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脑梗死法医学鉴定要点。方法:回顾分析 80例外伤脑梗死案例的病历资料,对神经系统缺损症状出现时间、病变部位出现时间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从神经系统缺损症状出现时间来看, 24小时 4例患者出现轻偏瘫症状,发生率为 5.0%; 2-7天 28例患者出现轻偏瘫症状,发生率为 35.0%, 12例患者出现失语症状,发生率为 15.0%, 8例患者出现偏盲症状,发生率为 10.0%; 7-30天 14例出现轻偏瘫症状,发生率为 17.5%, 6例患者出现失语症状,发生率为 7.5%, 8例患者出现偏盲症状,发生率为 10.0%; 2-7天发生神经系统缺损症状的案例最多,其中轻偏瘫症状占比最高。从病变部位出现时间来看, 24小时 2例基底节 -内囊区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2.5%; 2-7天 32例基底节 -内囊区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40.0%, 10例额 -顶 -枕叶皮质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12.5%, 2例小脑及脑干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2.5%, 6例丘脑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7.5%; 7-30天 14例基底节 -内囊区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17.5%, 6例额 -顶 -枕叶皮质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7.5%, 4例小脑及脑干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5.0%, 4例丘脑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5.0%; 2-7天病灶出现最多,其中以基底节 -内囊区为主。结论:对于外伤脑梗死法医学鉴定,因涉及因素多,因此不仅需要了解各时间段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还需要了解病灶变化,以保证鉴定结果可靠

  • 标签: 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 法医学 鉴定要点
  • 简介:【摘要】: 目的 牙周病和脑梗死都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高发病 ,牙周病可使全身炎标记物升高 ,促进与炎症有关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病因之一。本文 通过对本省 部分享有医疗保健的离退休干部进行牙周健康检查和全身状况调查 ,在此人群的横断面上探讨牙周健康状况与脑梗死患者的流行病学关系以及牙龈状况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及血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 标签: ] 脑梗死 牙周炎 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曲美他嗪片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5月间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依据(0,1)分布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运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曲美他嗪片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为82.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片治疗脑梗死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曲美他嗪片 腔隙性脑梗死
  • 简介:患者女,51岁,已婚,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因不停涮牙和洗涤2周,于1998年8月2日入院.入院前18天无诱因突然出现大小便失禁,伴双下肢乏力.无头痛及呕吐,能独自行走.病后4天出现不停的涮牙,洗脸时不停地洗涤毛巾,喝水时不停地将水含在口中.曾在某院住10天,治疗无效而转入我院.

  • 标签: 梗死 正常 治疗 双侧 查体 乏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脑梗死患者给予CT和MRI检查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3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早期脑梗死患者12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对其分别实施CT检查和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结果经过临床统计,对早期脑梗死患者实施CT检查时,共检出123个病灶;对早期脑梗死患者实施MRI检查时,共检出641个病灶,其是CT检查的5.2倍。同时,MRI检查,在病灶直径>5mm、<5mm时,均优于CT检查。结论通过对早期脑梗死患者实施MRI检查,能够更加清晰的确定患者的病灶数量、部位、具体的形态等,建议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MRI检查。

  • 标签: 早期 腔隙性 脑梗死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核磁共振诊断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分析28例脑梗死,CT、核磁共振的检查及对照分析。结果28例患者核磁共振扫描发现病灶118个,CT扫描发现病灶34个。结论核磁共振对早期病变、微小病变及脑干、颅底、颅顶的病变显示较CT优越,是诊断脑梗死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脑梗死 CT 核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丁苯酞胶囊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胶囊,200mg/次,3次/d,疗程均为14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7d、14d、21d的NIHSS评分结果①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87.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9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95,P<0.05);②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NIHSS评分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29,1.214,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4天及治疗后21天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65,10.261,P<0.05);结论丁苯酞胶囊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的缺损,疗效显著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腔隙性脑梗死 丁苯酞胶囊 临床疗效
  • 简介:脑梗死(lacunarinfarction,LI)约占缺血性卒中的1/4,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较为常见的类型。主要原因是大脑深部的小动脉硬化、闭塞。目前认为大血管狭窄和栓子脱落也是脑梗死的原因之一[1],颈动脉超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故成为探索脑血管病变的早期观察指标,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92例患者颈部血管超声资料,分析脑梗死和血管病变的关系。

  • 标签: 腔隙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变 颈部血管超声 缺血性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和MRI检查诊断早期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就诊并确诊的早期脑梗死患者,共71例,所有患者均先后进行CT和MR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发现病灶情况。结果CT发现病灶数目123个,MRI发现病灶数目356个,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更能精确发现病灶。对于发现≤0.5cm的病灶,MRI优于CT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CT图像比较,MRI诊断早期脑梗死更具优势,灵敏及准确高,尤其可以发小更多≤0.5cm的微小病灶。

  • 标签: CT MRI 腔隙性脑梗死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患有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并发症的临床发病原因。方法本次论文研究地点定位于作者工作的医疗单位,具体地点为作者所处科室,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试验组,这26例患者同时患有腔脑梗死并发症,另外选择2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例如,年龄大小、身体质量指标、血糖高低。结果通过分析对比得知,试验组患者的年龄比对照组年龄大,而身体质量指数、SBP指标、DBP指标低于对照组患者。再进行医学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能确定脑梗死发病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和糖尿病有关系。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脑梗死和患者的高血压病史、颈部的中膜和厚度增加、血红蛋白量增加有很大的关系。

