对早期脑梗死患者实施MRI检查,能够更加清晰的确定患者的病灶数量、部位、具体的形态等,建议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MRI检查。

  • 标签: 早期 腔隙性 脑梗死 CT MRI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388-01
  • 简介:摘要:选取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我们本次进行研究的对象,我们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所有的患者全部采用CT和MRI的方式进行检查,将全部采用CT检查的患者的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数据,将采用MRI检查的患者的检查结果作为实验组数据。我们把对照组与实验组脑梗死疾病的检出结果进行比较,把病灶的直径大小、检查时间、检查所需要的费用进行比较。把每个部位所查出的病灶多少进行比较,探讨不同情况的脑梗死患者CT和MRI哪种检查更准确,更有针对

  • 标签: MRI CT 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叙事性心理护理对于改善缝隙脑梗死病人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接诊的66例缝隙脑梗死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接受常规护理的病人为对照组,实施叙事性心理护理的病人为观察组,将两组缝隙脑梗死病人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创伤后成长(90.97±12.19)和治疗依从(32.21±7.41)分高于对照组(67.48±21.73)分、(24.79±9.91)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评分(

  • 标签:
  • 简介:摘要:选取利津县中心医院收治且均进行了CT和MRI检查的64例早期(6h以内)脑梗死患者的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CT和MRI检查在脑梗死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腔隙性脑梗死早期 MRI检查 CT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脑梗死诊断中CT及MRI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脑梗死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DSA检查确诊。比较CT及MRI诊断效能。结果:MRI对脑梗死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诊断中MRI应用价值高于CT,是更加可靠的诊断手段。

  • 标签: 腔隙性脑梗死 CT MRI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脑梗死患者分别行CT、磁共振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01-2021.12接收的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分别行CT、磁共振诊断,分析诊断结果。结果:相比于CT梗死部分检出率,磁共振检出率显著更高(P<0.05)。相较CT检查,磁共振诊断时间更长(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诊断中,CT、磁共振检查均可取得一定效果,前者检查效率更高,但后者效果更为理想,准确率更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腔隙性脑梗死 CT 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脑梗死行CT和MRI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早期脑梗死患者,先用MRI检查,记录MRI检查组结果,再接受CT检查,记录为CT检查组结果,对比两组早期脑梗死的检查结果以及患者的临床满意度,得出结论。结果接受MRI检查组检查出病灶232个,病灶直径均小于5mm;接受CT检查组检查出病灶38个,病灶直径大于5mm小于1cm,MRI检查组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组的临床满意度为91.67%(55\60),CT检查组临床满意度为73.33%(44\60),MRI检查组临床满意度明显高于CT检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MRI检查对于早期脑梗死均有一定的检查效果,但CT检查图像不清晰,但经济实惠,MRI检查图像清晰,更能发现微小病灶,临床检查率较高。

  • 标签: 早期腔隙性脑梗死 CT检查 MRI检查 临床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