  • 标签: 2型糖尿病 腔隙性脑梗死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罹患脑梗死疾病的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程度产生影响的具体因素。方法:本次研究选定了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期间,来我院内科接受诊疗服务的98例罹患基底节区域梗死患者以及76例半卵圆中心区域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托回顾分析方法对于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依托MRI技术针对患者的血管周围间隙具体扩大程度做出了评价,依托单因素类分析与多因素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明确了对于基底节区域血管周围间隙以及半卵圆中心区域血管间隙扩大具体程度产生影响的具体因素。结果:依托多因素类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得知,体质量指数水平与高血压疾病因素均会对于患者机体基底节区域血管周围间隙出现扩大症状拥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体质量指数会对于半卵圆中心区域血管间隙出现扩大症状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结论:在为罹患脑梗死这一疾病的患者提供诊断与治疗服务的过程中,有关从业医师应当预先明确,高血压是会导致患者机体基底节区域内血管周围间隙发生扩大状况的突出危险因素,但体质量指数的高低可以作为对于基底节区域内部以及半卵圆中心区域内部血管周围间隙整体扩大程度进行控制与保护的关键因素。

  • 标签: 腔隙性脑梗死 血管周围间隙 扩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相关数据调查显示,近些年我国出现脑梗死的病例持续增多,脑梗死整体发病率当中,此类疾病发生率达到30%左右,患者发生该疾病通常以壳核部位居多,一旦发生该类病症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为了有效防治此类疾病,应该加强脑梗死病症的临床诊断,本次就以脑梗死为切入点,对CT和MRI的临床运用价值进行综合调研。方法:为了确保研究数据可靠,选入的调查目标都是病例确诊患者,最终确定是62例,在给患者进行病理学确诊前,同时给患者开展CT、核磁共振诊断,对上述不同诊断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评估。结果:所有参与调研的研究对象给予CT诊断,结果为45例是确诊患者。执行核磁共振诊断,结果是58例,相比较来讲,核磁共振诊断率更为突出。结论:经过此次调研表示,为了确定脑梗死病症,对患者执行CT和核磁共振临床诊断,两类诊断方法相比,核磁共振检出率更为显著,临床诊断价值较为突出。

  • 标签: CT 核磁共振 腔隙性脑梗死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脑梗死(LI)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48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周围间隙扩大,所有患者均进行MRI检查,并对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BMI是LI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在LI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影响因素分析中,血压升高、BMI病理性升高是导致间隙扩大的高危影响因素。

  • 标签: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腔隙性脑梗死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脑梗死(acute lacunar infarction,ALI)和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WMHs)是脑小血管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联系密切,本研究拟探讨WMHs偏侧对ALI位置的影响。材料与方法连续纳入ALI伴有WMHs患者61例,男性41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5.7±12.6)岁。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检查,包括常规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采用改良Scheltens量表在FLAIR序列分别评估左右大脑半球WMHs,比较WMHs对称组与偏侧组基线资料,进一步分析WMHs不同类型与ALI位置的相关。结果61例患者中,根据左右大脑半球WMHs评分差值分WMHs对称组(<3分)33例,WMHs偏侧组(≥3分)28例,两组间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卒中史、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发病时间(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例ALI,位于左侧大脑半球34例,位于右侧大脑半球27例,WMHs对称组中左右大脑半球ALI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 vs 13)(P>0.05);WMHs偏侧组中,左偏组(13例)的左侧半球ALI多于右侧半球(12 vs 1),右偏组(15例)的右侧半球ALI多于左侧半球(13 vs 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本研究发现,半卵圆中心及侧脑室旁的ALI多位于WMHs边缘区域。结论脑白质高信号偏侧患者中,白质损伤严重的大脑半球更容易发生急性缺血,且缺血灶多位于白质高信号的边缘。

  • 标签: 腔隙性 白质高信号 磁共振成像 大脑偏侧性 卒中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和血脂水平,探讨它们在老年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7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梗组),与72例无腔脑梗死患者(对照组),抽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TC/HDL-C比值,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在老年人脑梗死患者中TG、TC、LDL—C、TC/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TBIL、DBIL、IBIL、HDL-C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TG、TC、LDL-C水平,TC/HDL—C比值升高,TBIL、DBIL、IBIL、HDL-C水平降低与老年人脑梗死发病密切相关。老年脑梗死患者存在胆红素和脂质代谢紊乱,胆红素和脂质代谢紊乱参与了老年脑梗死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 胆红素 甘油三酯 总胆固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接受MRI、CT等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1月14日~2020年6月14日期间在我院接受脑梗死影像学检查的100例患者进行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研究,患者先后接受CT与MRI检查,观察检出效果、检查费用、检查时间等多项指标。结果:MRI检出701个病灶,其中≤5mm病灶356个,>5mm病灶345个,高于CT检出105个病灶,其中≤5mm病灶356个,>5mm病灶345个;MRI人均检查费用与检查时间均高于CT人均检查费用与检查时间,P<0.05。结论:在脑梗死影像学检查中,MRI检出效果明显优于CT,但检查费用、检查时间要更长,还需要结合脑梗死患者实际需求选择具体的影像学检查方式。

  • 标签: MRI 腔隙性脑梗死 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梗死合并微出血与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关系.方法采用磁共振行常规序列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探测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其中单纯梗组62例、梗合并微出血组18例,同期收集健康体检者20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RDW水平,应用方差分析比较三组之间RDW水平的差异.结果梗合并微出血组、单纯梗组及健康体检组的RDW水平分别为13??59±0??65,13??18±0??73及12??61±0??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水平与CMBs病灶体积呈正相关改变.结论脑梗死合并微出血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存在一定相关,RDW水平随CMBs病灶体积呈正相关改变.关键词脑梗死;脑微出血;红细胞分布宽度中图分类号Q98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752-02

  • 标签: